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平之路看受教育的必要性_第1页
从和平之路看受教育的必要性_第2页
从和平之路看受教育的必要性_第3页
从和平之路看受教育的必要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和平之路看受教育的必要性

以色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地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沉重文化承载的民族,又置身充满民族与文化冲突的地区,往往只能在两难中进行抉择,在悖论中寻找出路,在传统中进行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发展。这无疑是对一个民族智慧的考验,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一切,无论是在该民族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上,还是在对于极其复杂的国际与地区形势的处置中,都得到充分的彰显与展示——尽管这只是一个仅有七百万人口与两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笔者通过短暂的教育考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以色列的基本“国际形象”。一、战争与和平:从疫情到权力我们这个教育考察团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下属专业委员会的部分理事和电视台、电台记者以及香港教育界人士组成,整个教育考察行程主要由以色列国家外交和教育部安排。考察团一下飞机,就被安排直奔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译成汉语就是“和平之城”。可是“和平之城难和平,从建城4千余年来,这座西方文化——宗教的发源地,却是战乱频发、生灵涂炭,成为宗教战争与文化矛盾的策源地。据考古发现,耶城大部分地区废墟的堆积层厚达70—90米,因为随着耶城在战乱中的反复易手,每次留下的往往是一片废墟,胜利者只能在废墟上再筑新城,一次又一次。考察团成员在瞻仰耶城的地标性建筑“哭墙”时发现,该城墙并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高达百余米,一打听,原来城墙已有一半埋在地下!面对如此惨烈的战祸,各民族只能将对和平的祈求诉诸于地名。然而,历史进入现代后,战争并未停息,仅20世纪下半叶(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这里就爆发了七次大规模的战争与数不清的中小规模冲突,和平何时降临和平之城?我们都愿为之祈祷!我们更寄希望与当地各民族的智慧!犹太民族于两千年前被逐出家园,又在20世纪30-40年代遭到德国纳粹大规模屠杀。二战结束后他们中的部分人得以回归故土——尽管其合法性还受到部分中东国家的质疑。但是,这个满世界漂泊却从不放弃宗教——文化信仰的民族,在地中海之滨、生存环境相对恶劣的贫瘠之地,顽强地生存发展至今,成为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小国”。纵观其建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当年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的国防军将领,当他们脱下军装走上政治、外交舞台后,在深感民众对和平的渴望之时,都几乎无一例外地马上“立地成佛”担当起“和平使者”。执政于20世纪末的总理拉宾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他从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转入政坛后成为中东和平进程的设计者和推进者。当年,正是在特拉维夫市政大厅广场——今天的拉宾广场上,他进行了生前最后的演讲并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和平之歌”,在他走下市政大厅背后的楼梯间被一个极右的“愤青”从背后连开两枪而不幸遇难。“和平之歌”竟然成为和平将军的绝唱!笔者从资料中看到,曾经让以色列昔日的青年一代深以为荣的七次中东战争,当现政府将其编为中学教材成为高中毕业生的考试科目后,即为当今的青年一代所厌倦,也使这门课的教师所厌教。斗转星移,人们的观念在转变,时代在进步,我们衷心祝愿中东地区各民族的青年一代,走出历史的轮回,超越生存的悖论,走向共生共荣的明天。二、思想大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需求得到教育的机会考察团此行的重点无疑是以色列的教育。短短十天中,我们考察了10余所各种类型的学校与培训机构,初步了解以色列教育的实施特色和目前正在重点实施的教育规划。为此我们深有感触:以色列的教育一方面让人人都能按自己的需求得到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又能使所有受教育者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教育机构的设置以色列的教育严格按国家教育法实施,分多条通道有分有合地有序展开。从幼儿园直至终身,每个国民均有接受高等教育和各种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宗教文化学习研究的权利。不过,以色列的青年不分男女,高中毕业后,规定必须服若干年兵役(一般为两年),然后,才可升入各种大学,升入大学主要接受希伯来语、英语和《圣经》的考试,达到一定成绩后才可入学。凡有意入学者一般不受民族与年龄限制。具体地说就是,以色列的教育法针对犹太民族与外来移民(以阿拉伯人为主)的需求,分多条通道与四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展开。全日制中小学和大学是一条主要通道。这些学校的学制与教学内容基本与国际接轨。不过,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犹太民族十分注重《圣经》(以“旧约”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来传承犹太文化。这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文化特色。颂经是犹太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犹太人住宅门口的门框上和宾馆的房间门框上几乎都有一个插经卷的小框子,以供愿意学习者随时取出阅读。当然,在许多外国人居住的宾馆房间门口往往是有插经文的小框子而无经文。贯彻教育法的第二条通道是大型的遍布全国的网络培训机构,这类似于我们的社区学院和电视大学,开设各种各类可授文凭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成为与全日制大学并行的教育机构,完全有政府教育部门投资运行。这类机构颇受各个民族移民的欢迎,利用这一优势,这类机构还设计了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的课程与活动,比如,安排各民族的学员在烹饪课中,交换本民族的特色菜肴,通过相互品尝来加强交流与了解。在以色列还有近百所“圣经学院”,这主要由民间组织来操作运转,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类学校一方面承担各种收费性的专业技术与语言培训,但顾名思义,其更注重的是犹太文化的传播与研习,这类学校亦有接授学历文凭的资格,对于圣经的研习可以授序硕士文凭,该专业的毕业生较有可能成为犹太教的神职人员。此外,遍布以色列各地的基布兹(一种自治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庄)也有自己的教育机构,此类学校除了为农庄的青少年提供常规教育外,也很热心于为各民族的移民子女提供速成语言培训等有助于移民子女融入当地社区的教育,故很受移民子女的欢迎,政府对此也给予一定的补贴。树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队伍考察中,以色列教育部的两位官员(也是大学教授)十分细致并颇有成就感地为我们介绍了该国的两个特色教育。首先是“天才培训计划”。这类“天才”实际上就是人才,而非偏才、怪才,该计划用我们的话表述,就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各类优秀人才都能得到及时发现,尽早得到针对性培养。具体来说,即国家从1973年以来,对完成初中教育的学生进行创造力和智商的测评,每年大约从全部应届初中生中选拔出15%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在其就读的学校内进行业余的专长辅导;然后,再从这批学生中选拔出5%,针对特长,由校外特设的机构进行更深入的校外专门辅导;最后,再从这5%的学生中精选出3%的人,由国家的各学科的专门研究中心进行专门指导。近几年来,还试着从这3%中选出10名最优秀者进行更严格的培养。教育部的官员认为这样的因材施教,能真正地实现人尽其才。目前,实施该计划的部门正在对历年选拔出来的各个层面上的人才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后的状况进行追踪调查,希望能总结经验,把这项特色教育更好地进行下去。其次,教育部的官员还向我们介绍了“思维能力训练课程计划”。以色列的教育十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为此,教育部设立专门机构来研究和实施相应的计划——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提高思维能力的要求,并落实到各门学科之中;同时,精心培训教师如何把思维训练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并专门设计大量适合培训各学科、各年龄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比如,在地理学科中,该教育课程专门针对国内在“要不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强滴灌技术发展农业”这样一个引起举国关注的问题上,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不同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并提出各自的见解和依据,进而引导展开争论,但并不给出标准答案。这种重在展开、重在过程的问题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分析能力,不但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升,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听了以色列方面的介绍,令人不由得想起,当年钱学森先生曾明确指出:思维科学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同等重要的一门科学,且指出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中国眼下很难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在思维科学方面则还有可能争取走到前列。为此,他与高士其等老一辈科学家不辞辛劳,组织研讨会、出版论文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思维科学的发展。而今,钱老已逝,人们可能还记得“钱老之问”,但有多少人还记得“钱老之思”?而正是这“之问”与“之思”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由此,当以色列介绍其“思维训练课程”的教授问起我们国家是否有类似的课程实施计划时,笔者只能告知:我们有这样的思考,但还停留在课题性项目研究阶段,好像眼下全面的实施几无可能。钱老如果地下有知,不知会有何感慨!正如希伯来大学教育系主任在欢迎我们考察团的致词中所言:以色列和中国一样都是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和国家,这样的国家如何将传统的继承和时代的创造结合起来,是文化再生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而以色列的教育创新应该正是这种思考的成功实践。三、基布兹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EnGadi译音为基布兹,中文的意思就是共产主义集体农庄,这样的农庄在当今世界可算是硕果仅存了,在前苏联和东欧的集体农庄早已销声匿迹的今天,以色列的基布兹却仍然充满活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为此,以色列方面专门安排我们参观考察了两个基布兹。资料显示,一百年前,一批来自俄罗斯的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犹太人在此安营扎寨,开始了创业。随后,一批批有着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的犹太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家庭逐步参加进来。在最鼎盛时,全国共有304个基布兹,迄今经过调整、合并、转型,公有制从100%转为20~30%,现在全国仍有近百个。我们参观考察的第一个基布兹位于死海之滨,已经有55年历史,拥有400余人口。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将沙漠变成了绿洲,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人间天堂。我们置身于蓝天绿树、奇花异草和一幢幢奶黄色的别墅之间,几乎不敢相信这里55年前是一片不毛之地。基布兹实行真正的自下而上的自治管理,村长由村民选出,数年轮换一次,重大申请均有全体村民大会决定。考察中,村长接受了我们的访谈。我们问:“基布兹最吸引居民的是什么?”村长答:“安全”——基布兹每个成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问:“你现在最关心的事是什么?”村长笑着说:“发财”——这个基布兹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5000谢克尔(约合10000人民币),远高于全国人均收入3500谢克尔。正是由于基布兹的宗旨与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从这里出去读大学而留在城里的年轻人的回归。我们考察的第二个基布兹位于约旦河西岸的沙漠深处,这里除了有与第一个基布兹同样的成就外,还办有一个让这个基布兹引以为傲的中学(初中)。这个中学的占地面积很大,绿化程度很高,满校园都是参天大树和鲜花,学校的教师更以自己开放式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为荣。该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以及坚强的意志与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接受社会生源,特别关注移民子女的需求,帮助他们迅速掌握当地语言,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这种面对平民、关注弱势青少年的理念与实践似乎带有基布兹特有的社会主义互助色彩。因此很多家长从老远的地方将孩子送来就读,以至有的时候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我们考察学校时,碰到一个香港移民从很远的地方将孩子送来上学,并对学校的各个方面都赞不绝口,认为自己移民以色列,孩子能进这样的学校是一大收获。行文至此,笔者不由感慨良多。一百年前来到这里的俄罗斯犹太人,与在俄罗斯本土闹革命的俄罗斯人,具有差不多的社会主义倾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