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自然界的生物不同,人不仅有长久的记忆,而且还能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媒介不断强化、延伸这一能力。就此而言,记忆对于人类历史的建构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中,关于记忆的表达因关乎人的情感和想象而成为一种美学化的表达,表现出浓郁的审美特征。宇文所安曾讲:“在西方传统中,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意义和真实上,在中国文化中,与它们大致相等的,是往事所起的作用和拥有的力量。”由此突出了西方认知世界重视真理及其价值,而中国认知世界重视历史复现和记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文化中,愈是趋于审美的记忆,愈是表现出与实然历史相疏离的特征。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并不意味着诗人经历的实然过往就一定杨柳春风,而更多是以对往昔生活的美化来反衬当下境遇的残酷。自《诗》《骚》始,中国诗文中有大量此类的诗篇,如忆昔、远游、悼亡、伤逝,故人、故乡、故国,几乎一切过往均会成为诱发诗情记忆的对象。个人曾有的经历在此被赋予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实然性的历史则只不过充当了个体情感的载具。除个人记忆因与实然历史疏离而形成审美的累积,民间记忆及相关的文学形式也是如此。如冯友兰所讲“天文学不承认月中有嫦娥,但梅兰芳可以演嫦娥奔月”,“《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关公,与《三国志》里所说的关公,不大相同”,但“社会中一般人心目中的关公,是《三国演义》中的关公”。这意味着,在历史的真实之外,还会有一种被审美化的观念的真实,民间传统属于后者。再次看士人阶层。与民间记忆总是游离于真实历史不同,士人的相关记忆则更多奠基于实际的历史知识训练。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经学教育与历史教育是一体的,这直接导致了士人经学修养与历史修养的重叠,也使“托史言志”成为历代士人最重要的话语方式。从中国传统看,秦汉时,士人对经史知识的阐发主要是思想性的。东汉之后,则逐渐衍生出了对历史阐发的新形式:借史来感怀,借怀古来抒怀。并自此形成了中国咏史诗、怀古诗的传统。这样,抽象的记忆被形象化、景观化,也因此更具有审美价值。之后,中国士人对历史的审关发现进一步向日常生活蔓延:各类古器物成为文人士夫日常展玩雅赏的对象。相比而言,历史文物作为家庭陈设或文人雅集的谈资,具有鲜活的在场感。它不但更便于唤醒人的历史记忆,而且让人“身生后世,眼对前朝”,在古与今的交相辉映中有效延展了记忆的张力。可以认为,中国士人阶层关于历史记忆的不同呈现方式,是一个理性向情感、景观、日常生活不断蔓延的过程,也是历史的审美品格不断提升和弥散的过程。最后是王朝、国家记忆,这种记忆主要存在于群体性的祭祀中。每次祭祀都是遍布各地的姬姓诸侯在王都的重聚,都是对共同祖先的追忆,也是对亲族团结的政治宣示。同时,祭祀活动的仪式性、秩序感和神圣性,均使对先祖的追忆显现出审美特征。对于王朝、国家来讲,这种由审美记忆维系的共同情感,是其历史得以绵延的标志。按照中国传统国家的家国同构模式,相关祭祀既是王朝、国家层面的,也被细化到社会的每个单元,如家庭、宗族等。以此为背景,在传统大一统国家,整个社会很容易被想象为有共同的族源,于是超越家族、朝代的共同祖先被设定出来,如黄帝和炎帝。这样,由祭祀承载的先祖记忆就具有了纵贯中国历史的意义,而美和艺术也必然成为其中的伴随物。(摘编自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时间、历史和记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有不同于自然界生物的长久记忆,使得记忆对于人类历史的建构异常重要。B.古器物成为人们家庭陈设或文人雅集的谈资,是因它更容易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C.中国传统教育将经学和史学合为一体,造成历代士人的话语方式都采用“托史言志”。D.与《三国演义》中的关公不同,《三国志》中的关公更符合现实存在的真实历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士人阶层关于历史记忆的表达时,与民间传统的记忆呈现方式做了对比。B.文章末段论证了群体性的祭祀活动具有纵贯历史的意义,同时还显现出审美特征。C.文章基于认知世界的重心,讨论了中国文化中关于记忆的表达与情感和想象的联系。D.文章从个体、民间、士人和国家四个层面,论证了中国文化关于记忆的美学化表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以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设定,虽然缺乏历史的依据,却因其中国传统家国同构的模式而被人们普遍接受。B.从早期的经史到后世的咏史、怀古,再到古器物雅赏,随着士人历史审美范围不断扩大,历史的审美品格也不断提升和弥散。C.中国士人阶层关于历史记忆的显现,真实性往往高于民间的记忆及相关文学形式,这与其奠基于实际的历史知识训练有关。D.往昔生活并不会都成为诱发人们审美记忆的对象,只有当人们面临的现实境遇残酷时才会被美化,成为个人情感寄托的载体。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城文化底蕴深厚。只有真正理解长城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意义,才能发自肺腑、身体力行地去热爱长城、保护长城。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始终面临着三大问题:生存、秩序和传承发展。长城的出现和存在,与此密切相关。生存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本。作为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修筑,最初的动力便是解决生存和安全问题。秩序是一个永恒追求。农耕和游牧,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经济类型,彼此有着强烈的冲突和互补。资源互换,通常有抢夺、贸易这两种方式。如果抢夺成为一种常态,战争就会越来越多。长城的修筑,构建了良好的秩序。农耕民族在长城里面种地,游牧民族在长城外面放牧,二者通过长城成千上万的关口来进行贸易。这样,就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由此可见,修筑长城时,垒起坚固的城墙,封闭是手段,交流是目的。传承发展才能走向未来。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这样一种辩证关系,耐人寻味。几千年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样的碰撞、融合中发展进步的。修筑长城,体现了对长城之外生活族群的承认,代表着一种共存共生、融合发展的关系。长城内外,是独立存在、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长城,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这一文化情结的表达。长城的每一块砌砖、每一块垒石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和平愿望。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人类的发展,也应当以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如何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且造福社会?首先,要把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推广,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清了文化的根、生命的源,爱国就变得自然而然、发自肺腑了。长城,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其次,要把长城保护落到实处。排除长城险情,保护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历史风貌,通过修缮防止墙体继续坍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信息。换言之,长城修缮应以现状保护和最小干预为原则。长城保护的形势,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好,但与客观需要相比,我们的重视和努力还远远不够,除了加速培养专业人员,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及参与,如让祖祖辈辈生活在长城脚下的农民,能够因为长城保护和利用而受益,过上更好的生活。除此之外,还要把长城旅游做实,把长城故事讲好,尽可能将长城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很艰难、很繁重,但也迫切需要!(摘编自董耀会《长城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意义》)材料二:长城,巍峨峻拔,气势磅礴,纵横十万余里,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历史结晶,表现了伟大的民族创造力,是世界历史文化奇迹。长城,穿越时空,历经沧桑,上下两千余年,见证和伴随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要想研究长城文化,必须关注和回答一些问题,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那么中华民族为何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筑长城?只有读懂长城,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读懂中国。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长城成为中华各民族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地带。长城以北,主要是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长城以南,主要以农耕民族为主,二者以长城为纽带,共同创造演绎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长城在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沿河西走廊修筑长城,设置敦煌等河西四郡,汉宣帝又设置西域都护等,这些措施进一步保障了丝路贸易交往的安全,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围绕长城,还产生了数不清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关长城的诗词歌赋、铭记碑文、民间传说、楹联匾额、雕刻建筑等,以它们独特的内容和风格,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加熠熠生辉。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今天,我们研究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不能不研究长城文化。研究长城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弘扬其内蕴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长城文化极为丰富,而且不断地充实着新的内容和特色。今天,我们既要努力打造夯实新时代的绿色长城,又要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为小康社会筑稳保障长城;既要着眼实现强军梦,为民族复兴筑牢钢铁长城,又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建设,筑牢社会和谐稳定长城,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摘编自宋圭武《研究长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筑长城为华夏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构建了良好的秩序,进而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B.在国家层面上积极推广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必将促进长城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走向世界。C.从时、空角度看,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也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D.中华民族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筑长城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国人给世人留下的封闭、保守印象。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格局,对当今世界和人类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B.为了保护长城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历史风貌,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信息,长城修缮应当杜绝使用现代技术。C.推进长城保护形势不断向好,除了思想重视和主观努力,还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参与。D.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长城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应当也必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充实。6.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一关于“长城的出现和存在”的原因的一项是(
)A.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唐·汪遵《咏长城》)B.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张英《家书》)C.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唐·陆畅《题悟公禅堂》)D.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7.材料二作者宋圭武先生认为,“只有读懂长城,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读懂中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长城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8.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思考,简要说明处在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如何“发自肺腑、身体力行地热爱长城、保护长城”。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刘亮程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当他们因一个鸡蛋而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比如王家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在村里溜达一圈走掉的人,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除此他们能得到什么呢?那些季节中悠然成熟的麦子,并不为谁而熟,我们收回它们,我们并不是收获者。一年中有一次,麦子忘了回家,我们就得走好几年穷路。那些岁月中老掉的人,常老于一件事情。随便的一件事,就可消磨掉人的一辈子,想想吧,这些事情有多厉害。我不说出来你会以为什么大事耗掉了人的岁月和经历,那些看来很小的事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我们村庄上空飞过的一群苍蝇,对应到世界另一地可能就是一群庞大的轰炸机。我们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才是造成某个遥远国度地震的真正原因。这个村庄隐没在国家的版图中,没有名字,没有经纬度。历代统治者都不知道他的疆土上有黄沙梁这个村子,这是一村被遗漏的人。他们与外面世界彼此无知,这不怪他们。那些我没去过的地方没读过的书没机会认识的人,都在各自的局限中,不能被我了解,这是不足以遗憾的。我有一村庄,已经足够了。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节选自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文本二城市过客刘亮程进城谋生的第二天,我便在楼梯上摔了一跤。上楼梯时我不知道脚该抬多高、步子该迈多大。尤其下楼的时候,脚总是不敢果断地踩下去,担心下一个阶梯会不会是空的。这跤使我深信世上最坎坷的路就是楼梯。本以为在乡下走了多年的坑洼路,走城里的平坦马路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车流如梭的十字街头我总是难以过去,前后左右的汽车和喇叭声使我仿佛置身兽群。我缺乏城市人的从容,城市人不怕车就像乡下人不怕狗。我想,这座城市的许多尺寸不是按乡下人的标准和习惯设计的,适应它得有一个过程。好在我聪明,懂得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做参照。比如小汽车的门比狗洞稍大一些,进车门时就要比进驴圈时头再低一些;城市缺少尘土,不用常拍打衣袖和屁股,但手不能闲着,要时时摸摸口袋里的钱在不在;街道固然宽阔,但属于每一个人的路却窄得可怜,在人群中拥拥挤挤绕过一辆辆车一个个人时,比任何一条乡间小道都曲折蜿蜒。城里真好,但我知道我变不成城市人。除了这座城市不给我落户,不给我一间安身的住房外,我还缺乏很多在城市生活的经验和素质。我的老师告诫我,要多向市民学习。我都三十多岁了,要学的东西很多。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是这座城市的客人,永远是,无论寄住几天或生活几十年,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是变成穷光蛋流落街头。城市没一件属于我的东西。我把楼房当成一座座荒山去爬,那上面不会有我的家。我知道了一些人的名字,但从骨子里我们并不认识,我仅仅是流浪到城市的一个农民。我把地荒在家里,时常在夜半之时,怀念起我的家畜的叫声、我的女儿和妻子。(节选自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9.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一方面说乡野的孤陋生活局限了自己,一方面又用人人都有局限、整个人类都受局限来自我宽慰,表现出情感上的矛盾纠结。B.“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最艰涩难读”是喻指黄沙梁这个地方非常单调、荒凉、封闭、落后。C.文中说外来人到村里,“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这里的“幸运”是反语,实际上是调侃外来人运气非常不好。D.村庄上空的一群苍蝇可能对应另一地的一群轰炸机,村里的一声咳嗽或许造成远方的地震,这是作者为了使文章妙趣横生而进行的极度夸张。10.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竟然在楼梯上摔了一跤,认定楼梯是世上最坎坷的路,显示了“我”初到城市时的无所适从。B.“我”感到城市显然不是为乡下人设计的,过马路这类在城市中稀松平常的事,却让“我”举步维艰。C.“我”在城市没有户口和住房,所以为自己预见了两种结局:挣一笔钱衣锦还乡或穷困潦倒流落街头。D.“我”认为自己不论在城市生活多长时间,都只能是城市的一个过客,是一个在城市漂泊的农民。11.赏析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点和效果。
12.有评论者认为,在作者刘亮程的笔下,黄沙梁“不再是单纯的故乡,而是灵魂憩息的地方”。请根据两个文本内容,探究评论者这样论断的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华抱足,曾子曰:“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虽无能,君子务益。夫华多实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夫飞鸟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田子方侍魏文侯坐,太子击趋而入见,宾客群臣皆起,田子方独不起,文侯有不说之色,太子亦然,田子方称曰:“为子起欤?无如礼何!不为子起欤?无如罪何!请为子诵楚恭王之为太子也将出之云梦遇大夫工尹工尹遂趋避家人之门中太子下车从之家人之门中曰子大夫何为其若是吾闻之,敬其父而兼其子者,不祥莫大焉,子大夫何为其若是?’工尹曰:‘向吾望见子之面,今而后记子之心,审如此,汝将何之?’”文候曰:“善。”太子击前诵恭王之言,诵三遍而请习之。楚恭王与晋人战于鄢陵,战酣,恭王伤而休。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奉酒而进之,子反曰:“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子反又曰:“退,酒也。”谷阳又曰:“非酒也。”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不能绝于口,遂醉而卧。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司马子反。辞以心疾,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而闻酒臭。恭王大怒,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若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不谷无与复战也。”于是罢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为戮。故竖阳谷之进酒也,非欲祸子反也,诚爱而欲快之也,而适足以杀之。此所谓欲爱之而反害之者也。(《说苑·敬慎》)【注释】鄢陵: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请为子诵楚恭王之为/太子也将出之云梦/遇大夫工尹/工尹遂趋避家人之门中/太子下车从之家人之门中曰/子大夫何为其若是/B.请为子诵楚恭王之为太子也/将出之云梦/遇大夫工尹/工尹遂趋避家人之门中/太子下车从之家人之门中曰/子大夫何为其若是/C.请为子诵楚恭王之为太子也/将出之云梦/遇大夫工尹/工尹遂趋避家人/之门中/太子下车从之家人之门中曰/子大夫何为其若是/D.请为子诵楚恭王之为/太子也将出之云梦/遇大夫工尹/工尹遂趋避家人/之门中/太子下车从之家人之门中曰/子大夫何为其若是/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告汝?”与“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驼传》)两句中的“何以”含义相同。B.“官怠于宦成”与“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中的“宦”字含义相同。C.“太子击趋而入见”与“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两句中的“趋”字含义不同。D.“审如此,汝将何之?”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因为自己没有颜氏之才而感到羞愧,于是借助飞鸟山巅垒巢、鱼鳖挖穴而居仍被捕的例子,告诫儿子要抵御外界的诱惑。B.曾子认为,官员在登上显位时懈怠,病情在稍好时加重,祸害在懈惰时发生,孝顺在有妻儿时减退。告诫儿子始终要保持谨慎。C.田子方在太子入殿拜见魏文候时没有像其他宾客群臣一样起身,引起魏文侯和公子不快,但田子方认为为了太子而起身不合礼仪。D.子反的侍从阳谷只顾让子反享受眼前之乐,明知战况紧急,还让主人喝酒。他的动机是爱主人,但实际结果让主人丢了性命。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
(2)敬其父而兼其子者,不祥莫大焉,子大夫何为其若是?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①杜甫令弟尚为苍水②使,名家莫出杜陵人。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③。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④报主身。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客居夔州。黄门:侍奉皇帝的近臣,和诗中的“相国”都指杜甫的从叔杜鸿渐。②苍水:地名,在今四川开江。③秦:与“论兵地”都指都城长安,④拖玉腰金:古人身上佩戴的玉佩,金饰,借指人物身份地位显贵。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乡弟任开江使,说他并非出身杜家,但可看出他们关系很好。B.根据诗歌中间两联内容可知,乡弟和从叔将从四川出发,途经水路、陆路奔赴长安。C.本诗前三联重在叙事,主要写乡弟将陪同杜相国归朝觐见皇上,为尾联抒情做铺垫。D.全诗虚实结合,尾联用了汉宣帝画功臣像供奉于麒麟阁的典故。18.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手法写山峰与枯松,描绘出悬崖之高之险。
(2)今人常借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鸥”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与人亲善,温柔敦厚,以及自由不受拘束的形象特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张家界,既有①的自然美景,也有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前教育法》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新征程
- 中考物理复习主题单元4第7课时运动的世界课件
-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
- 《玛丽哭了》教案讲解
- 员工灾难救助与重建指导
- 学校地下车库建设合同
- 供水管道维修班组施工合同
- 武汉市足球场租赁合同
- 保安巡逻安全操作手册
-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手册
- 标书密封条模板大收集
-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 文化中心建筑方案
- 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0道)
- 专利侵权与维权
- 《钢结构的检测》课件
- 2024虚拟电厂管理规范
- 《膝盖积水症状》课件
- 专题2.2 绝对值的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北师大版)(原卷版)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
-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