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 商代课件_第1页
夏代 商代课件_第2页
夏代 商代课件_第3页
夏代 商代课件_第4页
夏代 商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先秦部分第一章中国文明的起源第二章夏代第三章商代第四章西周时代第五章春秋时代第六章战国时代结语夏代商代第二章夏代第一节考古学中的夏文化与夏王朝的建立第二节从启到桀:夏王朝的兴亡第三节二里头遗址所反映的夏代社会生活夏代商代第一节考古学中的夏文化与夏朝的建立1、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2、禹传子与夏朝的建立夏代商代2、禹传子与夏朝的建立文献记载夏族为姒姓,是居住在黄河中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原始部落。传说尧、舜时期,九州发生重大水患,夏族的首领鲧和禹父子两代人治理洪水,后来由大禹治水成功,舜因此将帝位禅让给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在其末年,也是按照传统制度将东夷族的一个首领益立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当时的诸侯不去朝拜益而去朝拜禹的儿子启,启、益之间发生严重冲突,启将益杀死,取得了帝位,启即位之后便将禅让制废除,所谓“禹传子,家天下”,从此王位世袭制度代替了原始民主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它是家庭、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剥削已经存在的标志,所以《礼记·礼运》把夏禹作为“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的“大同之世”,所谓大同之世就是“天下为公”的史前社会,而所谓小康之世就是“天下为家”的阶级社会。夏代商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夏代商代九州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但古籍记载不一:《尚书·禹贡》认为指冀州、豫州、雍州、扬州、兖州、徐州、梁州、青州、荆州九州;《尔雅·释地》则无青州、梁州而有幽州、营州;《周礼·夏官·职方氏》则无徐州、梁州而有幽州和并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夏代商代1、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夏王朝的存在时间约在公元前21-17世纪,其统治区域主要分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其最东部边界已经达到河南东部与河北、山东两省的交界处。由于夏代的文字至今尚未被发现,因此目前还不能完全确认哪一处考古学文化就是夏代的遗存,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从龙山文化晚期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夏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时期,而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大量出土的二里头文化(因1959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而得名),就应当是夏文化遗址。据文献记载,豫西、晋南正是所谓“有夏之居”、“夏虚”——即夏人的活动中心所在,而在二里头遗址所发现的带有明显权力中心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刚好与这一点相印证,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由宫殿、房屋、手工业作坊以及有玉器和朱砂随葬的贵族墓葬等组成的城市丛体,出土了青铜礼器和兵器,还有附加陶文的陶片。社会分层在二里头遗址中也有体现,社会下层所使用的房屋、窖穴以及石、骨、角、陶器与贵族的奢华形成鲜明对照。[下页]

夏代商代

[上页]目前所发掘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有上百处,主要有河南偃师二里头、登封王城岗、山西夏县东下冯等地。在登封王城岗和夏县东下冯两个遗址的周围都有夯土城墙,王城岗的约一百公尺见方,东下冯的约一百四十公尺见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标本经过碳-14的测定,年代基本上在公元前20-17世纪之间,与传说中的夏王朝的存在时间也大体吻合。尤为重要的是,河南地区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早商文化基本上是依次迭压、前后相继的地层关系,更能说明与这一文化相对应的王朝只能是夏。总之,虽然还有不同的认识存在,但对于夏代历史文化的探讨,二里头文化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考察对象。[关于中国古代可靠历史的不同认识]夏代商代关于中国古代可靠历史的不同认识中国古代的可靠历史应该从何时写起?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1999年美国出版由当代西方最主要汉学家联手完成的《剑桥中国上古史》(TheCambridgeHistoryofAncientChina),全书不设“夏朝”一章,表明该书整体对于中国早期可信历史确认的绝对年代较之中国学者所认同的要晚得多。这应该说是在对中国早期历史进程认识上的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分歧。对于商周历史的性质,学者中一些带根本性质的分歧也依然存在。仍以《剑桥中国上古史》为例,其对于“商朝”历史的理解即同国内学者的一般认识有很大差异,即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承认“商朝”是同时代众多小地域政体中的一个(因而它时不时称“商朝”为“安阳王朝”,称商王为“安阳王”),也就是它并不把它看成是具有中央权力性质的政权,而周克商的历史也不是中央王朝的更迭,这就使它对商周历史进程总框架的处理与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认识大异其趣。

——谢维扬《二十一世纪中国古史研究面对的主要问题》,《历史研究》2003年1期。夏代商代第二节从启到桀:夏王朝的兴亡1、启败有扈2、太康失国3、少康中兴4、夏桀灭国夏代商代4、夏桀灭国少康死后,其儿子杼即位,从少康、帝杼到帝槐,是夏王朝的鼎盛时期,帝槐以后,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的统治基本上维持着较为稳定的局面。到帝孔甲时,夏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孔甲以后,夏王朝先后又历三王,最后一个就是著名的夏桀。夏桀自恃聪明勇武,不修德政,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而且穷兵黩武,征讨敢于反叛的诸侯,对百姓也无情镇压。当夏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东方的商国在成汤的领导下起兵发动了消灭夏王朝的战争,经数次大战,夏桀军队大败,夏桀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灭亡。需要指出的是,夏为商所灭并非指夏人全部被屠戮或者全体降为奴隶,所谓“灭”,只是指它不再有全国性的统治权,而是降为列国中的一个小诸侯。被灭掉的夏仍以一个小国家的形式存在,这就是杞国。同样,后来的商为周所灭也是这个含义。夏代商代3、少康中兴有穷后羿在夺取夏王室的统治权后也贪图享乐,终日以田猎为乐,政务全部交给了亲信寒浞。不久后羿为寒浞所杀,后羿的统治权也落在寒浞手中。太康在失国以后与其弟弟仲康一同逃到东方,太康不久死去,仲康亦无所作为。仲康的儿子相在帝丘依靠斟灌、斟鄩等东方诸侯的势力图谋东山再起,但不久即被寒浞所杀。当时相的妻子已经怀孕,她从墙洞中逃出回到娘家有仍氏,生下了相的儿子少康。少康后来成为有虞氏的庖正,虞君妻之以二女,并封之于纶。少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又争取夏众和夏臣为复国作准备。夏的余臣靡也趁着寒浞父子不得人心的机会,纠集斟灌、斟鄩两族的余部拥立少康,少康最终杀了寒浞,重新掌握了夏的政权。少康吸取太康失国的教训,实行德政,国势逐渐强大,夏王朝的政权得以稳定,史称“少康中兴”。

夏代商代2、太康失国由启开始,夏朝国家建立起来,但夏的政权并不巩固,先秦典籍如《墨子·非乐上》、《楚辞·天问》和《山海经》等书都记载启贪酒好乐,好逸恶劳,其儿子太康更是荒淫无度。这时东夷族有穷氏开始向西发展他们的势力,有穷氏首领后羿获得了夏朝百姓的支持,“因夏民以代夏政”,夺取了夏王朝的统治权,太康被赶走,这就是夏王朝早期历史上的“太康失国”事件。

夏代商代1、启败有扈启在即位之后,遭到了一些维护旧制度的诸侯的反对,其中以有扈氏的反对最强烈。启亲自率兵讨伐有扈,双方在甘地发生了大战,这就是有名的“甘之战”。《尚书·甘誓》就是启在战前所作的动员令。战争的结果是启灭掉了有扈氏,巩固了新生的夏王朝的统治。夏代商代第三节二里头遗址所反映的夏代社会生活1、物质文化2、精神生活夏代商代2、精神生活夏代的文字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但我国文字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而商代的甲骨文也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其产生肯定早于商代,因此夏代有文字完全可能。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刻划符号,其与早期的文字应当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用猪牛羊的肩胛骨制成的卜骨,骨上还保留着烧灼过的痕迹,说明夏代盛行占卜。但这些卜骨多数未经过钻凿修治,说明夏代的占卜还比较简单原始。夏人信奉上帝和其他鬼神,但在夏人的宗教观念中,人与神还不能严格区分,祖先神往往也就是天神,传说夏后启就曾三次上天与天神沟通。这种认为人和神可以直接沟通的信仰,是典型的巫教信仰。夏代商代1、物质文化农业是夏代最重要的社会经济部门。农业中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木、石、骨、蚌构成。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镰、石刀、蚌镰、蚌铲以及骨铲等。夏代的水力灌溉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相传与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发明了凿井,龙山文化晚期的井曾经在洛阳矬李被发现,深达六米之多。凿井技术的发明,为北方地区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井的出现,也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人们可以到远离江河湖泊的平原及山区发展村落。[下页]夏代商代

[上页]夏代手工业的主要部门是制陶业,陶器是夏人的主要生活用品。二里头文化中出土的器物以陶器数量最多,种类也相当复杂,有鼎、罐、鬹、皿、鬲、盘、壶、豆、爵等,用途也十分广泛,可以用于炊煮、饮食、盛装等。在青铜器制作业方面,已经可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附图)酿酒业在夏代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很多盛酒的器皿,有的还是觚(酒壶)、爵(酒杯)、盉(酒坛)等成组的出现,可见夏代的酿酒、饮酒之风十分盛行。夏代的纺织业也有了较大进步,二里头遗址中一些铜器及玉器的表面上都可以看到有纺织品的痕迹,说明当时纺织品的使用十分普遍。此外,二里头遗址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的漆器,如漆盒、漆豆、漆钵、漆觚、漆鼓以及漆棺等,说明漆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夏代商代二里头文化镶嵌兽面纹牌饰、铜爵夏代商代第三章商代第一节商的兴起第二节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第三节商的国家制度第四节商的衰亡第五节殷墟文化所反映的商代社会生活夏代商代第一节商的兴起1、“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2、先商时期的历史夏代商代2、先商时期的历史先商时期商人经常迁徙,《尚书序》谓“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八迁的地名见于古书的有商丘、亳、砥石、蕃等,地点大约都在今河南、山东境内。但商人的活动范围颇为广阔,《诗经·商颂·长发》谓:“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说明商人曾在海外打过胜仗。《竹书纪年》、《楚辞·天问》记载商王亥曾赶着牛车到有易氏地区,有易之君杀王亥,夺其牛群。后来王亥之子上甲微战败有易,杀有易之君。据此王亥时商人的势力可能已经进入河北北部了。《史记·殷本纪》讲契曾经跟着大禹治水,后来商的先公冥又作过夏的水官,当夏人统治着黄河中下游时,商人大约一直臣服于夏。《世本·作篇》:“相土作乘马”、“亥作服牛”,说明相土和王亥时商人开始利用牛马挽车,这是商人对古代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夏代商代先商时期有关商代的考古学分期,学术界的意见比较一致,普遍认为从商的始祖契到商汤建立商王朝为止,属于先商时期,先商时期的商人多次迁徙,至成汤时迁居到亳,考古发现的河南偃师商城遗址据考证就是商汤的亳都;从商汤到商王武丁属于早商时期,早商文化以河南郑州二里岗文化为代表;武丁以后至商纣王则属于晚商文化,晚商文化以发现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小屯文化为中心。夏代商代1、“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商族起源于东方,属于东夷族,有学者认为商人可能发祥于环渤海湾一带。在文献记载中,商族为子姓。商的始祖契的年代大约与尧舜禹相当。关于契的出生充满神话色彩,传说契母简狄为有娀氏之女,简狄与她的姐妹在水边洗浴,见有玄鸟卵落在地上,简狄吞吃此卵,因此怀孕,生下了契。《诗经·商颂·玄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就是传颂这个故事。玄鸟即燕子,有学者认为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商族以燕子为图腾。夏代商代《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肇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乘。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夏代商代第二节商王朝的建立与发展1、汤灭夏和商王朝的建立2、盘庚迁殷3、武丁时期的商王国夏代商代3、武丁时期的商王国盘庚之后第四代商王是武丁,武丁统治的五十多年是商王朝国力最强盛、疆域最广阔的时期。武丁因此在商代诸王中极负盛名,《诗经·商颂》中的《玄鸟》和《殷武》都是为赞颂武丁而作。武丁时期,经常对外用兵,讨伐位于商国周边地区的方国和部落,甲骨卜辞中经常有武丁征伐邛方、鬼方、羌方、马方、人方等的记录。武丁的妻子妇好也是一位女将军,卜辞中曾有她带领13000人征伐羌方的记载。1976年考古人员在安阳小屯西北发现了妇好墓,出土了大量带有“妇好”铭文的青铜器,其中包括很多青铜武器。夏代商代2、盘庚迁殷汤之后十九传至盘庚,这其间商人曾五次迁都。盘庚即位正当商王朝国势衰落之时,诸侯不来朝见商王。盘庚为了扭转困局,决定将都城由奄(今山东曲阜)迁居到殷(今河南安阳)。盘庚迁都的原因古书上没有记载,汉代学者推测说是当时贵族生活奢侈,侵害到了平民的利益,盘庚迁都是为了缓和贫富间的矛盾;也有人认为在当时低下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之下,旧都所在地地力已经耗尽,盘庚迁都是为了另寻生存之地。盘庚迁都的主张曾遭到贵族们的反对,在盘庚的威胁之下贵族们才服从迁都。迁殷之后,商王朝的国都固定下来,此后一直到商纣灭亡,前后273年的时间,“更不徙都”。夏代商代1、汤灭夏和商王朝的建立从契至汤共历十四代,商汤之世正当夏朝末年,汤乘夏乱先翦灭了夏的盟国葛,后来又先后消灭夏桀最有实力的三个盟国——韦、顾、昆吾,扫清了前进路上的障碍。最后汤任用伊尹为相,举兵伐夏。汤与桀战于鸣条(今河南开封附近),夏桀败亡,夏灭亡,商王朝建立,汤建都于亳(今河南偃师)。自成汤建国至商纣灭亡,共传17世31王,《竹书纪年》认为商共历496年,《左传》则认为有600余年。夏代商代第三节商的国家制度1、官僚机构和分封贵族2、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3、商的军队和刑法夏代商代3、商的军队和刑法商王朝的军事体制与其国家机构相适应。王朝的军队分为畿内的王室军和畿外的诸侯国军,前者受商王调遣,后者受各地诸侯指挥。商王直接统辖的军队有两支,一支以师旅为单位,其兵源为普通农民;另一支以“族”为单位,其兵源为王室及王畿内其他大家族的子弟。但这两支军队都不是常备兵,平时训练依靠田猎进行,战时则临时征集。早在商代初期,商汤就制定了刑法——“汤刑”,其法律仅罪名就有300多条。使用残害身体的肉刑是商代法律的一个特点,砍头、锯腿、黥面、割鼻以及宫刑等在商代都有出现。商代还设置了关押犯人的监狱,商晚期,商纣王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羑里”就是商纣王的监狱。夏代商代2、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度商代王位世代相传,一般是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相结合,而且兄终弟及的比例远远高于父死子继,在商王朝30个实际继位的王中,兄终弟及者有22位,占73%还多。有学者认为是这是母系氏族制度下兄弟平等观念的表现,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带有很大弊端,如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所谓:“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特如传弟既尽之后,则嗣立者当为兄之子欤,弟之子欤?以理论言之,自当立兄之子;以事实言之,则所立者往往为弟之子。此商人所以有中丁之后九世之乱,而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有一点可以确定,到晚商时期商已确立起父死子继的制度。夏代商代1、官僚机构和分封贵族在商的官僚机构中,商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商王自称“余一人”,表示其至高无上的身份。商王手下有为数众多的“臣”或“臣正”,见于文献、卜辞和铜器铭文的官名就有小臣、小耤臣、卜、史、作册、御史、宰、尹、相、太师、少师等,属于武职的还有马、亚、射、卫等。商王朝将整个国家区分为畿内与畿外两大部分,畿内是商王的直接统治区域,畿外是商王通过封君实现统治的区域。商的封君有侯、伯、子、男等几种,封地世袭,拥有自己的武装和官僚机构,但对商王有贡纳谷物、龟甲、牛马的义务,商王有战事时封君还要派兵随征。夏代商代第四节商的衰亡1、商的衰亡2、夏商周三代的关系夏代商代2、夏商周三代的关系夏、商、周三个朝代合称为“三代”,这是在周代晚期即已存在的一个概念,如《论语·卫灵公》:“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孟子·滕文公上》:“三代共之”都提到“三代”。三代的关系,从朝代即政治上的统治来说,三代是前仆后继的:汤灭了夏才是商代的开始,武王灭了商才是周代的开始。但是从夏、商、周三族的实际存在来讲,商在灭夏以前就已经是一个较大的政治集团,周在灭商以前也已经是一个较大的政治集团,夏、商二朝在年代上实际上是平行(或至少是重叠)的,商与周亦然。因此夏、商、周三代的关系,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朝代的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的沉浮而已。(参见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从夏商周三代考古论三代关系与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三联书店,1983年版。)夏代商代1、商的衰亡武丁以后,商上层统治者越来越腐朽,《尚书·无逸》记载他们“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到商末帝乙、帝辛(商纣)的时候,情况最为严重,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在邯郸以南、朝歌以北这一范围内修建了许多离宫别馆,又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对于平民的反抗和贵族的不满,商纣用醢、脯、炮烙等酷刑加以无情镇压,使其既失去了民心又失去了大贵族的支持。在国内矛盾尖锐之际,处于商东南方的东夷族又开始反叛商朝。商对东夷的战争持续三年之久,最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场战争也将商王朝仅存的一点国力消耗殆尽。正当商的统治日趋衰败之时,长期屈服于商的周族兴盛起来,它拉拢了许多小国到自己一方来,力量逐渐壮大,《左传》说周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出现了三分天下周人有其二的局面,商将为周所灭已成定局。夏代商代第五节殷墟文化所反映的商代社会生活一、经济生活二、文化生活三、甲骨文夏代商代三、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1928年以后,考古工作者对安阳殷墟先后进行了数十次发掘,共出土甲骨15万片以上,(附图)年代大体是从商王武丁到商纣灭亡之前,共有单字5000字左右,其中能够辨识的大约有1/3。(附图)在甲骨文中,后人所谓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的造字原则都已具备,所以甲骨文是一种有严密规律的文字系统。甲骨文书体美观,其在作为宝贵的历史文献的同时,也是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夏代商代甲骨文合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编辑,共收甲骨41956片。夏代商代转注由一个已造的字,通过加注不同的声符,派生出另一个字义相同、字形相近的字的造字方法。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名称,产生很多同义词。转注即是为了记录这些同义词而产生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考”、“老”,字形相近,又都表示“老”的意思,二字便为一组转注字。又如“爹”、“爷”,字形近,又都表示“父亲”的意思,二者也是一组转注字。夏代商代形声用一个表义、另一表音的两个现成的符号组合而成新字的造字方法。甲骨文的“狈”字,因狈与犬极其相似,因此以“犬”作为义符表明它的类属,再配上与其名称音同或音近的“贝”字作为声符。同类的字还有像“江”“河”等,以“水”字作为义符,以“工”、“可”等字作为表音的声符。夏代商代假借通过同音字寄托新字义的造字方法。第一字为“来”,本是小麦(莱)的象形,假借为“来去”之“来”。第二字为“其”,本为簸箕的象形,假借为代词或语气词的“其”。第三字为“白”,本是大拇指的象形,表“伯仲”的“伯”,假借为白色之“白”。第四字为“何”,以“负荷”之“荷”假借为“如何”之“何”。夏代商代会意联合几个意义相关的字共同表达一个意思而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第一字为“林”,以并排的两个“木”字表示树木丛生,作丛林的会意。第二字为“暮”,以太阳落于草丛中表示傍晚时分的会意。第三字为“启”,左边为一扇门,右边为一只手,表示以手开门的会意。夏代商代指事

天腋臀夫通过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以上几个指事字就是在代表人形的象形字基础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天、腋、臀、夫这几个新字的字义。夏代商代象形

象虎豕甲骨文的象形已经摆脱了简单摹画的低级阶段,它的象形字已经简化并趋于定型,而且能够通过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达到表现它们的目的。夏代商代商代甲骨文大型阴刻填朱甲骨,正面记述甲辰之夕有骤风,背面记述北方有敌人入侵等内容。夏代商代二、文化生活1、天文历法的成就2、医学的发展3、商人的宗教信仰夏代商代1、天文历法的成就商人对于天文现象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甲骨文中有人类最早关于日全食以及“日珥”现象的记录,商人还能大致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在丰富的天象知识基础上,商人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历法。商代的历法中,一年大约为360~370天,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或31天,小月29天或者更少,每逢闰年加一个闰月,间或有一年两闰的现象。商代纪日采用干支纪日法,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干支纪日单位,循环使用。天文历法的进步离不开数学的发展,卜辞显示商人已经懂得十进位的计算方法,十、百、千、万在甲骨文中都有专名。夏代商代2、医学的发展商代的医学也有一定发展,在河北藁城台的早商遗址中就发现有桃仁、杏仁等药用植物的种子,同时还发现了可以实施简单外科手术的医疗器械“砭镰”。甲骨卜辞中所记载的商人疾病种类,包括了头、眼、耳、鼻、喉、手、足、腹、心、产、妇等各个方面,有关疾病的卜辞记载,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早的病例和医疗方案。夏代商代3、商人的宗教信仰商人信鬼,巫术、祈禳、占卜和祭祀是商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中以占卜和祭祀为商代最常见的两种早期宗教行为。商代的占卜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生育等等无所不占。占卜使用后的甲骨,一般要加以慎重地埋藏,近年来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很多都是成坑出土,表明是商人有意识地保存起来的。占卜之外,祭祀也是商代宗教生活的重要方面,卜辞记载的商代祭祀名目有几十种之多,一年360天中商王几乎无日不举行祭祀,祭祀的对象包括先王、先公、先妣等祖先神以及日、月、星辰等各种自然神,祭祀的内容有献黍、献酒、献牛羊、献人牲等,祭祀的目的则有祈福、祈年、祈寿、禳灾、报恩、求雨、去病等各个方面。[下页]

夏代商代[上页]在商人的宗教观念里,“上帝”是天上的最高主宰,他能够左右阴、晴、雨、雪、丰、歉、水、旱以及人的祸、福、寿、夭。但商人认为人王是没有资格与上帝直接沟通的,而是要通过祖先神来作中介,他们认为祖先死后就升到上帝的左右,获得和上帝相仿的某些权利,祖先接受人王的祭祀,就会向上帝施加影响,人王因此便会获得好的收成以及各种福佑,避免各种灾难。不过从卜辞记载看,商人的祖先有时也会为害人间,因此卜辞中也经常有请求祖先免去祸祟的占问。这一点反映出在商人的宗教世界里,神灵还没有像西方宗教中的神灵那样被道德化,还只是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夏代商代一、经济生活

1、农业的进步2、手工业的繁荣

3、商业的发展夏代商代[上页]中国国家博物馆网:安阳殷墟博物苑网:夏代商代1、农业的进步商代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商代的农业生产采取集体耕作的形式,甲骨卜辞中常见商王下令众人“协田”的记载,所谓“协田”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