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五单元复习试题_第1页
历史第五单元复习试题_第2页
历史第五单元复习试题_第3页
历史第五单元复习试题_第4页
历史第五单元复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复习题1、右边这幅漫画《磨好刀再杀》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A.“攘外必先安内”B.“不抵抗政策”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D.“假和平,真内战”看右图,毛泽东等赴2、重庆谈判的根本目的是A.争取国内和平B.争取民主党派支持C.严惩侵华战犯D.驱逐美国在华势力DA1、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相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见。此前60年的会见是在A.创建黄埔军校时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C.重庆谈判时

D.制定《共同纲领》时2、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最主要的原因是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CB3、1945年8月,毛泽东毅然赴陪都,其弥天大勇感动陪都各界。共产党求民主和平、国民党谋独裁内战的是非昭然天下。这里的“陪都”是A.南京B.上海C.重庆D.广州4、如果请你写一篇关于重庆谈判的小论文,你应该查找的相关历史资料是A.《共同纲领》 B.《二十一条》C.《双十协定》 D.《论联合政府》5、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自强”与“求富”②“民主”与“科学”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和平、民主、团结”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CCA6、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民国34年,你一定会知道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件历史大事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B.重庆人民庆祝《双十协定》的签订C.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D.中国军民在抗日战场上展开局部反攻CB8、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A.南京B.北京C.苏州D.重庆9.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10、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DDC11、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12、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几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B.签署了“双十协定”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通过了“共同纲领”DB13、右边的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辽沈战役14、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请为这张卡片选择合适的题目A.孟良崮上火如潮B.千里跃进大别山C.大军合力战淮海D.百万雄师过大江AB15、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A.重庆谈判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1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哪一解放区,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A.山东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中原解放区CD17、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18、一位青年在1947年入伍,参加人民军队反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当时人民军队的名称是A.国民革命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BD19、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图)。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A.北伐战争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0、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迫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第39题图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口CB2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②③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C22、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形成23、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太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A.东北解放军B.华北解放军C.中原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图一黄埔军校图二南昌起义图三重庆谈判图四大决战BA24、丁强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25、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

B

CDDB26、右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纪念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碑文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全东北的业绩。下列与东北解放相关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7、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②在延安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A.②③①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③②①⑤④D.①③②⑤④AD28、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谁A.李宗仁B.张学良C.佟麟阁D.傅作义29、三大战役是“一场中国战争史上空前的,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大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政权赖以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为解放全国莫定了基础”。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30、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为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DBA31、下列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有①台儿庄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百团大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BB3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4、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这些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们A.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35、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BBC36、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37、据统计,在辽沈战役中,支援解放军前线的民工达160万,担架13800副,大小车辆6750辆,牲畜80万头,粮食0.7亿斤。这组数据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解放军实力比国民党军队强B.解放军英勇善战C.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解放军武器装备先进CC38、学完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看一部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可以推荐给他们?A.《秋收起义》B.《西安事变》C.《小兵张嘎》D.《大决战》39、某年1月,国民政府就向各国驻南京大使馆通知了迁都广州的秘密决定。2月,国民党军队穿越南京街道,撤往南方。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是在A.渡江战役开始时B.重庆谈判之后C.三大战役之后D.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时DC40、历史照片是见证历史、保存历史信息的载体。右图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B.解放军转战陕北C.国民党政权覆灭D.淮海战役胜利41、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B.北平和平解放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国民党政权垮台CD42、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了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学校举办了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展。下列对有关图片的解释最准确的是D43、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44、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下列哪次战役?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CB45、右图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一个片段,这一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6、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的是A.台儿庄战B.百团大战C.渡江战役D.平型关大捷47、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动了A.辽沈战役B.淮海战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DCD4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49、“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中华民国的建立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④国民党政权垮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CD50、下列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中,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是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B.大军合力战淮海C.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D.百万雄师过大江51、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A.战略反攻打响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52、下列解放战争的事实,与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有关的是A.挺进大别山B.转战陕北C.辽沈战役D.渡江作战DCD53、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54、看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事件是A.重庆谈判B.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55、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DDD56、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1)精良的武器装备(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丰富的物资供应(4)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A(1)(2)B(3)(4)C(1)(3)D(2)(4)57、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A.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B.在辽沈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和平解放C.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救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D.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DC1、【话说近代中国】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屈辱南京(1)南京“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请举一例说明。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至少写出两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李宗仁血战台儿庄,彭德怀百团大战(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3)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或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也可)2、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