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掌握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折,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等。2.给加点字注音逗乐(dóu)一缕(lǚ)妄想(wàng)相称(chèn)郁闷(yù)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蜷伏(quán)惩戒(chéng)冤枉(yuān)怅然(chàng)消耗(hào)预警(jǐng)诅骂(zǔ)
懒惰(duò)乞丐(gài)虐待(nüè)叮嘱(zhǔ)悲楚(chǔ)芙蓉鸟(fúróng)畏罪潜逃(qián)3.解释词语污涩:肮脏且不光滑。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自主探究】(一)整体感知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妈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后来吃胖了性情很活泼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在家中的地位很受喜爱很受家人的宠爱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结局病死丢失死亡2.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答案: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二)深层探究默读课文开头至14段,回答问题。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答案: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气,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愿理会。2.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答案: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有一缕的酸辛。3.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答案: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4.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答案: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5.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答案: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的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课堂达标】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答案:língjǐngchènmè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蜷伏辩护酸辛提心掉胆B.叮嘱暴怒乞丐若有若无C.咕噜安祥凝望畏罪潜逃D.惩戒悲楚衔着忘下断语导析:BA项“掉”应为“吊”;C项“祥”应为“详”;D项“忘”应为“妄”。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B.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C.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导析:D“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与语境不符。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C.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导析:C“我的暴怒”“我的虐待”为并列成分,应用顿号。5.动物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示例:从小猫的悲鸣中,我们读出被误解的凄凉。答案: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热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折,品味语言,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过程:【检查复习】1.听写生字词:2.说说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地位、结局。【自主探究】一、探究内容读第15~34自然段,思考问题: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破,不幸随之而来,猫被冤的“罪名”是什么?答案: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答案:“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3.“凝望”是何意?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答案:目不转睛地看。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答案:不准确。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答案: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6.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案: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愧疚,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7.文章围绕中心写了三个故事,思考:作者是怎样将这三个故事串联起来的?答案: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二、品味语言浏览课文,画出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第一只猫可爱、活泼的情态,表达我们对猫的喜爱之情。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答案:“一二小时”这个数量词表示时间有点长,可是“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表达了“我”对第一只猫的宠爱与自己内心的愉悦之情。3.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第三只猫的可怜与在家中若有若无的地位,表达了对第三只猫的冷漠与厌恶。4.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自己残暴行为的后悔,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死去的难过、悔恨。【课堂达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那一团瑟瑟发抖的暖朱成玉=1\*GB3①我珍惜身边陪伴过我的每一样小东西,它们是暖的,尽管那暖很微弱。=2\*GB3②一个雨夜,一只流浪猫贴着我的窗子,可怜兮兮地望着我,它在寻求一丝温暖。我打开窗子放它进来,它的身上发出腥臊的气味,很是难闻,我给它好好洗了个澡,才得以焕发了最本真的活力。第二天在仓库里,我竟然看到它捕捉到了一只很大的老鼠。它的皮毛被老鼠咬掉了好几撮,看上去有些疲惫不堪。它一边不停地舔舐着伤口,一边“喵喵”地向我叫着,似乎在向我炫耀着自己的本事。(1)这种不自量力,我猜想它肯定不完全是在逞强,它一定是在报恩吧。=3\*GB3③它最终还是与我不告而别了,或许是找到了以前的主人,或许是发生了什么意外,都不得而知。我只记得,它第一天来的那一晚,就睡在我的被窝里,脚底下,盘着一团瑟瑟发抖的暖,仿佛一个抽泣着的撒娇的小孩。=4\*GB3④我暖着它,它又何尝不是在暖我。=5\*GB3⑤很多年前,捡回来一只吃了老鼠药的奄奄一息的鸽子。它瑟瑟发抖,在我的怀里,用哀伤的眼神看我。我给它不停地灌水,或许是老鼠药被雨淋得失去了药效,它竟然奇迹般地被我救活了。在我的屋檐上,她重新抖擞起精神来。我喜欢把粮食放在手掌上喂它,它轻轻地啄,似乎怕啄疼我,吃饱了,就飞到我的肩膀上,在我耳边咕咕地叫着。我听不懂它说什么,但我知道,那肯定是一些好听的话。纯白的鸽子像一团雪,让我时不时地担心它会被阳光融化掉。=6\*GB3⑥它不但没有融化掉,而且还断断续续地引回来一大群野鸽子,我的屋檐从来没有这般生机盎然过。倒是我被这一团团、一簇簇的暖给融化了。一颗心再不愿去追名逐利,变得柔软,变得慵懒,只想安安静静地享受阳光,享受风。=7\*GB3⑦妻子从垃圾箱里捡回来一根鸭掌木,看着这根光秃秃的棍儿,我开玩笑说:“这是谁家老头儿的拐杖吧!”妻子却执意说它还有生命,“你看这树根儿,还有很多须子在呢,那证明它还活着。”=8\*GB3⑧妻子细心地把它移植到一个大花盆里,精心照料,它竟然真的“起死回生”了!几乎是一天一个小巴掌,(2)慢慢地,那干巴巴的树身上就有无数个小巴掌在鼓掌了,似乎在欢庆自己重新复苏的生命。=9\*GB3⑨我想,万物都是有灵的吧。这棵老木,垂垂朽矣,可是竟然使劲儿地将自己抽巴巴的身体,再焕发出一次青春来。那是对我们善念的回报啊!=10\*GB3⑩那颤巍巍地冒出来的几丝柔绿,仿佛一团瑟瑟发抖的暖。借着那微弱的一团暖意,多冷的冬天我都不再畏惧。1.围绕“瑟瑟发抖的暖”,文章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答案:(1)我温暖猫,猫亦在暖我。(2)我救护鸽子,鸽子回报我温暖。(3)妻捡回鸭掌木,它冒出来几丝柔绿,回报我们。2.请按要求答题。(1)这种不自量力,我猜想它肯定不完全是在逞强,它一定是在报恩吧。(句中的加点词“不自量力”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慢慢地,那干巴巴的树身上就有无数个小巴掌在鼓掌了,似乎在欢庆自己重新复苏的生命。(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答案:(1)“不自量力”指这只被我收留的流浪猫主动去捉很大的老鼠,弄得有些疲惫不堪,连皮毛都被老鼠咬掉了好几撮。这样写,意在突出这只猫的报恩之心,表达作者对猫的感谢之情。(2)运用比喻(比拟亦对)、拟人手法,把树身上绽出的无数柔嫩绿叶比作“无数个小巴掌”,并用“鼓掌”将它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在我们照料下鸭掌木“起死回生”的动人情景,进而突出它的报恩之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