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五种茶书成书年代考_第1页
明代五种茶书成书年代考_第2页
明代五种茶书成书年代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五种茶书成书年代考

本文所指的明代茶书包括熊明玉的《洛意茶经》、牛本的《茶经》、屠龙的《茶论》、罗林的《茶解》和文龙的《茶经》。丁以寿曾撰《明代几种茶书成书年代考》(《农业考古》2004年第4期),对它们的成书年代予以考订。后丁先生又撰《明代五种茶书成书年代补正》(以下简称《补正》)一文(《农业考古》2007年第5期),修正了原先的一些错误结论。丁先生深恐旧说:“以讹传讹,贻误他人”,特意自我匡正,这一做法令人称赏。不过,对丁先生最新考订结果,笔者认为大有可商榷之处。细阅丁氏《补正》,其对每种茶书成书年代的考订,都以屠本畯《茗笈》的成书年代为参照,此盖因《茗笈》罗列了“品茶姓氏”18家,实即引用书目,其中就有熊、罗、闻三家的著作。因此,准确考定屠本畯《茗笈》的成书年代,乃是考订其它几种茶书成书年代的关键所在。屠本畯《茗笈》的主要刊本有:《茶书全集》本;《山居小玩》本(毛晋汲古阁刊);《美术丛书》本。书前有万历庚戌(1610年)薛冈序。但事实上,《茗笈》原是屠本畯所著《山林经济籍》卷一有《叙籍原起》,相当于总序,文云:“煮茗焚香,高论未已,烹葵邀客,玄谈转清,岂惟秽外祛,抑亦灵根内涤,纪《茗笈》第十七、《菜咏》第十八。”此文末署:“万历戊申修禊日,屠本畯书于人伦堂。”万历戊申即万历三十六年(1608),修禊日即农历三月三日。丁以寿《补正》云:“序跋一般是在成书之后、正式刊之前完成的,有的序跋是在重刊时写的。序跋的最早写定时间当与成书同时。”一般而言,丁先生的说法是对的,但具体到《山林经济籍》一书时,则又未必尽然。该书卷三《名园》下有题记署名云:“万历戊申中秋日,明甬上屠本畯豳叟序。”此《名园》一篇显然是迟至万历三十六年的中秋才最后完成的。细检《山林经济籍》全书,所署时代没有比万历三十六年更迟的。屠本畯在该书卷五《艾观》后的题记论及著书时的年岁时说:“余齿垂六十有七。”屠本畯生于1542,万历三十六年时正好为六十七岁。根据这些题记资料,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山林经济籍》应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该书既然已经收录了《茗笈》,则《茗笈》之成书亦应定于万历三十六年。万历庚戌年实是《茗芨》单刻本的刊行年代。屠本畯《山林经济籍》卷十三《茗笈》列有熊明遇的《罗畯茶记》。罗畯在浙江长兴县境内,《罗畯茶记》乃熊明遇(1580-1650)官长兴知县时所著,其文中有“至为邑六年”一句话,为我们提供了考订《罗畯茶记》著作年代的可靠依据。丁氏《补正》云:“要想确定《罗畯茶记》成书年代的关键是熊明遇是哪一年始任长兴知县的。”丁的这一看法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于丁是如何考定熊明遇始任长兴知县的年代的。他说:“蒋伯良在《罗畯茶记》的编者按中指出熊明遇‘万历三十三年任长兴知县,’《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也认为熊明遇‘(万历)三十三年授长兴知县’,因此可以确认熊明遇是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始任长兴知县。”可见丁先生依据的仅仅只是当代人的一些记述,而未予进一步追索。笔者查出万历三十三年始任长兴知县说的依据,是清同治十三年修、光绪十八年增补刊本《长兴县志》卷十九《职官》表。据此,熊明遇任知县之第六年,便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丁先生遂定此年为《罗畯茶记》的成书年代。但这一年代实在万历三十六年屠本畯编辑《山林经济籍》之后,丁先生的推定显然是不可靠的。笔者进而检得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十六“长兴县儒学”条下云:“(万历)三十一年,知县熊明遇重修。”这一条更推翻了诸家所定熊明遇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始任长兴知县的结论。考熊明遇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其初授官应在当年更为合理一些,由此推后六年,则《罗畯茶记》的成书年代当在1607,最迟亦不应迟于屠本畯《山林经济籍》成书的万历三十六年。丁氏《补正》在述及《茶解》作者罗禀生平时云:“罗廪,字高君,浙江慈溪人,事迹不详。”其实,罗廪的生平散见于各类文献、可以钩稽者不少。光绪《慈溪县志》卷三十四《姜应凤传》下有罗廪附传云:“同时罗廪字高君,能诗,工书,行草师二王有怀素藏真,纵横变化,几入妙品。二人皆工临摹,应观书多嫁名邢子愿,罗廪书多嫁名鲜于伯机,虽老于书法者不能辨也。”宁波天一阁藏《慈溪罗氏宗谱》卷二十二《传记类》载有罗廪《先考南康别驾双浦府君行实》一文,据此文,罗廪家于慈溪县治之学宫旁(其地今为宁波市江日区慈城镇),父罗瑞辞职而归,“盖嘉靖丙寅十月望也,舟次天津独流,为又十月之二日,日且哺矣,……语毕化去。”则知罗瑞卒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闰二月。该文又谓“先君生于弘治庚申四月二十有四日,距卒之岁,享年六十有七。”亦可据此推出罗瑞卒年。罗廪又云:“先君之奄然即老,旅梓归也,孤方十有四岁。”由此可以推知罗廪生于万历七年(1553)。罗廪一生游历过不少地方,据光绪《慈溪县志》卷四十七《艺文二》记载,其著作除《茶解》一卷外,另有《胜情集》一卷(游都门暨山左、山右诗)、《青原集》一卷(游江西吉水诗)、《浮樽集》一卷(游浙江严滩及福建武夷诗)、《补陀游草》一卷(游舟山普陀寺),浙江图书馆今藏有《罗高君集》四卷。罗廪又很注意搜集地方文献,曾选录明代宁波五县80家诗人的诗歌为《句雅》一书。罗廪的《茶解》和闻龙的《茶笺》,现在都没有确切的材料可以考证其准确的成书年代,但因两书均为屠本畯《茗笈》所引录,故其成书必在《茗笈》之前。丁先生认为屠本畯《茗笈》成书于万历三十八年,推定《茶解》成于万历三十七年,《茶笺》成于万历三十七年前后。据上文笔者对屠本畯《茗笈》的新证,则知《茶解》、《茶笺》均应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之前。历来谓屠隆所著有《茶说》,丁以寿先生云:“《茶说》是喻政在编集《茶书全集》时抽取《考槃余事》中的‘茶笺’,但删去其中的洗器、盏、择果、茶效、茶具诸条及‘人品’的最后一则,而增‘山斋笺’中的‘茶寮’一条,作为一书的。”这个说法也是学术界的通论。其实,这一说法本身是不够准确的。屠隆《考槃余事》共四卷,现存的最早版本,题为《陈眉公考槃余事》,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沈氏尚白斋刻本,当为原刊本。此本并未有“山斋笺”、“茶笺”之类的条目,关于茶的部分收在卷四中,以“茶寮”开始,以“茶具”结束,共计33目,目下每条均未注出处。喻政当以此为底本予以删削而成《茶说》。屠隆《考槃余事》还有别一种版本,就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的《龙威秘书》本,此本后又为《丛书集成》初编本收录,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分出了“山斋笺”、“茶笺”之类条目的本子。这个本子的全书内容较万历本大为增多。其中卷三“茶笺”部分的不少内容,还注明了出处,如“养水”和“注汤”子目之下均注明“屠豳叟《茗笈》。”屠隆卒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屠本《茗笈》据上所考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屠隆怎么可能预先引述《茗笈》的内容呢?由此可见,《龙威秘书》本乃是经过后人整理改编过的,并塞进了并非屠隆原著所有的文字,连“茶笺”也是由后人归类而成,为原刊本所未见。丁先生在论述中,谓“喻政根本没有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