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1页
文言文知识点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2页
文言文知识点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3页
文言文知识点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4页
文言文知识点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解析第一部分: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一、实词(一)通假字1.定义:泛指中国古书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2.解释通假字的格式:什么通什么,是什么意思。3.分类:(1)音同形异例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音同形似例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音近形异例如:乡为身死而不受。(4)音异形似例如:不亦说乎。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意思(1)不亦说乎:说(yuè):“悦”的古字,愉快。(《〈论语〉十二章》)(2)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邀请。(《桃花源记》)(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返回。(《与朱元思书》)(4)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jù):通“俱”,全,皆。(《岳阳楼记》)(二)词类活用1.定义: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2.活用的现象:(1)名词的活用(动词、状语)例如:公将鼓之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进军其一犬坐于前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一样(2)动词活用(名词、使动、意动)例如:惧有伏焉动词活用为名词,埋伏的士兵(3)形容词活用(动词、名词、使动、意动)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受苦(三)古今异义1.定义: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2.分类示例:(1)河阳之北——词义扩大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2)左佩刀,右备容臭——词义缩小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闻(3)先帝不以臣卑鄙——感情色彩变化知识详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中性);今义:言行十分恶劣(贬义)(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词义转移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四)一词多义1.定义:一个词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二、虚词定义: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一)之1.代词:①代人、代事、代物;②指示代词,指“这”助词:①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③主谓之间,取独;④凑音节,无实意;⑤定语后置的标志,无意3.动词:“去”“往”“到”(二)其1.代词:指示代词,“那”“这”2.助词: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反问、猜忌、愿望等,常和句末语气词配合,译为:大概、或许(三)而1.连词:①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并且”;②承接关系,可译为“就”“然后”;③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④修饰关系,可译为“着”“地”(四)乃1.副词:①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于是”;②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③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2.代词:你、你的(五)以1.介词:①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②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③表示凭借,译为“凭、靠”连词:①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②表结果,译为“以致”3.动词:“以为、认为”(六)于1.介词:①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②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③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④相当于“与”,也译为“跟、同”;⑤引出原因,译为“由于”(七)为1.介词: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②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③表被动,译作“被”动词:①“wéi”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②也可作一般动词,依照实际语境翻译3.名词:一般名词(指心理活动)三.常见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以“也”为标志②以“……者……也”或“……者也”为标志③带“为”字④以“非……也”为标志2.省略句①省略主语②省略动词③省略宾语3.倒装句①宾语前置②状语后置③定语后置4.固定句式①以……为,翻译成“把……当作”②安……也,翻译成“怎么……呢?”③如……何,翻译成“把……怎么办?”方法总结文言文翻译要点:落实字词为要着;明辨句式尤重要;区分辞格求文采;依据语境不跑调。第二部分:文言文主题归类解读一、文体知识梳理文体分类:记、铭、序、书、表、谏。1.记:多用于叙事、写景、状物,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2.铭: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3.序:分为两种:一种是赠序,以劝勉为主;另一种是书序,介绍评价为主。4.书:即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5.表:臣子写给君主的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