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浓无味,淡静有味论苏辙诗的淡静有味
一、苏氏诗研究之初,受其兄弟研究,一般在诗苏哲是“唐宋八大师”之一,拥有1800多部诗歌。历史上苏轼、秦观、陆游、周必大、方回、张耒等人都特别推崇苏辙的诗,给予了较高评价。综合来看,他们对苏辙诗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形式“淡”和思想“浓”两个方面,我们认为都趋近于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静淡有味”的观点。现代研究者多认为苏辙以散文见长,加之苏辙受其兄苏轼的光环遮蔽,因而文学史或忽略他,或至多提及其散文,不论其诗,如在现代众多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如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吉川幸次郎(日)所著的《中国诗史》中,几乎都不提苏辙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期刊方面,研究苏辙诗的论文很少,且基本上都是就苏辙的某一具体诗篇的艺术特色或某一类题材或某个时段创作的诗进行分析,目前专论苏辙诗歌特点的只有詹刚《淡静有味苏辙诗》一篇。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与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有关。研究者历来对苏辙的诗持不同看法,推崇者认为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深厚、功力不凡,而驳斥者认为苏辙的诗根本没有诗味。不同的审美观会影响人们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二是后代研究者选择了回避关于苏辙诗的争论,如是代代相传,涉足苏辙诗研究领域的人也就越来越少。我们认为,苏辙诗如其人,不喜浮华,但颇有思想的深度,正所谓“淡静有味”。二、“淡静”与“有味”对于苏辙诗的“淡静有味”,前修时贤早有论述,大多从语言本身的艺术特点和诗歌内容两方面来讲。在我们看来,苏辙的诗用“淡静有味”来形容是十分精当的。“淡静”主要指:第一,诗歌语言平淡自然,遣词造句不刻意雕琢,不追求藻饰的奇崛瑰丽;第二,写作情感呈现中性化特征,突出表现为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独立于物我之外的情感观,温和宁静。“有味”主要指:第一,表达方式上偏重议论,诗味不浓但以意趣制胜,别有韵味;第二,善于从人生体验中进行哲学思考,融理于景,言近旨远,意蕴深厚,余味无穷。(一)“安静”1.诗人是下的拳苏辙自幼沉稳,不喜浮华,这种个性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使得他的诗歌语言冲和静澹,自然素朴,没有惊人的夸张,没有华丽的辞藻,深入浅出,所有的文字都像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生发出来。如《春日耕者》: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妇子同来相妩媚,鸟鸢飞下巧追随。谈农事,描绘农家的生活,就像跟街坊邻里拉家常一般亲切自然,但在这自然质朴的语言里,又有一种绵长淳厚的宁静,让人回味无穷。许多优秀诗篇表面看像是信手写成,但其实诗人是下了功夫加工语言的,而且这种功夫是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思想修养同时成熟以后才能具有的一种气敛神藏、内蕴外朴的艺术特色。这“平”中之“奇”、“淡”中之“浓”不仅需要诗人有能力去创造,更需要读者有才力才能领悟。苏辙自幼熟读经典,信笔就能将见闻、思考著为诗篇,如嘉裕四年(1059年)冬南行途中经过忠州时所作的《竹枝歌〈忠州作〉》:上山采薪多荆棘,负水入溪波浪黑。天寒斫木手如龟,水重还家足无力。山深瘴暖霜露干,夜长无衣犹苦寒。虽是用平淡的语言记录沿途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却让人感觉如亲眼所见一样真实。又如《南窗》:京师三日雪,雪尽泥方深。闭门谢还往,不闻车马音。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展转守床榻,欲起复不能。开户失琼玉,满阶松竹阴。客从远方来,疑我何苦心。疏拙自当尔,有酒聊共斟。这首诗苏轼非常喜欢,“以为人间当有数百本,盖闲淡简远,得味外之味”。(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全诗描绘出一幅作者的生活画卷:京城下了三天的雪,雪停了道路上积的泥很厚,闭门谢客,用读书来打发时间,西斋书多摆放杂乱,太阳从南窗冉冉升起,夜晚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清晨又不能早早起床……这些生活中很平凡的场景,被苏辙用简单平淡的诗句再现出来,乍看毫无锤炼之力,实则蕴含了深厚的涵义和功力。当时正值他因制策忤世、留京侍父之时,表面看是写闲适疏懒的日常生活,实际上是透过这平淡的生活抒发郁郁寡欢之情。2.写作情感的中立特征由于时代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苏辙诗的写作情感呈现不偏不倚的中性化特征,这也让苏辙的诗显得平淡温和,宁静悠远。(1)审美追求的方面宋朝国力荏弱,内忧外患不断,时代总特征表现为内敛,而非外露。同时,宋代又是我国文化高度成熟和发达的朝代,受理学思想的影响,诗人和诗学家们的审美追求趋向于深刻化的层面,重理轻情、重神轻形。在这样的时代特征和审美追求的观照下,诗歌中基本不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成为宋诗艺术内蕴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内敛性也被苏辙带到文学创作上,使得他的诗颇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风。(2)对前引物不情况的感悟老庄提倡自然无为之道,认为顺应境遇,不去强求,能得到自由安乐的生活。苏辙自幼熟读《老子》、《庄子》,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他喜读且熟读老庄,对老庄思想有一种敬畏之心,这在他的《和子瞻读道藏》诗里有明确的反映:道书世多有,吾读老与庄。老庄已云多,何况其骈傍?所读嗟甚少,所得半已强。这些诗句充分表现出他对老庄的喜爱和对老庄思想博大精深的敬畏,认为能领悟到其中的一半思想就已经很了不得。综观其一生,无论遭遇怎样的厄境,仍然波澜不惊,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只是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以豁达的胸怀去接纳。这种大气的性格在创作时就表现为独立于物我之外,以冷静的眼光和客观的口吻评判观察到的一切,呈现出不偏不倚的中性写作情感。他的诗即使是反映自我,也是从鸟瞰的高度写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宠辱不惊、气定神闲,显示出一种智者的境界。如《雨中宿酒务》:微官终日守糟缸,风雨凄凉夜渡江。早岁谬知儒术贵,安眠近喜壮心降。夜深唧唧醅鸣瓮,睡起萧萧叶打窗。阮籍作官都为酒,不须分别恨南邦?虽是在抒写自己仕途失意,读起来却是平和婉转,怨而不怒,只有一抹乐天知命的淡淡哀愁。(二)“精致”1.宋诗中的辩论理论思想在表达方式上,苏辙诗常常是夹叙夹议,偏重议论。议论成分加重,形象性减少,体裁就更多地偏向于散文,因此相比纯粹的诗歌语言,苏辙诗作为诗的美学质地要少一些,诗味不浓,我们认为这也是导致苏辙诗平淡质朴的一个原因。苏辙诗的这种散文化倾向主要是受“以文为诗”文学主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苏辙诗多议论。如《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写苏辙早料到自己由于直言进谏,必将不为朝廷所容,受到贬黜,但虽“自知当见弃”,仍“厌从贫李嘲东阁,懒学谀张缓两腮”,不会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去阿谀奉承,通篇几乎都是议论。第二,苏辙善以古文章法为诗,把古文谋篇、布局的方法和起承转合的气脉用于诗歌创作,从而扩大诗的表现力,但并不是把诗写成散文。正如刘乃昌所说,“成功的散文化,是在保持诗的特质的前提下,吸收散文艺术的某些长处,使诗的内蕴和艺术有所拓展、更富变化”72。宋承唐后,时代风尚发生转变,唐诗突出的是“情”,而宋诗追求的是“理”。钱钟书先生在其《谈艺录》中提出的“诗分唐宋”说也指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可见议论说理在宋诗的内容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宋人在诗中因善说理而成为宋诗一大特色的审美情趣。宋代理学昌盛,在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下,文人的思辨能力得到很大发展,宋诗普遍好说理,这又容易损害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使诗歌变成干瘪苍白的说教,缺乏诗味,而苏辙的诗常常由一个具体事物触发思考,在诗中表现得更多的是个人的情感,而不是为了说理而说理。同时,他善于把哲理与抒情写景融为一体,通过一些亲切妥帖、富于才思的比喻表现哲理,既有深厚的内涵,又不乏诗意情趣,还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功能,让人在有趣的体验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如在《九日独酌三首》“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中,他借水涨、云浮来说明自己作《颍滨遗老传》时对往事的感受,情真意切,再加上充满表现力的“水”和“云”,用活泼的语言表现跳跃的思绪,使全诗灵动起来,意趣盎然,别有韵味。2.咏物诗、题画诗中的景与景在苏辙的精神世界里,吟咏的对象俯拾皆是,他通过对日常事务、生活场景的简单描摹,直观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悟。通过抒发自己对生活中的见闻、遭遇的感受,从而完成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他一贯遵循其父苏洵“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的文艺思想,所吟之事物,都是经过了他透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虽以平实质朴之笔描绘,却是最能反映现实的。他一生写了不少咏物诗、题画诗,基本上都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如《南斋竹三绝》:“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他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生活感悟,又借用使自己生发思考的物质外壳寄托自己的感慨,并用议论或设问作某种暗示或点悟,言近旨远,在诗中化有形为无迹,由具体生活升华到哲理高度,对自然和社会作高一级的概括,给人留下经过深思熟虑后潜藏的美,引人深思,回味无穷。三、思想意蕴层面苏辙诗“淡静有味”的特点主要有两层意思,“淡静”体现在苏辙诗的形式上,即诗歌语言平淡自然,遣词造句不喜雕琢;写作情感呈现中性化的特征,突出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电子工业版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第1单元1.3活动3《控制系统的调试》说课稿
- 全身麻醉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唇膏产品供应链分析
- 印刷版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中央处理器CPU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第13课 说课稿-七年级上学期体育与健康
- 有关环保的英语演讲稿5篇
- 顶岗实习总结有感8篇
- 液面指示器水平仪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制塑料桶罐设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可倾真空均质乳化机说明书
- 《西部放歌》歌词串词朗诵词
- 休克诊治的误区和教训
- PCBA常见的一般性不良现象
- 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光缆保通实施性方案
-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图文.ppt
- 西南石油大学 《油藏工程》教学提纲+复习提纲)PPT精品文档
- 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案 西师大版 教案
-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全套)
- 天津市宝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
- 电子商务十大风云人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