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地理课例研究_第1页
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地理课例研究_第2页
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地理课例研究_第3页
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地理课例研究_第4页
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地理课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地理课例研究

延边州教育学院李萍从我们的课例研究说起背景:卢海燕老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前会议:2012年11月30日(一)卢海燕老师说课(二)卢老师与观察者的交流(三)卢老师与观察者讨论观察点课中观察:2012年11月30日,第4节课(一)观察工具(二)观察位置的选择(三)观察过程课后会议:2012年11月30日,第4节课后(一)卢老师课后反思(二)观察教师简要报告观察结果(三)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附件(一)学案(二)课后反思与课堂观察分析报告观察维度:课堂文化

视角观察点周秀红:思考:教师行为、学生指向李萍:民主:教师表现、学生方面于红艳:创新:生成、环境支持朴国华:关爱:对学生的关爱关晓红:特质:教师的特质1、观课、评课重量不重质,重形式不重内容。

2、听课活动多,课后认真评课的少。

3、课后评价大同小异,结论笼统。

4、关注教师的行为,不关注学生的行为。

5、据一节“推门听课”或“参赛课”下结论,缺乏跟踪调查。

6、同伴互助难于实现。

7、感性多于理性,不讲专业标准。

8、部分教师观课、评课及课后反思落入窠臼

……信息共享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进行课堂观察提纲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二、什么是课堂观察?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起源趋势涵义意义二、什么是课堂观察?

2.1起源195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其开发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次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在某种程度上,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codingsystem),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2.2课堂观察的主流趋势: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量化的课堂观察: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质性的课堂观察: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研究者利用个人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诠释课堂。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课堂观察。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第一个层次,是不自觉的观察,这是一种知觉心理本能的反映;第二个层次,是凭经验、感觉进行的观察;第三个层次,是有目的,有一定的观察角度,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观察,即所谓的有意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从观察心理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2.3什么是课堂观察?

简单的说,

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4课堂观察的涵义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2.5课堂观察框架

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的程序

2.课堂观察的主要原则

3.课堂观察工具

种类选择原则3.1课堂观察程序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会议参与人员进行有效商讨,明确观察目的,讨论课的背景,确定观察时间、地点,明确分工,确立观察焦点,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或工具。课堂观察记录方法如何选择?1、观察记录方法的选择要适合观察的目的要求;2、观察记录方法的选择要适合观察者的习惯和观察记录能力;3、观察量表要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进行修改。记录方法一般分类定量记录方法:等级量表、分类体系(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定性记录方法:描述记录、叙述记录、图示记录、技术记录等如何定量记录信息?

(举例)课堂观察表(1)

—教学过程时间分布引入展开巩固总结作业用时占课时长的比例(%)%%%%%环节次数提问内容候答时间回答方式回答内容理答方式有效提问(2)教师评价语言内容(3)情感性评价(学生习惯态度兴趣)内容性评价(文本内容)方法性评价(学习方法)效度原因分析次数%次数%次数%教师评价语言内容的有效性(4)评价目的(清晰.准确.无冗余)评价时机(成熟.不成熟.生硬)评价态度(交流式.表演式.个性化)效度原因分析次数%次数%次数%

课中观察

进入研究情境,进入观察状态,做好观察记录。如何记录与分析课堂信息?

1.教学结构记录

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

3.课堂提问记录

4.课堂反馈记录5.结构性语言记录6.学生语言流动记录7.学生学习状态记录8.移动路线记录

9.叙事性文字记录

10.师生语言互动分析1、教学结构记录教学结构,也称教学环节,即把课堂教学过程按照主要的教学内容板块划分成几个大的环节,在每个大环节里,又可以拆分成若干个小环节。通过这样的板块划分和时间份额的标注,可以使人获得本节课教学流程的整体概貌,并初步获知实际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在哪里。某一节课的教学结构观察教学环节时间导入3'新课自主学习20'讲授5'探究10'练习5'小结2'总计45'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把课堂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分为四类:教师讲解(A)、师生交流(B)、学生合作(C)、学生独立思考(D)。按照教学展开过程,对各种教学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每种活动的持续时间加以记录。在得到一系列A-C-B-A-D-B…后:①结合教学内容观察各种活动发生和转换的频率;②对每种活动的内容在时间上进行累加,观察本课主要采用了何种教学活动形式。3、课堂提问记录与分析把教师问过的所有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多种角度的再分析,能为教学改进提供建议。问题分析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结合起来考虑。其中问题的大小、问题的结构关系、问题的思维跨度和思维空间能够为教学设计提供最直接的建议。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提问的方式问题的指向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师理答的方式问题之间的结构关系问题之间的思维跨度………………4、课堂反馈记录

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是及时的反馈,教师反馈的数量可以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质互动”的程度。但反馈的层次本身有高低之分,对学生而言,不同程度的反馈获得的信息也很不一样。此外,简单的划分反馈还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有效与无效”之分。反馈的类型①复述:用教师自己的语言复述;②修正:概念化来修正学生的意见;③推演:把学生的观点加以应用、推演或引发下一个讨论问题;④评论:把学生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作分析、比较、归纳或评价。5、结构性语言记录

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是否能够形成网状和层级,往往取决于对知识之间关联的理解程度。课堂里教师的结构性陈述语言,往往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间的关联。结构性陈述语言也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加以研究。结构性陈述语言分为过渡性语言、归纳性语言两种,既发生在大的内容板块之间,也会发生在同一内容的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结构性语言归纳性语言过渡性语言整体过渡性语言不同任务间过渡性语言不同任务间归纳性语言整体归纳性语言6、学生的语言流动记录

语言流动主要指师生间的语言互动方向和数量,这是一种基于座位表的记录方法。通过座位表记录每位学生与教师的语言沟通,可以反映出一节课当中语言流动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类型。如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陈述,用向上的表示学生主动发问等。使用语言流动图可以简明的了解一个班里好中差学生的大致分布情况。7、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

这也是基于座位表的一种记录方法,目的是了解个别学生或某个小组的学习状况。这个记录方法可以了解某个学习任务在学生身上实际发生了什么、是怎样被学生实施的(包括常见错误、操作困难等)。该方法的实质是不停地在某个学习任务发生过程中,用眼睛“给学生拍照”,继续学生在该任务中的实际表现。8、移动路线记录这是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观察课堂,可以记录教师和学生的移动路线。学生在自由讨论时,通过绘制讨论关系图,从信息学角度可以表明信息的沟通程度和沟通方式。教师在巡视时,其移动路线表明了教师的信息反馈所分布到的区域。教师的移动位置课堂里随机记录的关键性叙事片段,往往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特别描述一个事件。叙事性文字记录可以记录全体学生的事件,也可以是个别学生的事件,但须注意使用描述性语言而不是评论性语言:每个叙事语言要分行记录,前面最好标注时刻。9、叙事性的文字记录好多学生被调动起来,想到前面来展示学生很兴奋几个学生打哈欠、李明看着窗外学生很无聊10、师生语言互动分析这个方法用以对师生对话交流的某个关键片段的语言做出分析,目标是通过语言互动分析,检视该对话表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教师的主导地位。核心是对师生对话的语言先分类统计其时间,然后再按表明“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体”的语言归到大类,从而做出检视。是一种使用课堂录像会比较方便的记录方法。课后会议

被观察者自我反思,观察者分析观察结果,思考和对话,提出改进建议,制定后续行为,形成观察报告。怎样进行观察分析和结论?

案例1课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八年级地理上)主题:课堂文化怎样进行观察分析和结论?1、点面结合,围绕观察主题,针对所观察到的教学现象进行如实、客观的分析;2、要将重点放在可能性原因的分析上,提出建设性意见;3、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对教学现象的整体把握。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东西是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的,需要观察者根据观察目的和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观察描述,并可以在课后根据观察回忆加以补充、完善,以较为完整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

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

——怎样进行观察分析和结论?

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是一种定性观察方法,要求观察者围绕特定主题,设计观察视角和视点,对结果进行除数字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具有灵活性、情境性、开放性特点,适合对主题作深入、全面、动态的分析,特别对主题的生成、拓展过程的观察有一定作用。但这种观察方法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分析能力,同时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主观意识对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课堂追问:案例2观察结果分析:1、教师追问频数统计与分析教学环节课题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追问频数0160百分比(%)01000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集中在新课学习中,一方面反映出这堂课“火力集中”,注重重点知识的理解与难点的化解;另一方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视线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这个环节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反馈中有正面积极的评价,但更多的是利用追问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这些追问往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反映了该教师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不过还要通过追问加强对旧知的复习和对新知的巩固。追问方式跟踪追问逆向追问因果追问发散追问无意义追问不恰当追问频次723421百分比(%)43.712.518.72512.56.2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追问方式集中在跟踪追问和因果、发散追问三种方式。因果追问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给学生提供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向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跟踪、发散追问能够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但无意义追问和不恰当追问共3问,占整堂课追问数18.7%,这是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结论及建议:1、教师追问要紧紧围绕初始的主要问题,不能拉出去太远、甚至与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无关;难度要适宜,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2、教师的追问不能模棱两可,给出的问题要明确无歧异;一次追问不能太多。我们发现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一次问一大串问题。结果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学生对那个最初问题的思考被打断了;第二,改变措词后的问题常与原来的问题大相径庭,从而使学生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所以教师还要注意一次只能提1——2个问题,追问要适度,并用简洁易懂的言语表述出来。其他几种方式

◎典型个体追踪观察

为了深入了解某些学生的学习情况或通过了解有代表意义的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验证或研究某一教育措施的实施、某一教育教学新方法对教学对象产生的效果,而有意识地选择一个或几个目标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跟踪观察的方法,我们称此为“典型个体追踪观察”。

地理课中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