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内障术后早期视力变化与前房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随着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成熟,手术设备和器械的更新,以及人工晶体设计的改进,手术伤口少,恢复快,术后屈曲状态可达到初步稳定。近来研究发现眼屈光状态在术后半月,甚至1周就趋于稳定。目前尚不清楚与术后早期视力变化的相关因素。因此,笔者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眼前节变化的观察,对视力、角膜散光、前房深度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数据和方法1.1患者年龄及术后并发症收集2010年6-7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2例36眼,男14例16眼,女18例20眼。年龄42~87岁,平均66岁,术前患者均排除角膜病、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晶状体核的硬度均为Ⅱ-Ⅲ级,术前眼轴长度22.00~24.50mm,前房深度>2.00mm,角膜散光<2.0D。术中无虹膜损伤、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角膜透明,无高眼压、浅前房、前房积血等并发症。眼底检查无视神经及眼底疾病。1.2折叠型人工晶体ho-py-60ad白内障手术方法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技术,在表面麻醉下于12点位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超声乳化晶体核,吸除残余皮质后,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日本,HoyaPY-60AD)于囊袋内。术后不缝合切口。所有手术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完成。1.3人工晶体计数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视力,术前行裂隙灯,眼底检查,眼部A/B超检查,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泪道冲洗等常规检查,采用SRK-Ⅱ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用IOL-master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3、7、15d测量水平角膜曲率(K1)、垂直角膜曲率(K2)、角膜散光和前房深度。1.4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术前与术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后不同时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前房深度、角膜散光与术后视力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术后随访15d,无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偏心、脱位等并发症。2.1视网膜微织构及视网膜微核试验术前与术后K1、K2及角膜散光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与15d角膜散光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在术后其他各观察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表1)。在术后观察期内,角膜散光呈逐渐减小趋势。2.2手术前前房术前,术后1、3、7、15d前房深度分别为3.08±0.35、4.04±0.38、4.28±0.29、4.22±0.17、4.22±0.16mm;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前房明显加深(P<0.05);与术后1d时比较,3d时前房深度明显加深(P<0.05),术后3、7、15d,前房深度趋于稳定,各时间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3手术视力及术后1d术前,术后1、3、7、15d视力分别为0.18±0.10,0.44±0.14,0.59±0.12,0.61±0.11,0.62±0.14。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显著好于术后1d(P<0.05);术后3、7、15d视力变化无显著差异,视力趋于稳定。2.4视力、视力与视网膜光栅术后1d,视力与角膜散光呈正相关(r=0.42,P<0.05);术后3d,视力与角膜散光呈正相关(r=0.35,P<0.05),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r=-0.29,P<0.05);术后7d,视力与角膜散光呈正相关(r=0.35,P<0.05),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r=-0.43,P<0.01);术后15d,视力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r=-0.37,P<0.05)。3术后前房深度的变化由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这也影响了术后角膜散光。白内障术后散光与手术切口的大小、结构和位置有关。手术切口越大,术后角膜散光越大。手术切口的位置也影响术后角膜散光,颞侧透明切口较上方透明切口术后手术源性散光更小。本研究发现术后早期角膜散光无明显改变,术后1、3、7d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5d与术后1d比较角膜散光明显减小(P<0.05)。术后1、3、7d角膜散光与视力有相关性,而术后15d两者无相关性。我们认为由于本研究中采用3.2mm角膜缘透明切口,术后未缝合切口,切口局部组织水肿、外切口多未完全闭合及眼睑的挤压作用导致术后角膜散光较重,因此成为影响术后1、3d视力的主要因素。随着切口水肿减轻,外切口逐渐闭合,以及角膜圆顶记忆的作用,使角膜散光逐渐减小。而逐渐减小的角膜散光对术后视力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到观察后期,角膜散光与视力已无相关性。因此角膜散光是术后7d内引起视力变化的重要因素。术后前房深度的变化,越来越受到眼科医生的关注。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主要因素有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术后前房深度。前两种因素在术前检查中可以测量,术后前房深度则只能根据术前测量进行预测。随着IOL-master的使用,影响总预测屈光误差中的眼轴长度因素从50%减少为36%,术后前房深度的影响因素则上升为42%。Olsen提出进一步提高人工晶状体的计算准确度需要提高预测术后前房深度的准确度。术后前房深度直接反映了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其变化也直接影响术后屈光改变,1mm的前房深度变化可导致1.34D的屈光改变。随着眼轴长度增加,屈光度的改变将更加明显。本研究中发现术后前房深度主要在术后1d与3d间变化明显,其他观察时间点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对于术后3d前房深度的变化,考虑可能与术后早期眼压升高有关。由于手术引起房角组织损伤水肿和血-房水屏障受损以及术中可能残留的粘弹剂可使眼压升高,晶体位置后移,导致前房加深。随着炎症反应及房角水肿减轻,眼压下降,前房深度有轻度变浅的趋势。术后3d(r=-0.29,P<0.05)开始视力的变化与前房深度有关,随着术后前房深度的稳定,视力趋于稳定,两者在变化趋势上一致。白内障手术也是眼屈光重塑手术,手术用约1mm厚的人工晶状体替代约5mm厚的晶状体,明显改变了前房深度。但是术后的前房深度却小于术前前房深度与晶体厚度之和。我们认为白内障术后恢复是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在襻支撑力、晶体囊袋张力及晶体悬韧带的共同作用下在视轴上重新定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晶状体的位置越接近人工晶状体理论前房深度,患者越可能获得较好的视力。白内障术后早期由于炎症反应,眼压变化导致术后前房深度的变化,使人工晶状体在视轴上发生前后位移,导致视力的改变。随着术后炎症减轻,眼压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将趋于固定,而其最终的位置与晶体理论前房深度的差距可能是导致术后出现屈光误差的原因之一。这与在研究观察后期视力与前房深度有相关性,而与角膜散光无关的趋势相符,可见前房深度在白内障手术7d以后逐渐成为影响视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术后1、3、7d视力与角膜散光有关,术后3、7、15d视力与前房深度有关,可见两种因素在不同时间点对视力产生影响。对于术后3、7d,视力与角膜散光及前房深度都有关,存在角膜散光影响减弱、前房深度影响增强的趋势,这正反映了两种影响因素对视力影响趋势的交替过程。可见白内障术后1d视力受角膜散光影响,术后3、7d受角膜散光和前房深度共同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昆明学院招聘准聘制教师岗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4年福建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南平地区招聘笔试真题
- 产品经理兼职合同样本
- 农家猪肉售卖合同标准文本
- 医院放弃赔偿合同样本
- 别墅外墙清洗合同样本
- 分流合同标准文本
- 产品合同范例网
- 千斤顶购买合同标准文本
- 区域经销代理合同标准文本
- 2019年度上海市小学生健康体检表
- 化工工艺概论-化工生产工艺流程
- 临床医生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课件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 《雷雨》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 无人机导航与通信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 2022年广西农业农村厅事业单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SAP系统基本操作及技巧和SAP ERP 物料主数据维护操作手册
- 词汇20000词频资料
- CFG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