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艺术纪念品的当代出版
艺术期刊的繁荣繁荣是中华民国艺术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有400种出版物,内容丰富,包括金石、书法、绘画、书法、印刷、雕塑等。其中,由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一系列紫禁城出版物,出版时间为8年,总出版时间为631版。这是研究中华民国文学史的珍贵史料和行业出版史的典型案例,为现代艺术出版史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同时,由于纸质文献的保存困难,很多民国期刊文本已经严重风化,存在亡佚的危险,因此,对于故宫早期期刊保护、整理和研究,显得极为迫切。一、出版文物点查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宫,亦即文物聚汇之所,收藏丰富。到了清末文物遂有散逸。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令溥仪迁出故宫,摄政内阁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接收故宫筹备文物点查。民国十四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当日,即“故宫开放于民众之第一日纪念,当日中外士女,空城来观,无不亟欲一睹此数千年之秘藏,真一时之盛也。”随着博物院各陈列室逐渐公开展览,考虑到大量民众不可能到故宫亲睹珍品,为使文物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博物院编辑开始出版各类出版物。院长易培基在《故宫周刊》第一期说明:“自成立博物院以来,昔之所谓秘殿宝笈一夫所享者,今已公诸国人矣,同人尤虑传播之不广,遂有拓印古奇景印书籍字画之举,最近复编有《故宫》(月刊),皆所以为振导吾国固有文化之助者也”。故宫早期出版的艺术类期刊有三种:1.出版本期刊《故宫》(月刊)创刊于1929年9月,每月末发行,初由古物部俞星枢主办,以宣纸珂罗版影印藏品,包括古物、图书、建筑、文献等无所不包。蔡元培、沈尹默、胡适、余绍宋等名家先后为期刊题写刊名。《故宫》(月刊)前有《凡例》说明办刊宗旨:“故宫藏珍系历朝艺术精华所寄托,亟应流传广播藉供众览,除陆续影印专集外,为荟萃普及起见,刊行此册即名即以“故宫”二字。”《故宫》(月刊)1934年4月出版了第四十二期后停刊。2.近代德国教育期刊出版的主要内容是由《造林布》的总部分所示的《故宫》(月刊)创办时隔一个月,1929年10月,《故宫周刊》紧接创办,由吴瀛主编。《故宫》(月刊)与《故宫周刊》两刊创办时间时隔仅一月,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故宫》(月刊)以宣纸珂罗版影印,线装大册,成本售价较高,不易流传,而《故宫周刊》每期4页,八开道林纸精印,既节省经费,又更利于传播。《故宫周刊》1929年10月创刊,至1936年4月出版了第五百十期后终刊。出版时间跨度之长,刊期之多,堪称近代美术期刊出版之最。《故宫周刊》终刊之后,改为出版《故宫旬刊》。在改出的《故宫旬刊》前,刊有启示一则,略述改刊原委:“自本年五月一日起,改编《故宫旬刊》。每月三期,每期一张,内容益求精采,考订更期详瞻,图片文字壁垒一新,不于周刊相复,以副读者之望,爬罗虽力谱陋,犹惭大雅宏达,幸赐教正。每期定价八分,一仍周刊之旧。”两相比较,旬刊版面的安排更加疏朗清晰内容减至8个类目,次年第三十二期时即告终刊。3.出版成果的繁荣该刊创刊于1930年,终刊于1936年,共出版四十七期。每期刊发20件书画作品,每件作品附有详细著录。除了期刊出版,故宫博物馆陆续发行了《故宫名扇集》等各种书画古物的分类单行本以及大幅单页其他出版物。以《故宫周刊》为始,故宫各馆流传事业有一个普遍的发展,进入出版繁荣的黄金时期。故宫期刊的出版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现代的出版方式,使得深藏于皇宫内府的传统艺术珍品得以通过批量复制和大众化传播载体,进入公众的视野。故宫博物院的成立和清廷内府典藏珍品的对外开放,改变了中国古代书画的流传模式,以《故宫周刊》为代表的期刊出版,实现了传统书画艺术珍品由私密性、神秘性向大众化、流行化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故宫期刊中刊载的书画珍品,不少是在大陆大众传媒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亮相。随着后来的文物南迁和转运,不少书画珍品辗转到台北,在时隔近半个世纪之后,才有陆续得以出版面世。二、反作《两种史》,发表了众多史部刊本和参照的校本近代以来,人们对西方文化有着越来越大的兴趣,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则逐渐反感至批判。从康有为对传统文人画大加贬斥,到“五四”领袖陈独秀大倡“美术革命”,提出“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而在激烈的中西美术论争与冲撞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派画家顽强地坚持传统艺术的创作与传承。在民初美术运动中,故宫早期期刊虽无明确的艺术主张,而是始终坚持独特的定位和平稳的办刊理念,精心于传统文物的整理、汇集和出版,为传统艺术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精美的摹本和参照的范本。以《故宫周刊》为例,版面大气,印制精美每周出刊,长达7年之久。每期版面及栏目固定,连续刊发系列专题资料,先后共发表了30余类4838件文物的影像及史料,内容不仅连续系统,件数繁多,而且都是精品佳作。仅“名画”一类即达853件,其中隋代1件,唐代7件,五代8件,宋代189件,元代190件,辽代1件,明代192件,清代267件。此外,还有集锦册1件。如宋以前的珍品包括隋董展《三顾草庐图》,唐李昭道《曲江图》《春山行旅图》,韩干《洗马图》,周昉《演乐图》,姚月华《胆瓶秋卉》,关全《山溪待渡图》、荆浩《匡庐图》,以及马远、郭熙、范宽、李唐、巨然、赵伯驹、马麟、夏珪、崔白、赵昌、苏汉臣、刘汉年、林椿、许道宁、马和之、李公麟、艾宣、马遗、贾师古、阎次平、董源、宋徽宗、陈居中、李成、燕文贵、郭忠恕、赵孟坚、黄居案等名家作品多件。“法书”部分珍品有唐代怀素自序卷等4件,宋代175件,金代1件、元代65件、明代48件、清代27件,折扇部分均为明清两代的书画佳作,作品均附形态尺寸及作者文字介绍。考虑到刊载的作品数量众多,故宫期刊特地编辑目录索引,方便读者查阅,足见编辑者的精心与用心。《故宫周刊》对文物展览及艺术交流的讯息亦有充分的介绍。如第四百六十期起连续刊载《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目录》,对展览的缘由经过及展品的进行非常详尽的介绍。除周刊出版之外,博物院还出版院庆专刊,如周年双十号《宋人风水二十景》,二周年双十号《周栎园读画楼书画集粹》,三周年双十号《恽王合璧》,四周年双十号《宋四家真迹》,五周年双十号《明陆治蔡羽书画合壁》,六周年双十号《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等,皆为书画作品。三、推动了近代中国流程上的教育传播早期故宫期刊主要采用珂罗版印刷,珂罗版原为胶质印刷之意,尽管只能单色印刷,但却已克服中国以前印刷技术无法表现浓淡效果的瓶颈,是一项重大突破。由于刊印流传文物大规模的不断扩展,故宫博物院计划自己组织一个印刷所,与德国回来专门摄影印刷专家杨心德合作,定名为故宫印刷所,所内有珂罗版、凹版、铜版、石印、铅印、彩印、照相等相对完善的技术设施,印制出的刊物和书籍,在当时均为一流水平。为提高印刷质量,印刷所不断改良纸张和印刷技术,长期直接向德国订购机器纸张,不久就建成为北平唯一的美术印刷厂。除了出版物印制,主编吴瀛还将印品以及前有拓片印谱设计利用所制造的日用文物,如日历、信笺、信封、挂片等印刷品。可见,故宫期刊的出版,使得传统书画艺术品实现批量化模式化的复制,亦是现代印刷技术发展对美术传播有力推动的佐证。《故宫周刊》在民国美术出版史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正如易培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