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基础过关练知识点一隋朝兴亡1.隋朝统一后,在各地建立许多义仓。其目的是()A.加强各地经济交流B.保障朝廷的物资供应C.保证军队粮食供应D.防备灾害以赈济百姓2.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说明大运河开通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隋朝南北经济交流B.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C.开通了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3.隋朝规定所有的地方官员都由中央六部之一的吏部进行管理,吏部每年都要考核;同时还下令依据迁转年限的不同将刺史和佐官区别开来,刺史、县令三年一迁。这些规定()A.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B.旨在打击门阀势力C.完善了科举选官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知识点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4.“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唐太宗“得人”最主要的途径是()A.任人唯贤B.开科取士C.善于纳谏D.宽政安民5.659年,武则天通过高宗诏令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升谱限”,进入士族之列,其余“各以品味高下”为标准,共分九等,其中皇后之武姓被定为第一等。武则天的做法旨在()A.打击皇族以控制唐朝的政权B.恢复门阀制度以巩固自身统治C.进一步打击士族以加强集权D.扩大官吏来源以稳固自身地位6.唐玄宗时,将贵族勋臣的“食封制”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贵族勋臣至政府领取所得,禁止他们直接苛索封户。这一做法()A.反映了赋税制度的革新B.限制了藩镇势力的扩张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助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7.据考古发现,吐鲁番出土的唐代食品中有饺子、糕点等食品;汉族的服饰、妆容方式等在绘画中时有发现;娱乐方式如围棋、双陆也流行于这一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唐朝()A.丝绸之路的开辟B.民族交融的加深C.经济重心的南移D.蛮夷观念的消亡知识点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8.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进行驻防,总兵力达到了40万,而唐中央控制的兵力,总计只有20余万。这一措施()A.形成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B.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C.直接引发了藩镇割据局面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9.五代时期花蕊夫人在其《宫词》诗中有“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之句。回鹘文化在中原内地的流行反映了()A.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B.中外交流开始触及生活领域C.大一统国家意识形成D.汉人普遍喜好少数民族文化[答题区]题号123456789答案拓展培优练1.[2023·吉林长春高一联考]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2023·湖南永州高一联考]隋文帝统治初期,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裁汰了约十分之三的地方冗员。他制定的隋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这反映出隋初()A.政体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B.科举考试腐败初露C.社会治理呈良性发展趋势D.吏治法治比较公正3.[2023·山东菏泽高一期末]在中国古代,“南方”一词所指的地域范围不断变化。在汉代,主要指长江流域。到唐末,这一词语则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广东、广西。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B.北方人民的南迁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政治中心的南移4.[2023·河南郑州高一期末]易中天在《命运与选择》一书中言及:“隋炀帝打通南北,唐太宗融合胡汉,武则天抹平士庶,卢慧能创立禅宗”,作为混血王朝的隋唐两朝建立了全新的中华文明圈。以下最能体现“武则天抹平士庶”的是()A.任用低品级的官员与凤阁、鸾台二省长官共同议政B.重用酷吏,罗织罪名陷人于罪,酷刑逼供大兴狱讼C.颁布《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皆可入谱D.置北门学士,奉诏于翰林院草制,密令其参预机要5.[2023·山西忻州高一检测]有学者指出,唐代中期以来,牛耕从汉代的一牛挽犁和二牛抬杠变成了看似只改变了几个木块的曲辕犁,但当一个个木块用榫卯技术拼接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拼成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唐。该学者意在表明,曲辕犁的出现()A.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水平B.保障了隋唐盛世局面的经久不衰C.是对曲辕犁的简单改变D.说明榫卯技术是耕犁变化的根本6.[2023·河南南阳高一检测]唐人文献中有“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的记载。白居易、李商隐有“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等诗句。这些诗文记载,可以反映出唐代()A.城市商业经济繁荣B.工商业集镇的发展C.封建政府阻碍城市化D.集市夜间贸易的兴起7.[2023·江西吉安高一期中]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40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藩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这反映出,唐代朋党之争()A.便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B.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动C.强化了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D.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8.[2023·湖南常德高一联考]《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资于戎狄,杂畜被野”。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A.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B.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D.加强了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9.[202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其所设置的绝大部分藩镇并不割据,即使极个别割据的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唐末黄巢之乱后藩镇割据才成为普遍现象,直至唐朝灭亡。这说明()A.藩镇割据直接导致了唐朝灭亡B.设置藩镇强化了唐朝统治C.农民起义进一步瓦解唐朝统治D.安史之乱并未使唐朝衰落10.[2023·广西贵港高一联考]后周世宗柴荣在诏令文武官员举荐人才的同时,要求被举荐者必须“强明清慎,公平勤恪”。被举者受任之日,举主必须署名。倘若被举者任官后贪污不公,或怯懦软弱,不但本人要受到惩处,举主也要酌情受坐。这一举措()A.加快了社会阶层有序流动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C.利于保证选官的公平公正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2023·重庆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贞观二十一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作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向群臣宣扬。唐朝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宽和团结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衷心拥护。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据史籍记载,唐朝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公主计15名。——摘编自殷晴《汉唐民族西域政策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不同民族政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民族政策的影响。12.[2023·安徽六安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民族融合的主流。——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根据材料,自拟题目,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基础过关练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义仓是旧时各地汉族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是在隋开皇五年创立的,是一种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隋朝建立义仓的目的,排除。故选D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全国重要的漕运通道,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大运河对经济方面的影响,而巩固全国统治、是古代世界最长运河、加速隋朝灭亡等表述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中央统一由吏部对地方官员进行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D项正确;“铲除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门阀势力主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举选官,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实行科举考试,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唐太宗选拔人才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开科取士,B项正确;任人唯贤、善于纳谏、宽政安民都不是最主要的途径,排除A、C、D项。故选B项。5.答案:C解析:武则天通过扩大士族范围、将武姓定位第一等的做法,稀释了传统士族群体,打击了士族,加强了皇权,C项正确;武则天并不仅仅针对皇族,排除A项;武则天并未恢复门阀制度,排除B项;扩大士族范围不等于扩大官吏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唐玄宗时,将“食封制”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封家至政府领取所得,禁止封家直接苛索封户。这种措施使封家势力受到一定的压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助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D项正确;唐玄宗时仍然是租庸调制,排除A项;唐玄宗时藩镇势力扩张,并未受到限制,排除B项;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吐鲁番地区(西域)出现了汉族食物、汉族服饰和娱乐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他们,因此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族交融的加深,B项正确;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主要是民族交融,且“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玄宗时期在边境设置军镇进行驻防,军镇总兵力中受到中央控制的大约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地方军镇军事实力较强,形成了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A项正确;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是安史之乱,排除B项;直接引发藩镇割据局面的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不受中央控制,排除C项;藩镇军事力量较强,削弱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A解析:五代时期,中原内地流行回鹘的服装、习俗等文化,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A项正确;材料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B项;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并非到五代时期才形成,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汉人“普遍”喜好少数民族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拓展培优练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这说明了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而是强调扬州、余杭等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开凿前的隋王朝,就是统一的王朝,C项说法错误,排除;大运河是国内运河,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从隋文帝统治初期在吏治、法制方面的具体做法可以看出,隋文帝在社会治理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吏治趋向清明,《隋律》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这是隋朝初期社会治理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并不是政体改革的具体做法,也没有改革成效的集中表现,排除A项;隋炀帝时期,正式创立了科举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隋文帝时期的法制建设成就,只是删繁就简,减轻刑罚,但不能体现出“比较公正”,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南方”一词所指的地域范围不断变化,从汉代主要指长江流域到唐末向今东南沿海等地区转移,这一变化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国家的疆域不断拓展,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北方人民的南迁是江南得到显著开发的主要原因,但不是题干中地域范围变化的原因,排除B项;汉代和唐朝政治中心都在长安一带,并没有发生南移,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武则天抹平士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颁布《姓氏录》,规定只要通过科举考试或军功升至五品以上的官员皆可入谱,升高家族等级,这进一步打破了士族与庶族的界限,打击了士族势力和门阀制度,C项正确;高低品级官员共同议政、设置北门学士,有利于削弱三省长官权力,并不能抹平士族与庶族界限,排除A、D两项;任用酷吏、严刑峻法有利于整顿吏治、维护统治,并不能抹平士族与庶族界限,排除B项。故选C项。5.答案:A解析:材料中这位学者认为曲辕犁促成了唐代盛世局面的出现,可见该学者认为曲辕犁的出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水平,A项正确;经久不衰太绝对,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根本”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灯火穿村市”“夜市”等诗句词汇可知,唐代出现了民间集市、村市、夜市等贸易形式,说明唐代集市夜间贸易兴起,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唐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唐代的“工商业集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封建政府阻碍城市化”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朋党之争的结果是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胜利,体现了庶族对士族的胜利,有利于庶族在统治阶层地位的巩固,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党争不利于皇帝对朝政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宰相,故C项错误;牛李党争是唐代统治后期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之争的争斗,不是中央和地方的斗争,故D项错误。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可知,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羁縻府州政策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不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成为普遍现象,直至唐朝灭亡,因此说明农民起义进一步瓦解了唐朝统治,C项正确;题干突出的是黄巢起义对唐朝灭亡的影响,而不是凸显藩镇割据直接导致了唐朝灭亡,排除A项;黄巢起义前设置藩镇虽然没有导致唐朝直接灭亡,但是也冲击了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排除B项;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被举者受任之日,举主必须署名。倘若被举者任官后贪污不公,或怯懦软弱,不但本人要受到惩处,举主也要酌情受坐”可以看出诏令的要求强调了举主(举荐人)的责任,这有利于防范举主以权谋私,保证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C项正确;材料中的要求不能直接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举荐人才,没有提到人才的阶层、地域范围等,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被举荐者的文化水平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1)政策:唐太宗秉持较为平等、开放和包容的民族观念;对周边各族采取宽和团结政策;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设置都护府等机构管理西北;更为积极广泛地推行和亲通婚政策。(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含答案)
- 玻璃回收合同协议书范本
- 猪苗出售零售合同协议
- 电视剧投资合同协议
- 生物试验检测合同协议
- 珠宝销售招聘合同协议
- 瑜伽私教合同协议模板
- 瓷砖店铺转让合同协议
- 电子水果订购合同协议
- 琴行签劳务合同协议
- 新课程改革试题与答案
- 七类作业JSA分析记录表格模板
-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说课准备
- 中医内科学阳痿专家讲座
- 技术经纪人练习题集附有答案
- ZL50装载机反转六连杆工作装置设计
- 内科学讲义(唐子益版)
- LY/T 2698-2016铁皮石斛杂交育种技术规程
- GB/T 4357-2022冷拉碳素弹簧钢丝
- 综合性学习之对联-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