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原本的现实世界,一个世界是传播的舆论世界。现实世界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每个人都可以直接接触它,观察它,认识它。但人类同时还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就是传播到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它不是我们目睹的世界,而是别人用电话、报纸、电视、微信等各种媒介(不一定是大众媒体)传播给我们的世界。它必须依赖于人类而存在,人类关注了它,它才存在。这里要区别两组概念。第一组概念是舆论与传播,舆论是传播,但传播不一定是舆论。第二组概念是舆论世界与传播世界,舆论世界是由关注聚集构成的,传播的东西只有变成关注的聚集,才能进入或组成舆论的世界。传播世界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它分成两部分,实现关注聚集的那一部分传播,属于舆论世界;没有产生关注聚集的另一部分传播,仍然属于现实世界。所以,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所谓的传播世界,传播一旦组成世界,那就是舆论世界。唯一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是舆论世界。现实世界里,人们通过自身直接获得的信息实在太少,对生活世界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传播。比如,大家知道唐朝李白写诗,北京有一个动物园老虎咬死了人,美国总统对中东问题发表谈话,印尼发生了地震……如果这一切没有被传播,或者传播了没有被关注,那么,它们仍然属于现实的世界,而不是舆论的世界。传播来的东西实在太多,而且日日在更新,时时在更新。除了少数带有明显破绽的信息,再除去攸关切身利益必须亲自核实的信息,绝大部分人都会假定它是真的。否则,我们将在现实世界寸步难行。那么,这个传播过来被人类关注的舆论世界,到底能不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现实世界?舆论世界是有限的,是一个竞争性传播的世界。“硬盘”与“视窗”,是人类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的最好比喻。人类的信息,存储在人类的“记忆硬盘”里。如果信息没有进入视窗,人类可以看到的信息载体充其量是一个硬盘物体;只有进入到视窗的信息,才构成人类身处的舆论世界。舆论世界就是人类一个个视窗的叠加。这个星球每天发生的事情难以计数,能进入人类历史记忆硬盘的为数不多,最终能够进行传播的记忆与记忆硬盘相比,容量更少得可怜。舆论世界貌似很大,其实很小,所以,“舆论视窗”是“兵家”必争之地。舆论一直在争夺,始终在争抢从未停止,它是人类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因此,无论是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信息进入“舆论视窗”,被更多人关注。自己的信息只有被关注了,才能影响他人,才能更有价值。电脑视窗的信息都来源于硬盘,即便是不断更新、海量选择,也不能全面地反映硬盘,更不要说全球互联的网络了。尽管理论上,视窗信息可以调出硬盘里或互联网的任何信息,但任何信息不等于全面信息。舆论世界也是如此,它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永远是片面的、局部的、有选择性的。但舆论世界又是一个个关注聚集起来的。无数人的视窗聚集起来,就可能总体上反映现实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舆论世界可以大致地反映现实世界,甚至有时候可以充分地代表民意的背后机理。舆论世界是由表象建构的。所有的东西,必须涌动到表面,才能被看到。我们的目光可以看到海平面,却看不到全部的大海。即使我们借助显微镜,看到的原子、电子仍然是其表象,而不是原子或电子的内部。即便是红外线、CT机的扫描,穿透到物体的内部,仍然是对内部表象的反射。但舆论世界又是一个确定的世界。尽管它并不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原,但是一个事物一旦被舆论关注,它就被“改变”成为确定的“被关注”。舆论世界是一个个关注自然的聚集,每一个关注是自发的,没有统一的口令,没有预设的结构,这样的聚集是无序的。就像一个个视窗连在一起,有组织却没纪律,不管每一个视窗关注什么,最后的决定权仍然是兴趣,就连各个视窗的连接,也是兴趣自然的碰撞,即便聚集在一起,也是不约而同的。期待舆论世界是理性的、有序,基本上是痴人说梦。舆论世界虽然是无序的,但各个关注的聚集,却不是简单的堆积。就像一个个视窗,各自独立,但是还是有各种局域网、互联网的线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舆论场。关注之间的连接,有一种特殊的方式,那就是链接。如果A关注与B关注有链接联系,A关注与C关注有链接联系,则B关注与C关注也存在着链接联系,那么,A关注、B关注和C关注拥有共同关注。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关注聚集构成的舆论世界,到底能不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现实世界?答案当然是“不能”!就像电脑视窗里的信息,不可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硬盘信息一样。(摘编自邹振东《弱传播》)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既生活在不依赖于人类而原本存在的现实世界,又生活在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舆论世界。B.

“舆论”与“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舆论是传播,但传播不一定是舆论。C.

人类对现实世界认知绝大部分来自舆论世界里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被人类关注,有的不被关注。D.

作者认为,舆论世界对人类获取信息非常重要,但是它不可能全面、真实、本质地反映现实世界。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第二段内容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传播的信息都属于舆论世界,不被人类关注的仍然属于现实世界。B.

舆论世界中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假的,但人类为了能够在现实世界中立足,往往会假定这些信息都是真的。C.

现实世界是人类可以直接感知的真实世界,但人类仅靠感知获取的信息跟信息总量相比总是微乎其微的。D.

根据舆论关注的链接特点,可以推测出,某个信息拥有的共同关注越多,这个信息产生的舆论场就越大。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主要是从现实世界与舆论世界的关系、舆论世界的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B.

第三段运用例证法,论证了人类更多地借助传播的信息来认识现实世界的观点。C.

第四段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思维填密,论证严谨。D.

材料在论述过程中,将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对比,旨在突出舆论世界重要性。4.

请分析材料第四段中使用“硬盘”“视窗”两个词语的好处。5.

舆论世界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废墟上的菜地晚乌下班到家已过十二点。午饭和往常一样比较简单,喝一口碗豆蛋花汤,忍不住说“真好喝”。豌豆,是母亲自己种的。她从厨房里拿出一个小布袋,一边打开一边美滋滋地说,不太多,但很让人喜欢。我瞥过去,那里面装着的青绿豆英,颗粒饱满。几年前,为了帮我照顾孩子,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①这种迁移如同一把无形的刀,缓慢地切割着母亲。她不说什么,我也能在日常生活里发现蛛丝马迹。从老家奔赴而来,想到归期遥远,母亲有些无力。白天,她窝在家里,时光泌出漫长的丝,将她束缚。有时她从卧室踱到客厅,又从客厅挪到阳台,像在寻找什么,默默地。她常看的电视节目是我们省台的玩水冲关,偶尔换到新闻频道,她总是对我说:电视里讲的,听不懂。她简洁的言辞后跟着长长的叹息。我给她买的智能手机,她不会使用,最后闲置在书架上。有时,她会打开门,随后又将其关闭,她感到就算出门了,她也无地可去。后来,孩子入了幼儿园,母亲多了闲暇,决定拓宽活动区域,去楼下不远处被拆的棚户区那片废墟上种菜。她从碎石渣里清理出厨房大的一块领地,现在便隔三岔五带回一小布袋青绿豆英,或几裸根部冒着乳白汁液的生菜。围在废墟周围的栅栏被人枢裂,朝外翻卷的绿铁皮被风一吹就发出脆响。那里有一孔洞,是种菜人弯腰进出的门。一同出入的还有水壶、锄头、弯刀、铲子。这些和耕种有关的工具,被母亲隐藏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她把锄头横放在自己的折叠床下,铲子放在鞋架的底层,弯刀立在冰箱与墙之间的缝隙,水壶放在花架上。如果这些工具会表达情感,它们跟母亲一道出门时,一定会像孩子那样开心到尖叫。它们回归土地,不,并不是我在乡下看到的那些松软的黑土,具体点说,那是碎石、断砖及大块混凝土堆叠成的废墟,一把锄头在断壁残垣里爬行,母亲的脸上挂着汗滴。②她浑身湿透,开门出现在客厅,好像刚刚经历过一场搏斗。随后,她迅速清理农具,把它们放回原处,再找来洁净衣服,沐浴。晚间我们回来时,似乎什么都未曾发生。③母亲在城市生活中习得了绝佳的藏匿本领,这些背后,一同隐藏的还有她自己的心事。我曾去过母亲的菜地。母亲的小块石渣地卧在断墙之中,种着大蒜、豌豆、生菜,那些细弱的苗,像是一块土地微弱的呼吸。母亲第一次割生菜回来时曾说,买种子的本钱已经收回。我记得,她使用的是我们家一贯的低调不张扬的口气,平静中还带着终有回报的自豪。母亲的算计,听起来格外世俗。但我并不嫌弃这些,相反,我会给她诸多赞美。在乡下,母亲干农活粗放豪迈,她早出晚归,经常忘记时间,汗流浃背而又不知疲倦。在城里,母亲对这里的生活缺少掌控感,必须在日常事务中学会平衡,精准到每个时刻。因此,种地这样的事情,好像也变得精致起来:她把肥料装进塑料瓶,用废油捅装清水,用旧童车推着去给蔬菜施肥。垦荒的劳苦,随时被毁坏的可能性,她似乎都忽略不计,行动中有我行我素的坚决。我终于明白:在那小块地面前,她几近忘我,泥土,让她忘乎所以。母亲一生未进过学堂,我一直相信,如果有机会读书,她一定会有不同的人生。从前,母亲会用自己的人生故事教育我们,后来又试图用那些故事教导我正在念高中的侄女。女孩缺乏耐心,三言两语便可让奶奶闭嘴不再说话。母亲故事的主题是:凡事都要做好,争取第一。然而,母亲的人生中鲜有机会展示自我,从而赢得可以吹嘘一生的价值感。我不禁想起母亲人生中已过去半个世纪的那个故事。生产队里的男男女女在集体劳作间隙,组织了次插秧比赛,母亲上午赢得很轻松。有人不服气,坚持下午再比一次,结果还是母亲赢。她给我讲完这个故事后,低声又略带兴奋地说:“当年,我上午赢得轻松,基本没使劲,下午又要比,我稍微使出一点力气,还是我赢。”母亲一生未进学堂,鲜有机会展示自我,那一次,她赢得了可以吹嘘一生的价值感,声名大噪。④是土地,是劳动,成就了她。现在,和母亲一起种菜的有不少人,元元的奶奶,胡小功的奶奶,丁家枫的外公,他们像蜗居在春日荨麻叶片下的虫子,在蒿草丛生的废墟上自得其乐。他们是废墟上的首批种地人,都来自外地,住在这整体功能颇为完善的小区里,帮着带孙辈。他们此生也许未曾想到自己会住在洁净明亮的高楼里,把心神分给不同的地方,一面记挂着老家的房子、院落、老伴甚至一条狗,一面在城里过着逼仄但又无法摆脱的生活。夜幕将临时,他们常聚集在楼下说话。或站或坐,说话。有时,她们还会把自己种的菜拿来跟大家分享,一把豌豆、两棵生菜或几根蒜,这或许能让彼此产生回到乡下的短暂错觉。谈起种地经验,他们有抑制不住的热情,聊着聊着,时间就过去了。黑夜漫长,来自菜地的那点荣光,好像可以帮她们驱散寂寥与不安。偶尔,附近传来挖掘机的轰鸣,她们还会仔细甄别,听那声响是否来自废墟……(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凡“废墟”不仅是现实种菜的地方,也指母亲来到城里后一度荒芜的“心田”,具有象征意义。B.

“时光泌出漫长的丝”形象地写出逼仄又无法摆脱的城市生活让母亲备感时光漫长寂寥。C.

文中的母亲与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一样,“偷偷摸摸”的行为中饱含对子女的爱。D.

母亲种菜时的“我行我素”和“忘乎所以”,隐匿着对泥土的特殊感情,蕴藏着她的精神渴求。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句子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长时间不适应城里生活的钝痛感。B.

句子②中的“搏斗”,既是母亲与土地的搏斗,又是她与自己矛盾心理的搏斗。C.

句子③中母亲的“藏匿本领”,体现在她藏匿工具和回家换衣沐浴的行为上。D.

句子④语意上与上文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使得语气和表达的感情更强烈。8.

文章最后两个段落,写出了废墟上首批种地人的复杂情感。请加以梳理概括。9.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劳动·价值”,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土地”。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②而察青黄?区冶③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④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注]①埃墨:烟灰。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④必:判断。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任E其身F则焉得G无失乎?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与,给予,与《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义相同。B.

全,保全,与《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用法相同。C.

形容,指形体容貌,与现代汉语“喜悦之情难以形容”中的“形容”完全不同。D.

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B.

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C.

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D.

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14.

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①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③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①作者曾在东都洛阳任职,结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后来他伴驾客居西都长安。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③南桥与下句的西第均在洛阳。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紧扣题目,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呈现出一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形象。B.

颔联中“徒”“漫”二字与杜甫《蜀相》中“自”“空”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平常中见深意。C.

颈联写诗人回忆在洛阳与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欢畅的场面与“独游秦”形成鲜明对照。D.

尾联写诗人期盼明年洛阳相聚时,春景更美,表达对洛阳春景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16.

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这一观点在本诗前两联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论语·雍也》告诉我们,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内应该保持质朴品性,在外应该讲礼貌、懂学问,不可偏废,否则“

”。(2)音乐可闻不可睹,苏轼、李贺都借助“蛟”来侧而表现音乐的感染力,如《赤壁赋》中“

”一句表现箫声的悲凉,《李凭箜篌引》中“

”,一句表现箜篌的动听,可谓形神兼备。(3)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两句,描绘了扬州城绮丽的风光;而姜夔《扬州慢》中“

”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扬州城萧条冷落的景象。(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题。暑假期间,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到影院观看3D电影。但是,看完3D电影之后,(A)这是为什么呢?3D电影是模仿人眼视角,用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完成的。大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两台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叠加而成的,观众戴上3D眼镜就会看到三维立体图像。两部摄像机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观影者两眼之间的距离,通常这个距离会取大多数人的一个平均值,但(B)。成年人用的3D眼镜规格是一样的,对部分成年人来说,可能不合适,这就成为观影时眼睛受累的原因之一。对未成年人来说,①只有戴着和成年人规格相同的3D眼镜,视疲劳才会更加严重②有实验证明:3D画面造成的视疲劳超过普通画面的3倍以上。③除了大量实焦画面,3D电影还有丰富元素的虚焦画面,④这会使眼球重新聚焦,⑤让人产生眩晕感。观看3D电影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心理会随着剧情产生变化,加上感官带来的刺激,眨眼频率变低,观众更容易感到劳累甚至头痛。18.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站在旗津岛的海水浴场,看汪洋大海,宽阔无边的波涛,一排又一排地奔袭冲撞而来,也像是一座座山峦奔涌到你面前,崩塌溅落成美丽的水珠。极目远眺,恣肆沸腾的海水,没有尽头,没有边际线,真的是白茫茫水天一色。多么壮丽雄奇的大海!看,那海水是任何大江大湖都不能比拟的,它气势雄壮令人惊骇,它碧蓝得深不可侧,它美丽魅惑使你晕眩。旗津岛像一把长长的利剑,又像一条长长的门闩,横卧在港湾前,守卫迎送来来往往的船只。从旗津岛看港湾沿岸码头停泊的轮船,一排排列队整齐,高举的起重机杆似乎显得遥远渺小,可见港湾是多么开阔水深,又有多少巨轮可以自由轻松驶入驶出。这不,说话间一艘庞然大物快速驶来。漆黑的船身、大红的轮底,旁若无人地长驱直入,像是急着回家赶路那样轻快。“你爷爷原来就是在这样的轮船上服务,对工作很尽责。”我对儿子菽说。20.

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中的“一排又一排”和“一排排”语意相近,亦有不同。请简要分析。21.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看”字后面第一个逗号的表现力。22.

请写出文中两个加点的“对”字的语意。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过度关注外界评论,沉迷于冗杂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答案解析1.C

2.B

3.D

4.

①硬盘与视窗,分别指人类的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人类信息总量与能够进行传播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其容量特点,贴切自然,通俗易懂,说理明白晓畅。

5.

①舆论世界是有限的,又有竞争性;②舆论世界是片面的,又是贴合现实的;③舆论世界是表家的又是确定的;④舆论世界是无序的,又是关联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舆论世界里传播的信息”错误。由原文“对生活世界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传播”“舆论是传播,但传播不一定是舆论”可知,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绝大部分来自传播的信息,而不是舆论世界里传播的信息。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舆论世界中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假的”错误。由原文“除了少数带有明显破绽的信息,再除去攸关切身利益必须亲自核实的信息,绝大部分人都会假定它是真的。否则,我们将在现实世界寸步难行”可知,“舆论世界中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假的”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

“旨在突出舆论世界的重要性”错误。材料在论述过程中,将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对比,目的是阐明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由原文“‘硬盘’与‘视窗’,是人类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的最好比喻”可知,“硬盘”和“视窗”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硬盘”的本体为人类信息总量,“视窗”的本体为舆论世界,所以硬盘与视窗,分别指人类的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由原文“‘硬盘’与‘视窗’,是人类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的最好比喻”“人类的信息,存储在人类的‘记忆硬盘’里。如果信息没有进入视窗,人类可以看到的信息载体充其量是一个硬盘物体;只有进入到视窗的信息,才构成人类身处的舆论世界”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人类信息总量与能够进行传播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其容量特点,贴切自然,通俗易懂,说理明白晓畅。【5题详解】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舆论世界是有限的,是一个竞争性传播的世界”可知,舆论世界是有限的,又有竞争性。由原文“舆论世界也是如此,它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永远是片面的、局部的、有选择性的。但舆论世界又是一个个关注聚集起来的。无数人的视窗聚集起来,就可能总体上反映现实的世界”可知,舆论世界是片面的,又是贴合现实的。由原文“舆论世界是由表象建构的。所有的东西,必须涌动到表面,才能被看到”“但舆论世界又是一个确定的世界”可知,舆论世界是表面的又是确定的;由原文“舆论世界是一个个关注自然的聚集,每一个关注是自发的,没有统一的口令,没有预设的结构,这样的聚集是无序的”“舆论世界虽然是无序的,但各个关注的聚集,却不是简单的堆积。就像一个个视窗,各自独立,但是还是有各种局域网、互联网的线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舆论场。关注之间的连接,有一种特殊的方式,那就是链接”可知,舆论世界是无序的,又是关联的。【答案】6.C

7.B

8.

①种地带来快乐;②收获带来的自豪;③住在城里的寂寥与不安;④对家的挂念;⑤菜地被毁的担忧

9.

甲组答案:①母亲年轻时是插秧能手。劳动让母亲得以展示自我、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②母亲来到城里又痴迷种菜,再次彰显了劳动的价值:可以使生活充实快乐,可以带来收获的自豪感,可以抚慰寂寥的内心,可以与他人分享劳动果实,心生欢喜。乙组答案:①土地是贯穿文章始终的抒情意象;②土地成就了年轻时的母亲,使她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③土地为母亲带来了收获的自豪感;④土地抚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母亲。【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饱含对子女的爱”错误。本文中“偷偷摸摸”的行为实际上是母亲对农村生活的乡下生活的一种留恋,而不是表达对子女的爱。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分析与赏析能力。B.“又是她与自己矛盾心理的搏斗”错误,本处是说母亲从开辟的菜地里回来,浑身湿透,可以说是与土地的搏斗。同时,母亲在城市里生活,留恋乡下种地的时光,所以开辟菜园是母亲喜欢干的事,是一种心理的慰藉,而不是搏斗。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小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能力。由原文“现在,和母亲一起种菜的有不少人,元元的奶奶,胡小功的奶奶,丁家枫的外公,他们像蜗居在春日荨麻叶片下的虫子,在蒿草丛生的废墟上自得其乐”可知,有种地带来快乐;由原文“有时,她们还会把自己种的菜拿来跟大家分享,一把豌豆、两棵生菜或几根蒜,这或许能让彼此产生回到乡下的短暂错觉”可知,有收获带来的自豪。由原文“黑夜漫长,来自菜地的那点荣光,好像可以帮她们驱散寂寥与不安”可知,有住在城里的寂寥与不安。由原文“记挂着老家的房子、院落、老伴甚至一条狗”可知,有对家的挂念。由原文“偶尔,附近传来挖掘机的轰鸣,她们还会仔细甄别,听那声响是否来自废墟”可知,菜地被毁的担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甲组答案:由原文“我不禁想起母亲人生中已过去半个世纪的那个故事。生产队里的男男女女在集体劳作间隙,组织了次插秧比赛,母亲上午赢得很轻松。有人不服气,坚持下午再比一次,结果还是母亲赢。她给我讲完这个故事后,低声又略带兴奋地说:‘当年,我上午赢得轻松,基本没使劲下午又要比,我稍微使出一点力气,还是我赢。’母亲一生未进学堂,鲜有机会展示自我,那一次,她赢得了可以吹嘘一生的价值感,声名大噪”可知,母亲年轻时是插秧能手。劳动让母亲得以展示自我、赢得人生的价值感。由原文“我记得,她使用的是我们家一贯的低调不张扬的口气,平静中还带着终有回报的自豪。母亲的算计,听起来格外世俗”“有时,她们还会把自己种的菜拿来跟大家分享,一把豌豆、两棵生菜或几根蒜,这或许能让彼此产生回到乡下的短暂错觉。谈起种地经验,他们有抑制不住的热情,聊着聊着,时间就过去了”“黑夜漫长,来自菜地的那点荣光,好像可以帮她们驱散寂寥与不安”可知,母亲来到城里又痴迷种菜,再次彰显了劳动的价值:可以使生活充实快乐,可以带来收获的自豪感,可以抚慰寂寥的内心,可以与他人分享劳动果实,心生欢喜。乙组答案:文章开篇写到下班回到家午饭喝一口碗豆蛋花汤,而豌豆是母亲自己种的。然后又写到母亲来到城里之后的生活以及开辟菜地种地,所以土地是贯穿文章始终的抒情意象。由原文“母亲一生未进学堂,鲜有机会展示自我,那一次,她赢得了可以吹嘘一生的价值感,声名大噪”可知,年轻时生产队里组织的插秧比赛,母亲赢得了比赛。正是土地成就了年轻时的母亲,使她赢得人生的价值感;由原文“母亲第一次割生菜回来时曾说,买种子的本钱已经收回。我记得,她使用的是我们家一贯的低调不张扬的口气,平静中还带着终有回报的自豪”可知,土地为母亲带来了收获的自豪感。文章写到来到城里给“我”带孩子的母亲是寂寞,城里的生活束缚了母亲。孩子入了幼儿园,母亲多了闲暇,决定拓宽活动区域,去楼下不远处被拆的棚户区那片废墟上种菜,来自菜地的那点荣光,好像可以帮她们驱散寂寥与不安,所以土地抚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母亲。【答案】10.

BDF

11.A

12.B

13.

(1)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2)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

14.

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乎”相当于介词“于”,比的意思,“乎仲尼”是后置状语,所以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尼”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悦”的宾语为“其言”,所以应在“言”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任”的宾语为“其身”,所以应在“身”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并且“焉得……乎”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故应在BDF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意义不同,“给予/结交、亲附”。句意: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助秦国却不助五国。B.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保全/使……活下来”。句意: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C.正确。“形体容貌/描述”。句意:如果只是打开马口看牙齿,以及观察外形。/喜悦的心情难以描述。D.正确。均为“通‘途’,路途”。句意:看马究竟能跑多远。/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错误。由原文“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可知,孔子并不是直接询问颜回,而是借用自己的梦境。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弊”,破旧的;“耕于鲁”,介词结构后置句,在鲁国耕种;“致”,送给;“固”,坚决。(2)“试之官职”,省略句,““试之(以)官职””,用官职来试用他;“课”,考核;“不疑于愚智”,介词结构后置句,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可知,可知,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由原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可知,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参考译文:材料一: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鲁国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曾子坚决推辞没有接受。有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孔子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土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材料二: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信以为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因此,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结果带来了华阳之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结果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大祸。这两件事,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成了大错。如果炼铜造剑时只看所掺的锡和火色,就是区冶也不能断定剑的好坏;可是用这把剑到水上砍死鹄雁,在陆上劈杀驹马,那么,就是臧获也不会把剑的利钝搞错。如果只是打开马口看牙齿,以及观察外形,就是伯乐也不能判断马的好坏;可是让马套上车,看马究竟能跑多远,就是臧获也不会把马的优劣搞错。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答案】15.C

16.

①首联写诗人独自出游,春景盈目,但因愁绪满怀,却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好,景为情所化。②颔联写鲜花盛开、柳枝新绿,但诗人却无心欣赏,于是笔下的花木“徒发”“漫新”,惆怅的心绪融入自然景物,使之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回忆在洛阳与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错误。颈联的意思是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这是作者的想象,而不是回忆。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景和情的把握能力。诗歌的首联意思是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所以虽然春景盈目,但是因为自己独自来到长安出游,没有朋友的陪伴,因为愁绪满怀,所以感受不到春景带来的快乐,而是怀有满腔的春愁,景为情所化。颔联的意思是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写到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着以“徒”和“漫”,赋予景物以人性,惆怅的心绪融入自然景物,使之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17.【答案】

①.

质胜文则野

②.

文胜质则史

③.

舞幽壑之潜蛟

④.

老鱼跳波瘦蛟舞

⑤.

废池乔木

⑥.

犹厌言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壑”“蛟”“厌”。【答案】18.

A有人会觉得眼睛疲劳、头晕甚至头痛(会出现视疲劳或头晕甚至头痛的现象)B这个平均值不能适用于所有人

19.

①删掉“只有”“才”或改成“如果“就”②删去“以上”③“丰富”与“元素”互换【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语境在说有一些人看完3D电影之后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提出问题,下文“眼镜不合适就成了观影时眼睛酸胀的原因之一”“加上感官带来的刺激,眨眼频率变低,观众更容易感到劳累甚至头痛”,针对3D电影的观感作解释,应填:有人会觉得眼睛疲劳、头晕甚至头痛。B根据“成年人用的3D眼镜规格是一样的,对部分成年人来说,可能不合适,这就成为观影时眼睛受累的原因之一”可知,前文所说的平均值并不适合所有人,可填“这个平均值不能适用于所有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只有……才”不合逻辑。戴着和成年人规格相同的3D眼镜”是“眼睛会更加疲劳”的条件,或是作者的假设,可删掉“只有”“才”或改成“如果……就”。②“超过……以上”成分赘余,不合逻辑。倍数应是确切的数,而不是概数,应删去“以上”。③“丰富元素的虚焦画面”语序不当,应将“丰富”与“元素”互换。【答案】20.

两词都有“一排一排”意思,但“一排又一排”加一“又”字,表现出波浪一排一排之间有时间间隔,要准确地表现了波浪连续不断、层次分明涌上岸的动态;而“一排排”表现的是停泊在码头的轮船静态地排在一起的状态,更多地表现了数量众多、空间上相连相接的特点。

21.

①逗号使“看”独词成句,领起下文四句,引起读者关注;②加强语气,突出强调大海气势雄壮、碧蓝美丽;③读来简洁有力,使上下文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④停顿加长,增强现场感

22.

第一个“对”有“对待”之意,第二个“对”有“向”“跟”“和”之意。【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一排又一排地奔袭冲撞而来”中“一排又一排”是“一排一排”的意思,但是“又”字写出了动作有先后之分,有时间上的间隔,这里面写到宽阔无边的波涛一排又一排地奔袭冲撞而来,写出了波涛之间的间隔,准确地表现了波浪连续不断、层次分明涌上岸的动态。“从旗津岛看港湾沿岸码头停泊的轮船,一排排列队整齐”中“一排一排”也是“一排排”的意思,写出了码头上的轮船排列、停靠在那里,是一种静态描写,更多地表现了数量众多、空间上相连相接的特点。【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的把握能力。“看”后面加了逗号,使得“看”这一动词独立成句,“看”的内容是“那海水是任何大江大湖都不能比拟的,它气势雄壮令人惊骇,它碧蓝得深不可侧,它美丽魅惑侠你晕眩”,所以“看”字领起下文,引起读者的关注。“看”,后面加了逗号,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突出强调后面看的内容,即突出强调大海气势雄壮、碧蓝美丽。“看”字后面加了逗号,独立成句,读来简洁有力,而后面看的内容为四个长句,使上下文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看”后面加了逗号,使得“看”这一谓语和后面的宾语断开,停顿加长,增强现场感。【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对工作很尽责”意思是对待工作很尽责,所以“对”是对待的意思。“我对儿子菽说”中“对”是介词,可解释为“和”“跟”“向”的意思。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