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高原上的高峰,《红楼梦》让曹雪芹“大名垂宇宙”,令后世无数文人“望峰息心”。付梓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不仅滋养着数代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在器物层面实实在在地彰显着它非凡的魅力。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总构想、总编剧、总导演,新奥文化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在廊坊市“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区已经进入建设阶段。未来,在“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区内,包括“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5个大剧场在内的共10个大剧场和若干园林式小剧场,将构成中国最大的戏剧演出群落。此前,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已有不少,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河北正定有荣国府,南京有江宁织造博物馆。在数座城市都可以觅见芳踪,这种情况在其他古典文学名著身上很少看见。为什么是《红楼梦》?也许,只有红楼故事最让国人耳熟能详,只有红楼文化能最大程度唤起人们心中的传统文化情结。据说,北京的“中华老字号”稻香村,就得名于《红楼梦》。说起与《红楼梦》有关的建筑,则更是难以尽数。北京大观园原址为明清两朝皇家菜园,始建于1984年,是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视基地。而位于北京市植物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则是中国第一家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系统展示了曹雪芹生活、著书场景。河北正定的荣国府,是由古建专家、红学专家杨乃济先生设计的。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在这里拍摄了近两个月,“元妃省亲”等场景是在这里取景的。目光移到南方,与北京大观园明显不同,上海大观园利用江南水乡特点,在园中布置了大面积人工湖泊,形成山重水复、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风光。与上海同样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旧称金陵,更是少不了红楼文化的标记。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既涉及江宁织造府的历史,还展示了《红楼梦》和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南京地铁3号线有个很文艺的名字——“红楼专线”,有六节车厢展示了《红楼梦》中六大经典场景。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贾宝玉的居所怡红院……成了这六节车厢的名片。每节车厢的拉手上,都印有这六个地名标识。无独有偶,北京地铁4号线也有个“红楼专列”,车厢以清代画家孙温手绘本《红楼梦》图案进行装饰,展示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憨湘云醉眠芍药”等《红楼梦》经典回目。北京地铁磁器口站内的壁画,是以红楼梦人物为主题的。因为地铁站附近就是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著名的“十七间半房”。可惜的是,因拓宽两广路,广渠门内大街207号曹雪芹旧居已经被拆除。红楼文化在今日的繁荣,也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都是需要当代人做出解答的问题。《红楼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摘编自鹿鼎公《只有〈红楼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国已有的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中,河北廊坊的戏剧演出群落规模最大。B.北京的曹雪芹纪念馆在植物园内,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展示了曹雪芹生活、著书场景。C.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座大观园,前者是在故宫遗址上建成的,后者具有江南园林风格。D.红楼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自处、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了一种思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次采用对比论证,从多方面论述《红楼梦》在器物层面彰显出非凡的魅力。B.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段落之间多用过渡性语句来衔接,如“无独有偶”等。C.文章写曹雪芹故居被拆除的事例,流露出作者对古迹遭到破坏而产生的惋惜之情。D.文章在举例中,善于突出各例的独特个性,从而从不同侧面有力地支撑文章的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之所以有不少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建筑群落,因为也许只有红楼文化最能唤起人们的传统文化情结。B.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拍摄时,曾经在北京大观园和杨乃济设计的河北正定的荣国府取景。C.南京、北京地铁的“红楼专线(列)”,分别以《红楼梦》六大经典场景和清代画家手绘本图案装饰整列车厢。D.在迪士尼等西方文化流行的当下,红楼文化在今日的繁荣,体现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文化自信。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在当下中国,知识付费为何会兴起呢?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低收入阶段,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没有更多的钱用于知识付费。近几年,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但在知识需求与支付能力增长时,学习和付费不可持续,其原因一是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二是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这要求知识提供者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型。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在中国,知识付费还没火透,迎头撞上了免费浪潮。这就好比信用卡还没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例如云服务中的SaaS,是指软件产品不收费,按软件使用(即服务)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材料二:知识无价,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带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如何评价某部热门影视作品?中国传统颜色怎样应用到设计实践中?朗读技巧怎么练?网络平台上的知识问答区、内容打赏区及付费社群内,贴满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解答。世界著名古典音乐赏析、Vlog制作入门技巧10讲、职场心理成长20课,诸如此类的音视频课程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制作。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今天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在数字时代呈现出新的面貌。理论上说,大部分的知识获得都是有经济成本的,知识付费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旧时的私塾,还是今日的网课,都可以算作是广义的知识付费。而今,知识付费作为一个话题被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不计其数的电子书、唾手可得的知识百科、种类丰富的顶尖大学公开课和音视频教学,免费知识已经铺天盖地,为何还要去付费获取知识?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知识匮乏,跟不上科技尤其是智能化科技的步伐,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共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想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知识类内容“天生有付费基因”。当然,不断提升的互联网覆盖率、不断扩大的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发展的移动支付技术,以及消费模式中体验式消费比重的显著增长,这些都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知识付费,购买不等于获得,有解并不意味着受教,躺在收藏夹里的知识离真正内化为个人收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越来越满足于知识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调用,却忽视了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学习知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速成不得。“学而时习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说的这些为学之道,在今天品味起来,像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善意提醒。(摘编自胡妍妍《知识付费成为知识服务新潮流》)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知识供给方的角度看,知识提供者只有实现从以我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型,急用户之所需,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B.在当下中国,知识付费和知识产品免费这两个阶段叠合在一起,后者对前者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前者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C.在当今数字时代,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呈现出新的面貌。D.知识付费终究只是一种购买和消费方式,要想真正获得知识,消化知识,知识消费者还需借鉴古人潜心钻研切磋的为学之道。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还没火透,又遇到免费浪潮,这就好比信用卡还没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这说明数字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B.知识生产者可向用户免费提供知识,但可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而用户免费获得知识,付费享用服务:商家和用户各得所需。C.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免费知识铺天盖地,各种知识和资源唾手可得,这些是知识付费作为话题被提出的重要原因。D.现实生活中,不断提升的互联网覆盖率、不断发展的移动支付技术,以及体验式消费比重的显著增长,这些都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6.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用户可以在抖音平台上与好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技能。B.用户在互联网上下载《红楼梦》需要支付一定费用。C.用户免费下载某APP后,在使用过程中需支付一定费用。D.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免费浏览《三国演义》的全部内容。7.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8.关于知识付费这个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内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以迁徙之名丁燕东汉古诗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借此形容南北之遥远。而在过去的七年间,我不断从南到北跨越五千公里之遥。这种变动不仅是横穿大半个中国的地理移动,更是明显的环境置换:从水乡到荒漠,从墨绿到姜黄。我在被沙漠包裹的绿洲中长大,汲取的文化养料是多元的。在岭南的一次小型聚会上,当一个女孩伴随着《阿拉伯之夜》的曲子起舞时,我惊诧地发现那曲子我如此熟稔。原来,我的整个成长时期就浸泡在这种音符中啊。那一刻,我感觉我和整个屋子里所有人都不同。“阿拉伯”是他们的远方,而我就是从远方来的那个人。事实上这种差异从我一到岭南就出现了:面对漫山遍野的绿,四季不变的绿,我在内心中生造出一个词:“绿灾。”天哪,“绿灾”。对“绿洲”这个词而言,“绿”意味着稀少和珍惜、生命和希望,而这个意义在岭南被彻底消解;另一个词是“夏眠”从三月开始至十月,大半年的苦夏时间人们浑身流汗,脑袋晕沉。即便如此,若让我有第二次选择,我依旧希望自己成为游子。西北的风格不仅仅有苏东坡式的浩荡洒脱,它同时还具有李清照式的清冷温婉;当太多的人目睹了“大江东去”的这一面,也就忽视了它“绿肥红瘦”的那一面。面对故乡,我变成了一个风景画家——我要站在更高处更远处观察山峰和草原,我要关注到整体布局是否和谐,我要努力彰显出各种物体间的大小比例,于是我变得和生活其中的人完全不同。他们更关注直接需要,所以他们更留意的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而非全局。也许风景画家和景物之间有距离的关系,就是丧失了定居者的身份后,我与故乡所建立起的关系:一种冷静而富有情感的关系。身处异乡,你总是置身事外,作为一个观察者向里看,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当地人,不可能从内部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那么,我如此兴师动众的迁徙之举,是失败之举吗?痛苦引发思索。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大大地拓展了,像从一台十四英寸的电视机前走过,来到一家巨幕影院般,我发现自己虽然横跨了五千公里,但还是在中国大陆内部迁徙。最令我欣喜的是,汉语让我在南方找到了归属感。虽然我尚未能熟练掌握粤语,但通过阅读,我慢慢深入这个地区的深层内里。当我站在绍广詹公祠面前时,我看到了典型的中式建筑,也看到了各种条幅牌匾,更看到了满墙的汉字。我在那一刻想到了另一间屋子——在老家,那被我父母遗弃的我们家的祠堂。我坚信,这两个屋子的模样应大体一致。于是,我那颗游子的心虽然没有找到回家的感觉,但也从此安定了下来。东汉古诗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而对当代人而言,外部空间已不再单一化。也许现在,“是胡马还是越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人对现状不满,这世界便会有迁徙者。他们会设想更远处有个“好地方”,然后拔营起寨,举家前往。他们携带着原有的胎记来到新地方,而随着他们的到来,让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又前行了一步。我终于明白,原来迁徙之路和返乡之路是等同的,只不过一个的起点是另一个的终点;原来生命之流不是一泻千里,而是前进又回溯,一波三折;原来我所进行的迁徙是双重性的既是地理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正是这种大幅度的移动变更,让我进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让我不断地整合与思考。(有删改)文本二:记录南迁感受,我没有选择小说,因为我的迁徙史时间短暂,尚不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我所储存的记忆碎片在被编织时,四处漏风。于是,用散文承接情感,貌似最为合适。我在诗歌上盘亘得那样久,在小说上煎熬得那样苦,在纪实上纠结得那样深,它们都没能让我彻底松弛,从惯例俗套中挣脱,而宽容的散文,不仅让我探幽索微地思考,纵横无忌地长谈,更体会到别的文体从未带来的酣畅快感。我的人物是真实的!单想到这一点,我便无端地激动起来!它不是小说——小说虽然设置了一个事实现场,但读者并不对其真实性抱有期待,也就是说,只要小说的故事吸引人,真假无足轻重;但散文则设置了一个心灵现场,里面虽然也包含着故事,但这故事是为展现灵魂服务的。读者对散文的真实性抱有期待!所以我不能无中生有;所以我要求我写的故事必是亲历,但我可以对已有的、尚不完整的素材进行黏合,以恢复事实的真相。小说的事件像个精致的外景地,读者会感叹作家模仿现实的能力多么高超;而散文的事件是片段的,以碎片方式呈现。小说家是自信的,他们掌握了迅速诱惑读者的手段;而散文家是自卑的,其喃喃自语如黑暗中的萤火,高高低低,又害羞又胆怯。但有时,打磨光滑的小说却不如破碎的散文感人,概因有散文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支撑。(节选自丁燕《我在散文的宽容中》,有删改)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洲”的意义在岭南被彻底消解,这是因为岭南漫山遍野、四季都绿,“绿”不再意味着稀少和珍惜、生命和希望。B.若让作者有第二次选择,她依旧希望自己成为游子,是因为迁徙使作者看清了自己、看清了故乡并能更好地书写故乡。C.南迁经历使作者对家乡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从“定居者”变成“风景画家”之后,作者和家乡有了距离,这令其感到失落。D.对当代人而言,外部空间已变得多样化,只要对现状不满,就可以举家迁徙,而这种迁徙会推动文化的融合与发展。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两次引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第一次引出迁徙之远,第二次古今对比,揭示迁徙的变化,前后呼应,为文章增添文化气息。B.文本一内容以小见大,看似写南迁的个人经历,实则有对文化多样性的思考,能冷静看待不同文化差异,说明迁徙对文化交流具有促进作用。C.文本一打通了不同文化风格的界限,如作者关于文化融合的个人体验;又体现了汉语的魅力,如作者创造的“绿灾”“夏眠”等词。D.文本二认为小说虽然设置了事实现场,但读者并不对其真实性抱有期待,但散文的故事是真实的,更能体现作家模仿现实的能力。11.结合文本一,分析标题“以迁徙之名”的含义。
12.结合两则文本,分析作者为何选择将“迁徙经历”写成散文。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述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既见,无他言,惟问以江东米价。述但张目不答。导曰:“王掾不痴,人何言痴也?”尝见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谓庾亮曰:“怀祖清贞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述出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母忧去职。服阕,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于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初,述家贫,求试宛陵令,颇受赠遗,而修家具,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述答曰:“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但性急为累。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掷地。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又不得。瞋甚,掇内口中,啮破而吐之。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卖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太和二年,上疏乞骸骨,不许。三年卒,时年六十六。(节选自《晋书·王述传》)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B.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C.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D.述每闻角声/谓表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如《琵琶行》序言中“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但文中的“出”并没有贬官的意思。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这里的“服”,特指丧服:“阙”,意为终了、完毕、古代服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阙。C.屐,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著谢公屐”的“屐”就是这类鞋子,但谢公屐是特制的登山鞋,前后齿可装卸。D.太和,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乾隆”一样,都是指帝王年号,因为古代皇帝一人一个年号,所以可用年号来指称皇帝。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述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他在任会稽内史期间,因担忧母亲的身体竟辞官不做,直到母亲去世又守丧期满后才接替殷浩升任扬州刺史。B.王述年至三十还未出名,有人说他痴呆。司徒王导问他江东米价他只是蹬大两眼回答不出,但王导并不以此就认为王述痴呆。C.王述性情急躁,曾因吃鸡蛋用筷子刺不中而肆意发泄怒火,但后来他身居高位后,性情变得柔和,能够冷静地面对谢奕的辱骂挑衅。D.王羲之看不起王述,因此两人感情不和。王述因守母丧住在会稽家中,王羲之接替王述任会稽内史后,只去吊唁一次,就不再去拜访。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既见,无他言,惟问以江东米价。
(2)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
17.文中王导评价王述的不足,说他“但旷淡微不及耳”,意思是说王述只是心胸稍欠开阔,不能完全做到淡泊名利。文中有哪些事例能证明王导的评价呢?请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题商山四皓庙①杜牧吕氏强梁②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③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注】①四皓:秦末隐居于商山的四位老者,即东园公,甪(lù)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世称“商山四皓”曾帮助太子刘盈继承君位。②强梁:凶暴,强横,有力量。③南军:汉代守卫未央宫的屯卫兵。吕后死后,诸吕阴谋作乱,周勃以太尉的身份进入南军,并传令军中,要求拥护吕氏的把右臂露出来,拥护刘氏的把左臂露出来,结果南军将士全部“左袒”。18.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咏史诗,但其目的不在于怀古,而在于通过商山四皓辅佐刘盈的历史表达自己的历史观。B.诗中的“我”即杜牧本人,本句旨在表达自己就事论史,而非感情用事,和“吕氏强梁嗣子柔”一道为下文提出独特的论点埋下了伏笔。C.杜牧没有考证清楚真实的历史,认为南军袒露了右边臂膀,以至于刘氏天下差点易主。D.此诗风格别致,内容请新,用典精当自如,评说论据得力。体现了“牧之处唐人中,本是好为论议”的一贯本色。19.根据诗歌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对吕后、刘盈和四皓情感态度。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四个弟子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诗词中常用叠词,或摹写声音或描绘形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对应关系课件
- 教育集团财务报告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3.多电源电路的分析
- 感悟类作文课件
- 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要点
- 公路养护机械安全操作
-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农业农村知识培训
- 压力性损伤风险管理
- 奖学管理部竞选部长
-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汇总版(含治未病科修订版)
- 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答案
- 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
- 缺乏显著性商标驳回复审理由书
- GB/T 26136-2018超高压水切割机
- GB/T 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
- 数学与创新思维
- 潍柴发动机使用说明
- 体外膈肌起搏器
- “数学悖论”-辛普森悖论
- 《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共105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