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CO2B.BaSO4C.ZnD.食盐水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2H+=Mg2++H2OB.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溶液混合:Ba2++2OH-+2H++=BaSO4↓+2H2OC.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2Fe+6H+=2Fe3++3H2↑D.将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HCO3-+H+=H2O+CO2↑3、已知M2+有2个电子层,则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2周期0族 B.第2周期Ⅷ族 C.第2周期ⅡA族 D.第3周期ⅡA族4、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晶硅是电子工业中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也能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B.二氧化硅制成的玻璃纤维,因导电能力强而用于制造通讯光缆C.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所以硅酸不是二氧化硅对应的水化物5、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它可以提供大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光纤通信所使用的光缆,其主要部件为光导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CaCO3;②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2;③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的基本物理原理是光的全反射;④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的基本物理原理是光的折射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重铬酸铵[(NH4)2Cr2O7]是一种受热易分解的盐。下列各项中的物质可能是重铬酸铵受热分解的产物是A.Cr、NH3、H2O B.Cr2O3、N2、H2OC.Cr2O3、NH3、H2O D.CrO3、N2、H2O7、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一定有SO42- B.一定有CO32-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①Ag++Cl-=AgCl↓②Ba2++2OH-+2H++SO42-=BaSO4↓+2H2O③CO32-+2H+=CO2↑+H2O④Fe+Cu2+=Fe2++Cu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没有9、工业上火法炼铜的过程中会发生以下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每生成,转移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每硫原子被还原,则生成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H2↑B.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4OH﹣═AlO+2H2O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2Fe2+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11、下列不是氯碱工业的直接产品的是()A.氢气 B.氯气 C.氯化氢 D.氢氧化钠12、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BCD实验溶液滴入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滴入溶液中将水加入到装有的集气瓶中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红棕色逐渐消失A.A B.B C.C D.D13、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相同体积且浓度均为3mol·L-1的硫酸溶液,随后分别置于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此时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10.8g镁与铝,反应完毕后天平两端将会()A.放铝的一端托盘上升B.放镁的一端托盘上升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14、Cl2是常见的氧化剂,可氧化Fe2+、Br-、I-等离子,且已知还原性顺序是:I->Fe2+>Br->Cl-。在FeI2和FeBr2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组不合理的是()A.Fe3+、Br-、Cl- B.Fe2+、Cl-、I-C.Fe2+、Br-、Cl- D.Fe2+、Br-、Cl-、I-15、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A.过滤B.溶解C.蒸发D.称量16、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是A.硫酸、胆矾、氯化镁、二氧化碳B.硝酸、烧碱、干冰、苏打水C.醋酸、消石灰、明矾、铜D.氯化氢、苛性钠、NaHCO3、氨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是单质,其中A是金属,各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乙_________,丁_________;(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①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3)将一定量的A加入到NaOH溶液中,产生的C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则消耗的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18、无机物转化题。A、B、C、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为厨房中的用品,D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①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B的俗名____________;②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①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②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__________;③检验B中阳离子最好的试剂是_________(写化学式)。(3)C与NaOH溶液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此现象的过程________、_____。19、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用下图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中含有SO2和CO2①实验时,反应产生的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从_____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a”或“b”填空)。②可观察到A瓶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是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a打开,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完毕,打开b处活塞,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5)图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21、铜是生产和生活中用量较多的金属。(1)下列有关铜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B.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铜与O2反应生成黑色的CuO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加热后变为白色固体(2)某化学小组为测定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Ⅰ: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Ⅱ: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①请写出方案Ⅰ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该方案中稀硝酸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A.挥发性B.酸性C.氧化性D.还原性②方案Ⅱ比方案Ⅰ更易于实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方案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铜铝混合物质量是m1g,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2g,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与否,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选B。考点:考查电解质的定义。2、C【解题分析】

A.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O+2H+=Mg2++H2O,故A正确;B.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2OH-+2H++=BaSO4↓+2H2O,故B正确;,C.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故C错误;D.将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H+=H2O+CO2↑,故D正确;答案选C。3、D【解题分析】

M2+离子有2个电子层,则M原子的质子数为12,是Mg,所以M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ⅡA族,故D项正确。答案选D。4、A【解题分析】

A.单晶硅是电子工业中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也能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选项A正确;B、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用于制造通讯光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选项B错误;C.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因为有高温条件,所以不能据此判断硅酸和碳酸的相对强弱,选项C错误;D.含氧酸的分子中,氢、氧原子以水分子的组成比失去后,形成的氧化物叫做该酸的酸酐,所以硅酸(H2SiO3)的酸酐是二氧化硅(SiO2),选项D错误;答案选A。5、B【解题分析】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是一种能利用光的全反射作用来传导光线的透明度极高的细丝,据此分析。【题目详解】①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是SiO2,故错误;②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2,故正确;③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的基本物理原理是光的全反射,故正确;④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的基本物理原理是光的全反射,故错误;答案选B。6、B【解题分析】

A.重铬酸铵[(NH4)2Cr2O7]生成Cr,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元素的化合价要升高,所以不能生成NH3,故A错误;B.重铬酸铵[(NH4)2Cr2O7]受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N元素的化合价应升高,即由-3价升高为0,生成氮气,由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水,故B正确;C.重铬酸铵[(NH4)2Cr2O7]生成Cr2O3,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元素的化合价要升高,所以不能生成NH3,故C错误;D.重铬酸铵[(NH4)2Cr2O7]生成N2,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r元素的化合价要降低,不能生成CrO3,故D错误;故答案为B。【题目点拨】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特征是有升必有降,而(NH4)2Cr2O7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H4)2Cr2O7中铵根中的氮是负三价,有还原性,重铬酸根中的铬正六价,有氧化性,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氮元素化合价升高,铬元素化合价降低。7、D【解题分析】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和钡离子生成沉淀的阴离子;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由于②步骤中加入了盐酸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综上所述,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可能含有氯离子;A.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正确;B.依据反应现象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B正确;C.步骤②中加入盐酸含有氯离子,所以氯离子不能确定,故C正确;D.产生无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因此不可能有亚硫酸根离子,一定有硫酸根离子,故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现象分析,明确排除干扰离子及实验现象分析是解题关键,注意加入盐酸后,对氯离子检验的干扰。8、D【解题分析】

①Ag++Cl-=AgCl↓可以表示HCl+AgNO3=AgCl↓+HNO3,也可以表示可溶性金属氯化物与AgNO3溶液的反应,如NaCl+AgNO3=AgCl↓+NaNO3,所以可以表示多个反应,①不符合题意;②Ba2++2OH-+2H++SO42-=BaSO4↓+2H2O可以表示Ba(OH)2与H2SO4的反应,也可以表示Ba(OH)2与NaHSO4混合时溶液显中性时的反应,所以可以表示多个反应,②不符合题意;③CO32-+2H+=CO2↑+H2O可以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产生CO2、H2O、可溶性盐,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③不符合题意;④Fe+Cu2+=Fe2++Cu可以表示可溶性铜盐与Fe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单质与可溶性亚铁盐,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没有任何一个离子反应符合题目要求,故合理选项是D。9、C【解题分析】

反应中,Cu的化合价均从+1价降低为0价,则Cu2S和Cu2O均为氧化剂,被还原,Cu单质为还原产物,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为+4价,则Cu2S为还原剂,被氧化,SO2为氧化产物,据此解答。【题目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B.没有指明是标准状况,无法计算物质的量,因此不能计算转移电子数,故B错误;C.由以上分析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D.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S元素应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熟记该规律是解答氧化还原反应题型的关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转移电子总数,这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方程式配平以及某些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核心。10、D【解题分析】

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故A错误;B.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故C错误;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OH﹣═Fe(OH)3↓,故D正确;故答案选D。11、C【解题分析】

工业上制取氯气大多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以此为基础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产生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进行解答。【题目详解】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化合价从-1价变化为0价,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Cl--2e-═Cl2↑,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化为0价,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总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所以氯化氢不是氯碱工业的直接产品,故C正确;故答案选C。12、D【解题分析】

A.NaOH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盐酸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加石蕊变红,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B错误;C.NaCl溶液滴入AgNO3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将水加入到装有N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O和硝酸,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答案选D。13、D【解题分析】

如果金属不足,那么Al与酸反应放出的气体比Mg多,Al这头翘起;如果金属过量,把所有的H+都转化为H2,也就是反应物一样重,放出的气体一样多,天平保持平衡,所以无法确定。故选D。14、B【解题分析】

由于还原性:I->Fe2+>Br->Cl-,在FeI2和FeBr2混合溶液中含有Fe2+、I-、Br-,所以向含有这三种离子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还原性强的I-首先发生反应变为I2,只有当I-的反应完毕后,Fe2+再发生反应,依次类推.所以,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Fe2+、Cl-、I-,而I-还存在,若其存在,则还原性较弱的Br-也一定大量存在,故合理选项是B。15、D【解题分析】

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需要先溶解,然后过滤出二氧化锰,最后蒸发得到氯化钾,不需要的实验操作是称量。答案选D。16、D【解题分析】A.硫酸是酸,胆矾是盐,氯化镁是盐,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A错误;B.硝酸是酸,烧碱是碱,干冰是氧化物,不是盐,苏打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错误;C.醋酸是酸,消石灰是碱,明矾是盐,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氯化氢是酸,苛性钠是碱,NaHCO3是盐,氨气是非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lO2NaAlO2Al(OH)3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O3+2OH-=2AlO2-+H2O0.1mol0.3NA【解题分析】

常见金属单质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Al,所以A是Al,乙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反应产生丁,则乙是NaAlO2,C是H2,丁是Al(OH)3,反应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NaHCO3+Al(OH)3↓;Al、H2都可以语音物质B反应,Al与B反应产生的甲是Al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和丙,H2也可以与B反应产生丙,则甲可能是Al2O3,则B是O2,丙是H2O,通过验证符合物质转化关系。【题目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Al,B为O2,C为H2,甲为Al2O3,乙为NaAlO2,丙为H2O,丁为Al(OH)3。(1)根据前面分析可知:A是Al,B是O2,乙是NaAlO2,丁是Al(OH)3。(2)①A是Al,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②甲是Al2O3,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强碱NaOH在溶液中反应产生NaAlO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3)Al与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反应消耗2molAl,同时生成3molH2,反应过程中转移6mol电子,现在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0.15mol,则反应消耗Al的物质的量为n(Al)=×0.15mol=0.1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2n(H2)=0.15mol×2=0.3mol,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e-)=0.3NA。【题目点拨】本题是考查了Al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与转化。在进行物质推断时要找到突破口,寻找关键字眼,对本题来说就是金属A能与NaOH反应,然后根据物质的转化逐一分析、判断。"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18、NaOH纯碱或苏打CO32-+CO2+H2O==2HCO3-2Fe3++Fe=3Fe2+2Fe2++Cl2==2Fe3++2Cl-KSCN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解题分析】

(1)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则含钠元素;C为厨房中的用品,则C为NaHCO3;D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则D为CO2。①采用逆推法,可确定A、B;②反应Ⅱ为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及水的反应。(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则D为Fe,则A为Cl2。①反应Ⅱ为氯化铁与铁反应;②反应Ⅲ为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③检验B中阳离子,即检验Fe3+,最好的试剂是硫氰化钾。(3)氯化亚铁与NaOH溶液反应,先发生复分解反应,后发生氧化反应。【题目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确定A、B、C中都含钠元素,C为NaHCO3,D为CO2。①采用逆推法,可确定B为Na2CO3,则A为NaOH,B的俗名为纯碱或苏打;答案为:NaOH;纯碱或苏打;②反应Ⅱ为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及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CO2+H2O==2HCO3-;答案为:CO32-+CO2+H2O==2HCO3-;(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则D为Fe,则A为Cl2,则B为FeCl3,C为FeCl2。①反应Ⅱ为氯化铁与铁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答案为:2Fe3++Fe=3Fe2+;②反应Ⅲ为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答案为:2Fe2++Cl2==2Fe3++2Cl-;③检验B中阳离子,即检验Fe3+,由于铁离子与硫氰化钾溶液相遇,溶液变为血红色,因此检验铁离子的最好试剂是KSCN;答案为:KSCN;(3)氯化亚铁与NaOH溶液反应,先发生复分解反应,后发生氧化反应,方程式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答案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题目点拨】利用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图推断物质时,常需寻找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题中所给的具有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物质。所以,要想做到迅速解题,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19、ab褪色检验SO2是否除尽【解题分析】①进行洗气时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即实验时反应产生的气体应从a端通入,从b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②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因此可观察到A瓶的溶液褪色;③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先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所以C瓶溶液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尽。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与碳反应的产物检验实验设计,明确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难点是SO2和CO2检验顺序的判断。由于SO2通入石灰水中也能生成白色沉淀。而检验和鉴别CO2一般是用澄清的石灰水,因此必须先检验或鉴别SO2,后检验或鉴别CO2,且在检验CO2之前还需要再一次验证SO2是否除尽。如果还要同时检验水蒸气,则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先检验水蒸气,一般是用无水硫酸铜。20、铁屑Fe+2H+===Fe2++H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首先打开a,让分液漏斗中酸液流下,使A中产生的H2通入B中,一段时间后关闭a,烧瓶中压强增大,A中液体沿导管流入B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4Fe(OH)2+O2+2H2O===4Fe(OH)3能【解题分析】

为了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应该先用氢气排出装置中氧气,即先打开d,然后关闭d,利用生成氢气产生的压强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B中生成氢氧化亚铁,据此解答。【题目详解】(1)A中应预先盛放固态反应物铁屑,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H+=Fe2++H2↑;(2)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活塞a,使生成的氢气进入整套实验装置中而排出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3)A中反应发生后,为保证硫酸亚铁进入B中和氢氧化钠混合,要借助氢气产生的压强,因此实验操作为首先打开a,让分液漏斗中酸液流下,使A中产生的H2通入B中,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