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网络的超市场契约
一、农业工人之间:一种特殊的契约不同形式的企业网络的共同特征是,它们主要依靠关系合同来连接不同的成员公司,但不同关系合同的类型和性质不同。其中,我们可以分离出一种较为独特的契约,姑且称之为“超市场交易”的契约。意思是指在这种交易契约中,包含了过去不能够进入市场的交易内容,简称为“超市场契约”。这一称法是否合适,或者说如何更加确切地概括这一现象,还可以进一步讨论。重要的是要将关系型契约中这样一个独特类别(或特殊属性)加以区分,认识其功能、意义,并且了解这种契约存在和推广的条件。通常的市场交易是以一定标的物为交易对象的,它们一般是经济物品、服务或生产要素。这种市场交易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人们一般认为的关系型交易中,还包括交易条件的互惠和延留义务的实施。但是,事实上,社会经济活动中除了市场交易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些独特的交易,本文关心的主要是科斯曾经说过的经营决策主张或经营知识的交易。科斯企业性质的交易费用论解释,是结合对奈特观点的批评进行的。奈特认为存在着风险承担者(管理者或决策者)与风险厌恶者(普通劳动者)的分工交换,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企业家有能力有魄力做出经营决策,并有能力承担经营风险。企业是企业家执行风险决策这一职能的产物。科斯则反驳说:管理者与普通劳动者之间这种分工交换并不必要以前者对后者的支配权为前提,也不必然在企业内部进行。善于作出决策的人,可以通过市场将其经营决策出售给需要这些决策知识的人。科斯当时虽然没有直接得出结论,但是今天从企业性质的知识理论解释和张五常间接定价理论来看,这场争论的逻辑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企业之所以替代市场主要是因为有关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的知识难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因此,以一个长期劳动契约代替一系列短期的契约,将劳动者组织在企业内部,由企业家进行统一指挥、调度,让劳动者服从、执行企业家的决策,而不是通过直接出售企业家头脑中的决策方案和经营管理知识来获得收益是节约成本的。也就是说,企业家通过组织企业生产和出售产品来实现经营决策的价值,要比在市场上直接出售经营决策主张来获利要节约交易成本。以后研究科斯理论或企业性质理论的学者们也相继认定经营决策是难以进行市场交易的。他们认为,尽管市场可以发展出一些决策辅助机构,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决策的风险,但是专业化厂商不能从市场获得完全信息和充分预测决策后果,而且协调和决策的最终责任仍需要市场主体自己承担,所以不存在一个能够为特定企业提供专用性经营决策的市场。这样的观点无疑有着历史的合理性,以往市场经济的许多实践经验也支持了这种观点。可是问题在于,缔约实践在发展,过去不曾有的或只是个别存在的交易现在正在以新的方式大规模出现。企业之间包含着经营管理决策交易的契约,可以称为超市场契约。在这些契约中,交易的内容超过一般商品契约的内容,存在着那些类似于科斯所说的过去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指挥、服从关系。例如,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实际把握着农户经营决策权,即,从种植计划的确定,产品质量和数量要求,技术规范的执行,甚至生产中其他细节都由龙头企业决定并控制。事实上,在不少地方,这种指挥、协调关系是由反租倒包形式转化而来的。在反租倒包中,农户是龙头企业的农业工人,完全服从龙头企业的决策、协调和指挥。由于农业田间管理劳动的监督困难,劳动要素交易的效率低下,有些地区废止了反租倒包形式,农业工人重新转变为与龙头企业签约的独立农户。但是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不是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型契约。在供应链准一体化方式中,作为核心企业的公司甚至可以出于对供应链总体协调、高效的要求,对加工企业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影响加工企业的决策;销售商让供应商分享其市场信息,供应商则通过参与销售商库存管理并降低库存成本的方式回报销售商。这些管理输出和管理知识共享,都可以看做是超市场交易的内容。在外包制和日本长期实行的下包制中,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对其供货商企业,从灌输经营理念、输出管理方法到加强技术辅导,进行着一系列超市场交易。在这种交易中,存在着一项核心的市场交易,例如汽车零部件的交易,它是交易的主要内容。为提高这项核心交易的效率,企业之间附加了某种超市场交易作为保证交易的手段。也就是说,超市场交易是人们在对要素、产品或服务进行交易的同时,为使这些交易更为有效而附加的某些管理协调方面的重要交易。在特许经营权交易中,母公司与特许经营企业之间的交易就是一种经营管理模式的交易。特许经营者尽管是企业的所有者,但是并没有像一般企业那样独立的经营权。甚至可以说,越是成功经营的特许经营者,其独立性越小,越是在复制或执行母公司要求的特定模式和规范。例如麦当劳对其加盟的持牌人店,不仅在汉堡质量、服务规范上有明确要求,而且在店堂选址、装修标准、装饰材料、店堂布置等几乎所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和详细而严格的规定。持牌人店执行母公司要求的状况还受到较为严密的检查监督,以保证复制出的每一家连锁店都不走样。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许经营权交易是最为典型、最为纯粹的超市场交易。从特许经营权交易的整个操作过程来看,它突出地体现了交易的超市场性质。成功的特许经营权交易,不是简单地在市场上发生的,不是简单地通过对拟加盟者进行选择,更不是通过拍卖特许经营权来进行交易的。特许经营者是对在企业内工作多年,不仅熟知而且能够严格执行母公司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管理规范的申请者,通过严格选择和再培训产生的。许多持牌人店的店主都是从店员做起,经过长期“干中学”成长起来的。可以说,特许经营权交易既是在市场中,又不是在市场中进行的,它是一种超市场交易。因为经营管理知识的交易不是简单地在市场中完成的,而是在企业内通过干中学进行的。特许经营权交易是一种最为典型、最为极端的超市场契约,其他伴有经营知识交易的契约也有这种性质。在发生这种交易时,在企业网络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超越了自己的“本分”,超越企业产权边界和市场关系,与交易对手不仅在市场界面上交流,而且一定程度上介入交易对方内部生产管理过程,发挥着原来只有在实体企业中才存在的“干预”、“指挥”和“协调”作用。超市场契约,可以看做是一般关系型契约中的一个特殊类别,还是应该看做是关系型契约中的一个特殊属性,这也许还有待进一步认定。麦克内尔也看到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型契约涉及权威、指挥和命令,但是他并没有就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只是谈到,“如果出现了连续不断的命令和等级结构及与之相关联的持续的依赖情形,权力就变成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现象。这种权力是现代契约关系的一个支配性的特征。”二、企业内部契约理论界较早的时候就认为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着中间态。理查德森认识到,完全没有关系的市场是极少的,大量交易中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连绵不断的交易链,一头是最少合作性质的商品市场,经过由传统和商誉联系的中间地带(intermediateareas),最后达到复杂的相互锁定的共生群,例如集团和联盟。随着供应链管理的运用,战略联盟和外包等方式的普遍推广,中间地带所占比重有了迅速提高。在汽车业中,过去只有日本和韩国汽车装配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较多保持关系型交易模式,而今美国等国的汽车行业也较多地采用这种模式。威廉姆森描述这一现象时说,就三种交易的分布来说,过去认为是双峰型,即两头大,现在认为是中间大,即第二种状态是正常状态和普遍形式。人们也可以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态,就是既有企业因素,又有市场因素的形态,或者说是加入企业因素的市场关系。合资企业与由股权纽带形成的企业集团是一种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态,问题在于,如何解释其他不存在股权纽带的“中间地带”?存在于这些“中间地带”的企业因素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次理解企业内部契约的属性。科斯将企业内部契约理解为代替一系列短期契约的长期劳动契约。这个长期契约只是一个一般条款,即只是一个框架性条款,将来做什么的细节留待以后由劳动力的买方来决定。在这个契约中,劳动者会为一定的报酬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所以实际上科斯揭示了:(1)企业契约的框架性质;(2)企业契约中存在着企业家指挥与劳动者服从、企业家承担风险与雇员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收入,这二者之间的权力与义务的安排。企业家的指挥权力是因其经营决策能力及其承担风险能力产生的。雷贾和津盖尔斯(RajanandZingales)以使用企业关键资源的能力来解释企业控制权。他们认为,企业是关键性资源的集合,关键性资源包括人的才干、创意。企业的关键资源不一定是物质资本,所以,所有权就不是惟一的权力源。传统企业中,资本和经营决策能力(以及相应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关键性资源,因而资本所有者获得企业控制权和指挥权。但是,物质财产所有权只是关键性资源的存在形式之一。实际上,对于权力来源问题,其他学科,例如管理学也有类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中,人们高度一致地主张信息和知识是权力来源的观点。综合上述企业理论的观点,可以得到一个符合逻辑的企业内部契约属性的认识,这就是,企业内部契约是各个要素所有者,包括非物质的关键性要素所有者交换各自产权所形成的契约组合。这个交易意味着,拥有关键性资源的人,以行使企业控制和指挥权的方式与企业其他成员交易。科斯所指的企业契约的框架性质和企业契约中存在着的、表现为企业家指挥命令的经营知识交易,依然是企业内部契约的根本特征。中间地带就是具有企业内部契约性质的交易。企业内部契约和企业间超市场契约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以下直接对比中可以清楚显现:企业内契约的性质是:拥有关键性资源的人,以行使企业控制和指挥权的方式与企业内的其他成员交易。而拥有企业控制和指挥权是因为拥有关键性资源,通常是因为拥有经营知识、经营能力,而对经营结果有重要影响。行使企业控制和指挥权,很大程度上是运用和交易关键性资源的方式。企业间超市场契约的性质是:在价值链中或产业中拥有关键性资源的企业以行使控制和指挥权方式与其他企业的交易。同样,控制和指挥权也是因拥有关键性资源而获得,而在现代,关键性资源也通常是与独特的经营知识、销售网络或客户资源有关。核心企业在企业间行使控制和指挥权,很大程度上也是运用和交易关键性资源的方式。事实上,超市场契约的实质是伴随标的物交易发生的经营管理知识的跨企业运用,是经营信息、经营决策和管理知识向网络内企业的外溢,是核心企业对合作者的管理输出和超边界管理。而这种管理输出和超边界管理都不是无偿的,核心企业将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客户价值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多种形式获得回报。因此,这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交易。把企业与市场中间态的实质归结为超市场契约,便可以使合资企业和有股权纽带的企业集团,与没有股权关系的外包和供应链准一体化等方式统一起来,使它们得到一致的解释。在合资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存在股权关系,因而存在企业内部契约性质。但是如果缺少超市场契约概念,仅仅用股权纽带关系来解释,不能说明其他不同种类中间态。进一步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过去仅仅在企业内部存在的交易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存在于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中?经营管理知识等企业内部交易是如何跨越企业的边界,与标的物的市场交易相结合的?这两个问题将在下面回答。三、内容丰富、表面应用复杂今井贤一和小宫隆太郎对日本下包制进行的深入考察中揭示,在下包制中,存在内容丰富、十分精巧的契约。它是下包制的根本特征,也是下包制能够长期有效运行的条件。按照这一思路考察超市场契约,可以看到,它是既有框架性质,又有精巧内容的契约,其特点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1.人际沟通技巧的运用企业间的契约关系有初级的与高级的、粗糙的与精致的之别。企业网络中成员企业间的许多关系就是依靠精巧的契约安排来维系的。它们在形式上、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都表现出某种企业内契约的特征。这种契约常常在开始时只是一个框架,其内容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依靠人际沟通技巧来逐步充实并实施的。例如下包制在开始时,合作的全貌是不清晰的。下包厂对合作的重要性,合作的内容,在合作中自己会得到些什么,而组装企业对自己需要做哪些工作,都不甚寥寥。产品的价格也是在组装企业了解下包企业成本,并指导其降低成本后共同确定的。深入了解交易对象的管理情况甚至成本,并据此提出降低成本的方式和调整价格的要求,是超市场契约的特点。今井贤一等人对下包制从建立到发展整个过程的详细描述显示出,下包制是具有合作意愿的双方不断表达意愿,促使对方认识合作的有利之处,激励对方继续合作的过程。特别是应该理解为组装企业通过切实帮助下包企业,使之建立信任感,并不断通过行动巩固信任感的过程。这个过程尽显东方人在人际关系上的精致、细腻与匠心独到。2.制造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双向东南角超市场契约内容的广泛性,交易的持续性,交易双方关系的深入性,都表现在优势企业经营知识审慎输出的过程中。整个交易过程伴随着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过程中。经营管理知识是通过面对面传授,以及让接受方在干中学获得的。下包企业,或外包企业在履约过程中,不断接受核心企业的意愿,根据核心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按照核心企业要求的规范来加工制造零部件。所以在组装企业和下包企业之间,就不仅仅是零部件交易,而是包括了一部分组装企业经营模式在内的双向一揽子交易。在这种超市场交易中,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输出管理,结果是让上游供应商提供更加符合自己愿望和要求的产品。3.超市场契约的作用在龙头企业加农户的网络中,契约的精巧性显示得更为清晰。龙头企业并不是简单地向加入网络的农户收购预定的农产品,而是对农户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行为加以各种规范、指导和制约,使之符合自身的要求。这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多重复合交易的契约。它不只是简单地规定交易物的属性。因为交易物的属性是有待测度的,当生产结束时对产品逐一测度的费用太高。这种超市场契约是将日后可能导致交易对象物测度困难的环节提前加以处理,即所谓“从源头管起”。这样做的作用是在不存在企业的情况下起到企业内部协调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超市场契约起到替代企业的作用。契约中规定由龙头企业控制或直接供应种子、化肥,这就可以杜绝由假种子、劣质化肥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避免由此导致的测度费用。农田管理的技术规范也是这样。因此,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分阶段操作,代替了一个粗略的、难以完备、难以执行的契约;交易中可能发生的高昂交易费用,因为细致安排的一系列履约过程而得以避免;一个契约中因为包含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存在的不完备性,因为被细致分解转化为可控结果的一系列契约而有效降低。这就是一体化企业为何可以被替代的原因。一体化企业不是被一般的商品契约替代,而是为超市场契约所替代。四、企业为何不实施市场契约为什么超市场契约会广泛存在?超市场契约也可以叫做“超企业契约”,即超出企业的范围实施本来只在企业内部实行的交易。那么,企业为什么不在内部实施这种契约,而要在企业之外来实施这种契约?也就是说,企业为什么不实行一体化?原因是,企业内部激励不足。市场的好处是避免官僚主义。超市场契约就是在保留市场好处的同时施加过去只有在企业内才存在的权威的影响,实现供应链或相关企业间的整体协调。在此,超市场契约之可实施性是问题的关键。而超市场契约若要能成为可自我实施的,必须具备以下的性质:1.克莱因的观点克莱因揭示了私人惩罚的作用。他认为,私人惩罚的作用“就在于它能把资本成本强加在企图敲竹杠的交易者身上,它界定了自我履约的范围”。“在自我履约的范围内,每一个交易者潜在敲竹杠收益都低于个人惩罚条款引致的损失”。如果敲竹杠企业必将遭到交易对方的惩罚而导致资本损失,那么他为了顾及这种资本损失,就会有履约动机。根据克莱因的分析,交易者的个人履约资本越多,敲竹杠的可能性越小,履约资本达到一定程度,契约条款的作用甚至可以为零。他用这个原理解释了日本公司之间的争端为何很少通过法院解决。日本公司之间的信息相当灵通,存在“丢面子”的成本,所以大量私人可执行资本的存在,使得日本公司之间自我履约的区域以外就只有一个非常小的可能性。企业网络中核心企业一般都是较大的企业,注重声誉,有较大的履约资本,因而有较强的履约动机。这是超市场契约能够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2.企业间的长期合作,使企业超产品契约的实施性更强现实中,私人惩罚的来源也是多元化的,不仅限于从资本来看的成本。经济学上所说的成本是机会成本。如果履约的未来收益是可预期的,并且是重要的,那么这种可预期的重要收益本身就构成违约的机会成本,因而也就构成契约自我实施的保障。实际上甚至可以说,契约的可自我实施性来源于履约的未来收益,即履约的未来收益越大,契约的可自我实施性越强。核心企业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