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电力企业电力物联网技术标准(合订本)_第1页
2021版电力企业电力物联网技术标准(合订本)_第2页
2021版电力企业电力物联网技术标准(合订本)_第3页
2021版电力企业电力物联网技术标准(合订本)_第4页
2021版电力企业电力物联网技术标准(合订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企业电力物联网技术标准(合订版)(2021版)目录20921_WPSOffice_Level1电力物联网术语 5649_WPSOffice_Level1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1部分:总则 191794_WPSOffice_Level1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2部分:标识编码、 2722485_WPSOffice_Level1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3部分:标识注册管理与技术要求 3810412_WPSOffice_Level1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导则 5126695_WPSOffice_Level1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技术导则 6025056_WPSOffice_Level1电力物联网平台层技术导则 72电力物联网术语目 次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一般概念 1参考体系结构 2感知层 3网络层 5平台层 6应用层 9网络安全 10缩略语 11编制说明 13I电力物联网术语范围义。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相关概念理解和信息交流。规范性引用文件GB/T5271.28—2001 信息技术词汇第28GB/T32400—2015 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览与词汇GB/T33474—2016 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GB/T33745—2017 物联网术语GB/T34982—2017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GB/T35295—201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电力物联网electricinternetofthings(eIoT)3.1.2电力物联网基础设施eIoTinfrastructure电力物联网能力构建所需的基础软硬件环境。3.1.3电力物联网服务eIoTservice3.1.4电力物联网应用eIoTapplication应用场景中的使用实例,向用户提供电力物联网服务的集合。13.1.5实体entity客观存在的任何具体或抽象的实物,具有某种属性可以加以区分。[GB/T33745-2017,定义2.1.2]3.2.1层layer系统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3.2.2参考体系结构referencearchitecture(RA)对系统的整体结构、组成部分、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描述。[GB/T33745—2017,定义2.2.4]3.2.3电力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eIoTRA对电力物联网系统的整体结构、组成部分、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描述。3.2.4电力物联网标识体系结构eIoTidentificationRA对电力物联网物理实体和虚拟实体的身份及属性进行编码标识、识别及解析的体系结构。3.2.5电力物联网通信网络参考体系结构eIoTcommunicationnetworkRA描述电力物联网各个实体及实体之间通信方式与网络关系的参考体系结构。3.2.6电力物联网信息平台参考体系结构eIoTinformationRA描述电力物联网各个实体及实体之间信息交换与平台组织关系的参考体系结构。3.2.7电力物联网数据模型参考体系结构eIoTdatamodelRA3.2.8电力物联网应用系统参考体系结构eIoTapplicationsystemRA3.2.92电力物联网网络安全参考体系结构eIoTcybersecurityRA描述电力物联网各个实体及实体之间安全防护基本原则、策略及防护要求的参考体系结构。3.3.1感知sensing通过设备获得对象的信息的过程。[GB/T33745—2017,定义12.01]3.3.2感知数据sensingdata通过数据采集获取的原始数据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的表征对象信息的数据统称。[GB/T33474—2016,定义3.11]3.3.3物联终端eIoTterminal3.3.4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sensor具有感知数据采集、处理和通信能力,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根据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以数字量方式提供感知数据,可接入本地通信网络的传感器。3.3.5智能业务终端intelligentserviceterminal3.3.6采集控制终端acquisitionandcontrolterminal3.3.7边缘物联代理IoTedgeagent(智能3.3.83边缘计算edgecomputing靠近数据源端并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本地化服务,3.3.9本地通信网络localcommunicationnetwork3.3.10智能设备intelligentequipment3.3.11软件定义终端softwaredefinedterminal基于微应用的业务应用发布、运行模式,具备标准的本地/远程软件功能模块在线安装及升级能力,以即插即用方式实现功能的弹性扩展。3.3.12物模型thingspecificationlanguage一种对物联网物理实体进行描述的数据模型,包括物理实体的属性,数据,服务和事件等。3.3.13设备级信息模型equipmentlevelinformationmodel用于描述对象、对象属性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轻量级信息模型,包括设备级的应用数据模型,以及设备间相关性模型的描述,以实现不同业务应用间的数据交互。3.3.14电力物联网标识eIoTidentification通过使用属性、标识符等来识别一个实体的过程。[GB/T33745—2017,定义12.01]3.3.15射频电子标签radiofrequencylabel3.3.16随器计量In-devicemetering一种应用于用电设备的集成感知技术,应用该技术的设备具有电参量量测、环境参量感知和控制策43.4.1电力通信网electriccommunicationnetwork3.4.2传输网transmissionnetwork(光3.4.3省际骨干传输网provincialbackbonetransmissionnetwork(分部3.4.4省级骨干传输网theprovinceofthebackbonetransmissionnetwork(3.4.5地市骨干传输网thecityofbackbonetransmissionnetwork35kV(营业厅)等的通信系统。3.4.6通信接入网communicationaccessnetwork变电站含20kV/6kV)3.4.7业务网communicationbusinessnetwork为接入用户提供一种或数种领域业务的网络,包括采用语音、视频、数据等通信方式。3.4.8支撑网communicationsupportnetwork5保障传输网、业务网正常运行的支撑系统,用于传递监控信号、增强网络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包括同步网、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等。3.5.1物联管理平台connectionmanagementplatform3.5.2云计算cloudcomputing一种通过网络将可伸缩、弹性的共享物理及虚拟资源池以按需自服务的方式供应和管理的模式。[GB/T32400—2015,定义3.2.5]3.5.3云服务cloudservice通过云计算已经定义的接口提供的一种或多种能力。[GB/T32400—2015,定义3.2.8]3.5.4云部署模型clouddeploymentmodel根据对物理或虚拟资源的控制和共享方式组织云计算的方式。包括社区云、混合云、私有云和公有云。[GB/T32400—2015,定义3.2.7]3.5.5私有云privatecloud云服务仅被一个云服务客户使用,且资源被该云服务客户控制的一类云部署模式。[GB/T32400—2015,定义3.2.32]3.5.6公有云publiccloud云服务仅被任意云服务客户使用,且资源被该云服务客户控制的一类云部署模式。[GB/T32400—2015,定义3.2.33]3.5.7electriccloudinfrastructure3.5.8统一云管平台unifiedcloudmanagementplatform可以管理多个开源或者异构的云计算技术或者产品的数据中心资源统一管理平台。63.5.9数据中心datacenter(物理和虚拟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组织。[GB/T34982—2017,定义3.3]3.5.10统一数据服务unifieddataservice3.5.11大数据bigdata[GB/T35295—2017,定义2.1.1]3.5.12大数据组件bigdatacomponent3.5.13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在数据准备之后用于永久性存储数据的数据库。[GB/T35295—2017,定义2.1.35]3.5.14数据治理datagovernance对数据进行处置、格式化及规范化的过程。治理设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数据收集、准备、分析和行动等阶段。[GB/T35295—2017,定义2.1.43]3.5.15数据挖掘datamining[GB/T33745—2017,定义2.1.35]3.5.16数据全生命周期datalifecycle7(3.5.17数据交换dataexchange3.5.18数据共享datasharing让不同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用户能够读取他人数据并进行各种操作、运算和分析的过程。3.5.19数据脱敏datadesensitization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屏蔽敏感数据的一种数据保护方法。3.5.20企业中台enterprisemiddleground3.5.21业务中台businessmiddleground3.5.22数据中台datamiddleground3.5.23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表现出与人类智能(如推理和学习)相关的各种功能的功能单元的能力。[GB/T5271.28—2001,定义28.01.02]3.5.24电力人工智能平台electricartificialintelligenceplatform3.5.258块链式数据结构chained-block datastructure3.5.26区块链blockchain3.5.27区块链平台blockchainplatform由主链及交易侧链、数据侧链组成的区块链服务系统。3.5.28区块链主链mainchainofblockchain对外部提供电力行业服务接口、提供存证/征信类业务服务能力和提供侧链交互服务的区块链服务子系统。3.5.29交易侧链transactionauxiliarychainofblockchain为分布式电力交易类业务支撑、多边交易撮合类业务支撑和能源金融类业务支撑的区块链服务子系统。3.5.30数据侧链dataauxiliarychainofblockchain提供数据安全类服务、提供数据共享类服务和提供数据增值类服务的区块链服务子系统。3.5.31微应用micro-application在解决复杂性问题过程中通过分解巨大单体式应用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业务组件。3.5.32微服务microservice3.5.33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architecture应用层93.6.1智慧能源综合服务intelligentenergyintegratedservice运用互联网思维,集能源监控、分析、管理、服务、交易、生态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可汇聚政府、能源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和多方能源运营商资源,实现业务引流、产业赋能。3.6.2能源大数据energybigdata3.6.3新能源云newenergycloud3.6.4线上产业金融onlineindustrialfinance3.6.5多站融合multi-stationfusion在已有变电站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融合数据中心站、充换电站、储能站、\h5G基站、北斗基站、光伏站的资源的共享站点,深挖变电站资源价值。3.6.6虚拟电厂v\hirtualpowerplant3.6.7车联网internetofvehicle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3.6.8光伏云网photovoltaiccloudnetwork网络安全103.7.1生产控制大区productioncontrolzone由具有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纵向联接使用专用网络或专用通道的电力监控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3.7.2管理信息大区managementinformationzone由具有低压线路和客户侧数据采集测控、企业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及信息网络构成的安全区域。3.7.3互联网大区internetzone由XX电网有限公司对互联网开放的业务系统及信息网络构成的安全区域。3.7.4密码基础设施cryptographicinfrastructure3.7.5硬件安全模块hardwaresecuritymodule一种内部拥有独立的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的硬件模块,可独立进行密钥申请、密钥更新、签名验签、加密解密等处理,其形态包括安全芯片、密码卡、外置式硬件等。3.7.6软件安全模块softwaresecuritymodule3.7.7安全芯片securitychip3.7.8电力物联网数据安全分级保护eIoTdatasecurityclassificationprotection3.7.9商密数据businesssecretdata11为XX电网有限公司所有、且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商业价值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3.7.10企业重要数据importantenterprisedata3.7.11一般数据generaldata除商密数据和企业重要数据之外,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eIoT:电力物联网(electricinternetofthings)IoT: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RA:参考体系结构(referencearchitecture)RFID: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wirelesssystems)121目  次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缩略语 2电力物联网标识体系 2电力物联网标识总体要求 4电力物联网标识兼容性要求 5电力物联网标识安全性要求 5电力物联网标识开放性要求 6编制说明 7I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1部分:总则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Q/GDW12098-2021电力物联网术语ISO/IEC15961(RFID):数据协议(Informationtechnology-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foritemmanagement:Dataprotocol)ISO/IEC15962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用射频识别(RFID)数据协议:数据编码规则和逻辑存储功能(Informationtechnology-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foritemmanagement.Dataprotocol:dataencodingrulesandlogicalmemoryfunctions)术语和定义Q/GDW12098-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电力物联网标识eIoTidentification3.2电力物联网对象objectofElectricIoT接入电力物联网的实体或虚拟资源。3.3实体对象entityobject物理世界中存在的资源以及可通过电力物联网连接的设备。3.4对象标识objectidentifier1用于直接标记对象的物联网标识。3.5标识载体identitycarrier用于存储标识编码的独立实物或信息部件。3.6标识解析identityresolution(3.7标识存储identitystorage(RFIDUICC3.8标识注册identityregistration对象标识与其对应可寻址标识间映射关系的建立过程。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ID:身份标识号码(IdentityDocument)IoT: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NFC: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RFID: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UICC:通用集成电路卡(UniversalIntegratedCircuitCard)电力物联网标识体系标识体系电力物联网标识体系由标识编码、采集与识别、信息服务三层组成,如图1所示。2图1电力物联网标识体系标识编码编码原则通过赋予电力物联网中物理对象实体或虚拟对象实体全局唯一的代码,对现有系统提供建立全局唯一编码的兼容方案。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可深入到柜体、装备内部,为每一个独立构成设备或部件进行标识。扩展性应兼容资产实物ID编码及电能计量器具条码,具备扩展能力,覆盖其他电力物联网对象。编码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实体或虚拟实体:现场采集部件;边缘物联代理及智能业务终端;电能计量设备;电网实物资产;APP;信息系统。采集与识别标识载体包含但不限于条码、射频标签、NFCIDRFIDISO/IEC15961、ISO/IEC159623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包括标识解析服务、信息发现服务和接口服务。标识解析服务提供编码对应实体的静态信息查询。信息发现服务提供实体在流通过程中对应的各个环节的动态信息查询。接口服务为公司对内业务和对外业务提供接入服务。电力物联网标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电力物联网标识应由相应专业系统在采购阶段或运行阶段生成。标识生成后原则上不可变更,终身不变。赋码对象应具备下述特性:可追溯;需定位;独立个体。标识应由归口管理部门会同专业部门共同确定、管理。标识编码标识编码应具备内外兼容、语义管理能力。ID、所属区域运行单位、增量设备厂内制造阶段相关试验记录等全过程数据等信息。应附有校验码信息。编码结构可分为标识前缀和标识后缀两部分,标识前缀应包含版本号、行业代码、企业编码,标识后缀应包含对象编码和校验码。标识存储和近场通信标签(NFC)(UICC)、芯片、模组及终端等。标识注册标识解析应能将标识编码与其对应的网络资源进行关联,定位某一对象对应的信息。标识维护4为企业用户及企业数据资源注册信息提供标识更新服务与标识删除服务,并对标识数据进行维护。电力物联网标识兼容性要求电力物联网标识应兼容各种编码,包括编码兼容、采集与识别兼容和信息服务兼容。编码兼容可通过赋予编码体系标识实现。采集与识别兼容可通过识别标识载体的特征,从而判读是何种编码。信息服务兼容是信息传输时附加编码体系标识。电力物联网标识安全性要求总体要求标识产生安全要求标识应由XX电网有限公司归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在安全可控的生产环境下产生。标识传输安全要求在电力物联网标识传输过程中,应遵循等级保护标准保证标识信息传输安全。标识存储安全要求标识应用安全要求应具备在使用时识别伪造的标识、鉴别真实有效标识的能力。标识安全机制应具备鉴别标识用户的合法身份。避免非法用户使用合法标识。避免合法用户使用非法标识。识别已被回收的无效合法标识。标识回收要求电力物联网标识应提供回收机制,已被回收的标识编码应重新释放。标识算法要求标识安全的根源应为专用的密码算法硬件设备;应部署统一、分级的标识安全机制后台支持标识安全机制的运行;标识安全机制宜支持国产密码算法和国际主流密码算法,在国内应用时应使用国产算法。电力物联网标识开放性要求5开放性要求应包括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标签通信协议和信息服务的开放性。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在不同应用中的统一编码应被识别。电力物联网对象标签的通信协议应在不同设备之间互联互通。信息服务应保证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62存储与解析目 次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 1编码构成 1编码版本 2标识前缀 2标识后缀 2编码使用及维护要求 2电力物联网标识存储 2一般要求 3条形码标签性能要求 3二维码标签性能要求 3RFID电子标签 3其它存储载体 3电力物联网标识感知 3标识发现 3标识采集 3标识识别 4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 4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流程 4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前缀解析服务功能要求 5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数据结构解析服务功能要求 5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对象编码解析服务功能要求 5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解析性能要求 5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架构 7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结构说明 8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示例 9编制说明 10I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2部分:标识编码、存储与解析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存储与解析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接入的实体设备及虚拟对象标识编码、存储与解析方式。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8284快速响应矩阵码GB/T18347128条码GB/T29768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Q/GDW11712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技术规范Q/GDW12098-2021电力物联网术语术语和定义Q/GDW12098-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编码构成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对象编码/(可选1,B.1。图1电力物联网标识的编码结构构成1编码版本1Code-V0IDQ/GDW117121Code-V1,用于兼容电能计量器具条码,标识后缀的对象编码代表电能计Q/GDW1205-2013Code-V2ID993Code-V3,用于电力物联网虚拟对象编码,编码主体总长度不定长,限定994-9,备用编码版本,用于将来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扩展,编码主体总长度不定长,99标识前缀版本号设定为1位十进制,每位取值“0~9”,取值范围为“0~9”,容量为10个,例:0、1…9。行业代码设定为4位十进制,每位取值“0~9”,取值范围位“0001~9999”,宜遵循国家行业代码编制规则。企业编码设定为18位数字字母型编码,直接使用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标识后缀对象编码由注册企业自主定义,长度设定为不定长,可采用字母数字格式定义。校验码设定为6GB/T18347要求执行。编码使用及维护要求设备由于技改、盗窃或损毁等原因需要更换时,替代设备应使用新的电力物联网标识及标签,采用主副标签形式时,副标签也应同步调整变更;电力物联网对象调拨,电力物联网标识不允许变更,跟随实物设备移动;电力物联网对象报废,附属的电力物联网标识不允许重复利用。电力物联网标识存储2一般要求一般要求如下:电力物联网标识存储离线载体包括:条形码、二维码、RFID、UICC电力物联网标识存储在线载体包括:二进制文本。条形码标签性能要求电力物联网标识条码制应采用128条码表示,从左往右依次为左侧空白区、起始符、电力物联网标识起始符、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终止符、右侧空白区。符号结构应符合GB/T18347,见表1。表1电力物联网标识在条形码中存储的符号结构字符段字符代码说明依据1左侧空白区位于条形码最左侧的与空的反射率相同的区域,其最小宽度为10个模块宽GB/T183472起始符由3个条和3个空,共11个模块组成GB/T183473电力物联网标识起始符起始符采用“E=”开头,E代表电力的意思GB/T183474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标识编码GB/T183475符号校验字符计算规则参照GB/T18347GB/T183476终止符由4个条和3个空,共13个模块组成GB/T183477右侧空白区位于条码符号最右侧的与空的反射率相同的区域,其最小宽度为10个模块宽GB/T18347二维码标签性能要求二维码码制应采用QRGB/T18284据编码应采用数字编码格式,容量宜大于272bits,电力物联网标识在二维码中存储的符号按照Q/GDW11712要求执行。RFIDRFID电子标签通信规约应符合ISO/IEC18000—6C或GB/T29768空中接口要求,电力物联网标识在RFID电子标签中存储的符号按照Q/GDW11712要求执行。其它存储载体UICC卡、芯片、模组等存储载体中,电力物联网标识按照二进制文本的形式存储。电力物联网标识感知标识发现标识采集3标识识别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流程解析流程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分为编码版本解析、编码数据结构解析和主码解析三个步骤,解析流程如图2所示,标识解析流程示例参见附录C。图2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解析流程解析步骤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分为编码版本解析、编码数据结构解析和主码解析解析步骤如图3所示。4图3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解析步骤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前缀解析服务功能要求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数据结构解析服务功能要求1:应用客户端将标识识别域名发送至编码数据结构解析服务器,查询资源记录;2:编码数据结构解析服务器获得编码数据结构解析服务返回的记录;3:编码数据结构解析服务器选择记录;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对象编码解析服务功能要求IPv4IPv6URI(信息服务器地址);2IPv4(IPv6)地址。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解析性能要求5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解析时间不超过3100006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架构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架构见图A.1。图A.1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架构图7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结构说明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说明见表B.1。表B.1电力物联网标识的编码结构说明名称标识前缀标识后缀总长度编码字符类型版本号行业代码企业代码对象编码校验码版本01位4位18位按照Q/GDW11712653位字母数字型,字母不区分大小写版本11位4位18位按照Q/GDW1205-2013执行651位字母数字型,字母不区分大小写版本21位4位18位不定长,限定长度不超过70位699字母数字型,字母不区分大小写版本31位4位18位不定长,限定长度不超过70位699字母数字型,字母不区分大小写版本3-9(Code-V1-9)1位4位18位不定长,限定长度不超过70位699字母数字型,字母不区分大小写8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示例编码前缀解析示例1012291430111MA4L16JQ9B789097658432357683,其中编码版本为编码数据结构解析示例1012291430111MA4L16JQ9B789097658432357683,其中编码版本为91430111MA4L16JQ9B,对象编码为789097658432,校验码为357683编码对象编码解析示例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1012291430111MA4L16JQ9B789097658432357683。转换后的对象编码域名为:357683.789097658432.91430111MA4L16JQ9B.0122.1.。从资源记录中提取IPv4地址为:33或\h。93目 次 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缩略语 2总则 3标识体系架构 3服务描述 3技术要求 4标识注册 4标识维护 4安全要求 5接入要求 5基本要求 5接入方式 5接口协议 5业务流程 6标识注册 6标识维护 7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识前缀注册信息 9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识应用建议 10编制说明 12I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3部分:标识注册管理与技术要求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标识注册管理的技术要求、接入要求和业务流程。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标识服务参与方开展标识注册管理相关活动。规范性引用文件GB/T33745物联网术语GB/T37032-2018物联网标识体系总则Q/GDW12099.1-2021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1部分:总则Q/GDW12099.2-2021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2部分:标识编码、存储与解析IETFRFC1034域名概念和设施(Domainnames-conceptandfacilities)IETFRFC1035域名实现和标准(Domainnames-implementationandspecification)IETFRFC1945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1.0)IETFRFC2616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1.1)IETFRFC4627JSON格式定义(Theapplication/jsonmediatypeforJavaScriptobjectnotation)术语和定义Q/GDW12099.1-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用户user电力物联网对象信息的获取者或/和使用者。用户可以是电网内部的企业用户、外部的企业用户,以及普通个人用户和监管机构等,用户通过调用电力物联网应用或直接访问电力物联网标识服务系统,基于电力物联网标识获取相关信息,或进行相关操作。3.2标识服务提供方identifierserviceprovider提供电力物联网标识前缀分配服务、标识注册服务、标识解析服务、标识维护服务等的责任主体。3.3标识前缀分配服务identifierprefixassignmentservice13.4标识注册服务identifierregistrationservice3.5标识维护服务identifiermaintenanceservice对象标识和可寻址标识的删除、更新的过程。3.6标识数据服务identifierdataservice3.7标识注册系统identifierregistrationsystem标识服务提供方提供标识前缀、对象标识、元数据和可寻址标识的注册服务的系统。3.8标识维护系统identifiermaintenancesystem标识服务提供方提供对象标识和可寻址标识的删除、更新服务的系统。3.9元数据metadata用于描述产品、设备、数据资源等实体设备和虚拟对象的属性信息,用于实现有权限控制的数据共3.10编码关联identityassociation将特定标识与其所有发生联系的其他标识建立关联关系的过程。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Secure)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JSON:JavaScript对象符号(JavaScriptObjectNotation)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2总则标识体系架构电力物联网标识体系架构呈树状层级结构,如图1所示,包含电力物联网标识行业节点、电力物联网标识各级节点、企业标识节点等,各层要求如下:也称电力行业二级节点面向电力行业提供物联网标识管理服务。NN图1电力物联网标识体系架构服务描述电力物联网标识各级节点应具备标识注册管理功能,标识注册主要是指针对物联网标识编码的规312099.2—2021的相关规定。标识注册、标识维护的描述如下:(也称元数据向其所注册的上一级标识服务提供方请求更新,以避免用户无法查询或搜索到错误的信息;技术要求标识注册标识注册服务应满足如下要求:支持标识前缀申请,可对申请资料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支持对象标识申请,可对申请资料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支持标识前缀分配,根据编码规则为申请标识注册的企业及系统分配唯一编码;支持对象标识分配,根据编码规则为申请标识注册的企业分配唯一编码;支持元数据注册申请,可对申请资料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具备检测已注册标识重复注册的能力;7支持标识前缀和对象标识的批量注册;IPv4、IPv699.99%以上;RTT1500ms1/s。标识维护标识维护服务应满足如下要求:支持对标识前缀对应的企业及系统信息进行维护;支持对对象标识对应的数据信息及可寻址标识进行维护;支持企业及系统标识前缀、对象标识对应的数据信息的更新;4支持企业及系统标识前缀、对象标识的删除;具备数据资源管理功能,支持注册数据的审核、查询及更新;具备配置管理功能,可对用户信息、服务器资源、接入方式及信息告警等进行配置;支持标识前缀和对象标识的批量维护。安全要求标识注册管理还应满足如下要求:支持对企业用户、标识查询终端用户的双向身份认证;支持标识注册管理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支持标识信息的访问权限控制能力;具备处理并发数据请求的能力;根据系统日志信息实时进行入侵检测和入侵企图分析。接入要求基本要求电力物联网标识各级节点应满足如下接入要求:电力物联网标识各级节点应提供内部接口,接入上级标识节点、下级标识节点和缓存/递归解析节点;接入方式电力物联网标识各级节点提供两种方式与外部接入,Web方式和接口方式,应满足如下要求:WebWebHTTPHTTPS接口协议标识注册接口电力物联网标识各级节点与企业标识节点之间的通信流程经过标识注册接口。通过标识注册接口,系统内部接口5协议要求标识注册接口和系统内部接口需要满足以下要求:HTTPSHTTP(TCP/IP)POSTGETRFC1945(HTTP1.0)、RFC2616(HTTP1.1)DNSRFC1034(ConceptsandFacilities)、RFC1035(ImplementationandSpecification);JSONHTTPSHTTPRFC4627(JSON)。业务流程标识注册标识前缀注册下一级标识服务提供方及企业用户的标识前缀注册过程如图2所示,应包括以下步骤:图2标识注册过程6对象标识注册企业设备、产品、数据资源等的对象标识的注册过程如图2所示,应包括以下步骤:元数据注册元数据注册的过程如图2所示,应包括以下步骤:标识维护标识更新标识更新过程如图3所示,应包括以下步骤:下一级标识服务提供方或企业用户向上一级标识服务提供方的标识维护系统发送标识更新请7图3标识更新/删除过程标识删除标识删除业务过程如图3所示,应包括以下步骤:下一级标识服务提供方或企业用户向上一级标识服务提供方的标识维护系统发送标识删除请8附录A(资料性附录)A.1标识前缀注册信息标识服务提供方及企业用户的标识前缀注册信息如表A.1所示。表A.1标识前缀注册信息表企业名称中文:英文:企业类型1、国有企业2、民营企业3、科研院所4、大专院校5、行业协会6、政府机构7、外商独资企业8、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方控股企业9、其他注册地址中文:省(自治区)市(县)英文:邮政编码营业执照注册号注册地行政区划代码统一信用代码注册资金万元货币种类法定代表人证件号码移动电话联系人办公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子邮箱联系地址邮政编码企业网站备注9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识应用建议标识应用建议建议使用电力物联网标识并开展标识注册的设备参见表B.1。表B.1标识应用建议表专业分类设备分类设备类型变电站内交流一次设备主变压器所用变接地变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组合互感器电力电容器耦合电容器避雷器消弧装置接地电阻组合电器静态无功补偿器(SVC)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串联补偿装置熔断器交流滤波器电阻器开关柜站内换流一次设备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直流隔离开关直流接地刀闸直流断路器直流电流互感器10表B.1(续)专业分类设备分类设备类型变电站内换流一次设备直流电压互感器直流避雷器直流电容器直流电抗器直流电阻器接地极阻抗监视装置直流PLC调谐装置直流滤波器直流阻波器交直流电源及站用电系统直流电源系统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站用电系统配电架空线路设备柱上变压器柱上断路器柱上负荷开关柱上隔离开关柱上重合器柱上跌落式熔断器线路避雷器站内交流一次设备配电变压器所用变箱式变电站开关柜环网柜自动化设备电源设备配电自动化设备低压站内一次设备低压开关低压开关柜低压电容器低压线路设备低压表箱低压配电箱低压无功补偿装置11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导则目  次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缩略语 2总则 2体系结构 2总体结构 2本地通信网络 3感知层设备 4与平台的关系 4功能要求 4总体要求 4业务功能 5边缘物联代理 5业务终端 6采集控制终端 6安全要求 6调试要求 6工具与接口 6集成调试 7编制说明 8I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导则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0272-2019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Q/GDW12098电力物联网术语Q/GDW12108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技术要求Q/GDW12109电力物联网感知层设备接入安全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Q/GDW120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传感器sensor(数学函数法则3.2业务终端serviceterminal侧重于处理业务功能的专用装置,不具备与主站通信能力,可通过通信接收采集控制终端的数据,3.3感知层终端perceptionlayerterminal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机制的、能接收读写器30kHz~3GHz频率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3.4射频电子标签radiofrequencylabel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机制的、能接收读写器30kHz~3GHz频率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13.5物模型modelofthings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HPLC:高速电力线通信(High-speedPowerLineCommunication)JSON:JS对象表示法(\hJavaScriptObjectNotation)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RangeRadio)MEMS: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TimeProtocol)PLC:电力线通信(PowerLineCommunication)WiFi:无线局域网(WirelessFidelity)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总则感知层应以高度可靠的设备为基础,其基本技术原则如下:MAC体系结构总体结构1①②③三种结构形式:结构①感知层功能由采集控制终端、业务终端/汇聚终端、边缘物联代理三种类型终端协作完2图1电力物联网感知层设备结构本地通信网络组网方式②为星形+链式两层网络,适用于采集终端较多的输电线路应用场景。在杆塔处部署3图2本地通信网络感知层设备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由边缘物联代理、业务终端、汇聚终端、采集控制终端等设备组成:(Ⅰ型(Ⅱ型(Ⅲ型汇聚终端是一类特殊的业务终端,以通信规约的转换、通信数据的汇集转发为主要业务;d)有简单的数据处理、控制和通信功能,一般安装在采集监控对象本体内部或附近。与平台的关系电力物联网感知层通过网络层与平台层通信,具体内容如下:APP。功能要求总体要求应采用安全可靠的终端设备,并满足如下要求:在满足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应支持通过物联管理平台,远程修改参数、远程管理感知层终端;APP,远程召唤校对程序和参数;宜支持对设备信息建模,模型信息应覆盖感知对象、采集设备及它们之间的关联;4宜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边缘侧实现边缘计算、区域自治;宜支持统一对时,包括北斗、GPSNTP、IRIG-B业务功能电力物联网感知层应能够支撑(但不限于)如下业务功能:边缘物联代理边缘物联代理实现特定区域范围内感知层采集信息的汇集与上送,应满足如下要求:应支持采用统一物模型描述感知信息、感知对象以及对象之间拓扑关系,物模型格式宜采用XMLJSON,包含静态信息、动态信息、消息和服务等边缘物联代理的能力描述;4G/5G应采用高可靠、能够长期无故障运行的软硬件模块,具备状态自诊断功能,提高系统可靠性;d)拟化;应支持基于容器的APP开发,支持APP下载与运行;硬件加固模块,并做到版本可控,在线升级;对于Ⅲ型边缘物联代理,应采用符合GB/T20272-2019APPRS485HPLC/PLC4G/5G5业务终端业务终端侧重于就地业务处理,按照业务应用的需求进行配置,并满足如下要求:a)宜支持信息建模,模型应覆盖通信传输实时数据、设备静态配置数据以及设备固有参数;b)宜支持通过边缘物联代理进行参数配置、并具备参数存储与校核功能;宜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现场要求配置软硬件模块,减轻维护工作量; 应具备多种规约处理能力,与边缘物联代理通信宜支持DL/T860、DL/T634.5101、DL/T634.5104、DL/T645、ModbusGB/T35697-2017、DL/T698-2017、Q/GDW1376.1、Modbus、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和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等协议。采集控制终端采集控制终端应具备体积小、功耗低、安装灵活方便的特点,并满足如下要求:IDMEMS采集控制终端应能够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太网、RS485、HPLC/PLC、WiFi、蓝牙、LoRa、微功率无线等方式。安全要求感知层安全要求包括本地通信网络的安全和终端安全,总体要求如下:互联网大区侧的本地通信不做强制性要求; 边缘物联代理和业务终端应按照等保要求实现物理安全防护;并支持通过数字证书和密钥管理、远程安全升级与版本安全更新等手段保障本体安全;Q/GDW12108Q/GDW12109调试要求工具与接口6感知层设备集成商应提供面向功能的调试工具,满足调试简便方便、分析准确、结果清晰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宜能自动生成调试验收记录;宜具备支撑物联管理平台对感知层接口调试的功能,支持通信调试,信息对点等调试任务。集成调试7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技术导则目  次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2缩略语 3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分级要求 4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架构要求 5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装置及接口要求 6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设计要求 10编制说明 12I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技术导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企业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的总体架构、设计要求、能力要求和接口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4598.3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GB/T15153.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它非电影响因素)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2部分: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4部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5部分: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6部分: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8部分: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0部分: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1部分: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17626.1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GB/T17626.18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第18部分:阻尼振荡披抗扰度试验GB/T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29部分: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DL/T395低压电力线通信宽带接入系统技术要求\h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814\h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要求DL/T1297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L/T1406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DL-T1407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DL/T143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DL/T5505电力应急通信设计技术规程YD/T2050接入网安全技术要求-无源光网络(PON)设备YD/T2571\hTD-LTE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1Q/GDW377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GDW378.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导则第3部分:技术方案设计导则Q/GDW488电动汽车充电站及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Q/GDW521光纤复合低压电缆Q/GDW534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导则Q/GDW541电力光纤到户组网典型设计Q/GDW561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567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Q/GDW581XX电网公司供电客户服务提供标准Q/GDW649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范Q/GDW137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1374.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Q/GDW1374.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Q/GDW1375.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第1部分: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Q/GDW1375.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型式规范第2部分:集中器型式规范Q/GDW1376.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3部分:采集终端远程通信模块接口协议Q/GDW1382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11016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4部分基于微功率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协议Q/GDW11413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Q/GDW11345.5电力通信网信息安全第5部分:终端通信接入网Q/GDW12020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Q/GDW12021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Q/GDW12100-2021电力网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导则\hQ/GDW11612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Q/GDW11803.2电力无线专网通用要求第2部分:需求规范3GPPTS36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GroupRadioAccessNetwork)国务院﹝2016﹞6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工信部﹝2018﹞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工信部﹝2019﹞52号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和技术要求发改委﹝2014﹞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工信部无﹝2002﹞353号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工信部无﹝2002﹞277号关于使用5.8GHz频段频率事宜的通知国能安全﹝2015﹞36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评估规范术语和定义Q/GDW12100-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本地通信网络localcommunicationnetwork络处于用户现场,主要包括以太网、RS485、电力线载波等有线通信方式,以及无线专网、微功率无线、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23.2本地网接入单元localnetworkaccessunit电力物联网部署在本地网实现数据计量动作终端接入本地通信网络的通信单元,包括独立装置和片上系统模块两种形态。3.3本地网汇聚单元localnetworkconvergenceunit3.4星型拓扑startopology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并用单独的通道使中央节点与其他各节点相连,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的拓扑结构,具有易于管理的特点。3.5网状拓扑meshtopology每一个网络节点至少与其他两个网络节点相连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缩略语D2D: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EIRP: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quivalentIsotropicRadiatedPower)GE: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HPLC:高速电力线载波(High-speedPowerLineCarrier)ISM:工业科技医疗频段(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band)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Rangeradio)LTE: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MESH:网格(Mesh)MPCP:多点控制协议(Multi-PointControlProtocol)OAM: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PCI-E:扩展外围设备互联总线(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PLC:电力线载波(PowerLineCarrier)PCS: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CodingSublayer)PMA: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hysicalMediumAttachmentsublayer)PMD:物理介质相关子层(PhysicalMediumDependentsublayer)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QCI:业务质量等级标识(QoSClassIdentifier)SRRC: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StateRadioRegulatingCommittee)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3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分级要求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分级原则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应能提供两级及以上的传输服务通道,各级传输服务通道之间进行物理隔离,同一级传输服务通道的不同业务之间可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能力分级一级传输服务能力一级传输服务通信能力指支持电力控制类业务的服务能力,应符合DL/T5505、DL/T814、DL/T1406、Q/GDW567、Q/GDW1382的要求,包括以下方面:上下行速率要求:毫秒级系统应≥48.1kbps;秒级系统应≥48.1kbps,可≥1.13Mbps;最大上下行端到端时延要求:毫秒级系统应<50ms,秒级系统应<2s。二级传输服务能力二级传输服务通信性能力指支持电力数据采集类业务的服务能力,应满足DL/T395、DL/T698、DL/T1297、DL/T1430、Q/GDW561、Q/GDW365、Q/GDW377、Q/GDW378.3、Q/GDW488、Q/GDW521、Q/GDW534、Q/GDW541、Q/GDW581、Q/GDW1373、Q/GDW1374.1、Q/GDW1374.3的要求:上下行速率要求:分钟级系统应≥1kbps;秒级系统应≥10kbps,可≥2Mbps;最大上下行端到端时延要求:秒级系统时延要求应<6s,分钟级系统时延要求应<30s。其他传输服务能力业务时延要求<50msQ/GDW11803.2AQCI51业务时延要求≥50ms2sQ/GDW11803.2AQCI22业务时延要求≥2s6sQ/GDW11803.2AQCI33业务时延要求<300ms10Q/GDW11803.2QCI14业务时延要求≥6s384kbpsQ/GDW11803.2AQCI4、5业务时延要求≥6s384kbpsQ/GDW11803.2AQCI6、6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架构要求4本地通信网总体架构要求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包括本地网接入单元和本地网汇聚单元,其中:IgIcIuIr图1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总体架构本地网单元分类本地网汇聚单元IcIc本地网接入单元IuIgIg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装置及接口要求5本地网通信装置通用要求本地通信汇聚单元和接入单元应满足以下通用要求:GB/T15153.2、YD/T2571Q/GDW11413GB/T14598.3GB/T15153.2、GB/T17626.18GB/T2423.3GB/T2423.4功耗、防护、电磁兼容等要求应遵照所接入的业务计量动作终端相关规定要求。本地网通信单元功能及性能要求有线传输技术汇聚单元和接入单元可采用以下有线技术体制进行远程通信:PLCDL/T1407Q/GDW11612的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PLC1W;PLCDL/T790.31HPLC3MHz~12MHzQ/GDW11612.2HPLC75dBm/Hz;HPLC45dBm/Hz。无源光网络技术(PON)应满足以下要求:1000BASE-PX2020km;ITU-TG.652支持单纤双向,通过不同波长隔离;1:32;EPONPMDYD/T1475RSPCS/PMAMPCPOAMYD/T1475YD/T1771FE、GE、10GE10M100MFE10/100BASE-TX100BASE-FX641518GE1000BASE-LX1000BASE-SX1000BASE-CX1000BASE-T10GE10GBASE-SR、10GBASE-LR、10GBASE-ER10GBASE-T无线传输技术接入单元和汇聚单元可采用以下无线技术体制进行远程通信:输变电设备微功率无线通信的接入和汇聚单元功能性能应符合Q/GDW12020-2019Q/GDW12021-2019Q/GDW11016无线局域网(WLAN):61)WLAN2400~2483.5MHz5725~5850MHzISM2400~2483.5MHz频段工作时发射功率应符合工信部无﹝2002﹞353EIRP<500mW5725~5850MHz﹝2019﹞277EIRP<2W;WLAN2)2400~2483.5MHz-基于2400~2483.5MHz频段的13个信道;Wi-Fi53)5725~5850MHz支持5个互不干扰的子信道(149,153,157,161,165)。蓝牙(Bluetooth)2400~2483.5MHz5725~5850MHzISM2400~2483.5MHz﹝2002﹞353EIRP<500mW;5725~5850MHz﹝2002﹞277EIRP<2W;蓝牙设备发射功率应<100mW;2400~2483.5MHz5725~5850MHz符合工信部﹝2019﹞522400~2483.5MHzEIRP<10mW;当采用5725~5850MHzEIRP<25mW;远距离无线电(LoRa);LoRa﹝2019﹞52470~510MHzEIRP<50mW2400~2483.5MHzEIRP<10mW5725~5850MHz只能在建筑楼宇、住宅小区及村庄等小范围内组网应用;1采用扩频调制,工作带宽<500kHz;应当具备“发射前搜寻”等干扰规避功能,且不能被关闭。LTE(LTE-U);5725-5850MHz﹝2002﹞277EIRP<2W;3GPPTS36.201Release9,可支持更新版本。设备-设备通信(D2D);D2DD2DSRRC本地通信装置互联互通要求IcIc接口为本地网汇聚单元独立装置上联边缘物联代理的接口,应满足以下要求:RS232/RS485Q/GDW382Q/GDW649、DL/T860、DL/T1407IcUART/miniPCI-E/E1/FE/GE/USBIcIg7Ig接口为本地网接入单元独立装置下联计量动作终端的接口,应满足以下要求:RS232/RS485Q/GDW382Q/GDW649、DL/T860、Q/GDW1375.1、Q/GDW1375.2、Q/GDW1376.3Q/GDW11413IgUART/miniPCI-E/E1/FE/GEIgIuIuIu接口有线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电力线载波(PLC)DL/T1407无源光网络(PON)YD/T2050IEEE802.31211270nm1340nm21290nm1330nm1270nm1380nm120dBm,且不大于-14dBm24dBm0dBm,多模发射光功率不小于-22dBm14dBm;1231dBm14dBm。RS232RS485ModbusDLT698.45IuIuQ/GDW12020-2019Q/GDW12021-2019Q/GDW12021-2019Q/GDW11016其他业务采用蓝牙(Bluetooth)IEEE80Mesh1.0其他业务采用紫蜂(ZigBee)IEEE802.15.4802.11a/n/ac802.11n2.4GHz5.8GHz802.11s其他业务采用远距离无线电(LoRa)LoRaLoRaWAN1.0LTE(LTE-U)3GPP36D2D3GPP36.843、36.746IrIrIr电力线载波(PLC)DL/T1407IEEE802.38IrIr采用网状拓扑进行中继时应满足以下要求:G/QDW12021-2019Q/GDW11016其他业务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IEEE802.11s其他业务采用紫蜂(ZigBee)IEEE802.15.4其他业务采用蓝牙(Bluetooth)Mesh1.0本地网安全要求本地网安全总体要求本地网安全架构本地通信网安全架构分为网络安全层、安全接入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