北洋内部技术措施(混凝土部分)_第1页
北洋内部技术措施(混凝土部分)_第2页
北洋内部技术措施(混凝土部分)_第3页
北洋内部技术措施(混凝土部分)_第4页
北洋内部技术措施(混凝土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洋内部技术措施

青岛北洋设计院2本次讨论的主要内容结构造型及竖向要求楼盖体系的选择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普通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部分框支结构结构计算参数的选用砼结构的注意事项典型剪力墙结构的优化措施本部分资料仅供内部设计人员参考3结构造型及竖向要求经济指标:在一般情况下含钢量经

济指标由少到大

排列顺序为砌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

结构—框剪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架核心筒—筒中筒及采用两种以上复杂

结构。对于两三层的别墅而言,如果竖向构件比较连续时,以异形柱框架结构最省,其次是异形柱框剪结构,但对于多层或小高层剪力墙结构的经济性要好于异形柱结构。4结构造型及竖向要求砌体结构:以6度区为主,部分7度区也允许做砌体结构,

如临沂地区,但烟台地区是不允许的。砌体材料:八层时必须采用页岩实心砖,其它可以采用

页岩多孔砖或蒸压粉煤灰砖等节能材料。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砌体结构难以实现:A、如果平面上、下墙体不对齐、上部楼层推台较多、单

元墙体较

少需要加部分柱子、别墅、花园洋房等,一般情况下就要考虑改

为异型柱框架结构或普通框架结构。5

结构造型及竖向要求B、如果下部一至二层为大空间(如下部为商业网点、幼儿园、会所、办公、车库等),要考虑采用底框或框架结构(含异型柱框架结)。当采用底框时,柱子布置就较多、较密(上部砌体结构要求少于1/3墙体落在转换次梁上),有可能影响建筑功能,一般要求尽量不采用底框结构。如果甲方要求底部大空间柱网尺寸较大不满足底框的一些要求,则需要考虑改变上部结构形式,上部结构宜采用160厚的剪力墙结构即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如果上部结构采用短肢墙,则墙厚为200,且配筋率较多;如果上部结构采用异型柱,则异型柱肢厚为200,且底部抽柱数不宜超过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框架结构层数不应超过6层及21米左右,框剪结构层数不应超过10层,层数包含转换层,带转换层的异型柱抗震更加不利)。6·结构造型及竖向要求C、如果砌体层高超过3.6米或底框层高超过4.5米,要考虑采用框架结构(含异型柱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缺点是室内凸柱露梁,不利于户型布置。D、如果一层为独立小车库(可能去掉部分外纵墙,横墙基本落地,属于砌体结构),外纵墙保留墙垛至少为1000(有的说法为800)且要大致保证有三道纵墙上下贯通,因此,一部分大房间可以做小车库,其它小房间不宜做车库,此方案要慎用。7结构造型及竖向要求剪力墙结构:

九层及九层以上住宅宜首先考虑剪力墙结构而不是短肢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结构,如果下部几层(大空间层数≤规范要求)为大空间(如下部为商业网点、幼儿园、会所、办公、车库等),要考虑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8

结构造型及竖向要求框架结构:

多层公建(学校、旅馆、医院、商场、餐厅、办公等)大部分情况下均优先考虑框架结构,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增加剪力墙,变为框--剪结构。A、单跨框架结构;B、体育场馆;C、平面不规则、开大洞口等。9

结构造型及竖向要求框剪结构:

高层公建大部分情况下均优先考虑框剪结构,如果核心筒居中则形成框架--核心筒结构,如果外圈柱间距较密,外圈刚度很大,形成筒中筒结构。六度区且高度不是很高的高层公建也可以采用框架结构。10结构造型及竖向要求竖向要求:A、柱子:根据建筑功能及荷载大小,如果建筑功能限

制柱子不能做的太大,则底部几层柱子可以采用高强

砼柱,如果高强砼柱还不满足轴压比要求,则需采用

型钢混凝土柱。B、砼标号及竖向构件断面:高层建筑竖向构件断面应逐

渐变小,同时混凝土标号也要逐渐变化,但是为了防

止刚度突变太大,砼标号与竖向构件断面不能在同一

楼层改变,两种变化应错开一层或几层。

11楼盖体系的选择跨度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主次梁楼盖结构方案能够节省造价。

当柱网两个方向间距接近时,可以采用十字梁(柱网尺寸不大

于8.4米)或井字梁方案(柱网尺寸大于8.4米);当两个方向柱

网尺寸差别较大时(一般情况两向间距比大于1.5),可以采用

单向次梁或单向密肋梁方案,次梁沿长向布置。功能方面考虑:A)教学楼一般情况下不设次梁,采用厚板方案,厚

板可以采用现浇板(板厚较厚时可以内填空心管或空心盒)。B)

有客房的宾馆、酒店、旅馆、宿舍等一般情况下均可以采用沿

分割墙布置单向次梁方案。C)办公楼一般情况下根据柱网尺寸

大小选用十字梁、井字梁或单向次梁方案,框架—核心筒结构的

办公楼也可以选用无梁结构方案(周遍柱须设框架梁)。D)大

跨度商场、商店、餐厅、会议室、多功能厅等一般情况下采用井

字梁或密肋梁方案。12楼盖体系的选择现浇板厚度:

一般情况下,单向板宜≥L。/30,双向板宜≥L。/35(L。为板短边

计算跨度)。特殊情况下,根据板跨、荷载、重要性等适当增减板厚。如果单向板跨度较大而宽度较小,单向板的厚度及配筋均需加大,受力接近宽扁梁(梁的高跨比比板大很多),板的挠度及裂缝须严格控制。

结构设计时,对于荷载的统计和取值至关重要,其关乎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需引起足够重视。13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的材料:墙体材料一般为240厚烧结页岩实心砖,尽量不采

用蒸压粉煤灰砖(因为横墙易出现裂缝)。圈梁的设置:外圈墙、楼梯间处墙及分户墙设置圈梁,其它未设置

圈梁处的每层墙体顶部现浇板内增加上下各2¢10钢筋,阁楼或

坡屋面处每道墙体均设圈梁。构造柱的设置: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即可。

14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的注意事项:A、砌体结构层高不应超过3.6米,层数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控制。B、砌体结构不应设转角窗。C、砌体结构不应错层(允许错层高度≤500),否则应设抗震缝分开。D、烧结页岩砖砌体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0米,而蒸压粉煤灰砖砌

体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40米,如果是住宅类砌体结构宜按照规

范要求设缝分开。E、砌体结构设计时特别注意下部小墙垛抗压、抗震验算。F、砌体结构悬挑构件设计时注意抗倾覆验算即悬挑构件伸入墙体内

长度满足规范要求。G、砌体结构较大洞口两侧注意增加构造柱。15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的注意事项:H、砌体结构无抗震等级,梁构造做法应补充说明或画大样表示。J、砌体结构户内不要出现受荷较大独立柱(外圈可以有个别装饰性

柱)。K、砌体结构的现浇混凝土构件一般采用C20~C25;L、砌体结构住宅如果休息平台处设有管井应注意圈梁标高与管井门

的关系。M、砌体结构构造柱不宜过大控制在300以内为好。N、砌体结构要首先判断是否是组合砖砌体结构即是否需构造柱参与

工作才能满足计算要求(仅有个别墙体构造柱参与工作不能算组

合砖砌体房屋),组合砖砌体房屋要求执行《砌体结构设计规第8.2.8要求。

16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的注意事项:P、砌体结构现浇梁、板的尽端均按照简支考虑。Q、砌体结构不宜采用因局部缺失纵墙而形成无翼缘的单片横墙(如

果存在宜增加构造柱形成组合砖砌体)。R、多孔砖体结构房屋设计时注意:

1)圈梁高度为200。

2)当梁搁在多孔砖砌体上时,梁下800X300范围内的孔洞应用

砌筑砂浆填实。

3)施工中应准确预留槽洞位置,不得在已砌墙体上凿槽打洞。

4)不应在墙面上凿水平槽、斜槽或埋设水平暗管或斜暗管。

5)墙体中的竖向暗管要预埋;当无法预埋需留槽时,墙体施工时预

留槽的深度及宽度不宜大于95mmx95mm,管道安装完后,应

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的细石混凝土填塞。

17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的注意事项:R、多孔砖体结构房屋设计时注意:6)墙体中不应设水平穿行暗管或预留水平沟槽;无法避免时,

宜将暗管居中埋于局部现浇的混凝土水平构件中,混凝土水

平构件的尺寸为240X200(暗管直径不大于50)。7)埋入土中部分采用页岩实心砖。8)多孔砖缺点是装修时开槽容易破坏砖。

18框架结构框架梁柱截面:框架结构设计时,首先应根据建筑功能确定抗震设防类别,然后根据烈度、设防类别和房屋高度确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框架柱设计时应看建筑方案柱网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增加或减少柱子。框架柱网尺寸确定后,根据抗震等级确定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根据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框架柱服务面积、层数、每层单位面积的重量设计值(一般框架结构每层单位面积的重量标准值约为12KN/M2左右,设计值换算系数约为1.25左右)初步估算框架柱截面尺寸,柱尺寸如果很大可以考虑柱内增加型钢以减小柱截面尺寸;框架梁高度一般情况下取跨度的1/13左右,框架梁宽度一般情况下取300~400,次梁高度一般情况下取跨度的1/15左右,次梁宽度一般情况下取200~300,上述梁截面尺寸要根据层高、梁跨、荷载、重要性等进行适当调整;框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采用C25~C35,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建筑使用功能、轴压比、配筋率等选用较高混凝土强度。

19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注意事项:A、框架结构变形是剪切变形,下部层间位移大,上部层间位移小。B、框架结构不应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C、框架结构外圈框架梁如果搁置次梁时,应注意梁的抗扭设计,计

算生成的梁腰筋如果符号是“G”应改为“N”必要时适当增加

配筋率(此条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有不同要求)。D、框架梁如果是大、小跨相邻,大跨梁上部负弯距筋应贯通小跨。E、框架结构如果增加小量剪力墙(如电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框架

结构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计算时按

照框剪结构计算,整个结构按照框架结构设计,(有资料介绍此

种结构设计时,按照无剪力墙纯框架结构和有剪力墙的框剪结构

分别计算,框架配筋取大值,剪力墙设置是为了减小位移),建

议低烈度区框架结构的电梯井不设剪力墙,使结构体系受力明确。

20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注意事项:F、框架结构如果顶层框架梁跨度比较大,应注意顶层柱配筋可能变

得较大。G、次梁或梁上柱搁置在主梁上,当靠近柱边放时,主梁易出现超筋现象,应调整次梁布置,个别情况次梁布置无法调整时建议将次梁改为铰接(楼梯间处梁上生柱时,适当加强生柱梁的纵筋、箍筋及腰筋)。H、框架结构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悬挑梁配筋不合理(如350宽断面配两肢箍,上部筋原位标注有可能是挑梁端部钢筋,出现大的错误),应人工调整。J、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应注意上部通长筋的配筋率,按照《抗震规范》6.3.4条设计。K、注意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的几种特殊情况,按照以前强调的〈结构专业设计需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执行。

2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注意事项:L、楼梯休息平台处(特别是外凸平台)框架梁标高,应根据建筑楼

梯施工图确定是否需要调整。M、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其偏心距不宜大于1/4,否则宜加腋,

且考虑不利影响。N、当梁交叉布置时,对应的梁的跨数应仔细复核(特别是梁高相差

不大,不能够形成明显支座时)。P、框架梁和柱断面、纵筋、箍筋等按照规范设计。Q、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次梁编号有时为“LL*”,应修改为“L*”,

一是和平法图集对应,二是以免和剪力墙连梁编号(LL*)混淆。R、柱轴压比与剪力墙墙肢轴压比的定义“N”是不同的,柱轴压比

中的“N”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而剪力墙墙肢

轴压比中的“N”是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

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压力设计值。

22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注意事项:R、三级以上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应注意箍筋直径不能采用φ6;S、框架结构设计时要注意框架柱、梁的最大及最小配筋率、配箍率

问题,全是强条(关键是计算完成后,人为的调大及调小构件截面时容易出问题或者是PM里的参数没有按照实际情况修改时也容易出现问题)。T、屋顶梁抬柱作为出屋面框架角柱时,柱宜向下延伸一层,转换梁应双向设置,梁上柱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托柱框架梁和梁上柱均为结构的抗侧力构件。U、框架结构布置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半框架。V、“一”字形柱不属于异型住柱,应按照普通框架柱处理。W、多层不宜采用单跨框架、高层不应采用单跨框架。23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注意事项:X、框架结构应避免同一楼层内同时存在长柱和少数短柱,当不能避

免时应适当增设较强的剪力墙,不宜采用纯框架结构。Y、框架结构的个别部位可以采用铰接,框架梁一端有柱,另一端无

柱而与框架梁铰接的节点,应尽量少。Z、宽扁梁容易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

设计理念。24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注意事项:AA、框架梁截面高度hb一般不小于400,如果部分框架梁高度hb小

于400,则注意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不大于hb/4

的要求。BB、框架结构填充墙布置的位置对结构实际受力有很大影响(文川

地震出现很多案例),例如结构上部布置很多填充墙,而下部

为车库、商场等大空间,没有填充墙,则会形成结构实际上的

下柔上刚,出现刚度突变;又如在结构平面一侧布置很多填充

墙,而另一侧为大空间,没有填充墙,则可能造成结构实际上

的较大偏心;还如建筑设置通长带形窗,柱下部嵌砌填充墙,

使柱净高减少形成短柱等等,设计时要考虑以上具体情况,在

计算和构造中适当加强或将填充墙改为轻质墙板。25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布置原则:剪力墙结构是高层住宅比较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设计时首先根据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层数、层高、平面布置等确定剪力墙厚度及剪力墙位置。剪力墙设计时应双向布置砼墙,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形式。剪力墙暗柱配筋原则:1.约束边缘构件按计算要求。

2.构造边缘构件暗柱外圈箍筋一般为φ8@200,内部箍筋一般用

φ6@200。剪力墙砼强度等级要求:剪力墙结构砼强度等级一般为C25~C40,较

高的砼标号应慎用,以免墙体出现收缩裂缝。

26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注意事项:A、剪力墙结构变形是弯曲变形,下部层间位移小,上部层间位移大。B、剪力墙结构设计时,至少一个方向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宜大于8,如果两个方向均小于8,则此墙为短肢剪力墙(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虽为4~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强的连梁相连时或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但要求翼墙长度应不小于翼墙厚度的5倍或墙厚不小于300时,可以不作为短肢剪力墙)或框架柱(短肢墙不宜太多,一是抗震不利,二是含钢量太高),按照《高规》规定的配筋率进行配筋。C、为了减小地震力,剪力墙尽量少设或者较长剪力墙开设大洞口,满足位移要求即可。D、剪力墙为了增加抗扭刚度,外圈墙厚或外圈刚度大,内部墙薄。27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注意事项:E、剪力墙暗柱箍筋肢距不大于300,即暗柱纵筋间距为150时,可以间隔一根纵筋设拉筋,暗柱纵筋间距为200时,需每根纵筋设拉筋。F、剪力墙连梁设计严格按照《高规》7.2.26条执行,特别应该注意连梁腰筋设计。G、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8。H、跨高比大于1.5的连梁受弯最小配筋率可按照一般梁的要求选用。J、不宜将楼面主梁搁置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如梁与墙肢垂直),为了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距,应采取措施详见《高规》7.1.6条。K、当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照框架梁进行设计,梁编号为“KL*”不宜按连梁编号。28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注意事项:L、剪力墙结构开转角窗,应避免采用短肢墙和单片剪力墙,宜采用T形、L形、U形等截面形式,两边墙肢适当加厚,转角处房间现浇板适当加厚,配筋双层双向配置并适当加大,板内设置连接两边墙体暗梁,剪力墙暗柱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加强转角梁配筋。M、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且墙厚较薄时,应注意梁钢筋的锚固问题,建议采用小直径钢筋或加墙垛。N、高层剪力墙结构女儿墙,建议采用钢筋砼墙,当女儿墙较高时,应注意演算女儿墙在风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受力配筋(即女儿墙竖向筋需加大,)。P、连梁是剪力墙的组成部分,抗震等级同相连的剪力墙。29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注意事项:R、剪力墙结构中仅布置少数几个柱子,当其变形特征为弯曲变形时,结构类型可确定为剪力墙结构,“少数几个柱子”的抗震等级可以同剪力墙(有资料建议按框剪结构中的框架柱确定),少数柱不需要0.2Q调整,“少数几个柱子”宜按照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0%,箍筋宜沿墙肢全高加密。S、一般的剪力墙结构中,如果存在少量的短肢剪力墙,可不必遵守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关于短肢剪力墙的有关规定,可以参照一般剪力墙结构中的独立小墙肢的规定。T、翼墙长度小于其厚度3倍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墙厚的2倍时,视为无翼墙或无端柱。30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注意事项:U、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箍筋沿竖向的间距应与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相协调,以方便施工,如水平分布筋间距为200时,边缘构件箍筋间距宜采用100或200,而不宜采用150间距。V、当连梁高度hb小于400mm时,应注意使连梁箍筋间距不大于hb/4。W、应尽可能避免在剪力墙两侧楼板全部开洞或开大洞,两侧楼板全部开洞的剪力墙,计算中可能认为它已发挥作用,但由于没有楼板的协同工作,水平力并不能有效地传递至此片剪力墙上,造成其它墙肢和框架柱实际受力比计算值大。X、筏板基础上的剪力墙竖向及水平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31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公建常用的结构形式,设计时

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确定剪力墙位置,一般是在楼梯间、电梯井、框架柱间等位置处设置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剪力墙布置尚有间距要求。框架-核芯筒结构:100米以内高层时当楼梯间、电梯井、设备管井等组成筒体时,筒体外圈砼墙应加厚(一般为400~300渐变),内部墙体可以减薄(一般为250~200)。如果筒体居中则形成框架—核心筒结构。框剪与框筒的区别:如果建筑功能要求一个方向(如南向)的利用率最高,筒体靠近北向布置,筒体偏心较大(此种建筑方案不好,扭转比较厉害,对于结构受力很不利),刚心偏北较大,则南向应布置一部分剪力墙,增加抗扭刚度,并且应减薄筒体最北面外墙厚度,增加筒体最南面外墙厚度,使刚心南移,此种结构体系按照框架—剪力墙结构考虑.32框架-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的注意事项:A、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双重结构体系,其变形特点为弯剪型位移曲线,在水平力作用下,下部楼层由于剪力墙位移小,它限制框架变形,使剪力墙承担大部分剪力,上部楼层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而框架的变形逐渐变小,框架帮剪力墙的忙,框架除了承担原有的那部分剪力外,还要承担拉回剪力墙变形的附加剪力。B、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时,框架部分的剪力应调整(0.2Q)。C、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当剪力墙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箍筋宜沿全高加密。33框架-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的注意事项:F、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剪力墙时,宜对称、均匀,防止剪力墙布置偏心,产生过大的扭转。当建筑平面形状凸凹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布置剪力墙。墙体长度不宜大于8米。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剪力墙布置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刚度和抗扭能力。G、框架柱与剪力墙平面内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界定为连梁。H、框剪结构设计时,需要满足框架结构及剪力墙结构的一些要求。R、应注意剪力墙部分暗柱的配箍特征值。S、《广东高规》10.2.4条规定:(为了提高框筒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延性)筒体底部加强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筒体一般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3%。

34框架-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的注意事项:D、当筒体居中时,应注意区分是板柱--剪力墙结构还是框架—核心筒结构,因为板柱--剪力墙结构适用高度很矮,而框架—核心筒结构适用高度很高。此两种结构体系共同点为仅在外圈柱间设梁,而中间无明梁。两种结构体系区别在于板柱--剪力墙结构核心筒较小,核心筒面积占整个平面面积的比例很小,并且除了外圈柱子外内部布置了很多框架柱,而框架—核心筒结构正相反(当仅有个别主要承受竖向荷载而不设梁的柱时,属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具体定量划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E、单片剪力墙的边框柱,在剪力墙平面内是墙体的组成部分,不再按照框架柱考虑;剪力墙平面外的边框柱属于框架柱,支撑框架梁。剪力墙平面内的边框柱按照墙计算确定纵筋,平面外按照框架柱计算确定纵筋,并满足最小配筋率。剪力墙平面外与框架梁相连时,如果墙体较厚,可以设暗柱;如果墙体较薄或不能满足框架梁纵筋的锚固长度时,应设框架柱。

35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结构的形成条件:当剪力墙结构下部功能为商业网点、办公、会所等形成大空间时,即形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形式。部分框支结构的特点:顾名思义,部分框支是指必须有部分剪力墙要落地,而不能全部为框支柱。设计时首先布置转换层上部的剪力墙,上部剪力墙布置数量应尽可能少,以利于转换层下部落地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来说楼梯间、电梯井及管井组成的筒体需落地,其它部位再增加一部分落地剪力墙,以满足上下刚度比的要求。部分框支转换的形式:转换结构构件常采用梁、箱形结构等,六度区可采用厚板转换,7、8度抗震设计的地下室的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转换构件的截面要求:转换梁高度确定,需根据转换层以上的楼层数来确定,每层按照70mm~100mm的范围来暂定梁高(层数多时取小值,层数少时取大值)。梁如果受建筑层高限制不能加高,当梁抗剪不满足时,可以采取加腋或梁加宽措施。36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结构的注意事项:A、框支层周围楼板不应错层布置。B、长矩形平面中落地剪力墙间距宜符合《高规》10.2.3.6条要求。C、底部为一层框支时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底部为二层及二层以上框支时采用剪弯刚度计算D、剪力墙底部加强区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约束边缘构件应设置至加强区的上一层。E、转换层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框支梁不再提高。F、偏心受拉(大部分梁是偏心受拉)框支梁支座上部纵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且框支梁上部通长筋最小配筋率,一级不应小于0.5%,二级不应小于0.4%。

37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结构的注意事项:G、转换层框支梁配筋时,不能采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梁配筋图,其结果与《高规》的要求差别很大,应按照WPJ*.T结果并参照《高规》10.2.8条要求人工配筋。H、框支梁腰筋直径最小采用φ16,沿梁全高间距不大于200。J、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需要满足框-剪结构及剪力墙结构的一些要求。H、框支柱剪力调整应按照《高规》10.2.7条调整。K、为了提高框支梁计算精度,将“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取为1米。L、转换层结构,转换层及转换层以下各楼层宜考虑各层楼板的弹性变形,按照弹性楼板假定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38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结构的注意事项:M、当上部剪力墙不是单片墙,而是带有短小翼缘的剪力墙时,可以将转换梁做宽,使小翼缘全部落在宽扁梁宽范围内,避免采用主次梁转换效果较好。N、转换构件梁端不能出铰。P、转换层下部剪力墙必须与上部剪力墙贯通即框支层剪力墙必须是转换层上部对应的剪力墙落地。Q、转换层楼板要完成上、下层剪力的重新分配,自身在平面内受力很大,楼板有显著变形,水平力不再按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的刚度分配,导致框支柱位移增大,从而使框支柱的剪力比按楼板面内刚度为无限大假定的计算值大许多倍。

39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结构的注意事项:R、框支梁的受力特点为偏心受拉,设计时应适当加大框支梁下部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量;应注意上部剪力墙的轴线与框支梁的轴线存在偏差所引起的扭距对框支梁是十分不利的。S、转换层上、下相邻层楼板厚度150mm。T、转换层上部二层或三层的剪力墙配筋应适当加强(此高度范围内剪力墙受力很复杂)。W、框支剪力墙结构如果平面凸、凹不规则,则很容易形成超限结构,应引起注意。

40计算参数的选用总信息: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该参数为地震力、风荷载作用方向与整体坐标的夹角。此参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修改,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如果平面是十字形、L形等不规则平面建议输入水平力夹角,对比计算结果取最不利者,其它情况可以将周期计算结果中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B、PM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考虑取25kN/m3,主要是现浇板重自动计算,进行现浇板配筋采用,而SATWE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考虑取26~27kN/m3,主要是用来计算结构中的梁、柱、墙等构件自重荷载,考虑抹灰荷载用的。C、“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均包含地下室层数,但并没有呼应《抗规》6.1.3条2款及《高规》3.9.6条规定。41计算参数的选用总信息:D、“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一般取默认值1米,对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为了保证框支梁与上部剪力墙有更好的协调性,建议取0.5~1米。E、“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在进行结构的整体参数(如周期比、位移比)控制时选[是],在计算构件内力和配筋时不勾选。对于楼板形状比较复杂的工程(如开大洞口楼板、局部变窄楼板、联体结构的狭长连接板等)应采用弹性膜假定,但应补充计算“刚性楼板假定”下的位移比。弹性板6是针对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弹性板3是针对厚板转换层的厚板的,其它情况宜采用弹性膜。F、“结构材料信息”型钢混凝土及钢管混凝土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计算参数的选用总信息:G、“恒活荷载计算信息”对于一般结构均可以采用“模拟施工加载3”计算;对于框剪结构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加载3”,而在进行基础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加载2”;对钢结构及没有层概念的体育场馆类应采用“一次性加载”;对于长悬臂结构应采用“一次性加载”进行复核;“施工次序”只对“模拟施工加载3”有意义,对其它模拟方式不起作用。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用{模拟施工3}。

不同的模拟施工方法,对柱、墙的轴压比计算影响也很大。建议采用PMCAD中“竖向导荷”的结果进行复核。如果选择“模3+VSS求解器”,可能会出现计算到“VSS回代求解”时程序死机,表明结构较为复杂,此时应选择模1进行计算。该情况多存在于多塔结构、斜屋面或开洞较多的结构中。43计算参数的选用风荷载信息:地震区无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均应输入风荷载,体形复杂的高层建筑应考虑不同方向风荷载作用,结合“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进行多次计算取大值。A、“地面粗糙度”“体形系数”及“基本风压”,按照规范要求输入。B、“结构基本周期”先按照程序给定的缺省值计算,然后将程序输出的第一平动周期值填入重新计算。C、“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主要用于带抗震缝的结构风荷载计算中,设计人员可以在多塔定义中,设置风的遮挡面,此参数及“第*段体型系数”才共同起作用,如果不定义风的遮挡面,则“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不起作用。D、风荷载与特殊风荷载作为两个独立的工况,同时选择时相当于计算了两次风荷载。44计算参数的选用地震信息:A、“结构规则性信息”该参数目前不起作用。B、“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按照规范具体规定选用。C、“场地类别”采用地质报告提供的场地类别。D、“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按照规范规定选用。E、“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我国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对于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基本都要求进行中震验算。中震(大震)弹性设计和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是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畴,首先需要明确是所有构件还是重要构件(如框支结构构件、连体结构构件、越层柱等)要进行中震(大震)弹性设计或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中震为2.82倍的多遇(即小震),大震为6~4.5倍的45计算参数的选用地震信息:E、多遇(即小震)。中震(大震)弹性设计实现,首先,要将“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改为中震(大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其次,将构件抗震等级指定为四级,再次,承载力计算时,材料强度采用设计值。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实现,首先,要将“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改为中震(大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其次,点开“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按钮(对于中震不屈服设计,无需修改构件抗震等级),再次,承载力计算时,材料强度采用标准值。中震(大震)弹性设计严于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由于按照中震设计时,没有考虑结构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调整系数,因此,按照中震设计的内力值不一定比小震计算的内力值大。46计算参数的选用地震信息:F、“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最多可以附加5组地震力,根据《抗震规范》规定当结构的某些抗侧力构件的角度大于15度时,应按照此方向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将周期计算结果里的地震作用最大方向角也在此填入,对于异型柱结构最好增加45度方向进行补充验算(规范规定是0.15g和0.2g时才验算),最后构件验算取最不利一组(程序自动验算)。G、“考虑偶然偏心”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计算位移比时必须考虑偶然偏心影响,计算层间位移角时可不考虑偶然偏心,对于高层建筑即便是均匀、对称的结构,也应考虑偶然偏心影响,偶然偏心对结构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于边长较大结构的影响是很明显的。47计算参数的选用地震信息:H、“考虑双向地震作用”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目前,普遍做法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不考虑偶然偏心,结构位移比大于1.2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现在软件,“考虑偶然偏心”和“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可以同时选择,两者取不利,结果不叠加。对于底框计算时不应选“考虑偶然偏心”和“考虑双向地震作用”。J、“计算振型个数”高层(特别是复杂高层及超高层)考虑扭转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振型数一般不小于15(多层可以直接取楼层数的3倍),但也不能大于3倍楼层数,多塔结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如果振型数取得足够多,而有效质量系数达不到90%,则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48计算参数的选用地震信息:K、“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抗震规范》第5.1.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一般情况下该参数即为第5.1.3条的组合值系数,一般民用建筑此参数取为0.5,但使用功能为图书馆等时,此参数为0.8或其它值,现在程序不能分段计算只能填一个数。L、“周期折减系数”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及开洞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填充墙存在使结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实际周期小于计算周期,根据较长周期计算的地震力将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周期折减系数”只改变地震影响系数∝。对于采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这些墙的刚度很弱,此处周期折减系数可以采用大值或不折减。此系数详见《高规》第3.3.17条。如果结构的自振周期很小,位于振型分解反应谱的平台段,乘以周期折减系数后仍位于平台段,则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层间位移角不会有任何变化。49计算参数的选用地震信息:M、“结构的阻尼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房屋取5%,不大于50米的钢结构房屋取4%,高度不小于200米的钢结构房屋取2%,高度大于50米且小于200米时可取3%,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取4%,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取3%,采用隔震或消能技术的结构阻尼比则高于5%有的可以达到10%。地震影响系数随阻尼比减小而增大,其增大幅度随周期的增大而减小。N、“特征周期Tg”根据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按照《抗震规范》第5.1.4条表选用,一般情况前面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选定后,此处计算机自动选定数值,此数值可以根据地质报告或地震安评报告人工调整。

50计算参数的选用地震信息:P、“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抗震设计原则是采用“三水准”设防目标,“二阶段”的设计方法,即“小震(基本设防烈度减1.55度)不坏,中震(基本设防烈度)可修,大震(基本设防烈度加1度左右)不倒”。第一阶段设计是在多遇(小震)地震作用下,通过对结构(弹性)的承载力及变形验算。第二阶段设计是在罕遇(大震)地震作用下,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范限值,并采取相应构造措施,保证大震不倒,。至于第二水准设防目标(中震可修)的实现是通过抗震措施(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来保证的。第一阶段弹性设计是采用“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来计算地震力。Q、“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仅用于第二阶段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一般工程此系数不起作用。

51计算参数的选用活荷载信息:A、“柱、墙设计时活荷载”及“传给基础的活荷载”[不折减][折减]:出计算书时必须选择折减。柱、墙及基础活荷载折减只传到底层最大组合内力中,并没有传给JCCAD,JCCAD读取的仍然是荷载标准值,如果考虑基础活荷载折减,则应到JCCAD软件的荷载参数中输入,对于工业建筑不应折减。B、“梁活荷不利布置”软件仅对梁做活荷不利布置计算,对墙、柱等竖向构件未考虑活载不利布置作用,建议钢筋混凝土结构均进行活载不利布置作用计算,仅仅是计算量较大。52计算参数的选用活荷载信息:C、“墙、柱、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对于《荷载规范》表4.1.1中第1(1)项功能(如住宅、办公等)的建筑,其SATWE所列的折减系数不需修改,但是对于《荷载规范》表4.1.1中其它项功能(如教学楼、商场、书店、食堂等)的建筑,其SATWE所列的折减系数需要按照《荷载规范》第4.1.2条第2项修改。对于活荷载折减还应注意在主楼与裙房整体计算的高层建筑中,要避免裙房部分的框架柱按主楼层数取折减系数。计算错层结构时注意按楼层数折减会导致柱底内力折减过大,使柱底内力偏小。PMCAD的恒活设置中也有活荷载折减选项,勾选此选项对传到梁的活荷载进行了折减,此折减对梁、墙、柱、基础都起作用,如果在SATWE或JCCAD中又勾选折减,则在PMCAD中折减的活荷载,将在SATWE或JCCAD中又重复折减,使结构便于不安全。

53计算参数的选用调整信息:A、“梁端负弯距调幅系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混凝土梁的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负弯距调幅后,程序能够自动调整正弯距,该参数大小只对竖向荷载起作用,对水平力不起作用。悬臂梁的负弯距不应调幅。B、“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当考虑了梁活荷不利布置后,此参数应填1。C、“梁扭距折减系数”对于现浇楼板结构,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以考虑楼板对梁的抗扭作用而对梁的扭距进行折减,默认折减系数为0.4,但对于结构转换层的边框支梁扭距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6。如果,单独定义了弹性楼板,梁的扭距不应折减。SATWE自动考虑了梁与楼板的连接关系,对于两侧均无楼板的的独立梁及弧形梁,该参数不起作用。当梁箍筋采用复合箍筋时,仅外圈箍筋计入受扭箍筋面积内。54计算参数的选用调整信息:D、“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人工复核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时,为安全起见,无论地下一层顶板是否作为嵌固端,起算高度均从地下室顶板以上的首层算起,如地下一层顶板不作为嵌固端,则加强区应延伸至地下二层。软件在计算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时,总是从0.000开始计算,此参数目的主要是由设计人员指定地下室的剪力墙是否计入底部加强区,例如有三层地下室,在“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一项中,填入“3”,则表示地下一层按照底部加强区进行设计。“结构设计信息”输出项中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信息”里,包含全部地下室的层数和高度。

55计算参数的选用调整信息:E、“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连梁刚度折减是针对抗震设计而言的,对非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宜折减。设防烈度高时可以折减多些,但一般不小于0.5,一般取0.7,位移由风荷载控制时,宜不低于0.8。填上此系数后,程序对所有工况下(恒、活、风)的连梁刚度都予以折减。该参数对于以洞口形式形成的连梁和以普通梁方式输入的连梁均起作用。此参数输入的越小,结构自振周期和位移越大,连梁内力降低的越明显。

抗规6.2.13条文解释在计算地震内力时连梁刚度可折减,但在计算位移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这在计算一些参数时很有意义。56计算参数的选用调整信息:F、“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对于现浇板来说,作为梁的翼缘对梁的刚度有影响,利用梁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对预制板结构、板柱体系的等代梁结构,此系数应填1.0,对不与楼板相连的独立梁和仅与弹性楼板相连的梁,中梁刚度增大系数不起作用。中梁刚度增大系数对连梁也不起作用。梁的刚度放大不是为了在计算梁的内力和配筋时,按照T形梁设计,而是为了近似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影响。此参数取大于1的系数后,结构的周期和位移有所减小,但梁的内力和配筋有所增大,为了避免强梁弱柱,建议周期、位移计算时,该参数取大于1,配筋计算时该参数取1。G、“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高规》10.2.7条规定: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距及柱端梁(不包括转换梁)的剪力、弯距,框支柱轴力不调整。由于框支柱的内力调整幅度较大,因此,若相应调整框架梁的内力,则有可能框架梁设计不下来。一般情况不调。57计算参数的选用调整信息:H、“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针对梁式转换层结构,由于框支梁与剪力墙的共同作用,使框支梁的刚度增大,放大系数一般可取为100左右。当考虑托墙梁刚度放大时,转换层附近的超筋情况(若有)通常可以缓解。托墙梁段刚度放大指与上部剪力墙及暗柱直接接触共同工作部分,托墙梁上部有洞口部分梁刚度不放大。因为,现在工程转换梁上部剪力墙都开有洞口,且有的洞口靠近转换梁边,因此,建议此系数不调整输入1。J、“按抗震规范5.5.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该项主要是为了满足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小剪重比的要求,一般情况选是,程序仅对±0.000以上调整,不考虑地下室部分。当某楼层地震剪力小很多,地震调整系数过大(大于1.2)时,说明该楼层结构刚度过小,应先调整结构布置和相关构件的截面尺寸,提高结构刚度,不宜采用某层地震剪力不足,就过多地增大该层地震剪力系数的做法。此项调整只对剪重比和内力有影响,而对周期和位移没影响。

58计算参数的选用调整信息:K、“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结构梁柱钢筋超配系数”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剪力、框架柱端部弯距、剪力调整应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来计算。在出施工图前,程序也不知道实配钢筋具体是多少,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经验输入超配系数,程序根据该值自动调整配筋面积。L、“指定薄弱层个数及各薄弱层层号”该选项指的是多遇地震下的薄弱层。程序发现其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程序会自动乘以1.15的放大系数。对于结构转换层,不管程序给出的刚度计算结果如何,均应在此指定为薄弱层,指定薄弱层后,不影响程序自动判断结构其它的薄弱层。对于框架结构,由于一层层高高或者因为一层计算高度为基础顶面而使一层高度较高,从而导致一层抗侧刚度小于上部楼层出现薄弱层,此种情况需对底层地震力放大1.15倍,不需刻意加大底层柱截面、减小上部柱截面。59计算参数的选用调整信息:M、“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一般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即采用默认值1.0。当采用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计算出的楼层剪力,大于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出的楼层剪力时,可以填入此参数。此参数对位移、内力、剪重比有影响,对周期无影响。N、“0.2Q调整起止层号及终止层号”此项调整框-剪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框架梁、柱的剪力和弯距,不调整轴力,框架剪力的调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最小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调整起始层号宜从地下室顶板开始,终止层号为剪力墙到达的层号,目前程序在进行0.2Q调整时总是取首层基底剪力,无法自动分段,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人为分段,在SATWE增设项(11、用户指定0.2Q调整系数)中进行,每段的层数不应小于三层,结构底部加强部位楼层应在同一段内。由于程序进行0.2Q调整时,其调整系数缺省的最大值为2.0,若想高于此值则需在“0.2Q调整起止层号”中的层号前填入负号。非抗震设计不需进行0.2Q调整。60计算参数的选用调整信息:P、“顶塔楼地震放大系数起算层号及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才考虑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目前SATWE软件均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力,因此只要将振型数给得足够,一般可以不考虑将塔楼地震力放大。Q、强弱轴方向动位移比例是指对于两个方向,根据第一周期在反应谱曲线的位置,可判断其位于哪一段,如在速度控制段,需要填0.5,加速度控制段,填0,位移控制段需要填1,所谓速度速度控制段是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0.1S~Tg段,加速度控制段是指Tg~5Tg段,位移控制段是指5Tg~6.0S段。61计算参数的选用设计信息:A、“考虑P-△效应”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可以先不选择此项,待计算完成后,可以查看结构的结果文件,程序会提示该工程是否计算P-△效应。对于钢结构一般宜考虑P-△效应。B、“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当柱截面尺寸较大(如≥1000mm)或异型柱时,宜采用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一般情况选择“否”,特别是考虑了“梁端负弯距调幅”后,则不宜再考虑节点刚域。当考虑了节点刚域后,则在“梁平法施工图”中不宜再考虑“支座宽度对裂缝的影响”。不作为刚域即为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梁长度一部分进行计算,作为刚域即为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柱宽度(柱宽一部分)进行计算。一般而言,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后,结构的刚度会增加。地震力作用下,基底剪力增大,端部内力增加,而结构的周期和位移则相应减小。竖向荷载作用下,端部内力会减小。组合设计内力是增加还是减小就不确定。62计算参数的选用设计信息:C、“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高层应勾选,多层不需。勾选则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组合验算,不勾选则按抗规或钢规进行组合验算。D“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该参数仅对钢结构有效,对混凝土结构不起作用。根据《钢规》5.3.3条,对于无支撑框架选择有侧移,对于有支撑框架,应根据“强支撑”还是“弱支撑”来选择“无侧移”还是“有侧移”。通常钢结构宜选择“有侧移”。

也可按如下条件进行判断:

a、当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小于1/1000时,可按无侧移设计。

b、当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1000但小于1/300时,柱长度系数

可以按1.0设计;

c、当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300时,应按有侧移设计。63计算参数的选用设计信息:E、“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执行混凝土规范6.2.20条”由于程序有自动判别功能,建议一般工程尽可能勾选,对于空旷结构应勾选。柱计算长度系数人工修改后应立即退出,不再执行参数定义和数据检查,否则柱计算长度系数又恢复为初始值,另一个问题当柱仅一个方向有梁拉结时应查看另一方向的计算长度,并注意修改。F、“结构重要性系数”该参数用于非抗震组合的构件承载力验算,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应取1.0,建议一般工程为默认值1.0。G、“梁保护层厚度”“柱保护层厚度”应根据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按照混凝土规范9.2.1条取值。H、“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该参数用来描述钢构件被开洞(如螺栓孔)后的削弱情况,构件连接全为焊接时为1.0,为螺栓连接时为0.85~0.95。6464计算参数的选用设计信息:J、“柱配筋计算原则:(单偏压计算)(双偏压计算)”当混凝土结构按照空间结构计算时,框架柱宜采用双偏压计算配筋,因为在某种组合荷载作用下,计算柱某一方向的配筋面积时同时考虑另一方向的内力值,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符合工程实际,理论上讲,所有混凝土柱的受力状态都是双偏压,单偏压计算仅是双偏压计算的一个特例,但是双偏压计算出来的值多解。对于异形柱结构及角柱,程序均按照双偏压计算异形柱及角柱配筋。在SATWE“柱平法施工图”中有双偏压验算一项,一般来说所有混凝土柱最好都用双偏压验算以下,以保证配筋计算的合理性,并且,一个结构能通过双偏压验算即可。如果按照单偏压计算,而按照双偏压验算,这种方法得出的计算值是唯一的。PKPM2.2版提供了一个柱双偏压配筋时进行迭代优化的选项,这仅是一种计算方法,保持了较高的计算精度,又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为直接应用数值积分法开发设计软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建议勾选。65计算参数的选用设计信息:A、“梁、柱、墙主筋及箍筋强度”此处输入梁、柱、墙主筋及箍筋强度设计值,墙主筋强度是指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而言的。PMCAD中输入钢筋强度是强度等级用于控制钢筋符号,而此处输入的是强度值。B、“梁、柱箍筋间距”一般情况均可以按照100输入(计算结果均按照100间距显示配筋面积),且现在的软件梁、柱箍筋间距以灰色显示,不许人工修改,经计算后用户根据内定100间距人工调整箍筋。当梁跨中有较大集中力作用时,而箍筋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且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加大(>100)时,应复核非加密区配箍面积是否满足计算要求。C、“墙水平分布筋间距”一般情况取200,计算结果的配筋面积是200间距的面积,如果想加密则需要根据间距换算。6666计算参数的选用设计信息:D、“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结构施工详图中剪力墙实配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结构整体计算时,该参数输入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值。因为,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增加,会使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减小。所以,剪力墙实配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小于结构整体计算时输入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时,将使结构偏于不安全E、“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及“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是新版软件增加的两个参数,主要用来提高框架-核心筒等类结构的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从而提高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的延性。《广东高规》10.2.4条规定:筒体底部加强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筒体一般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3%。层数应包括全部地下室层数,为了使地下一层以下地下室各层墙体的竖向分布筋配筋更为经济合理,可以补充按一般配筋率的计算而此处不指定。剪力墙结构一般情况下,不必单独指定。676767计算参数的选用荷载组合:

一般来说此页的系数是不需修改的,因为程序在进行内力组合时是根据规范要求处理的。只有特殊时候,要修改组合系数时,才修改。68686868计算参数的选用地下室信息:地下室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不作为结构不合理的标志。A、“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新版软件对地下室侧向约束的概念和算法做了重要改动,之前软件采用“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之前算法侧向约束与地下室的层刚度有关,而与回填土性质无关,而由地下室结构布置(如剪力墙和框架)等因素产生的层刚度变化很大,用它们的倍数计算土的侧向约束后,造成相同土层约束下不同结构产生很大差异,难以取得合理约束值。新算法采用参数“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其算法即为土力学中的M法,M取值范围稍密及松散填土5.4~6.0,中密6.0~10,密实老填土10~22。

6969696969计算参数的选用地下室信息:B、“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根据混凝土规范确定。C、“回填土容重”一般取18KN/M3。D、“室外地坪标高”按照实际情况填写。E、“回填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取0.5。F、“地下水位标高”按照实际情况填写。G、“室外地面附加荷载”建议一般取10KN/M2。707070707070计算参数的选用砌体结构:A、“砌块类别”按照实际情况填写。B、“砌块墙体容重”默认值为22,是240厚实心砖墙的折算容重(含双面粉刷重)。C、“底部框架层数”按照实际情况填写。D、“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对于一般砖混底框结构一般采用规范算法,砖混底框的风荷载需要在特殊风荷载菜单中人为输入。71717171717171计算参数的选用关于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适用于绝大多数工程。“剪切刚度比”适用于地下室嵌固端判断及底部一层为大空间时刚度比。“剪弯刚度比”适用于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刚度比。例如,一个工程地下二层,地上三层转换,共28层,需计算刚度比:A、判定地下室是否嵌固端用剪切刚度比;B、判定高位转换刚度比采用剪弯刚度比;C、《高规》附录E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此时,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手工计算地上三与地上四的刚度比。7272727272727272计算参数的选用关于楼板刚度假定的几个问题:A、竖向构件不连续时,如转换层结构楼板加厚用于调整楼层的剪力。B、刚性楼板,适用于绝大多数工程,但是要求楼板连续、规则、没有较大的削弱等。C、弹性楼板6,采用壳单元真实地计算楼板的面内和面外刚度。由于考虑了楼板的面内面外刚度,因此,梁刚度不宜放大,扭距不宜折减。部分竖向楼面荷载将通过楼板的面外刚度直接传递给竖向构件,导致梁的弯距减小,相应的配筋也会减小,安全储备不足,应慎用。其主要针对板柱-剪力墙结构提出的。D、弹性楼板3,楼板平面内无限刚而平面外刚度是真实的,其主要是针对厚板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厚板提出的。E、弹性膜,对于体育场馆、空旷房屋、楼板开大洞、楼板平面较长、平面弱连接、平面有较大凹入等,为了真实反映楼板平面内刚度(楼板平面外刚度为零),同时又不影响梁配筋的安全储备,采用弹性膜假定。此假定不能用于板柱结构。737373737373737373计算参数的选用关于位移比及周期比的问题:

限制楼层位移比关注的是结构实际存在的扭转量值即其关注的是结构实际承受的扭转效应;而限制周期比关注的是结构的抗扭能力即其主要目的是对结构的抗扭能力大小的判断。扭转周期过大,说明该结构的抗扭能力弱(注意,结构不一定有扭转,可能是完全对称的结构,如抗侧刚度过于集中在平面中部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这类结构一旦遭受意外的扭转作用,将会导致较大的扭转破坏,结构设计应尽量避免。747474747474747474砼结构的注意事项独立基础高度问题:

大家设计独立基础时,其高度不能太小,否则无法满足柱钢筋的直段锚固长度20d的要求,如柱钢筋用到25直径,则独立基础的高度最小应做到550,详见《地基基础规范》8.2.2-3条757575757575757575砼结构的注意事项锚杆的锚固问题:

锚杆的钢筋也应满足直段锚固长度的要求,这关系到基础底板的厚度取值或直锚段的锚固做法问题,另外有图审公司还要求做冲切验算,这关系到锚固体直径的取值问题。767676767676767676砼结构的注意事项基础深度修正的问题:有地下室,当主楼为筏板基础,裙房为整体式基础,如果有地下水,则主楼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时,裙房的基底压力应扣除水浮力来折算等效深度(隐含水浮力加上10KPa之和大于裙房的基底压力时,不进行深度修正),当然主楼的基底压力可以扣除水浮力(扣除的数值为裙房基底压力和水浮力的较少值)。基础深宽度修正的原理:深度修正的实质----基础两侧超载对承载力的贡献,再结合有水浮力情况下,相当于超载变小了,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上面的说法了。宽度修正的实质----基础宽度变时,导致地基破坏的滑动面变大,因此摩擦力变大,也就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理解了这些,大家也就好理解基础规范中提到的超载修正是什么意思了,并知道如何应用它。777777777777777777砼结构的注意事项圆形柱子与梁位置的关系:梁搁在圆柱上时,不允许梁贴圆柱边偏心布置,梁中心线与圆柱中心线应基本对齐或偏心很小,这在规范上也是有要求的,就是梁筋穿柱有一个平直段的要求。787878787878787878砼结构的注意事项体育场馆、报告厅等大跨度框架截面要求:

1、注意框架柱、框架梁的断面和配筋不能太小,曾经有个工程跨度24米,柱断面600X700柱配筋1.5%左右,屋顶采用1200厚空心无梁楼盖,模型与柱采用铰接,施工完成后,屋盖模板不敢拆(拆时,柱子嘎吱嘎吱响),后来加固柱子。2、如果有夹层,计算时应再采用并层(两层合为一层,层高为场馆高度)模型与两层模型包络设计。3、中间标高外圈有梁时,柱配筋也应通到底,不应按照两层配筋。4、外圈环梁的腰筋与通长筋加强。总之,大跨框架的顶层边柱(特别是顶层抽柱)一定注意配筋是否够。797979797979797979砼结构的注意事项荷载折减问题:

《荷规》中活荷载按照楼层折减系数表仅适用于住宅、宿舍、旅馆、办公、病房、幼儿园,其它不能按照楼层折减,学校、医院类直接采用不折减。

周期计算结果中的地震力最大方向角,应该回填到斜交抗侧力附加地震角度中。

风荷载计算中,填的周期应为计算结果中的周期回代。框架结构中楼梯梯段的平法标注问题:在框架结构楼梯图中大家要标注ATc,注明:BT、CT、DT参照ATc施工,梯板的抗震等级同框架,梯板钢筋的连接和锚固要求同框架梁。

808080808080808080砼结构的注意事项高层建筑恒活引起的单位面积重力:框架和框剪结构:12KN/M2~14KN/M2

剪力墙和筒体结构:13KN/M2~16KN/M2

其中活荷载部分约为2KN/M2~3KN/M2,只占全部重力的15%~20%。

提供此部分数据是让大家布置结构方案或在外与业主交流时,可以估算部分竖向构件的截面。818181818181818181砼结构的注意事项剪力墙结构设缝的问题:剪力墙结构伸缩缝间距为45米,60米以内不建议设缝,如果70米左右建议增加伸缩缝,伸缩缝(兼做抗震缝)最小尺寸为100。828282828282828282砼结构的注意事项框架结构之梁布置的选择问题:1.跨度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主次梁楼盖结构方案能够节省造价。

当柱网两个方向间距接近时,可以采用单向次梁、十字梁(柱网

尺寸不大于8.4米)或井字梁方案(柱网尺寸大于8.4米);当两

个方向柱网尺寸差别较大时(一般情况两向间距比大于1.5),可

以采用单向次梁或单向密肋梁方案,次梁沿长向布置。2.功能方面考虑:A)教学楼一般情况下不设次梁(甲方要求不高时

可以设次梁),采用厚板方案,厚板可以采用现浇板(板厚较厚

时可以内填空心管或空心盒)。B)有客房的宾馆、酒店、旅馆、

宿舍等一般情况下均可以采用沿分割墙布置单向次梁方案。C)办

公楼一般情况下根据柱网尺寸大小选用十字梁、井字梁或单向次

梁方案,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办公楼也可以选用无梁结构方案

(周遍柱须设框架梁)。D)大跨度商场、商店、餐厅、会议室、

多功能厅等一般情况下采用单向次梁、十字梁、井字梁或密肋梁

方案。838383838383838383砼结构的注意事项普通现浇板厚度的确定:1.一般情况下,单向板宜≥L/30,双向板宜≥L/35(L为板短边计算跨度)。2.双向板板厚的确定一般也可以按以下原则取值(板跨均为短边跨度):

A)楼层板:3.6m以下(包括3.6m):板厚100; 3.9m:板厚110;3.9~4.2m之间:板厚120;4.5m(矩形):板厚130; 大开间双向板按跨度1/35计算; 小开间异形板:按跨度1/35计算,且不小于120;大开间异形板:按跨度1/32计算; 电梯间与楼梯间中间楼板:板厚120~150mm;

848484848484848484砼结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