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前中生代碳酸盐岩成因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_第1页
三江前中生代碳酸盐岩成因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_第2页
三江前中生代碳酸盐岩成因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江前中生代碳酸盐岩成因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0作为岩片标志的碳酸盐岩岩片西南三江地区位于特提斯构造带东部,记录了洛亚和冈瓦纳两个古陆组的解体、古陆组碎片的相互作用、整合和高度更新的地质历史。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由四个板块、两个模块和两个模块组成的基本结构模式。事实上,它们是不同时期的陆块碎片和岩屑。它们是由不同时代的船舱组成的“岩片”组合,反映了古代海洋系统和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多弧体变化、兴衰和整合过程。三江地区的两个古陆群相交分布,极大地影响了造山带地层系统的建立、特提斯发展的精细化,以及这一重要成矿区的分散规律。不同陆块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同一陆块地幔和地壳中某些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的继承演化关系和块体效应,提供了分辨和区分不同古陆系统及其碎片的途径[4~7].其中铅同位素的块体效应明显,不同源区演化形成的地块岩石具有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只要识别和建立起了相应的铅同位素标志,就可以鉴别岩片的不同归属[8~11].笔者对本区及邻区主要岩石类型的铅同位素资料的整理表明,碳酸盐岩类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显示了明显的块体差异,可与已知的冈瓦纳和劳亚古陆的铅同位素组成对比,可作为建立本区两类古陆群岩片综合地球化学标志的基础.1碳酸盐岩岩石成分特征粗线条地看,三江地区冈瓦纳古陆群与劳亚古陆群的界线大致以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为界.为寻找两大古陆群的差异,选择了该结合带东西两侧,可能分属不同古陆群岩片的前中生界碳酸盐岩类样品数据:属于冈瓦纳古陆群的包括德钦南佐下二叠统灰岩,澜沧老厂中上石炭统大理岩和西盟新厂下古生界大理岩,共计7组数据;属于劳亚古陆群(扬子陆块西缘)的包括中咱地块中纳交系、三家村上寒武统灰岩和白云岩、杠日隆上二叠统灰岩(哀牢山1个样品归入其中)、川西会东、会理、甘洛上震旦统大理岩,共计13组数据.它们都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测试数据,可靠性较高.将上述数据投入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澜沧江结合带两侧的前中生代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于图中不同的区间.东侧的碳酸盐岩以相对低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w(206Pb)/w(204Pb)=18.110~18.471,w(207Pb)/w(204Pb)=15.260~15.876,w(208Pb)/w(204Pb)=37.570~39.178(杠日隆1个异常低值除外),相应的平均值分别为18.297,15.678,38.575;西侧的碳酸盐岩以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w(206Pb)/w(204Pb)=18.598~19.710,w(207Pb)/w(204Pb)=15.653~16.106,w(208Pb)/w(204Pb)=38.836~40.036,相应的平均值分别为19.134,15.813,39.333.其中最具有分辨特征的是w(206Pb)/w(204Pb)值,西侧的碳酸盐岩w(206Pb)/w(204Pb)>18.5,东侧的碳酸盐岩w(206Pb)/w(204Pb)<18.5.研究表明,分别属于冈瓦纳和劳亚古陆群岩石圈系统的地壳和来自地幔的岩石在铅同位素组成上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冈瓦纳系统中的新生代玄武岩和中新生代花岗岩的w(206Pb)/w(204Pb)>18.6,而属于劳亚系统的华北陆块的不同时代的玄武岩、变质岩和花岗岩类的w(206Pb)/w(204Pb)<18,扬子陆块中这些岩石的w(206Pb)/w(204Pb)<18.5.澜沧江结合带两侧的前中生代碳酸盐岩类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此可以很好地进行对比.在古特提斯阶段,东特提斯构造域的碳酸盐岩出现在基性熔岩之上的海山、地块上的碳酸盐台地和活动边缘盆地“建隆”产生的台地上,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所在陆块和相应的地幔系统,尤其在古特提斯的早期,特提斯洋和洋盆扩张过程中,碳酸盐岩的物源主要来自所在的古陆群,较好地反映了两大古陆群岩石圈组成的铅同位素特征.由此可见,两类前中生代碳酸盐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标定两大古陆群的属性,可成为三江地区构造岩片属性的判别标志和其他岩类源区研究的参照系.2碳酸盐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兰坪盆地夹持于澜沧江和金沙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盆地内大面积被中新生代地层覆盖,其中发育一套晚三叠世的地层,包括三合洞组(T3s)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挖鲁八组(T3wl)砂泥岩和麦初箐组(T3m)细碎屑岩夹灰岩.它们与更晚的中新生代地层之间为断层接触,逆冲推覆构造性质明显,金顶铅锌矿床和正在勘查的白秧坪地区铜银铅锌矿床的产出都与它们密切相关.区调及其他研究一般将其作为中生代兰坪盆地发育的早期沉积产物来建立盆地的地层系统,但疑问不少.由于中生代兰坪盆地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两侧发育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洋脊型蛇绿岩和火山弧岩石组合,盆地中中新生代的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应显示冈瓦纳古陆群和扬子陆块(劳亚古陆群性质)铅同位素组成混合后的特征.中侏罗统—第三系古新统砂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很好地显示了这种特点:w(206Pb)/w(204Pb)=18.488~18.756,w(207Pb)/w(204Pb)=15.274~15.891,w(208Pb)/w(204Pb)=37.822~39.328.而三合洞组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的w(206Pb)/w(204Pb)=18.544~20.289,w(207Pb)/w(204Pb)=15.669~15.988,w(208Pb)/w(204Pb)=38.547~40.890,显示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在图2中,它们位于冈瓦纳古陆群碳酸盐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区间.这样看来,三合洞组和与其具有同样变形样式的挖鲁八组、麦初箐组岩系的沉积就不会是中生代兰坪盆地两侧造山带物质的混合产物,而是源自盆地西部冈瓦纳古陆群,这与澜沧江和金沙江板块结合带相向俯冲、碰撞,中生代兰坪盆地为复合前陆盆地的性质不符,可见三合洞组、挖鲁八组及麦初箐组岩系不应是该盆地的沉积产物.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三江地区进入陆内汇聚时期,大规模的推覆和走滑作用是主导机制.盆地内不仅有自东向西的逆冲推覆(或滑覆),也存在自西向东的大型逆冲推覆运动踪迹,上述铅同位素特征和有关地质特征指示,现今兰坪盆地中的上三叠统岩系可能就是因自西向东的逆冲推覆作用,将其从盆地西部的冈瓦纳古陆群岩片中“飞”到盆地中的,是盆地中的外来岩片.图3是反映上述碳酸盐岩数据铅同位素拓扑性质的V1-V2和εγp-V2图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