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偷税漏税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企业偷税漏税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企业偷税漏税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企业偷税漏税的原因及对策_第4页
企业偷税漏税的原因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偷税漏税的原因及对策

现在,中国企业存在严重的逃税现象,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税收机制不完善。因此,有效的税务机制是防止企业逃税行为的发生,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已成为中国政府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偷税漏税行为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进行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征税—纳税人博弈模型,根据模型的均衡结果导出有效税收机制,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一、纳税人之间的委托代理企业偷漏税过程涉及三个行为主体——纳税人、征税人和政府。在这里,我们不妨假设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由于各自信息的不对称,纳税人与征税人之间、征税人与政府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现分别对这三个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1.纳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偷税漏税行为的信息基础在信息经济学中,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指的是某一博弈方拥有另一博弈方不拥有的信息。常常将博弈中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在征税人员对纳税企业征税过程中,由于双方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同,所以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纳税人拥有私人信息,因此是代理人;征税人不拥有私人信息,因而是委托人。由于委托人代理人间的信息不对称,这里便会产生纳税人的隐藏信息道德风险(moralhazardwithhiddeninformation)问题。纳税人能够观察到“自然的选择”——企业的经营状况,然后选择行动(或向委托人报告“自然的选择”或隐瞒收入),委托人能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纳税人是否按其帐面提供的财务信息纳税),但不能观察到“自然的选择”(因而是不完美信息)。当纳税人隐瞒收入的收益大于报告“自然的选择”的收益时,纳税人就会选择隐瞒收入进行偷税漏税。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由于政府和征税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难以观察到征税人员的行动和自然状态本身,纳税人通过寻租活动和征税人员共同串谋偷税。尽管这种寻租对于社会而言显然是一种浪费,不创造任何价值,但对企业来说,却是有租金收益的。总之,经济理性的纳税企业在考虑如何达到其利益最大化时,其行为选择空间肯定包括偷税漏税行为。至于具体决策时,企业是否偷税以及采取何种方式偷税就取决于其所受约束条件以及偷税收益方面的权衡。此外,企业的偷税行为还与征税人的检查概率、企业的风险态度、政府最优税率设计以及对偷税行为的惩罚力度等因素有关,这在下文将详细讨论。2.明确纳税人的信息目征税人受政府委托向企业征税,政府赋予其特殊的权力——代表政府征收税金、领取政府支付的报酬并对政府征税工作负责。一方面,作为征税人的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纳税人显示其纳税信息,使之显示信息比不显示信息更为有利。而另一方面,经济理性的征税人同样以追求个人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由于政府和征税人间的信息不对称,征税人有可能利用手中权力和企业串谋偷税,通过设租行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二,即使征税人不存在寻租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难以观察到征税人是否努力工作,在激励不相容机制下,征税人缺乏动力为政府努力工作(这里假设征税人的努力对其本身具有负效用),加上其本身在征税过程中就处于信息不利的地位,结果造成政府税收的流失。3.税收机制的设计以激发纳税人的参与热情为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委托征税人向纳税人征税,通过征得的税金购买公共产品,进而促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征税过程涉及的三个行为主体中,政府处于信息最为不利的一方。作为委托人的政府,其必然要尽可能地减少其代理成本,增加其代理收益。为此,政府需要通过有效的税收机制设计,一方面要促使纳税人没有积极性去偷税,一方面又要防止征税纳税双方串谋偷税。作为政府,在面对企业偷税时,一般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利益原则。该原则反映的是,政府在为防止偷税而支付的成本与其所能带来的收益之间的一种权衡;二是社会效益原则。即政府除考虑相应的经济利益之外,还会考虑到社会公平以及维护法律权威性等方面的需要。基于这个原则,政府在考虑到改善整个社会福利水平时,在有些情况下也会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不惜代价。总之,作为征税人的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纳税人显示其纳税信息。作为政府的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机制使征税人努力工作并无败德行为产生。本文通过征税人纳税人的博弈模型对此进行分析。税人游戏模式1.不隐蔽收入的税收损失设局中人A——征税人员;B——纳税企业。征税人A的策略是:A1——检查纳税企业B,A2——不检查纳税企业B。纳税企业B的策略是:B1——不隐瞒收入,B2——隐瞒收入。(这里假设纳税企业靠隐瞒收入来逃避税收)设R为纳税企业隐瞒的应税额,α为征税人查出纳税企业隐瞒收入后追回税款的罚款系数,β为征税人对纳税企业隐瞒的应税额的查出比例,即β=已查出应税额/应税额。显然,β≤1。(注意:这里β显然是一个估计值,我们假定各级政府可根据当地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及其实际的税收数额大致确定该值,β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税务部门的廉洁程度)当β=1时,隐含了如下假定;(1)政府征税工作的代理人——征税人员无败德行为。(2)征税人员是一支业务素质高的税收检查队伍。因而,凡是纳税企业一有隐瞒收入行为,一查必出。显然上述假定是不符合现实的,所以我们只有讨论β<1的情况才有现实意义。现在对β<1的情况进行讨论。我们知道,当局中人B不隐瞒收入时,不管A采取什么策略,A的税收损失为0;当局中人B采取隐瞒收入的策略时,若A不检查B,则A的税收损失为R,若A检查B且A查出βR的应税额,则B需要补交查出的应税额βR,且被罚αβR,这时A的税收损失为-βR-αβR+R,即(1-β-αβ)R。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仅仅讨论A的税收损失,至于A在税收检查过程中花费的成本并不属于A的税收损失范围,在此不予以讨论,下文将对此作进行进一步说明。局中人A的税收损失表如下:(因A的税收损失即是B的逃税收益,为简化起见这里对B的逃税收益表不予列出)不难看出,此博弈模型有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解(A1,B1),即征税人员对纳税企业百分之百检查,同时纳税企业采取不隐瞒收入的策略,但由于税收成本等因素,征税人员对纳税企业百分之百检查难以做到。所以,实践中(A1,B1)几乎没有意义。值得庆幸的是,该博弈模型在混合策略意义下有无穷多个解,(A1,B1)只是其中的一个特解。若局中人A以概率为x随机使用策略A1,以概率1-x使用策略A2;局中人B以概率为y随即使用策略B。解得该模型的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为:(1)局中人A的最优混合策略为:X*=(x,1-x),其中x满足1/β(1+α)≤x≤1,且V=0。(2)局中人B的最优混合策略为:Y*=(1,0),且V=0,其中V为对策值。换句话说,该模型的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为(X*,Y*),即征税人员A选x∈[1/β(1+α,1),B将取y=1,此时对策值V=0。由于A对B的检查概率x越大,A的税收成本就越高,征税人员最佳概率选择为:x=1/β(1+α),这样一来可使A的税收成本最小,而取x=1(即前面提到的纯策略解)则A的税收成本最大。从税收成本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征税人员不需要对纳税企业百分之百检查。局中人A的最优混合策略可取X*=(1/β(1+α),1-1/β(1+α))且V=0,局中人B的最优混合策略仍为:Y*=(1,0),且V=0。上述最优混合策略的经济含义为:征税人员以x=1/β(1+α)的概率检查纳税企业,则纳税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不隐瞒收入(y=1),政府的税收期望损失为0,纳税企业的逃税的期望收益也为0(双方均为理性最佳选择策略)。从而在理论上证明征税人只要以概率为x=1/β(1+α)对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即可达到对企业全面检查相同的经济效果,由于x=1/β(1+α)(2.1)所以α=1/βx-1.(2.2)公式(2.2)即为由税企博弈模型导出的企业逃税罚款系数,该公式揭示了政府制定的逃税罚款系数不仅与税务机关征税人员的检查概率有关,还与征税人员对逃税企业应税额查出比例有关,公式(2.2)的导出为政府的税收机制的最优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逃避税企业应以逃避税人的担保制止逃避税案件模拟一:若政府财力允许检查概率x=1/3,历年全国逃税查出比例为β=3/4(假设该值是根据各地区历年的β值平均而得),则由公式(2.2),对逃税企业除追缴其逃税人外,应以逃税额的三倍罚款才能制止逃税案件的发生。模拟二:若税法规定逃税罚款系数α=3,甲乙两地上期逃税查出比例β甲=3/4,β乙=1/2,则按公式(2.1),甲地税务机关当期应以1/3的概率检查纳税企业,乙地税收机关当期应以1/2的概率检查纳税企业。这样,甲乙两地才能杜绝逃税现象的发生。3.税收成本降低检查概率上述税企博弈模型中未考虑税收成本和逃税成本,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因素不可忽视,现对此做如下说明:(1)税务决策部门在制定罚款系数时,应考虑税收成本,从某种意义来说,检查概率越小,税收成本越低,而检查概率与罚款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检查概率不可定得过小。例如:当β=4/5,x=0.01时,α=124。由此可见,当检查概率定得过小,将导致罚款系数过大,使企业根本没法承受,罚款不可能到位.这样一来政府的税收期望损失将大于零。因此,不可盲目追求税收成本最低,从而降低检查概率加大罚款系数,而应在追求最优税收成本的同时,考虑现阶段企业的承受能力。(2)在税法规定α之后,税务执行部门的税收成本各不相同,如前应用之二中,甲地的税收机关的税收成本低于乙地税收机关的税收成本。各税收机关要想减低税收成本,减少检查概率,由公式(2.1)可知,只有提高β值即逃税查出比例,而β值的改变主要通过两个基本途径: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防止税务检查人员败德行为的发生。其次,增加教育投入,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3)纳税企业在不计逃税成本的条件下,若税收机关以概率x=1/β(1+α)对其检查,则纳税企业的最佳策略为不逃税,若其逃税成本大于零,纳税企业将更加主动选取不逃税策略。4.全国统一逃税罚系数由以上博弈的均衡结果及导出的公式(2.2)为政府的税收机制的最优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1)国家税务决策部门可根据历年全国逃税查出比例β及国家财力情况确定最佳检查概率x,并以公式(2.2)为理论依据,制定出全国统一逃税罚款系数α,以增强税法的刚性。(2)各税务执法部门在税法规定了统一逃税罚款系数α之后,根据本地区上一年度逃税查出比例β及公式(2.1)确定本地区本年度对纳税企业的检查概率x,适当调整税务检查人员力量,为检查人员定编及经费开支提供了理论依据。三、税收征管中的引导性通过以上对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的剖析,税收机制设计的目的在于完善纳税信息的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具体说:一、如何扼制纳税人偷税的图谋及行为;二、如何防止征税纳税双方串谋偷税行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进行纳税机制的“引导性”结构设计,体现“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思想,从惩罚、激励机制开始到信息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再推进税收意识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1.建立和完善偷漏税刑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行为予以强硬的法律约束和惩罚力度,直接提高偷税行为的成本。不仅可以有效制止违法犯罪,还可以使合法行为得到鼓励和发展。具体做法如下:(1)树立税法不容侵犯的绝对权威,强化税务机关打击偷漏税活动的执法权。(2)利用罚款设立偷税漏税举报奖励专项基金,建立健全纳税信息机制。(3)实现纳税公开。对参与偷税漏税的企业、个人、腐败官员予以曝光。(4)加大偷税漏税行为和征税人串谋行为的刑事惩罚力度。(5)设计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激励相容机制,设计征税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政府代理成本。2.职能分工及工作效率改变我国现行税收专管员制度,实行税务管理从登记、估税、征税、审计、罚款、申述各职能的严格分工,从而既能有效制止串谋偷税行为,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征税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