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蒸腾作用_第1页
教学设计2:蒸腾作用_第2页
教学设计2:蒸腾作用_第3页
教学设计2:蒸腾作用_第4页
教学设计2:蒸腾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蒸腾作用》一章是冀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上)第三单元第六章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内容还与本单元下一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以有一定的联系。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是植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而且对周围环境也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材也把这部分内容作为一章来安排。教材以在我国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为引子,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以“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等问题作为铺垫,引出蒸腾作用的名称。而后通过“探究竟”中的实验和模型制作,导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气孔的结构与调节原理。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形成概念和对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概念教学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符合学生认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从而渗透科学的方法教育。本章教材中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实验并不是太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过程以及对植物生活的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除了给出“小辞典”外,还配以多幅图片和文字加以说明。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以上问题的理解。此外,学生对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也可能产生误解,甚至会误认为这种现象对于植物本身是有害的。为此,教材在“知识链”中给了相关的描述。本章安排一课时。二、教学策略:1.教师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初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素养,因此,本节课以“概念的形成过程的认知来学习掌握概念的科学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具体事物的归纳总结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概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目标。2.学生学法学生可采用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小组合作、观察、阅读、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法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习的兴趣。三、三维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3.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二]技能性目标1.尝试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2.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文字、小辞典等资料,提高理解知识的能力。3.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三]情感性目标1.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2.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四、教学重难点及落实方法1.教学重点(1)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2.教学难点探究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3.突破策略本章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演示实验,探究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再进一步讲清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关于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选择模型制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因此,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大小适中的塑料袋、凡士林、盆栽榕树、细绳、热开水、大烧杯、芒果树干净叶片、胶布、气球、<二>教学过程:1.身边事:(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本节课的引言这样设计: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上的空气却十分燥热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是因为植物具有蒸腾作用,从而提高了空气的湿度,降低了空气的温度。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课题。2.探究竟:(实验观察,动脑分析)(1)证明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关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套演示实验装置,即准备三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没有叶的枝条、少叶的枝条和多叶的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套实验装置放在教室温暖向阳的地方。在实验的前一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在家里做探索性实验,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盆中枝叶茂盛的基叶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在套前浇一次水),其中一个袋中的叶片表面涂抹一层凡士林,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带一套实验装置到学校。上课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制的实验装置中所产生的现象,接着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1)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不同?(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思考并且回答问题,自然而然地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面散发出去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教师进一步指出,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准备好的一套演示装置放在讲台上,请两名学生到台上仔细观察并告诉全班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这套实验装置所发生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由叶片来完成,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的多少成正比关系,即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散失的水分越多。(2)蒸腾作用的调节的演示实验(验体验平台,展示真“我”)A.教师演示加设的气孔有关实验:将刚采集的新鲜的芒果树叶片浸入盛有80-90℃热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B.学生演示课前制作的气孔开闭模型,帮助学生对气孔调节的理解,化解难点。3.大家谈:(明确概念,热点追踪)第一个问题有“小辞典”和文字描述,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去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自然意义高于人文意义(如美化、观赏)。以一棵植物为例,分析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为了说明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在播放“水分蒸腾的全过程”的视频后,以结对子的形式即“游客和导游”关系展开活动,最后,对着示意图进行提问:(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2)导管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一步指出,植物体内根、茎、叶中的导管是相连通的。)(3)气孔的作用是什么?一系列的提问,促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渐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最后教师利用板书总结出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4)知识链:师生一起归纳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5)实际用:(资料分析,感悟真知)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教师可以用这样一个问题引入: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却能从根部流向树叶呢?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讨论、看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在自然界中,水确实是往低处流,但是如果加上动力,水也可以往高处流。平时人们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就可以沿着吸管被吸人口中。植物体内的水从低向高处流的原因就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了蒸腾拉力,即能促进根毛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也可以促使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沿着导管向上运输。教师利用投影片指出,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植物所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用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过程,这是否是一种浪费呢?对植物有什么意义呢?然后让学生看书和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出蒸腾作用的意义。5.想一想:(联系实际,明确义务)在讲述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1)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对气候有什么影响?(2)春季造林为什么要在树苗发芽前进行?夏季造林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叶?(3)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菜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荫?(4)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6.(补充)介绍“3月12日”植树节的由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7.开眼界:植物为什么落叶?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讨论后进行情感教育。8.课堂练习:《导学练习》P20-21,以提问方式完成。(及时巩固)<三>板书设计:第六章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一、蒸腾作用的概念二、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三、蒸腾作用的意义对植物体的意义对自然界的意义四、植树造林六、反思:“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尤其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特别是蒸腾作用的理解就不会那么透彻。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章的重点是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难点是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的,认同植树造林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本课的探究实验难度不大,课前学生有准备。以小组活动形式,分析气孔开闭的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化解难点;以结对子的形式即“游客和导游”关系展开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