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欣赏MusicAppreciation综合艺术篇1歌剧艺术欣赏3中国曲艺艺术欣赏5音乐剧欣赏CONTENTS目录页2中国戏曲艺术欣赏4舞剧欣赏6电影音乐欣赏PART01歌剧艺术欣赏Appreciationofoperaart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这段脍炙人口的唱段是歌剧《洪湖赤卫队》的著名选段,其以朗朗上口的旋律,被广为传唱。可见,歌剧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早已深入人心的大众艺术。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有人将其称为“音符描绘出的故事”,也有人将其形容为“来自天堂的回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歌剧的概念、类型与结构,以及中外歌剧的发展。同时,本单元还选取经典歌剧作品进行赏析,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欣赏歌剧作品。内容提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歌剧的概念与类型。熟悉歌剧的结构。了解中外歌剧的发展历程。技能目标:能够有目的地欣赏歌剧作品。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歌剧作品进行初步分析。思政目标:能够深入体会歌剧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了解歌剧创作的时代背景,懂得歌剧所表现的社会现实。感受我国歌剧艺术发展的繁荣。学一学一、歌剧概述(一)什么是歌剧
歌剧一词译自意大利语“opera”,意为一种由音乐、诗歌、戏剧、舞蹈、舞台美术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歌剧以音乐演绎戏剧,以演唱、对白、吟诵、舞蹈等为表演形式,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通过化妆、道具、布景、灯光等舞台美术形式展现故事情节,其核心是音乐和演唱。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将歌剧称为“音乐大合作”。歌剧这种综合性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歌剧《图兰朵》剧照学一学一、歌剧概述(二)歌剧的类型1正歌剧:也称为严肃歌剧,其题材一般比较正式,常取材于希腊神话、历史传说中的重大事件,大都歌颂神明或统治者,较受上流阶层的喜爱。正歌剧的曲式结构通常比较严谨,往往具有华丽的场面、高超的演唱技巧。具有代表性的正歌剧有《奥赛罗》《吟游诗人》等。2抒情歌剧:在形式上与正歌剧较为类似,也讲究一定的曲式结构,但其题材较为宽松,通常以爱情为主线。代表性的抒情歌剧有《茶花女》《卡门》等。3喜歌剧:又称轻歌剧,最初来源于正歌剧的幕间,到18世纪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歌剧形式。喜歌剧常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生活中的人物与日常生活场景,其剧情有趣诙谐,音乐风格轻松活泼,结局圆满,深受大众喜爱。具有代表性的喜歌剧有《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理发师》等。学一学一、歌剧概述(三)歌剧的结构1.戏剧歌剧有“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之称。对于歌剧来说,其剧本的内容要进行必要的删减,力求言简意赅。这是由于歌剧中故事情节的展开需要给音乐的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同时,在歌剧中,戏剧的功能不仅由剧本来表现,也由音乐来表现,歌剧并非仅仅是穿插着歌曲与舞蹈的戏剧,而是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歌剧中的人物塑造、戏剧冲突和结构组织,都要通过音乐方才得以呈现。学一学一、歌剧概述戏剧与歌剧的区别戏剧往往需要通过各种表演讲述一个故事,以此来表达主题。而一个故事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件(矛盾冲突)和结局。通常事件的形成和发展有时间性或阶段性,剧作家会根据情节需要将事件分为几个部分,这就是“幕”的由来。在“幕”中,主要人物活动变化及地点改变需要不同的场景,即“场”或“景”。歌剧的结构也是套用这个模式,但需要作曲家对原始故事情节(剧本)进行再创作,重新划分“幕”“场”“景”。一般来讲,意大利正歌剧分三幕,喜歌剧分二幕,也有独幕剧形式。学一学一、歌剧概述(三)歌剧的结构2.音乐歌剧的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个部分。声乐部分主要由唱段构成。唱段是歌剧的语言,它是用不同类型、不同声部的独唱、合唱及重唱表现的,一般分为宣叙调、咏叹调和咏叙调三种。器乐部分有声乐伴奏和乐队独立演奏两种形式。其中,声乐伴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烘托气氛。乐队独立演奏一般包括序曲、前奏曲和间奏曲三种。学一学一、歌剧概述(三)歌剧的结构3.舞蹈歌剧中的舞蹈多种多样,不仅增添了歌剧的视觉观赏性,同时借助丰富的肢体动作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情节冲突。例如,歌剧《卡门》中,通过卡门热情奔放的舞蹈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吉卜赛人特有的狂野性格。学一学一、歌剧概述(三)歌剧的结构4.舞台美术通过舞台美术营造特殊的环境,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其更好地融入表演中,更易被激发情绪。杀气毕露的监斩官图兰朵,背景是著名的故宫铜狮、宋代浮雕石刻学一学一、歌剧概述(三)歌剧的结构庞、彭、平三位元朝大臣幽默诙谐的演唱,背景是著名的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图兰朵公主与卡拉夫王子对唱,背景为宋徽宗的《瑞鹤图》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一)外国歌剧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世俗化的结果。1597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上演的取材于希腊神话的音乐剧《达芙妮》,被认为是第一部歌剧,但乐谱没能保留下来。现存最早的歌剧为1600年上演的由佩里和卡契尼谱写的《优丽狄茜》。早期意大利歌剧最有成就的作曲家是蒙特威尔第,他所创作的《奥菲欧》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歌剧。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17世纪中期,以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1.18世纪以前的外国歌剧发展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一)外国歌剧的发展意大利歌剧最先引入法国,并与法国民族文化结合,加入芭蕾舞场景,使歌剧具有法国化的特征。吕利是法国第一位歌剧创作者,他创作了13部具有法国特点的歌剧,代表作品有《阿尔采斯特》《阿尔米德》等。吕利的歌剧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内容多表现忠君爱国与个人情感的冲突矛盾。他重视合唱及管弦乐队的作用,并在歌剧中插入表现幻境的芭蕾舞场面。1.18世纪以前的外国歌剧发展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一)外国歌剧的发展18世纪出现了以新兴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富有生动活泼的民间气息的喜歌剧体裁。其形式生动、活泼,表演幽默、风趣,旋律通俗、流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1733年在意大利上演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奥地利作曲家格鲁克针对当时正歌剧平庸、华而不实的弊端,提倡进行歌剧改革,并提出了改革歌剧的主旨——“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歌剧中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再现”。莫扎特在歌剧方面也有重大贡献。莫扎特的代表作有正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狄托的仁慈》,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歌唱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后宫诱逃》《魔笛》等。2.18世纪外国歌剧发展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一)外国歌剧的发展在德国,韦伯的《自由射手》标志着第一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它带有当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题材的典型特征。瓦格纳则对歌剧改革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反思,撰写了《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歌剧与戏剧》等论著。19
世纪上半叶,巴黎成为欧洲歌剧艺术的中心,“拯救歌剧”“大歌剧”“抒情歌剧”“趣歌剧”等类型相继出现。罗西尼是19世纪上半叶影响最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其喜歌剧的巅峰之作。威尔第是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享有盛名的歌剧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弄臣》《茶花女》《阿依达》等。普契尼是继威尔第之后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作品从朴素平凡的市民生活中选取题材,表现社会中的小人物,如《托斯卡》《绣花女》。3.19世纪外国歌剧发展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一)外国歌剧的发展1836年,格林卡创作了第一部俄罗斯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之后的俄罗斯作曲家都沿着他开创的与人民、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道路前进,代表作品有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金鸡》,以及柴可夫斯基的《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3.19世纪外国歌剧发展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一)外国歌剧的发展20世纪,传统歌剧与现代派作品共立并存。新一代的作曲家尝试着各种方法,并且密切关注绘画、舞蹈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寻找新的、更自由的音乐表现形式。代表人物有法国印象派歌剧大师德彪西,后浪漫主义大师理查·施特劳斯,新古典派的沃尔夫·斯特拉文斯基、兴德米特等。4.20世纪外国歌剧发展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世界知名歌剧院1.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其于1883年落成,1965年再建,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世界各国歌唱家的梦想。为了呈现更好的观剧体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拥有各种精巧复杂的机械装置。主舞台上装有7块升降台,通过升降台,可搭出山陵台殿、江河湖海,使剧目的视觉效果达到了巅峰。2.巴黎歌剧院……3.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详见教材P138-139)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二)中国歌剧的发展1.中国歌剧的萌芽中国歌剧的诞生,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歌剧开始的。他创作的歌剧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这一时期也被认为是中国歌剧的雏形期。1943年,聂耳和田汉推出《扬子江暴风雨》,这种“话剧加唱”的做法后来也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歌剧形式。20世纪30年代,中国逐渐出现了大量模仿外国歌剧艺术形式而创作的歌剧,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农村曲》《农民进行曲》《秋子》等。1943年,延安兴起了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秧歌运动。在延安秧歌运动基础上产生的秧歌剧,其载歌载舞、新颖活泼的广场歌舞剧形式,改变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方向并且孕育了大型歌剧《白毛女》。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二)中国歌剧的发展1945年4月,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被称之为“民族新歌剧”的音乐戏剧模式,成为中国歌剧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使中国歌剧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后来的歌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随后涌现出大量新剧目,诸如《血泪仇》《赤叶河》《长征》《打击侵略者》等。
歌剧《白毛女》剧照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二)中国歌剧的发展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歌剧(1)在继承戏曲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新歌剧的创作手法,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红霞》《红珊瑚》《窦娥冤》等。(2)直接继承《白毛女》的艺术经验,并广泛吸收了戏曲、话剧和外国歌剧的精华。在观念和手法上,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这种创作模式产生了两部歌剧杰作——《洪湖赤卫队》和《江姐》。(3)音乐语言的风格主要建立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在音乐形式的创作手法上更多地借鉴外国歌剧的经验,代表作品有《草原之歌》《王贵和李香香》《阿依古丽》《望夫云》等。(4)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黎氏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创作的新型歌剧,代表作品有《刘三姐》等。学一学二、中外歌剧的发展(二)中国歌剧的发展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歌剧一种是雅化趋势,即沿着正歌剧的方向继续深入开掘,追求更高层次上的审美体验,其早期成果有《护花神》《伤逝》《原野》等;另一种是俗化趋势,即参照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探索富有民族特色的通俗性歌剧,代表作品有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们现代的年轻人》《风流年华》《友谊与爱情的传说》等。进入新世纪,我国歌剧的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悲怆的黎明》《司马迁》《赌命》等。赏一赏一、重温红色经典——《洪湖赤卫队》赏析《洪湖赤卫队》是一部大型歌剧,讲述了1930年,湖北洪湖地区的地方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带领下,利用湖区与敌人巧妙周旋,沉痛打击敌人的故事。《洪湖赤卫队》由朱本和、梅少安、杨会召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等作曲,首排于1958年。1959年10月,该剧作为湖北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首次进京演出,一炮而红,从此成为我国民族歌剧的瑰宝。该剧被拍成电影公开放映后,更是家喻户晓,风靡华夏大地。(一)了解作品赏一赏一、重温红色经典——《洪湖赤卫队》赏析《洪湖赤卫队》中的音乐吸收了天沔花鼓戏,以及沔阳、潜江一带的民间音乐素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全剧共分为六场,主要唱段有《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等。(一)了解作品1958年首排歌剧《洪湖赤卫队》剧照(二)感受作品从剧目和背景上来说,这部歌剧只有六幕.这六幕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却都是最关键的情节,可以让观众快速理解全剧,不拖沓,也不冗长。从形象上来说,这部歌剧通过布景、表演、歌唱等方式鲜明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如刘闯的刚直与英勇,韩英的坚强与坚定,彭霸天的阴险与狡诈等。
从旋律上来感受,这部歌剧的曲调流畅,演唱中略带方言,听来颇为亲切。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共唱了三次,每次的情景都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唱出的情感和感染也不一样。赏一赏一、重温红色经典——《洪湖赤卫队》赏析(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一、重温红色经典——《洪湖赤卫队》赏析人物形象的塑造1纵观全剧,韩英的音乐形象主要是通过唱段体现出来的。(1)渔家儿女形象。韩英作为渔家女儿的音乐形象主要从《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来体现。这首歌贯穿全剧,“韩英”在演唱这首歌时,音色纯净、婉转动听,表现了她作为“渔家女”的淳朴、善良的形象。(2)英雄儿女形象。从第三幕《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到第四幕《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主要表现了韩英作为“英雄儿女”的形象。在这两个唱段中,“韩英”的唱腔流畅、高昂,先唱出了对母亲的愧疚和对敌人的痛恨,后又唱出了对党的忠诚和战胜敌人的决心,表现了韩英作为党的基层革命干部,从渔家女逐渐成长为成熟、果断的党的干部的过程。(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一、重温红色经典——《洪湖赤卫队》赏析情感表现2《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抒情歌曲,位于整部歌剧的第三幕第二曲,是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歌曲汲取了襄河民歌《襄河谣》的音调,旋律流畅、婉转,节奏明快、欢跃,唱出了洪湖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是韩英入狱唱的一首咏叹调。开始部分“月儿高高挂在天上,秋风阵阵湖水荡漾……”的旋律流畅委婉、起伏不大,与《洪湖水,浪打浪》有相似之处,更多的是表达韩英内心的情感,即对洪湖的牵挂与思恋。“自从韩英生下地……喝的是湖中水,吃得是岸边粮”这一句是从湖北渔鼓、湖北道情变化而来的曲调,描写韩英对洪湖的感激和热爱。“就在你的土地上,韩英我加入了共产党”一句的旋律变得激昂舒展、坚定豪迈,又表现出韩英是党的优秀干部的形象。最后“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有仇恨满胸膛”描述了韩英对白匪的痛恨及消灭白匪的决心。(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一、重温红色经典——《洪湖赤卫队》赏析情感表现2在韩英唱完《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紧接着幕后马上响起了赤卫队的合唱“狂风扑不灭燎原的烈火,冰雪毁不了山上的青松……”,与韩英的演唱形成了很好的呼应。《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其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及装饰音的使用都比之前的唱段复杂,将韩英塑造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其引子部分旋律慷慨、激昂,接着引用《洪湖水,浪打浪》中的音调引出唱段。“娘的眼泪似水长……含着眼泪叫亲娘”的旋律流畅,多以级进为主,刻画出韩英内心对母亲的愧疚。接下来的部分是韩英回顾自己的苦难史,其旋律线条起伏变大,更多地体现出韩英对彭霸天的恨。“自从来了共产党”这里音区加高,旋律色彩变得明亮,一方面表现了韩英对党的忠诚,另一方面表现了韩英相信人民一定会得解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了解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卡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也是歌剧史上演出最多的作品。这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卡门》讲述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的爱情故事。在这部歌剧中,比才把社会底层人物——烟草女工、士兵、城市平民推上了法国歌剧舞台,通过对女主人公卡门独立不羁的性格刻画,强烈地反映了当时的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乔治·比才普罗斯佩·梅里美(一)了解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1875年3月3日,《卡门》在巴黎首演时,观众的反应十分冷淡。首演的失败使比才异常痛苦,他不断地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此后,比才一直情绪消沉。三个月后由于心脏病猝发而死。1875年10月23日,这部歌剧又在维也纳公演,这一次获得了极大成功。著名作曲家圣·桑、柴可夫斯基、德彪西等人都给予该剧很高的评价。由于《卡门》的剧情和音乐都极具戏剧性,因而法国的歌剧受其影响,更加注重热烈且戏剧化的表达,也使得《卡门》成为法国歌剧甚至法国文化的鲜明标签。(二)感受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卡门》的旋律紧凑,节奏充满活力,人物的性格描写逼真细腻,因而造成许多戏剧高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悲剧性。作品的序曲以紧凑和具有对比性的旋律来表现这部歌剧的戏剧性内容。第一幕中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哈巴涅拉舞曲》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卡门被逮捕后漫不经心地唱出的小调,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多情、性感的卡门。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塞维利亚老城墙边》,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1)第一部分的标题为“进行曲和合唱”,大篇幅引用了歌剧第四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旋律热烈、欢快、紧凑,2/4拍,由A大调开始,在三个不同的主题中来回穿插。(2)第二部分是最后的27小节。乐曲在令人战栗不安的震音背景下,由大提琴、单簧管、大管和一支短号奏出主题,即《卡门》的命运主题。这个主题在全曲中也时常出现,每次出现都暗示着接下来即将出现的悲剧性转折。1.《卡门序曲》(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在第一幕中,唐·豪塞和卡门先后登场。唐·豪塞登场时,与他的上司祖尼加唱的宣叙调性质的对话,很好地刻画出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随着卡门的出场,序曲里出现过的“命运”主题以变奏的形式再次出现。随后卡门唱起了著名的咏叹调《哈巴涅拉舞曲》。这首歌曲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美丽诱人的形象。同时,歌词中“如果你不爱我,我偏爱你,如果我爱上你,你可要当心”充分揭示了卡门的爱情观,为唐·豪塞将来被抛弃的命运做了铺垫。在一小段合唱之后,这首咏叹调结束在了完满的高音上。2.《哈巴涅拉舞曲》(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是一首咏叹调,结构比较零散,有推进剧情的作用。卡门唱完这首咏叹调后,唐·豪塞便臣服于她的石榴裙下。这首咏叹调采用了舞曲的形式,节奏鲜明活泼,旋律奔放跳跃,配上极富煽动性的舞蹈动作,非常符合卡门吉卜赛人的身份和此时此刻引诱唐·豪塞的需要。在“谁若有意?我亦有情!”这一句处,歌曲的节奏逐渐放慢,力度也逐渐减弱,语气里充满了魅惑和暗示,是整个咏叹调中暧昧气氛最浓郁的一句。然后歌曲又逐渐恢复原速,卡门的语气随着不断加强,直到最后坚定地唱出全曲的最后一句,将情绪推向全曲的高潮。3.《塞维利亚老城墙边》(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这首歌曲有西班牙进行曲风格,采用单二部曲式与分节歌的结合,音调雄壮有力,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这首咏叹调的结构是二段式,前后分成旋律相似的两个段落,都采用Allegromoderato,即“适中的快板”速度,这个速度激昂又不匆忙、有力又不过于沉缓,表现了斗牛士勇敢和充满男子汉气概的形象。在这首咏叹调中,长号和低音提琴演奏的低音,逼真地模仿了公牛发疯后的吼叫声。比才还插入了一段显得非常不和谐的的慢板段,将“斗牛士旋律”的主题停下,用弦乐组的震音作为衬托,用长号和小号奏出之前的“命运”主题,使整首咏叹调笼罩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4.《斗牛士之歌》(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第三幕中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做了深刻的心理刻画。这首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歌词中“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纸牌,总告诉你死!”就像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这段三重唱首先从卡门两个女伴的唱段开始,在前奏中,作品用了两个相隔很远的音之间的大跳,以及长笛奏出的短跳音来表现“纸牌占卜”这种吉卜赛女郎专有仪式的神秘感。当两个女伴唱完之后,卡门也开始卜算,她唱到:“看吧,现在我来试试。”音乐进行到这里时,之前一直持续的非常活泼的伴奏,随着卡门的开口戛然而止,转变成了沉重的长音。5.《纸牌三重唱》(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在卡门切牌、洗牌时,长笛声部的跳音变成了“命运”主题的变奏,对卡门占卜的结果做了铺垫。紧接着强有力的半音阶下行,卡门翻开了象征“死亡”的牌面,她心中一直以来的担忧突然摆在面前,于是她高声呼喊着:“死亡,是死亡,先是我,然后是他!”接着音乐转为小调,卡门带着满心的恐慌,唱出了一段极为忧郁的旋律。这也是全剧中卡门唯一一次感到内心的无助与害怕、痛苦与悲哀的唱段。这一段咏叹调的旋律和之前卡门的三首咏叹调风格完全不同,作品抛弃了跳音、顿音、滑音等之前用来刻画卡门形象的手法,用规整、平缓的大线条旋律表现出卡门此时焦虑、忧愁的内心。5.《纸牌三重唱》(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二、百听不厌的经典——《卡门》赏析这是整部作品的最后一场,此前积累的戏剧冲突全部都在这一场中交汇,爆发了出来。在这一部分中有非常复杂的情感线条,包括了唐·豪塞对卡门的哀求、妥协、质问、嫉妒、疯狂,直到杀死卡门的全部过程。在这部分的音乐中,作品又一次重复了序曲中的欢快旋律,但在每一句之后都加上了一个具有强烈暗示意味的下行旋律。随着音乐的推进,欢快的主题越来越少,而那个沉闷的下行旋律逐渐占了主导地位,令人不安的气氛也在不断堆叠,最终形成越来越频繁的震音,营造出一种阴郁、恐怖的氛围,也为卡门的命运营造了悲剧性的气氛。6.《是你?是我》PART02中国戏曲艺术欣赏AppreciationofChineseOperaArt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多个种类。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戏曲的概念、要素、构成与种类,以及戏曲的发展。同时,本单元还通过对经典戏曲作品的赏析,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戏曲作品,感受戏曲之美。内容提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曲的概念与要素。熟悉戏曲的构成。知道戏曲主要剧种的相关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戏曲的欣赏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戏曲作品进行初步分析。思政目标:能够正确体会戏曲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戏曲的文化内涵,感受我国戏曲文化的魅力。学一学一、戏曲艺术概述(一)戏曲的内涵1.戏曲的概念戏曲是中国古代戏剧的总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其剧种繁多,体裁多样,表演形式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唐参军戏、宋金杂剧、金院本、元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明清杂剧及各种地方戏都属于戏曲。由演员扮演人物进行的故事表演、歌舞和科白(戏曲中人物的动作和道白)。必须三者具备,才能称之为戏曲。2.戏曲的要素学一学一、戏曲艺术概述(二)戏曲欣赏戏曲欣赏是欣赏者通过把握戏曲作品所表现的感性形象,产生联想,并调动艺术思维与审美情绪,体会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戏曲所反映的内涵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情感上的美的享受的活动。欣赏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欣赏大量的优秀戏曲作品来锻炼。学一学二、戏曲的发展(一)戏曲的萌芽原始时期的歌舞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主要形式为图腾、巫术和祭礼。此时的歌舞还不能称之为“戏曲”。先秦时期,歌舞艺术进一步发展,种类繁盛,有用于宫廷礼乐的六代舞,有持鸟羽、丝带、盾、斧等的帔(p-i)舞、羽舞,有盛行于民间的散乐,也有少数民族的四夷之乐,等等。汉武帝时期,表演艺术有了很大发展,被称为“百戏”。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舞相兼的小戏十分盛行,它从百戏中脱颖而出,与滑稽戏成为当时最大的艺术类型。此时音乐风格多姿多彩、丰富绚丽。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参军戏”,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参军戏是在唐代盛行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有两个角色,一个为“参军”,另一个为“苍鹘(h%)”,演出时由参军戏弄苍鹘。参军和苍鹘的角色可以说是中国戏曲角色划分的最初形态。学一学二、戏曲的发展(二)宋金杂剧宋代戏曲的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宋杂剧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有清晰的角色分工体制,深受当时百姓的喜爱,拥有非常多的观众,并随之出现了“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金灭北宋后,继承了北宋的杂剧,发展为“金院本”。整体而言,宋金杂剧以表演故事为主,运用歌唱、说白、舞蹈、武技等多种表演方式,音乐也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发展都为我国成熟形态的戏曲样式——元杂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一学二、戏曲的发展(三)元代杂剧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高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剧本创作繁荣。据记载,元代有姓名可查的杂剧作家就有二百多人,其中著名的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2)演员人数众多且职业化。据《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元代的大都就有两万多名杂剧演员,且具有专业性的演出剧团。(3)高超的艺术成就。首先,元杂剧的形式新颖,一般是每本四折,若四折不能完全涵盖故事情节,还可增加一两个篇幅短小的楔子。其次,元杂剧进一步细分了角色行当,以正末、正旦为主,另有外、净、杂角色。并且对人物描写进一步深入刻画。再次,元杂剧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和方言俗语,而且吸收了古代诗、词、经、史中的成语和典故,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学一学二、戏曲的发展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极高成就。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创作的杂剧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多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颂扬民众的抗争精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白朴,字太素,号兰谷。白朴的代表作《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其语言雍雅华贵,开杂剧文采派的先河。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勾画出“昭君出塞”的宫廷爱情悲剧。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其作品以描写男女爱情生活为主,语言典雅,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等。学一学二、戏曲的发展(四)宋元南戏
南戏是在元代与元杂剧并存的剧种。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特指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形式,又叫“戏文”“南词”等。南戏题材广泛,以反映家庭生活为主,也有描述战争与神仙道化的,体现了元代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况,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学一学二、戏曲的发展(五)明清传奇明清传奇是元杂剧之后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自明代以后,“传奇”则多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作品。明清传奇发展前期(明后期嘉靖末到崇祯末),戏曲发展非常繁荣,大批有身份地位和文化水准的人参与到戏曲的创作和演出之中。这一时期的剧作家代表人物有汤显祖、周朝俊、梁辰鱼等,代表作品有《浣纱记》《鸣凤记》《红梅记》《牡丹亭》等。这一时期的戏曲演出活动兴盛,并且流行广泛,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声腔剧种,有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余姚腔和青阳腔等。明清传奇发展后期(清顺治初到乾隆末),传奇已经缓慢走向衰落。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戏曲作家群,代表作品有《清忠谱》《永团圆》《占花魁》等。这一时期的演出活动,主要由民间职业戏班和官宦缙绅之家的家庭戏班承担。明代南方城郊搭台演戏图学一学二、戏曲的发展(六)明清杂剧明杂剧是在元杂剧衰落后,融入多种戏曲艺术形式而形成的。明杂剧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生动灵活,对北剧和南戏进行了大胆的结合。其以短剧为主,但规模又没有严格的限制,短的有《中山狼》《昭君出塞》,长的有《一文钱》《郁轮袍》等。清杂剧是清代杂剧作家模仿元杂剧的规范创作的戏曲类型。其体制多遵循元杂剧“四折一楔”的规则,不过又较为机动灵活。清杂剧是纯粹的文人剧,其并非为舞台上演出的作品,而是个人的遣兴寄怀之作。学一学二、戏曲的发展清代地方戏清代地方戏的“诸腔争胜”,标志着我国戏曲发展的又一高潮。“花雅之争”为清代地方戏争锋的主旋律。清康熙时期,昆曲兴盛,而地方戏也不甘示弱,以其通俗易懂的曲词、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了大量观众。昆腔自诩为“雅部”,即“雅者,正也”,称地方声腔为“花部”,所谓“花杂不纯,非正声”。后京剧得到发展,成为“雅部”,其他声腔剧种进入北京进行角逐。经过花雅两部的数次交锋,京城戏剧舞台成了花部诸腔的天下。秦腔、徽调、汉调、弋阳……百家争鸣。据统计,形成于清代的地方戏曲剧种有二百多种。学一学二、戏曲的发展(七)近现代戏曲民国时期,京剧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进行了创新和改良。上海出现编演历史故事、排演时装戏的“海派”京剧;北方京剧也进行了改革,编演新剧目,改革舞台艺术等。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奋起反抗,出现了大批表达抗日爱国热情的戏曲,如田汉创作京剧《江汉渔歌》,延安编演《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新戏。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改革京剧艺术,一方面清除低级、庸俗、色情、迷信等内容,改进脸谱,美化舞台;另一方面,编演一批反映现代生活、思想积极健康的新戏。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京剧艺术工作者,使京剧艺术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也在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戏曲界提出的“现代化”与“戏曲化”的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讨和积极实践的问题。学一学三、戏曲的构成(一)剧本
戏曲剧本是一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样式,它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发展。欣赏戏剧剧本,可从剧本语言、人物形象和文学意蕴三方面着手。剧本语言要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和节奏性;剧本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要饱满、真实、立体,具有代表性;文学意蕴指剧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学一学三、戏曲的构成(二)音乐概念
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主要是指唱腔和念白;器乐部分包括不同乐器组合的小型管弦乐(文场)和打击乐(武场)。学一学三、戏曲的构成(二)音乐1.声乐部分1)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部分,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同时它还决定了一个剧种的风格特点。戏曲中的唱腔,大体上可分为:(1)抒情性唱腔。(2)叙述性唱腔。(3)戏剧性唱腔。2)念白:戏曲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表现形式除了唱腔,就是念白。2.器乐部分器乐在戏曲中除了用作唱腔的伴奏,还有配合舞蹈、武打表演,控制舞台节奏,渲染戏剧环境气氛的作用,同时它还影响到一出戏结构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戏曲乐队的组织,按照传统习惯,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1)文场是指乐队的管弦乐器部分。(2)武场是指乐队的打击乐器部分。学一学三、戏曲的构成(三)表演戏曲的表演具有程式化的特点。首先,根据剧中人物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和性格等,戏曲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行当又进一步细分。其次,在舞台上,“唱、念、做、打”皆有程式。再次,戏曲音乐都有固定的曲牌。戏曲的表演还具有鲜明的写意性。首先,舞台布景的写意性。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由演员的表演而定,自由变化。其次,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或是吹奏一个曲牌就表示一场宴会便已结束。再次,戏曲人物也是写意的,用一句话概括,即为“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一)京剧代表剧作《长坂坡》《群英会》《挑滑车》《打金枝》《秦香莲》《打严嵩》《空城计》《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起源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并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来源于徽调和汉调。主要伴奏乐器及特点京胡、京二胡、月琴和三弦,以及鼓、锣、铙钹等打击乐器。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很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形成了中国民族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一)京剧京剧《霸王别姬》剧照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二)越剧代表剧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五女拜寿》《孟丽君》《打金枝》《白蛇传》《金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起源及特点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在浙江一带的山歌小调与余姚秧歌班的影响
下而形成的,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和福建等地区。越剧长于抒情,
以唱为主,声腔清幽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主要伴奏乐器二胡、扬琴、三弦、笛、箫及打击乐器等。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二)越剧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越剧《西厢记》剧照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三)黄梅戏代表剧作《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起源及特点是流行于安徽、江西和湖北部分地区的戏曲剧种。曲调丰富,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表演质朴细腻,以真实活泼著称。主要伴奏乐器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到建国初期,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包括高胡、二胡、琵琶、竹笛、扬琴、唢呐、司鼓等)为主;西洋乐器(电子琴、单簧管、口琴等)为辅的混合乐队。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三)黄梅戏黄梅戏《牛郎织女》剧照黄梅戏《女驸马》剧照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四)豫剧代表剧作《铡美案》《劈山救母》《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七品芝麻官》《大祭桩》《程婴救孤》《朝阳沟》《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红色娘子军》等。起源及特点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其唱腔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和沙河调四种流派。主要伴奏乐器板胡、二胡、小三弦、笛子和打击乐器,以梆子击拍,节奏明快、欢畅。新时代的豫剧伴奏中又加进了许多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四)豫剧豫剧《花木兰》剧照豫剧《朝阳沟》剧照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五)评剧代表剧作《小女婿》《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金沙江畔》《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里人家》《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起源及特点又称“蹦蹦戏”“平腔梆子戏”“落(I3o)子戏”,为我国北方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河北、北京、天津一带。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主要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武场有板鼓、梆子、锣、镲等;文场有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琵琶、笛、笙等。后来又增加了大瓢胡、贝司、铜管、大提琴、小提琴等。学一学四、戏曲的种类(五)评剧评剧《小二黑结婚》剧照评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赏一赏一、国粹中的经典——京剧《贵妃醉酒》赏析又名《百花亭》,取材于唐代杨贵妃的故事,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过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创作、表演而广为人知,是梅派的代表剧目之一。(一)了解作品梅兰芳(二)感受作品
该剧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剧中的舞蹈动作,如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看起来舒展自然,流动着美的线条和韵味。梅兰芳的表演为观众勾勒出一位敢爱敢恨、追求纯洁爱情的女子形象。剧中最出彩的就是杨贵妃久等唐玄宗未果,在得知了唐玄宗行踪后的情感表现。赏一赏一、国粹中的经典——京剧《贵妃醉酒》赏析(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一、国粹中的经典——京剧《贵妃醉酒》赏析1情感表现:在这部剧中,杨贵妃的“醉”有三个层次,即内心苦闷、强自作态,酒下愁肠、微露怨恨,酒已过量、不能自制。在“醉”的表现上,“始则掩袖而饮,继而不掩袖而饮,终则随便而饮”,包括了卧鱼闻花、衔杯醉饮等舞台动作,都是既切入情理,又恪守矩度。同时,作品还通过杨贵妃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的动作变化,来表现杨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过程。(三)分析作品赏一赏一、国粹中的经典——京剧《贵妃醉酒》赏析2音乐线索:《贵妃醉酒》中有两条音乐线索:一条是唱腔,另一条是衬托舞蹈动作的胡琴曲牌。(1)唱腔是表现杨贵妃的心情由闲适、喜悦到烦闷、怨愤,由端庄矜持到醉后失态的最生动的表现手段。剧中多用“四平调”表现人物情绪,且四平调会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此,结尾的“四平调”与开头的“四平调”完全不同,形成了鲜明对比。(2)胡琴曲牌由贯穿发展的四平调唱腔贯穿起来。音乐主题通过再现、对比和变奏性贯穿始终。它们在剧中交替出现,构成音乐的主体。四平调四平调是地方传统戏剧之一,一般用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奏乐器,以打击乐器烘托气氛,取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四平调最早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又经过挖掘和整理,吸收了评剧、京剧、豫剧等剧种的曲调,逐渐称为了独具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由于四平调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脉络清晰、有证有据,因此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戏曲发展的缩影”,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赏一赏一、国粹中的经典——京剧《贵妃醉酒》赏析赏一赏二、巾帼不让须眉——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赏析是豫剧《花木兰》中的一段唱腔。整段唱腔富有河南的乡土气息,气势激昂,表现了木兰独立、自信、勇敢的性格。《花木兰》是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代表剧目。《谁说女子不如男》作为此剧的经典唱段,也成为当今各种影视和综艺节目中经常采用的名牌剧目,有着很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一)了解作品常香玉赏一赏二、巾帼不让须眉——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赏析(二)感受作品这首豫剧唱段旋律优美、大气,充分展现出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温柔与刚毅并存,理性与感性兼有的形象。赏一赏二、巾帼不让须眉——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赏析(二)感受作品《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腔采用了二八板(一板一眼,起于眼,落于板),唱腔末尾处常用甩腔表现花木兰想要诚恳地说服刘大哥的心理状态。唱腔中的节奏也比较简单,大部分由八分音符组成,各句紧紧相连,在塑造花木兰的男儿气概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此段唱腔在每句中还加入了一小段伴奏,使得旋律显得更为优美流畅,情绪变得更为连贯,从而让花木兰对刘大哥说的话更具有说服力。唱腔还多次使用了口语化的五字相连的唱法。赏一赏二、巾帼不让须眉——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赏析(二)感受作品在“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前有一处间奏,这一处的间奏与前面的有所不同,其节奏型变得非常密集,这既体现了花木兰激动的心情,也为后面的唱段做好了铺垫。在后面的唱段中,花木兰果真话锋一转,提到了一些古代的女英雄,一样是为国杀敌、取得战功,并在最后突出了“女子哪一点不如男”这一主题。在演唱上,常香玉除了充分发挥她那宽厚、明亮的音色,还在旋律上运用了武生腔,尤其是结束句“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哪”的处理,非常独到而成功。PART03中国曲艺艺术欣赏AppreciationofChineseQuyiArt曲艺是以“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说的有小品、相声、评书、评话等;唱的有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似说似唱的有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四川金钱板等;又说又唱的有山东琴书、徐州琴书等;又说又唱又舞的有二人转、凤阳花鼓、车灯等。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曲艺艺术的概念、特征、曲种分类,以及中国曲艺艺术的发展。同时,本单元还通过赏析经典曲艺作品,帮助学生学会曲艺艺术的欣赏方法,感受曲艺艺术的缤纷多彩。内容提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曲艺艺术的概念和特征。熟知曲艺艺术的曲种分类。了解曲艺艺术的发展历程。技能目标:掌握曲艺艺术的欣赏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曲艺作品进行初步分析。思政目标:感受曲艺艺术历史的源远流长与千姿百态。体会不同曲种反映的时代与地域特色,培育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一学一、曲艺艺术概述(一)曲艺艺术概述1.曲艺艺术的概念也称为说唱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体裁的一种。曲艺以民间说唱文学为基础,以音乐和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身,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曲艺艺术以叙述性为主要特色,兼有抒情性并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特征。学一学一、曲艺艺术概述(一)曲艺艺术概述2.曲艺艺术的特征
(1)说唱结合。曲艺是以说、唱为手段来状物写景、倾诉感情、表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说和唱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曲艺音乐的唱腔,按说与唱两种成分相结合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半说半唱、唱中夹说和似唱似说等情况。曲艺演员在刻画不同人物时,主要是通过不同声音来表现。学一学一、曲艺艺术概述(一)曲艺艺术概述2.曲艺艺术的特征(2)音乐烘托。曲艺的音乐伴奏是由演员自己操琴或掌握鼓、板等节奏乐器,歌唱时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变化,灵活自如地掌握节奏和速度。曲艺伴奏所用乐器一般以弦乐器、打击乐器为主,极少用吹奏乐器。器乐的伴奏不仅烘托唱腔,也体现该曲种的风格色彩,并对人物感情的表现起着重要的衬托作用。学一学一、曲艺艺术概述(二)如何欣赏曲艺艺术首先,应对欣赏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有关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其次,欣赏唱词。最后,要感受说唱中蕴含的韵味。学一学二、中国曲艺艺术的发展
唐代已有两种说唱形式同时存在,即民间流行的“说话”和佛教寺院的讲唱“变文”。
现存最早的唱本是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汉代说唱俑的发掘说明了汉代民间已经有了曲艺艺术。汉魏的“相和歌”及南北朝时期流传的各种长篇叙事歌曲,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都与曲艺艺术有着一定的渊源。宋元时期,曲艺艺术已经成为城镇市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艺人们有了固定的卖艺场所——瓦子和勾栏。文人也参与唱本的编写活动,曲艺艺术趋于成熟。当时,城乡流行的各种小调曲艺有“鼓子词”“陶真”“涯词”,以及集诸家腔谱而成的大型曲艺“唱赚词”和“诸宫调”等。学一学二、中国曲艺艺术的发展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技艺卓绝的曲艺艺人。至清代中叶以后,曲艺艺术在北方逐渐演变成为各种“鼓词”类曲种;在南方则演变成各种“弹词”类曲种。我国目前各地流行的主要曲种,大部分都是在清代至民国初年逐渐形成并流行的。明代,出现了道情和弹词两种新的说唱形式,还出现了“鼓词”(当时称为“词话”)。最早的鼓词为明末的《大唐秦王词话》,其通篇采用合辙押韵的整齐句式说唱历史故事。直到今天,仍有一些鼓词类曲种有与之内容相同的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曲艺艺术的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曲艺艺术工作者们对传统曲目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在音乐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革新,创作出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新曲目,曲艺艺术呈现了丰富多彩、面貌一新的景象。学一学三、中国曲艺艺术的曲种分类(一)鼓词类是演唱者自己用鼓、板做伴奏,边唱边奏的艺术形式,俗称“大鼓”,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曲种多以所流行的地区命名。此外,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也有不同的大鼓流行。鼓词类曲种的常用乐器有大三弦、四胡、琵琶、扬琴等。其唱腔曲调性较强,擅长表现大型的题材。(二)弹词类演唱者自弹自唱的艺术形式,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弹词的主奏乐器为书弦或琵琶,有时加用阮、二胡、筝等。其曲调有富于诗意的抒情的“开篇”,演唱风格细腻深刻,擅长表现长篇故事。学一学三、中国曲艺艺术的曲种分类(三)道情类也称渔鼓或渔鼓道情,包括陕北道情、义乌道情、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山东渔鼓、广西渔鼓、河南坠子等。道情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或者只唱不说。其主要伴奏乐器是渔鼓和简板,有时会加入坠琴等乐器。(四)牌子曲类凡将各种曲牌连串演唱,以叙事、抒情、说理的曲种均属牌子曲。其伴奏乐器在北方以三弦为主,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其唱腔主要以同宫调或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现在尚流行的曲种有单弦牌子曲、河南大调曲子、山东聊城八角鼓、陕西关中曲子、兰州鼓子、四川清音、广西文场等。学一学三、中国曲艺艺术的曲种分类(五)琴书类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琴书的表演形式深受弹词的影响,演唱者兼奏乐器,并在唱腔、唱法上还分角色行当,近似不化妆的戏曲清唱。在演出过程中,有时也会以说书人的身份来表述情节、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六)走唱类指一些带有歌舞色彩的、边走边唱的说唱形式。主要曲种有安徽的凤阳花鼓、湖北的三棒鼓、东北的二人转、四川车灯等。赏一赏一、用文艺之光,塑英雄之魂——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弹词开篇,其唱词是毛泽东于1957年为追念革命烈士杨开慧、柳直旬而作的词,由弹词演员赵开生于1958年谱曲。1960年秋,《蝶恋花·答李淑一》在上海的西藏书场首次公演,由弹词演员余红仙首唱,一举成功。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不仅成为苏州评弹艺术创新的经典代表,而且在中国的曲艺艺术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一)了解作品赏一赏一、用文艺之光,塑英雄之魂——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二)感受作品诗词第一句、第二句采用双关和象征手法,分别用“杨”指杨开慧,“柳”指柳直荀,表现了毛泽东对亡妻和昔日战友的深切悼念和颂扬。第三句至第六句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描写“杨”“柳”二人在天宫所受的礼遇,给人无限遐想。最后两句主要描写两位烈士亡灵得知革命胜利的消息后,欣喜挥泪,体现了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1.意境赏一赏一、用文艺之光,塑英雄之魂——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二)感受作品苏州弹词是用吴语方言演唱,它的发音、咬字均有浓郁的方言特征。由于苏州方言分为平、上、去、入等声调,因此弹词的音韵也主要按这些声调规律来演唱。例如,“我失骄杨”中的“失”字,即为入声调,给人以干脆、利落的感觉。同时,这首评弹在一些字的声韵上面借鉴了北方的唱腔,与江南俚语的韵腔相结合,既体现出毛泽东诗词中的豪放、潇洒,又体现了弹词柔美的江南风格,极富特色。2.音韵赏一赏一、用文艺之光,塑英雄之魂——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三)分析作品第1~18小节A(刚开始,音乐以缓慢自由的节奏,在和弦及琶音的背景下引入。第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中,按照弹词七言句的断句规律,将其分为“四三句”,即前四字“我失骄杨”连在一起,中间加过门,后三字“君失柳”连在一起。“杨”和“柳”字均带装饰音,“失”字略带下滑音,且两短句都是旋律下行,在演唱中带有哭腔,表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第二句“杨柳轻飏”速度稍快,情绪也随之激动。“直上重霄”的“上”字向下滑音后,立即向上一个大跨度拖腔,伴奏也变为连续的柱式和弦加震音。随后“重霄”为大跳,“霄”字运用甩腔演唱,坚定而有力,有直达九霄之势。整句旋律跌宕起伏,节奏节拍不停变化,使情绪激荡迭起,将人的视野引向九霄,实现了从现实到浪漫的转化。(三)民族管弦乐队合奏18~40小节B赏一赏一、用文艺之光,塑英雄之魂——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第一句“问讯吴刚何所有”,也为“四三句”的断句方式,节奏紧凑。“吴刚捧出桂花酒”为“二五句”断句。在“桂花酒”中,加入了切分节奏的陈词“啊,啊”,节拍也由原来的四二拍变为四三拍,整个乐句比较粗犷、稳健。赏一赏一、用文艺之光,塑英雄之魂——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三)分析作品第41~59小节C这一部分旋律舒缓,展现出广阔的空间,也为后面做好了铺垫。“寂寞嫦娥舒广袖”一句,表现了“杨”“柳”两位烈士的忠魂来到天宫后,嫦娥起舞欢迎的场面。其中,“舒”“广”两字的大跳唱出了嫦娥甩袖洒脱、飘逸的感觉。第二句“万里长空”中的“里”字为上行旋律,音量渐强;后面的“空”为下行旋律,音量自然减弱,体现出弹词“音随韵转”的特征。“且为忠魂舞”一句,“魂”字带有拖腔,音调低沉,抒发了对烈士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三)民族管弦乐队合奏60~70小节D赏一赏一、用文艺之光,塑英雄之魂——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是全曲的高潮。整个旋律高亢激昂,唱出人们欢庆解放,告慰英雄在天之灵的喜悦之情。其中的“伏虎”“顿作”都充满了力量,表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澎湃的革命激情。“雨”字力度由弱变强,最后一个甩腔,洋溢着革命胜利者的喜悦、自豪之情。赏一赏二、唱中有说,说中有唱——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赏析《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是京韵大鼓的传统唱段。全曲有九对句子,每个下句均是多层次的长句。作品的腔调流畅,节奏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以极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个时辰里,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一)了解作品骆玉笙小岚云赏一赏二、唱中有说,说中有唱——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赏析(二)感受作品《丑末寅初》讲的是丑时末寅时初(相当于现在的凌晨3点),中国古人生动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一幅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图画。唱词的前半段描写了天上星、锣鼓和鸡鸣声、渔翁出渔,以及被惊动了的鸬鹚和鸳鸯飞过扬子江的场景,短短数句,就从不同方位、不同感官,让人们身临其境地看到一个忙碌的清晨,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面。后半段描写的青松、古寺、山僧、学生、佳人、牧笛等人和物,具有中国独有的传统意境。细品唱词,让人不尤沉醉,还能体会到中国哲学对朴实是真的追求。赏一赏二、唱中有说,说中有唱——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赏析(三)分析作品全曲为板腔体结构(即每个段落都是由上下两句构成的),一板三眼(相当于慢速的4/4拍),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唱词中运用了“顶真”的手法,即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上递下接,环环相扣。同时,唱段的旋律也运用了类似于“顶真”的音乐发展手法,即用前句最末的音作为后句开头的音。在音乐中,这种手法也叫做“鱼咬尾”。赏一赏二、唱中有说,说中有唱——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赏析(三)分析作品这首曲子还用了加垛的手法。在曲艺中,加垛是一两个短小的核心音调,在同一音高上多次重复变化,或者唱词下句排列紧密、越唱越快的手法。在这首曲子中,演唱者通常会有大段炫技式的即兴加垛,使情绪变得逐渐活泼。同时,加垛手法可以使曲子的速度和节拍变化变得越来越突出,更能体现出普通民众从凌晨开始逐渐繁忙的生活场景。PART04舞剧欣赏Appreciationofdancedrama舞剧作为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不过,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当时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和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后来出现的歌舞《九歌》,具有更强的舞剧因素。而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20世纪30年代方才初见端倪。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舞剧的概念与特征,以及中外舞剧的发展。同时,本单元还对经典舞剧作品做了赏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舞剧作品。内容提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舞剧的概念。了解中外舞剧的发展。技能目标:能够从舞剧表演中感知舞剧的主要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舞剧作品进行初步分析。思政目标:感受我国舞剧艺术发展的繁荣,体会民族文化的发展。学会欣赏舞剧作品,体会其中表达的感情,提升审美意识与能力。学一学一、舞剧概述(一)舞剧的概念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并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剧中的舞蹈一般以古典舞和民间舞为基础,并结合剧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世界各民族都有其各具独特风格的舞剧。舞剧《朱鹮》剧照舞剧与舞蹈作品的区别舞剧和一般舞蹈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舞剧是注重情节和矛盾冲突的舞蹈形式,是借事抒情,呈现出戏剧性的美学特点。而舞蹈作品则主要以抒情为主。舞剧之“剧”包含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代表“故事”,这是文学要素在舞剧中的体现,它让舞剧的抒情有一个存在的基础。第二是“戏剧性”的内部构成,以剧情为依托的舞蹈构成了舞剧真正的内在肌理。第三是代表“结构形式”,戏剧是舞剧的内在组织结构框架,它让事件和情感有机统一,最终又呈现为合理的舞段设计。“剧”发挥着整合舞段的功用,它将若干抒情性舞段整合成具有一定长度的舞剧,赋予抒情性舞段以意义,引人入胜。由此可见,“剧”构成了舞剧和其他舞蹈作品的根本性区别,使舞剧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学一学一、舞剧概述学一学一、舞剧概述(二)舞剧的特征1.抒情性用舞蹈语言来表现其他艺术语言难以表达和描绘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丰富、复杂的情感,就成为舞剧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这也是舞剧的本质特征。舞剧作品的表现性至关重要,表演人员必须能够将角色的内涵、感情、情绪、行为和感受等全部表现出来,才能够被观众所感知、理解和接受。2.表现性学一学一、舞剧概述(二)舞剧的特征3.戏剧性一方面体现为文学剧本的戏剧性。文学剧本的戏剧性让舞剧有了理由去抒情,文学构成中的矛盾冲突、人物行动等也都成为舞剧构建的基础所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舞台呈现的戏剧性,即把文学剧本中戏剧性之“无形”变为“有形”的过程。舞剧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手段和方式。首先,舞剧是非语言的,因此观众必须借由一定的文本来理解舞剧所要传达的故事。其次,在编导舞剧时,要把文学剧本进行重构,使其变为能串联起不同形式的舞蹈段落的舞台脚本,让原本的故事能够合理地、有序地嵌入舞蹈当中,为舞蹈艺术的抒情提供事由。4.叙事性学一学二、中外舞剧的发展(一)外国舞剧的发展欧洲的古典舞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统称芭蕾,最初在宫廷演出,后逐步面向社会。18世界后半叶舞蹈家诺维尔提出了“情节舞剧”的说法,即“用舞蹈形式表演舞剧”。随后,古典舞剧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当时在舞剧中常见的假面、朗诵和歌唱,建立了一套舞剧自己的创作方法,并沿用至今。1841
年,法国舞剧《吉赛尔》首演。这部舞剧强调音乐的表现功能,使舞剧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形式,纳入了音乐会的曲目。19
世纪后半叶起,舞剧音乐在现代交响音乐会上占有显著地位,常被改编为管弦乐组曲,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舞剧音乐组曲。芭蕾舞剧《天鹅湖》剧照学一学二、中外舞剧的发展(一)外国舞剧的发展进入20世纪,舞剧艺术获得很大发展,主要分为俄罗斯学派和法国学派。由佳吉列夫创立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揭开了现代舞剧的序幕,他们上演了60余部佳作,包括《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游戏》《木雕王子》等。20世纪20年代后,主张创新、不拘旧格的“现代芭蕾”崛起。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为“现代芭蕾”的代表人物,她追求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反对僵化、刻板的古典芭蕾。同时,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音乐启发了舞蹈家的创作灵感,并直接渗透到现代舞剧之中,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舞剧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剧照学一学二、中外舞剧的发展(二)中国舞剧的发展中国舞剧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才开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但直到1949年,我国仍仅有少量的舞剧作品面世。1950年,舞剧《和平鸽》的首演拉开了中国舞剧新兴期的序幕。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首次上演了《天鹅湖》。1959年,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鱼美人》诞生。此后,陆续涌现出《宝莲灯》《小刀会》《五朵红云》《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数十部大型舞剧。近年来的舞剧创作,在戏剧结构、舞蹈语汇、音乐手法、美术设计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出现了根据中国文学名著改编的《魂》《阿Q》《林黛玉》《雷雨》等新作,以及根据传统题材创作的《丝路花雨》《奔月》《文成公主》等一批较有影响的作品。学一学二、中外舞剧的发展(二)中国舞剧的发展在中国舞剧中还有一类作品,就是气势恢宏的乐舞史诗。它本是我国自古以来“乐”“舞”“诗”三位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千年以前的《大武》《九歌》等作品中。此类作品可以包容的题材十分广泛,以表现气势宏伟的重大的历史题材为其擅长,其中,三部现代舞蹈史诗《人民胜利万岁》《东方红》《中国人民革命之歌》堪称绝版。学一学二、中外舞剧的发展(二)中国舞剧的发展中国舞剧的代表作品1学一学二、中外舞剧的发展(二)中国舞剧的发展中国舞剧的代表作品2赏一赏一、芭蕾里的革命浪漫情怀——《红色娘子军》赏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由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由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宠威配乐,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一)了解作品赏一赏一、芭蕾里的革命浪漫情怀——《红色娘子军》赏析(二)感受作品全剧的音乐鲜明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和情感。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第一场最后一段的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第二场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及军民联欢的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具有英雄气质。1.主题舞剧中的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会了其他民族音调,运用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发展创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剧中两个主要人物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和发展,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红色娘子军》赏一赏一、芭蕾里的革命浪漫情怀——《红色娘子军》赏析(三)分析作品2.主要段落分析(1)《清华参军》。《清华参军》是第二场第五首。这首乐曲结构庞大,包括“清华来到红区”、“清华认出常青”、“清华诉苦”、“常青动员”、“授枪参军”五段。它以清华的音乐主题为主要素材,不断变奏、发展,并穿插地出现了常青和娘子军的音乐主题,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上述几段剧情。(2)《快乐的女战士》。《快乐的女战士》是《红色娘子军》第四幕中的一段乐曲,原名叫《红军小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这首舞曲采用G大调,4/4拍,旋律欢快、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年轻的女战士们的乐观、活泼的性格和炊事班长的幽默与风趣。赏一赏一、芭蕾里的革命浪漫情怀——《红色娘子军》赏析(三)分析作品3.音乐设计该剧的音乐旋律较为流畅,所选用的配器极为简洁清晰,在西洋管弦乐队编制的基础上融入了20余种民族乐器,使整体音效呈现出既简洁又混合的音色,还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格。该剧音乐还具有一定的戏剧性。首先,该剧通过音乐的烘托呈现出了一种明显的对立与冲突。其次,在刻画吴清华这一人物角色的时候,舞剧音乐也展现出了激愤与躁动的情绪。这些情绪都与吴清华本人的遭遇所对应,表现出她成长之路的不平。这些人物刻画过程中的音乐安排,使得舞剧呈现出戏剧性效果。赏一赏一、芭蕾里的革命浪漫情怀——《红色娘子军》赏析(三)分析作品4.舞蹈设计舞剧中的独舞安排出现在各个场幕中。这些舞蹈动作安排都是为了突出和刻画人物形象。同时,在这些独舞的表演过程中,观众还能够感受到剧情在不断的推移,即吴清华一步一步地从地主家的女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除了独舞之外,舞剧中还安排了很多的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衡记分卡的应用》课件
- 《企业人力绩效管理》课件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汇编人事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人力资源管理篇
- 《磺达肝癸钠》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课件
- 《投资经济学》教学大纲
- 建工意外险培训课件
- 三年级必读书目《格林童话》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 三级(高级)电子商务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社区宣传工作方案及措施
-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防恐怖、防极端、防不法侵害
- 乳业市场督导总结汇报
- 银行市场份额提升方案
- 镇海炼化线上测评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