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2.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约6000年新石器时代。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城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材料没有体现最早,排除A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的信息是没办法判断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的,排除D项。故选B项。3.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早期国家时期(中国);“月明星稀”是指进入王国时代,中原地区出现了广域王权国家,周边的区域文明相继退场或翳淡下去,与之相类似的是早期国家基本形态,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满天星斗”形容的是不同文明如星斗散布于中国大地,星汉灿烂,与之相类似的是原始部落联盟或邦国林立,排除A、B两项;“皓月凌空是指进入帝国时代,多元文化融为一体,与之相类似的是大一统典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4.在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大量为告麦、告秋、祈年、求雨、多雨诸事而占卜。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A.生产工具改进 B.重视引水灌溉 C.农业地位上升 D.出现个体劳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告麦、告秋、祈年、求雨、多雨”可知,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的占卜,表明当时农业地位上升,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是否改进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是表明又大量与农业有关的甲骨文,无法得出是否重视引水灌溉,排除B项;个体劳作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5.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A.标志西周大一统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周天子分封人民给诸侯,且臣民依旧与周天子保持着臣民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政权,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故B项错误。C项“清除了”使用错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故排除。6.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期,晋国太祝认为中行氏在纷争中失败,是中行寅不修德义,引发一国民众怨恨所致,其观点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A项正确;质疑祭祀功用的是中行寅而非太祝,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血缘宗法伦理关系,排除C项;太祝的观点并未否定君权神授,排除D项。故选A项。
7.下图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中所载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其主要反映出()A.文化地域性导致这一时期政治分裂 B.中原文化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域文化C.地理阻隔导致文化圈之间相互隔绝 D.中华文化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可知,这一时期分布不同区域的文化圈,有的相互交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导致”说法错误,政治分裂是由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排除A项;材料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的多元一体,而没有把中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中有的文化圈彼此交错,因此不能得出地理阻隔文化圈之间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8.《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9.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D.情感倾向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刘知几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知几是太过拘泥于名号、等级,刻板地要求必须身为天子才能立为本纪,如果身为诸侯,就绝无设为本纪之理。关键在于,他未能理解,司马迁设置本纪的主要着眼点不在身份名号,而在于以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史事之总纲领,看其是否起到支配历史大局的作用,所以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刘知几对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排除A项;正统观念主要是指能够一脉相承,并且能够统一全国的某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情感因素不是导致两者不同认识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10.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A.使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 B.说明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秦朝(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的军国大事先由三公九卿讨论,然后再由皇帝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D项正确;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弱化”表述错误,并且朝议制度只是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不能削弱君权,排除A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没有民主观念,朝议制度也不属于民主观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而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所以不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11.秦朝虽然施行了“书同文”政策,但由于传承下来的战国文字系统太复杂,一时之间不可能都统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字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围,这说明()A.秦朝并没有完成文字绕一 B.秦朝“书同文”效果有限C.秦朝统一措施具有灵活性 D.秦朝的文字系统非常复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题干“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字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施行“书同文”政策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之一,C项正确;秦朝施行“书同文”政策,完成了文字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朝“书同文”的效果,排除B项;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虽有八种稍有不同的字体,但都属于小篆,排除D项。故选C项。12.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汉代“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刺史制度 B.设立中朝 C.“推恩令” D.郡国并行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汉代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B项正确;刺史属于监察制度,与相权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表反映的是西汉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铢)。由此可知()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汉武帝五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汉武帝元狩四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上林三官五铢五铢五铢由中央垄断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趋于活跃C.政府经济管控能力增强 D.货币体系构建已经成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重农的表现,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当时货币体系并不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14.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赐与功臣尊崇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同时实行奉朝请制度,就是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即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任官职。这些措施A.意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空前强化君主专制C.有利于新王朝的政治重建D.导致官员队伍冗杂【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功臣没有实权,就是削弱了功臣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为新王朝重建创造了稳定的政治局面,答案为C;材料内容没有表现出提高行政效率,A错误;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B错误;“日常不任官职”所以不能说导致官员队伍冗杂,D错误。15.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①纸张的普遍使用②门阀士族的推动③经济重心的南移④儒家思想的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人数远超两汉及以前,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纸张的普遍使用,促进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使得绘画作品更易于保存和传播,从而有更多的画家被记载下来,①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在社会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往往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②正确;③错在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唐朝安史之乱后才逐渐明显,与本题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人数增多关系不大;④错在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教化和社会秩序,对绘画艺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时期,儒家思想对绘画艺术的影响不是这一时期画家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故本题选A项。16.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答案】C【解析】根据“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可得出汉族的习惯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内容,体现了民族间的交融,C项正确;群言百家指各家著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人口的流动,也不是地方的物产,排除BD项。故选C项。
17.《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派遣史官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魏晋之后的史书修撰主要由朝廷主持,甚至皇帝都亲自参与,这必然导致史书的撰写受到皇帝和朝廷的影响,由此说明官修史书具有一定的政治性,C项正确;官修史书受到朝廷和皇帝的影响,因此可能存在虚假性,并不能体现记载的真实性,更不能体现评价历史的公正性,排除AB项;因为官修史书受到朝廷和皇帝的影响,所以在历史解释上可能存在不客观性,排除D项。故选C项。18.如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982923938A.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 B.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长江流域是唐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D.唐朝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中唐以后长江以北灌溉工程数量从98个下降至29个,而长江以南则从23个增加到了938个。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灌溉工程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南方水利设施的发展远超北方,这说明了经济活动和农业发展的重心向南移动的趋势,究其原因,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A项正确;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在唐朝就彻底完成,排除B项;虽然长江流域在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不能直接断定其为最发达地区,排除C项;唐朝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说法并未在表格数据中得到直接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9.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B.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武则天改中书省、门下省名称,并通过授予低品阶官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他们得以参与议政,增加了宰相的数量且使得宰相更替频繁。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为了分散原有高级官员的权力,让更多的官员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从而达到平衡朝中势力的目的。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加强了皇帝对朝廷事务的控制能力,B项正确;增加参与决策的人员不等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排除A项;因材料未提及地方控制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鉴于此措施实际上是削弱而非扩大了两省的实际职权,排除D项。故选B项。20.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否定门阀制度,强化文官政治,是出身中下层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的推动作用,没有体现官员执政能力,以及崇文抑武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21.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采取汉人和契丹人分开治理的措施,体现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本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可知,宋代武成王庙数量减少,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说明宋代对于兵家鼻祖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儒家先圣孔子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宋代重文轻武,D项正确;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而不是漠视兵家思想,排除A项;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无法体现抑制地方势力,排除B项;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没有体现打压民间信仰,排除C项。故选D项。23.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海外贸易的拓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C.经济结构的变化 D.消费市场的扩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因此出现了“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的现象,反映的是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B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是小农经济,C排除。故选B。24.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故C项正确,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25.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某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描述:“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这一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便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行省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有力工具,是元朝对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D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力,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与材料“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不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与材料“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不符,排除B项;刺史制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全国设立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与材料“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6.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可知,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歧视政策”和“完全实现汉化”,A、B错误;C不是材料主旨。27.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幼。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这反映出明代()A.言官权力不断扩大 B.政治生态日益恶化C.专制皇权得以强化 D.监察体系趋于完善【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言官的弹劾权来自于皇帝授予,依附于皇权,遭受弹劾的官员最终由皇帝决定去留,这表明了明代专制皇权得以强化,C项正确;言官权力不断扩大只是表面现象,其品秩不高,依附于皇权,排除A项;言官的设置有利于纠劾百官不法行为,改善政治生态,澄清国家吏治,排除B项;D项“完善”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项。28.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点石成金』: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29.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 B.农业生产的市场化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 D.消费群体的扩大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前期的中国。据材料“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可得出,因为当时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鲜花成为了市场上畅销的商品,故很多农田种植了鲜花,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B项正确;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女性以鲜花为头饰是一种奢靡的消费观念,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种植粮食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变为了种植鲜花,不能体现土地利用相对于之前是否精细化了,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消费群体是女性,未进行前后对比,看不出消费群体是否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30.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结合所学军机处史实可知,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军机处只是秉承皇帝旨意草拟诏书和传达圣意,所以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B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主要体现了军机处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的职能,没有涉及参与决策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根据所学清朝史实可知,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而不是陪读陪写,赋诗作画,排除C项;根据所学军机处史实可知,清朝军机处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没有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坐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中国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中国“大一统”时代的开端……秦的“大一统”体制,正如“百川异源,皆归于海”,它是会聚八百年的小变、渐变而终成大变局。凡是历史上的大变局也莫不如此。——摘引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时期,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汉朝进入大发展时期,加速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就汉朝的宏伟大业,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方面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可以说汉武帝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和标志,同时,汉武帝时期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的辉煌政绩又与他个人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摘引自洪煜《评汉武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记住(公元前221年)这个年份”的原因,并简析秦能够开创“大一统”时代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成为杰出人物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巩固与发展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措施。【答案】(1)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国力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2)主要因素:使汉朝达到鼎盛时期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措施:政治上,设立中朝;实行察举制;设刺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思想上,尊崇儒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代中国。原因:据材料一“中国‘大一统’时代的开端”并结合所学“公元前221年秦国最终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可得出“记住(公元前221年)这个年份”是由于这一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条件:结合所学可得出,客观条件有,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促进统一。从秦国本身即主观方面看,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主要因素:据材料二“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时期”“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使汉朝达到鼎盛时期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结合所学,政治上,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思想上,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32.宋代社会生活材料一二侍填香石刻这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面中二侍着展翅幞头,身穿圆领、小袖开衩衫子,露出内衣衣领,腰系带,衫下露出跷尖鞋。面庞圆润,神态敦厚,分立香炉两侧,作填香状。香炉为三足式,炉身为狻猊(suānní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捧莲材料二部分宋朝展品①沈括《梦溪笔谈》⑥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②张择端《清明上河图》⑦钧窑玫瑰紫大花盆③宋徽宗《芙蓉锦鸡图》⑧土地买卖契约残片④定窑划花萱草葵瓣口碗⑨石刻朱熹自画像⑤手持罗盘的陶俑⑩“南海1号”沉船上的瓷碗(1)阅读材料一,分析“二侍填香石刻”的史料价值。(2)从材料二中选择至少三件展品,与材料一中石刻一起策划一个微展览,结合时代背景撰写该微展览的介绍。要:写出所选展品序号;此介绍应包括展览主题、展品与该主题的关系、此展览的意义。【答案】(1)——★参考答案★——要点史料价值:“二侍填香石刻”是图像史料,可以用来研究宋代石刻艺术、墓葬习俗、服饰文化、焚香习俗、香炉器具、外来文化影响等。(2)参考示例所选展品:④⑥⑦微展览介绍:本次微展览的主题是宋朝人的生活。宋朝时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宋朝人的生活也有所发展。本次展览的展品“二侍填香石刻”展现了宋朝人填香的场景,展品《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宋朝人家居生活的场景,展品“划花萱草葵瓣口碗”和“玫瑰紫大花盆”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本次微展览通过两个生活场景和两件生活用品的展示,可以增进参观者对宋朝人生活的了解,也能通过宋朝人的生活,感受到宋朝经济的繁荣。【解析】【小问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二侍填香石刻”可知,“二侍填香石刻”是图像史料,其是出土于四川地区的宋代石室墓的石刻,说明其更是研究宋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根据材料“画面中二侍着展翅幞头,身穿圆领、小袖开衩衫子,露出内衣衣领,腰系带,衫下露出跷尖鞋。面庞圆润,神态敦厚,分立香炉两侧,作填香状。香炉为三足式,炉身为狻猊捧莲”可知,对石刻中整体数据的提炼,可以从宋代石刻艺术、墓葬习俗、服饰文化、焚香习俗、香炉器具、外来文化影响等方面的角度进行认识和理解。小问2】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宋朝(中国)。首先,根据材料信息要求,在部分宋朝展品中,选择至少三个展品,提炼出四个展品的内在联系或是逻辑性,而后确定展览的主题,如:选择展品:④⑥⑦,可以确定展览主题为:宋朝人的生活。其次,结合确定的主题“宋朝人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从宋朝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宋朝人的生活等角度进行说明,如:宋朝时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宋朝人的生活也有所发展。本次展览的展品“二侍填香石刻”展现了宋朝人填香的场景,展品《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宋朝人家居生活的场景,展品“划花萱草葵瓣口碗”和“玫瑰紫大花盆”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再次明确选择主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本次微展览通过两个生活场景和两件生活用品的展示,可以增进参观者对宋朝人生活的了解,也能通过宋朝人的生活,感受到宋朝经济的繁荣。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主要商业中心的演变战国出现了商业区“市井”西汉都市商业繁荣王莽新朝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两宋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康(今江苏南京)、鄂州、江陵明清北京、苏州、湖州、杭州等传统大都会盛泽镇、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等若干市镇——据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整理阅读上表,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古代商业中心”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史实调用准确,层次清楚,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论题:商业中心的转移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阐述:王莽新朝处于两汉之交,因北方开发较早,人口众多,并且商贸往来频繁,所以北方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而当时南方地区尚未得到有力的开发,故王莽新朝时期的五大商业都会除成都外,均分布在黄河流域。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动荡,而南方相对稳定,所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使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唐朝时的商业中心不少分布在南方。两宋之际的战乱使北方人口又一次南迁,劳动力和技术经验均向南方聚集,加之前期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两宋及明清时期,大部分商业中心都分布在南方地区。总结:商业中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其地域分布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示例2:论题:商业中心分布受商贸通道变迁的影响。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基本思路:唐朝京杭大运河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广州一带可与外国交流,故江南市镇发达。【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仔细阅读表格内容可知,古代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从战国时期出现商业区到明清时期已有大都会及若干商业市镇,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愈大,而且由北方到南方逐渐扩展,且一些城市兼具商业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功,因此,本题的论述可以从商业中心的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商业中心分布与商贸通道的变迁等角度展开,注意史实调用准确,层次清楚,逻辑清晰。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2.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约6000年新石器时代。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城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材料没有体现最早,排除A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的信息是没办法判断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的,排除D项。故选B项。3.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早期国家时期(中国);“月明星稀”是指进入王国时代,中原地区出现了广域王权国家,周边的区域文明相继退场或翳淡下去,与之相类似的是早期国家基本形态,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满天星斗”形容的是不同文明如星斗散布于中国大地,星汉灿烂,与之相类似的是原始部落联盟或邦国林立,排除A、B两项;“皓月凌空是指进入帝国时代,多元文化融为一体,与之相类似的是大一统典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4.在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大量为告麦、告秋、祈年、求雨、多雨诸事而占卜。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A.生产工具改进 B.重视引水灌溉 C.农业地位上升 D.出现个体劳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告麦、告秋、祈年、求雨、多雨”可知,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的占卜,表明当时农业地位上升,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是否改进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是表明又大量与农业有关的甲骨文,无法得出是否重视引水灌溉,排除B项;个体劳作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5.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A.标志西周大一统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周天子分封人民给诸侯,且臣民依旧与周天子保持着臣民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政权,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故B项错误。C项“清除了”使用错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故排除。6.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期,晋国太祝认为中行氏在纷争中失败,是中行寅不修德义,引发一国民众怨恨所致,其观点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A项正确;质疑祭祀功用的是中行寅而非太祝,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血缘宗法伦理关系,排除C项;太祝的观点并未否定君权神授,排除D项。故选A项。
7.下图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中所载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其主要反映出()A.文化地域性导致这一时期政治分裂 B.中原文化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域文化C.地理阻隔导致文化圈之间相互隔绝 D.中华文化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可知,这一时期分布不同区域的文化圈,有的相互交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导致”说法错误,政治分裂是由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排除A项;材料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的多元一体,而没有把中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中有的文化圈彼此交错,因此不能得出地理阻隔文化圈之间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8.《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9.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D.情感倾向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刘知几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知几是太过拘泥于名号、等级,刻板地要求必须身为天子才能立为本纪,如果身为诸侯,就绝无设为本纪之理。关键在于,他未能理解,司马迁设置本纪的主要着眼点不在身份名号,而在于以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史事之总纲领,看其是否起到支配历史大局的作用,所以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刘知几对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排除A项;正统观念主要是指能够一脉相承,并且能够统一全国的某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情感因素不是导致两者不同认识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10.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A.使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 B.说明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秦朝(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的军国大事先由三公九卿讨论,然后再由皇帝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D项正确;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弱化”表述错误,并且朝议制度只是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不能削弱君权,排除A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没有民主观念,朝议制度也不属于民主观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而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所以不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11.秦朝虽然施行了“书同文”政策,但由于传承下来的战国文字系统太复杂,一时之间不可能都统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字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围,这说明()A.秦朝并没有完成文字绕一 B.秦朝“书同文”效果有限C.秦朝统一措施具有灵活性 D.秦朝的文字系统非常复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题干“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字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施行“书同文”政策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之一,C项正确;秦朝施行“书同文”政策,完成了文字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朝“书同文”的效果,排除B项;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虽有八种稍有不同的字体,但都属于小篆,排除D项。故选C项。12.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汉代“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刺史制度 B.设立中朝 C.“推恩令” D.郡国并行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汉代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B项正确;刺史属于监察制度,与相权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如表反映的是西汉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铢)。由此可知()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汉武帝五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汉武帝元狩四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上林三官五铢五铢五铢由中央垄断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趋于活跃C.政府经济管控能力增强 D.货币体系构建已经成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重农的表现,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当时货币体系并不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14.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赐与功臣尊崇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同时实行奉朝请制度,就是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即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任官职。这些措施A.意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空前强化君主专制C.有利于新王朝的政治重建D.导致官员队伍冗杂【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功臣没有实权,就是削弱了功臣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为新王朝重建创造了稳定的政治局面,答案为C;材料内容没有表现出提高行政效率,A错误;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B错误;“日常不任官职”所以不能说导致官员队伍冗杂,D错误。15.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①纸张的普遍使用②门阀士族的推动③经济重心的南移④儒家思想的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人数远超两汉及以前,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纸张的普遍使用,促进了书画艺术的发展,使得绘画作品更易于保存和传播,从而有更多的画家被记载下来,①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在社会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往往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②正确;③错在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唐朝安史之乱后才逐渐明显,与本题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人数增多关系不大;④错在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教化和社会秩序,对绘画艺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时期,儒家思想对绘画艺术的影响不是这一时期画家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故本题选A项。16.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答案】C【解析】根据“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可得出汉族的习惯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内容,体现了民族间的交融,C项正确;群言百家指各家著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人口的流动,也不是地方的物产,排除BD项。故选C项。
17.《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派遣史官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魏晋之后的史书修撰主要由朝廷主持,甚至皇帝都亲自参与,这必然导致史书的撰写受到皇帝和朝廷的影响,由此说明官修史书具有一定的政治性,C项正确;官修史书受到朝廷和皇帝的影响,因此可能存在虚假性,并不能体现记载的真实性,更不能体现评价历史的公正性,排除AB项;因为官修史书受到朝廷和皇帝的影响,所以在历史解释上可能存在不客观性,排除D项。故选C项。18.如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982923938A.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 B.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长江流域是唐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D.唐朝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中唐以后长江以北灌溉工程数量从98个下降至29个,而长江以南则从23个增加到了938个。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灌溉工程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南方水利设施的发展远超北方,这说明了经济活动和农业发展的重心向南移动的趋势,究其原因,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A项正确;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在唐朝就彻底完成,排除B项;虽然长江流域在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不能直接断定其为最发达地区,排除C项;唐朝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说法并未在表格数据中得到直接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9.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B.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武则天改中书省、门下省名称,并通过授予低品阶官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他们得以参与议政,增加了宰相的数量且使得宰相更替频繁。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这种做法本质上是为了分散原有高级官员的权力,让更多的官员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从而达到平衡朝中势力的目的。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加强了皇帝对朝廷事务的控制能力,B项正确;增加参与决策的人员不等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排除A项;因材料未提及地方控制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鉴于此措施实际上是削弱而非扩大了两省的实际职权,排除D项。故选B项。20.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否定门阀制度,强化文官政治,是出身中下层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的推动作用,没有体现官员执政能力,以及崇文抑武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21.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采取汉人和契丹人分开治理的措施,体现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本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可知,宋代武成王庙数量减少,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说明宋代对于兵家鼻祖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儒家先圣孔子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宋代重文轻武,D项正确;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而不是漠视兵家思想,排除A项;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无法体现抑制地方势力,排除B项;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没有体现打压民间信仰,排除C项。故选D项。23.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海外贸易的拓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C.经济结构的变化 D.消费市场的扩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因此出现了“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的现象,反映的是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B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是小农经济,C排除。故选B。24.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故C项正确,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25.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某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描述:“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这一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便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行省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有力工具,是元朝对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D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力,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与材料“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不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与材料“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不符,排除B项;刺史制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全国设立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与材料“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6.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可知,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歧视政策”和“完全实现汉化”,A、B错误;C不是材料主旨。27.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幼。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这反映出明代()A.言官权力不断扩大 B.政治生态日益恶化C.专制皇权得以强化 D.监察体系趋于完善【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言官的弹劾权来自于皇帝授予,依附于皇权,遭受弹劾的官员最终由皇帝决定去留,这表明了明代专制皇权得以强化,C项正确;言官权力不断扩大只是表面现象,其品秩不高,依附于皇权,排除A项;言官的设置有利于纠劾百官不法行为,改善政治生态,澄清国家吏治,排除B项;D项“完善”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项。28.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点石成金』: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29.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 B.农业生产的市场化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 D.消费群体的扩大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前期的中国。据材料“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可得出,因为当时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鲜花成为了市场上畅销的商品,故很多农田种植了鲜花,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B项正确;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女性以鲜花为头饰是一种奢靡的消费观念,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种植粮食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变为了种植鲜花,不能体现土地利用相对于之前是否精细化了,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消费群体是女性,未进行前后对比,看不出消费群体是否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30.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结合所学军机处史实可知,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军机处只是秉承皇帝旨意草拟诏书和传达圣意,所以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B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主要体现了军机处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的职能,没有涉及参与决策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根据所学清朝史实可知,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而不是陪读陪写,赋诗作画,排除C项;根据所学军机处史实可知,清朝军机处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没有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坐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中国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中国“大一统”时代的开端……秦的“大一统”体制,正如“百川异源,皆归于海”,它是会聚八百年的小变、渐变而终成大变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衡记分卡的应用》课件
- 《企业人力绩效管理》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汇编人事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人力资源管理篇
- 《磺达肝癸钠》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课件
- 《投资经济学》教学大纲
- 《神经系总论》课件
- 2024年首届全国标准化知识竞赛真题题库导出版-下(判断题部分)
-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苏教版秋
-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课件 第6章 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电梯维护保养分包合同
- 10以内连加减口算练习题完整版139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六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沥青搅拌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市场需求潜力报告
- 《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基础模块上册
- 2024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与服务规范考试试题
- (高清版)AQ 2002-2018 炼铁安全规程
-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