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通信课程第5次课-第3章-广播电视与电波传输特性3.2~3.3.2_第1页
认识通信课程第5次课-第3章-广播电视与电波传输特性3.2~3.3.2_第2页
认识通信课程第5次课-第3章-广播电视与电波传输特性3.2~3.3.2_第3页
认识通信课程第5次课-第3章-广播电视与电波传输特性3.2~3.3.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教学单元教案授课题目第5次课第3章_广播电视与电波传输特性3.2~3.3.2教学时数2授课时间第5周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的工作原理2、了解电离层的特性3、掌握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教学基本内容:1、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的工作原理2、电离层的特性3、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2、难点电离层的特性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2、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效果,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3、情景教学法:导入、讲授新课时,注重创设一定情景,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4、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和故事引入,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方式:采用超星学习通互动、课件展示、设备演示、黑板板书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故事化+案例化+理论一体的方法。老师课堂讲解、讨论、学生课后看书和网上资源自学,课堂提问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课后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实际接收知识的效果。1.知识设计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广播电视与电波传输特性在本《认识通信》课程中的地位为第5次授课。授课对象为202x级通信(本)n班。2.方法设计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添加课程思政元素;安全教育;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活动设计添加师生互动内容、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创业内容、安全教育内容。4.时间设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时间节点的内容处理:(1)提前到课堂准备上课用到的PPT、现场或超星点名;(2)板书本节课内容提要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点;(3)开课后进入提问环节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好奇心,通过学习通选取学生回答问题;(4)本节课知识介绍详细介绍知识要点。(5)引入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介绍与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相结合;(6)引入创新创业题目将本节知识内容与创新创业思想相结合;(7)课堂总结回顾重温所讲主要内容;(8)布置作业供学生课后复习和提高;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核心内容讲解:80分钟】【教学小结】:5分钟理论讲解75分钟,课程讨论,互动和测试5分钟。第4次课回顾1.麦克斯韦、赫兹证明了无线电波可跨越空间传播。2.二极管、三极管的使用解决了检波和信号的放大问题。3.集成电路的使用解决了通信设备体积、功耗、成本、可靠性问题。下面问题还有待解决:1.如何一点多收实时传输携带声音、图像的无线电信号?2.不同频段的无线电波传输特性是否相同?这些问题将在本次课中进行探索。第3章无线信道的来龙去脉3.1无线电波的横空出世3.2广播电视引领的媒体革命3.3千姿百态的无线电通信提出问题:讨论11.录音机是如何演进的?2.无线电广播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电视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2广播电视引领的媒体革命具体讲解:25见PPT6页~PPT30页。安全教育微波具有一定的穿透、反射、吸收特性,因此在接触微波时要注意安全,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过度排斥。生活中常见的对微波的敏感问题是微波炉对人体有害,不敢用。其实微波炉在出厂时经过了相关技术指标的检测,达到了安全标准。但使用时在加电期间还是要注意距离,不要在加电时打开柜门。此外,手机、电动汽车都有微波辐射,但都是符合安全标准的。课程思政1收音机、电视机都采用了超外差技术。这种技术的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中频信号的放大处理,将放大难度大的高频信号变为中频放大以降低实现难度。中频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发挥的是一个桥梁作用,起降低难度的作用,把不能实现的问题转换为可以实现的问题。同样,在我们的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也要善于利用一些可能的中间桥梁来过度。例如当记不住公式或单词时,可多花一些时间反复记忆,用时间换难度的降低。3.3千姿百态的无线电通信具体讲解:25见PPT32页~PPT56页。课程思政2无线电信号在大气中传输时,不同频率所走的路径不同。根据这些特点,人们将无线电的应用划分为42种业务,每种业务都必须在特定的无线电频率规划内开展业务。这使我们联想到毛主席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的量变质变规律。即一种事物,当数量变化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质的变化。低频的无线电波只能沿地表传播,天波则可以在电离层与地面间传播。联想到我们的学习,不同课程和老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学好每一门课,就应针对其特点区别处理,而不能靠经验一个模式去学习。【教学小结】:5分钟第3章无线信道的来龙去脉3.2广播电视引领的媒体革命3.2.1爱迪生与贝利纳的留声机3.2.2史特波斐德的矿石收音机实3.2.3电视之父的不同命运3.3千姿百态的无线电通信3.3.1亥维赛假设的电离层3.3.2特性迥异的无线电波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实现了传输媒体的革命。使人类可以实现远距离从广播中收听到发音者的声音,看到表演者的现场实况,报道世界新闻,揭露各种不良现象,监督政府行为。通过对电磁波传输机理认识的不断加深,人类根据不同频段无线电波的传输特性,针对性地设计出长波、中波、短波、微波、激光波段的各种无线电通信设备,以满足人类近距离、远距离通信的需要。补充内容1、思政内容2、创新创业内容3、安全教育思考题、讨论、作业:11、爱迪生与贝利纳留声机的区别是什么?12、无线电广播之父是谁?13、机械电视之父是谁?14、什么是电视通信?15、无线电视与有线电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6、地球大气上层存在称之为带电粒子层的电离层的论点是谁提出来的?17、自由空间中无线电信号传输的衰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18、无线电波常见的传播方式有哪些?19、C、X、K波段的频率范围分别是多少?20、什么是长波通信?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籍、文献、网络资料):1、选用教材:陈金鹰编《认识通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72、参考教材:陈金鹰编《通信导论》(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