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主备人:马艳霞单元内容复式统计表计划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例如,例1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练习八中安排了统计体育成绩、学生喜欢图书的种类、完成作业的时间等。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梳理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难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措施: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习。②结合生活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教学设计思路(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1、提供生活化的学习资源,例如:以学生非常熟悉的“超市统计的销售矿泉水的数量”为例,使学生亲身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2、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形象生动地展示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让他们亲自观察交流,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精心设计练习,给学生提供施展个性才华的空间,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数学。本单元教材知识结构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队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1减去几分之几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1减去几分之几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1减去几分之几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复式统计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例1。教学内容分析把生产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相关联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分类整理,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制成表格,叫做统计表。以前学生见过单式统计表,但单式统计表的项目单一,有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就出现了复习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统计的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单元通过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引出单式统计表,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水彩笔、几个空白统计图(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思路1、提供生活化的学习资源,例如:以学生非常熟悉的“超市统计的销售矿泉水的数量”为例,使学生亲身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2、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形象生动地展示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3、给学生提供施展个性才华的空间,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数学。如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统计图会是什么样的?”“通过统计图进行决策,下次进水应多进哪种矿泉水?”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一、【谈话导入】二、【新课讲授】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统计的知识。课外你们喜欢下面的哪种活动?师:如果老师要请你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整理?(制表或制图)下面就请大家把课前调查到的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的信息填在统计表中(见书上)。学生独立填写。师:从上面两个统计表里,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1.教学例1(1)师:请大家想一想,把这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呢?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2)师: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学生观察、交流后,老师指着男生“看书”栏问:你知道这一栏该填哪个数吗?再指着女生“看书”栏问:这一栏又该填哪个数?课件出示合并的统计表,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活动”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什么?(人数)(3)师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两个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合在这一个统计表中,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4)启发:从现在的这个合并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你觉得这个统计表与刚才的两个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5)师:刚才的两个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个合成的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呢?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复式统计表,从复式统计表里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比较,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2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对同学在这节课上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示统计的过程,迁移类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复习统计男生或女生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这6项活动中最喜欢的活动的情况(每人限选一种),并制成统计表。回答问题:
二)课堂设计
1.活动一:在小组内展示个人制成的统计表,比较谁制作出的统计表比较完整。
2.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小结:两张统计表统计的内容是相同的,但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活动二:
交流后明确任务:把两张表合并成一张表。
活动三:小组讨论如何把两张表的内容制成一张表,并试着把表画出来。
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练习设计P40—41的练习。A: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合作画完教师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C: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板书设计复式统计表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就形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这样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1.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两个学生进行调查统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但是学生的组织能力有限,这个环节效果一般。2.我为学生提供自主讨论的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复式统计表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做一做,练习八1、2题。教学内容分析例2通过一个复式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并且,书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的单位量。练习十2题是根据学校图书馆上周的借阅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喜欢,并进行决策。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水彩笔、几个空白统计图(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思路1、先让学生看统计表思考: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学生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2、让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然后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完成统计图。3、给学生提供施展个性才华的空间,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数学。如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统计图会是什么样的?”“通过统计图进行决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二、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三、课堂小结四、、巩固练习:五、课外实践: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3)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1、你能说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2、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3、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4、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5、观察体重统计图,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6、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7、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书练习八1、2题。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统计图。培养学生做事要有目的性。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课外实践不但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2.统计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从上面的统计表中收集到的数学信息。4.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异同?相同点:这两个单式统计表统计的项目相同。不同点:统计对象不同,数据不同。作业设计(可附页)制作复式统计表并分析。三(1)班同学背诵古诗的成绩如下:(单位:首)男生背诵情况:女生背诵情况:等级标准:五级:100首四级:80~99首三级:60~79首请你根据数据独立整理,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观察表格,交流自己的看法,分析这个班男、女生古诗背诵的情况。板书设计复式统计表(二)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练习课课时安排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39页3、4题。教学内容分析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同学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个人收集到多少个。练习八3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4题要是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走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统计表,(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思路1、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学习,亲身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强烈的感受到平均数的价值和意义。例如,以大组把学生收集到的饮料瓶进行统计,比比哪一组是“冠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亲自观察交流,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精心设计练习,设计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加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励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成功。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一、谈话导入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三、巩固练习四、总结同学们,老师这儿有4个数字:7,5,4,8,老师想让大家帮老师算算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引出课题。1、师:我们班开展“捡回一个希望”学生收集饮料瓶活动,不知道大家收集的情况怎样?2、以大组把学生收集到的饮料瓶进行统计:组数一二三四瓶数141211153、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4、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组同学平均每组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5、这四组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组人收集了6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6、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组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7+5+4+8)表示什么?总数量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7、师: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8、小结1、(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了解了解(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开门见山,引出课题,使学生对平均数有了初步了解。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由此情境提出学生最关心的“冠军”问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通过做练习让学生的手、口、脑动起来,既巩固了新知,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一、谈话引入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平均数。二、探索新知1、导入。师:课外时间,同学们都会收集矿泉水瓶,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利用。2、出示例1师:从统计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呢?师:如果要求出这个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师:根据统计图上的数据,想一想,怎样使他们四个人的矿泉水瓶一样多?3、小结师:要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先把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一共有多少个求出来,再平均分成4份。作业设计(可附页)1、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A、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B、分析: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组同学的身高高,由于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不能比身高总数,那要比什么?C、提出练习要求: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高填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中。(4)分析平均数: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2、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板书设计平均数(一)(14+12+11+15)÷4=52÷4=13(个)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基于以上知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练习课课时安排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40页练习八5、6题。教学内容分析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练习八6题先让学生根据图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统计表,(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时,先出示两支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平均数这一统计量进行比较。2、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白: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升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由此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3、精心设计练习,设计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加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励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成功。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师: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平均数,大家体验一下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5、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完成学习之友上相关题目。你发现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先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学习中多问些为什么,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既检测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随处可见。复习回顾。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平均数。二、新知。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看,球场上可热闹了!2、课件出示例2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出示开心队和欢乐队的身高记录表。4、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师:平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练习练习十一第4题、5题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多少收获?作业设计(可附页)1、完成教科书第45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A、学生读题,教师指导分析题意,重点指导什么叫“月平均销售量”?B、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第一小题。C、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乙种饼干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3)集体交流:你从图中还得到什么信息,告诉全班同学。2、完成教科书第45页练习十一的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板书设计平均数(二)欢乐队平均身高开心队平均身高(148+142+139+141+140)÷5(144+146+142+145+143)÷5=710÷5=720÷5=142(厘米)=144(厘米)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在设计中我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第三单元单元测试一、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肝包虫囊肿病因介绍
- 《流程图基本技巧》课件
- 幼师课件站排序
- 《不确定性经济分析》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环氧乙烷灭菌验证》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精美课件
- 《时空数据模型简介》课件
- 《客户关系管理实务》电子教案 27客户投诉内涵
- 《谐振开关型变换器》课件
- 无人机风险评估和监测
-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小小机械师》全部课件(共5课时)
- 正畸治疗中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及损度观察
-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完整版)
- 楼体亮化安全施工方案
- 常见藻类图谱(史上最全版本)
- 餐厅点餐系统
- 《桂花雨》习题课件 统编(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24张)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
- KIS专业版数据库及字段描述
- UG软件的高级仿真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