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文人画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审美观念随着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潮、审美理想而不断变化,也随着不同阶段文人画家的生活实践、审美实践、艺术实践而不断丰富。北宋“书画同源”观念的兴起,将作为书法品评标准之一的“书卷气”引入文人画的审美观念之中,使得文人画面貌焕然一新。书卷气所呈现的是书写者日积月累的文化学养与审美追求,是其人格精神的视觉折射。由于文人画家对自身审美修养和人文品格极为看重,因此强调通过绘画作品呈现个人人格理想和审美追求,将画的雅俗作为品评标准之首要,甚至直接将画的雅俗问题归结于读书的多少,认为胸中学问既深,画境自然超乎凡众,反之则笔墨格法流俗尽显。就如清代汪之元所说:“雅者有书卷气,纵不得法,不失于雅,所谓文人之笔也。”董其昌甚至说:“不读书,不足与之言画。”可见,文人画家是以文为画的依托,从文化思想观念的高度来谈画论艺的,他们力求的是一种人文智慧,而不是绘画的实用与功利。文人画家颇为重视自身的文化素养,他们尤其会把文学素养看作作画的内在支撑。明末清初画家龚贤认为:“读书养气是画范家之急事。”文人画家将读书看作创作绘画的先决条件,甚至是决定因素,而不是绘画通常意义上的形、色、质、美。职业画家和宫廷画家有着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们以此为生,苛求作品能够被广泛的人群接受,从而获得生存空间。相反,文人画家却并非以此为立身之本,绘画只是他们业余清谈智慧的一种方式,他们试图通过绘画表达个人精神品格和人生薪向。这就是梅、兰、竹、菊、莲、松、石等意象成为文人画家笔下喜爱和擅长题材的原因所在。中国传统文人将绘画的书卷之气如此看重,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书画同源”观念的兴起,由于文人画与书法有着完全相同的工具媒介,文人画强调“骨法用笔”“以书入画”,书法成为绘画的必备功底,其审美元素必然潜移默化地注入文人画之中。清人董桨在《养素居画学钩深》中说:“书成而学画,则变其体不易其法。”董氏认为,书法品格高了,植入绘画的形式,就可以画出不错的画,二者的方法是相融通的。二是文人画讲求诗、书、画、印的融合统一,画面中出现的诗词题跋,必然要与主体绘画气息相互贯通。这样一来,书法的书卷气必然成为文人画的重要品评标准,为文人绘画注入了新的独特的审美元素。三是手卷样式是文人画重要的布局形式,手卷画的观看方式讲求“景随步移”,也就是画卷是一点一点打开欣赏的,一边慢慢展开,一边慢慢卷起,观者始终看到的是画面的局部,而非全貌。这样一来,画面的局部气韵与整体意境同样重要,若无书卷气支撑则无足观之处,诚如清代画家查礼在《画梅题记》中说:“凡作画须有书卷气方佳。文人作画,虽非专家,而一种高雅超逸之韵流露于纸上者,书之气味也。”从文人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其书卷气审美观念的确立,不仅拓展了文人绘画的审美视域与品评范畴,也从技法层面提升了文人画的表现手法,将“书画同体”的至理发挥到了极致,增强了中国传统艺术之间审美实践、审美经验的融通互鉴。(摘编自贾峰《文人画的书卷气》)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作为书法品评标准之一的“书卷气”引人文人画的审美观念之中,始自于北宋时期。B.文人画家通过绘画表现人格理想和审美追求,所以对自身审美修养和人文品格极为看重。C.职业画家和宫廷画家有着系统的专业训练,以绘画为生,文人画家却并非以绘画为立身之本。D.文人画强调“以书入画”,书法成为绘画的必备功底,书法审美元素必然注入文人画之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概括介绍了中国文人画审美观念发展变化的总特点,进而引出了文章的论题。B.文章主体部分,依次论述了书卷气的呈现、看重书卷气的原因和书卷气审美观念确立的影响。C.文章引用龚贤的话,有力地证明了文人画家试图通过绘画表达个人精神品格和人生薪向。D.文章尾段从文人画发展史的角度,强调了书卷气审美观念对文人绘画的审美视域等方面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画的审美观念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因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和丰富。B.文人画家将画的雅俗问题作为品评的首要标准,他们认为越重视精读,画作就会越高雅。C.文人画家擅长画梅、兰、竹、菊、莲、松、石的原因之一是这些题材可参考借鉴的名作最多。D.观看手卷画的方式讲求“景随步移”,也就是随着画卷一点一点打开,观者可尽览画卷全貌。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城市中的荒野是工业文明桎梏下的野性遗漏,是由金属与玻璃构建的寂寥城市的凄美回眸和慰藉。好奇与探索的天性让人类文明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从非洲草原走向亚洲丛林、欧洲冻原、美洲荒漠……于是,粗糙的矿石被打磨成光滑的玉器,黏土变作了洁白的瓷具,燧石的火星烧去了原野的荒芜,殖民地中的野花经过培育成为贵族花园中的奇葩,自由流淌的溪流被改造为光滑的河渠,沼泽被开垦为田园和城镇……这是一条逐渐背离荒野的文明之路,城市、农田和园林在化石能源和机械力的推动下,不断取代原生的自然;自然的野性被日益驯化。“光滑”“精致”“高雅”和“温顺”等渐渐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特征。现代城市是当前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却已被演绎为用塑料、金属和玻璃搭建的宫殿——光鲜亮丽,不着尘埃,野草和昆虫失去容身之所,自然和野性只存在于电子屏幕和声光电的感官刺激之中。失去野性的人类,正如豢养在拉斯维加斯五星级酒店玻璃房中的老虎,寂寥而萎靡。于是,野性和荒野被重新提起。城市荒野之于人类文明和城市化,恰如困兽囚笼中的一棵绿树、一丛野草或一条溪流。从发生学意义上讲,部分城市荒野作为原生自然的遗存斑块或廊道得以在城市中幸存,如残存的湿地(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等);此外更多的是挣脱了文明约束的次生自然,如在荒废的灰色基础设施中恣意繁衍的自然(纽约高线公园的前身等)。城市荒野并不局限于荒野景观,还包含保留了野性的、不受人工干预的自然过程和生物——从自由流淌的径流、未被改造的土壤和栖息其中的微生物、自由繁衍的乡土植物,到从水泥地中挣扎而出的野草和排水沟石壁上顽强生长的灌丛、随季节而生长凋落的树叶、能够感知天时的鸡鸣和蛙声……从生态学意义上讲,城市荒野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依照自然规律活动,并以其自身逻辑建立起深邃的秩序,是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要素。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服务,诸如净化空气和水、调节城市微气候、维持乡土生物多样性等。从文化和心理学意义上讲,城市荒野的审美启智功能让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得以释放——这正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原动力。于我看来,东西方哲人的深邃思考和智慧大多来源于荒野:如释迦摩尼的菩提树、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王阳明的龙场山洞,以及梭罗的瓦尔登湖等。生态心理学认为,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将有损人类健康,而人类的健康源于地球的健康,疗愈人类身心疾病有赖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修复,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景观感知的相关研究表明,景观的复杂性和可探索性决定了自然环境的美感。相较而言,园艺化的景观(如修剪整齐的草坪)显得索然无味——它们纵然代表着文明进步、能令人获得须臾的喜悦和激动,却唤不起人类的探索欲望和冲动,也难以传达诗情画意的美感。(摘编自俞孔坚《城市荒野:另一种文明》)材料二:把灾害转嫁给异地,是现代水利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诸如防洪大堤和异地排水,都是把洪水排到下游或对岸,或把干旱和水短缺的祸害转嫁给无辜的弱势地区和群体。海绵的哲学是就地调节水旱,而不转嫁异地。它启示我们用适应的智慧,就地化解矛盾。中国古代的生存智慧是将水作为财,就地蓄留、消化旱涝问题,遍布中国大地上的陂塘系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都是典型的大地海绵系统。这种“海绵”景观既是古代先民适应旱涝的智慧,更是地缘社会和邻里关系和谐共生关系的体现,是几千年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智慧在大地上的烙印。哈尔滨国家湿地公园(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吸取了中国农业文明中的基塘技术,用简单的填挖土方工程,营造了一处城市中心的绿色海绵,用10%的城市用地,来解决城市的雨涝问题。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占地34公顷,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新区占地27平方千米,公园处于低洼平原地带,而当地的年降雨量近600毫米,集中在夏季,所以雨涝是一大问题。设计的核心策略是借鉴三角洲地带悠久的传统农业中的基塘技术,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来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高地种植旱生果木,而洼地养鱼和种植湿生植被,从而形成丰产的三角洲农业景观。这一技术在群力雨洪公园中经过提炼,得到了应用。设计者沿场地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相间的“海绵”带,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滤、沉淀和净化后进入核心区的低洼湿地。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山丘上密植具有东北特色的白桦林,再通过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在此整体格局基础上,建立步道网络,穿越于丘陵和泡状湿地之间,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陵上有观光亭塔之类,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建成后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新区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能够吸收雨洪的城市绿色海绵目前已被列为国家城市湿地,成为一个国际海绵城市的典范。(摘编自俞孔坚等《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性遗漏”是在指现代工业文明束缚和限制下残存的原生自然,以及挣脱了文明约束而形成的次生自然。B.“宫殿”是现代人运用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搭建的高楼大厦,它已经成为现代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C.“烙印”是劳动人民为了化解旱涝问题,运用经验和智慧在大地上改造的如陂塘系统、桑基鱼塘等“海绵”景观。D.“绿色海绵”在文中指的是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通过挖填方等技术形成的洼地与高岗相结合的解决涝灾的雨洪公园。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释迦摩尼的菩提树、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等,是为了说明东西方哲人的智慧、人类的进步均来源于荒野。B.材料二第一段先指出现代水利工程的缺点,再明确海绵哲学的特点和启示,最后以古代海绵景观印证并对其评价。C.两则材料都运用比较手法,分别将城市荒野、“海绵”景观与现代工业文明下的工程进行比较,肯定了城市荒野和“海绵”景观的重要意义。D.两则材料语言风格各异,材料一运用比喻等修辞,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材料二列举数字加以说明,语言准确而严谨。6.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建设理念的一项是(
)A.哈尼族人在大山里开挖干渠水沟,收集雨水,解决了梯田稻作的用水问题。B.黄河下游泥沙沉积,河床抬升,人们加固大堤来治理水患,形成了地上河。C.湖州先民通过堤围改造,蓄水成塘,水塘养鱼,塘边植桑,形成农业景观。D.沈阳采用雨污分流解决雨涝,处理水中污物,雨水峰值削减后再补给河流。7.两则材料都提到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请分析其不同的作用。
8.某城市有一个大型废弃工厂,这里杂草丛生,蛙鸣鸟叫,阴天雨水横流,晴天尘土飞扬。城市规划部门想将其改造成为一处城市景观,请结合两则材料提供几点建议。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守墓人石钟山又是个十年后,人老了,狗似乎仍是壮年,十岁的狗,体力还充沛,动作敏捷,目光有神。人已经七十有八了,腿脚明显不给力了,走几步就喘,似乎胸口压着磨盘,掀也掀不掉,总是一阵阵乏力,浑身的汗毛孔一层层地往外冒虚汗,眼睛也一阵阵发花,冒着金星和银星。真的老了,意识却执拗着自己的身体,还想做出年轻时的举动,守护着房前屋后这山这草,还有树和花。清晨,早醒的鸟在他周边喧闹,鸟的鸣叫是他的闹钟,一年四季他每天都是在鸟的叫声中醒来。他走出低矮的房门,就看到了半山坡上那几座墓地,不论看与不看,那几座墓就在自己的眼前。他望了,心里就坦然了,她们还在,似乎她们是为了陪着他而长眠于此地。他望到她们,心里就多了内容,沉甸甸的,很厚重,也幸福得很,似乎自己是个富翁,拥有了整个世界。五十年了,他就在这个叫二龙山的地方守着她们,她们也不曾远离他,默默地相互守望着,成了一道风景。五十多年前就是在这座叫二龙山的地方打响了一场伏击战。那会儿,他刚满二十岁,家住在二龙山的山腰间,三间茅草房,门前依着山坡有一个院子,院子周围扎着篱笆,民主联军撤到这里,他的家便被征用了,做了战地医院。他家门前一下子拥进来一批男医生和女护士,他就是在那会儿认识马花花、张小草这群护士的。后来,他才知道,她们这群年轻护士是联军第一次攻占四平之后才参的军,之前她们是护校的学生,到这场伏击战开始,她们满打满算参军还不到一个月,但她们已经是称职的战地医院护士了。伏击战一打响,便有一批又一批伤员被运送下来,她们忙而不乱,轻伤的由她们包扎处理,重伤的送到医生那里手术缝合。他家那三间房便成了手术室,地下炕上院子里躺满了伤员。他加入了担架队,和同村的二狗子抬一副担架。他们冒着敌人的炮弹和吱吱飞过的流弹。每次抬下的伤员都要和护士们做交接。轻伤员留在院子里,重伤员被抬到屋里。马花花奔跑在这些伤员中间,大声地指挥着,因为忙碌一张小脸通红,一双眼睛睫毛很长,不停地扑闪者,军装外面披了件白色的护士服,护士服已经被血染红了。村里许多青壮年都加入这场伏击战之中,有的往阵地上运子弹,有的参加了担架队,他们奔波在后方和战场之间。远远近近的阵地已经焦灼了,枪炮声已听不出个数了,像一锅沸腾的粥,他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最初他是慌乱的,甚至惧怕。往返阵地和医院几次之后,他看到了马花花、苏婉婉这些女兵,他慌乱的心开始镇定了。她们的年龄和自己相仿,甚至比自己都要小,她们在枪炮声中是那么镇定自若,仿佛置身战争之外,他看着她们冷静的样子,自己也随之沉稳下来。那次伏击,一连打了三天三夜,这是一支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队伍,他们的任务就是死死地钉在二龙山上,阻止敌人追击。据说那次伏击战联军投入了一个团的兵力。他不知一个团有多少士兵,总之,三天后,阻击部队撤走时才剩下稀稀拉拉几百人。马花花、苏婉婉这些年轻的护士却没有撤走,她们永远地留在了二龙山,确切地说,是留在了他家院子里。伏击战打到第三天上午,他和二狗子抬着一位伤员从山上撤下来,正往医院赶,离他家院子几米时,他看到一发炮弹在他家院中央炸开来,有两个停放在院内等待救护的伤员被炸上了天,马花花、张小草她们奔出来,去拖那些躺在院子里的伤员,就在这当口,又有几发炮弹落了下来,接二连三地在院子里炸响了。他亲眼看见,她们被炮弹炸飞,有的直接倒在了地上。关于她们的记忆在那一瞬间定格了。一群年轻的女护士永远留在了二龙山。联军撤走的那天夜里,全村男女老少集体出动,就近掩埋了这些阵亡的士兵。几个女兵是被他掩埋的,就埋在他家院外几百米开外的地方,他整理她们的尸体时,仍然记得她们的名字,张小草、马花花、苏婉婉、蔡蓉蓉,一群鲜活漂亮的女孩子,在几发炮弹落下后她们长眠在此。就是在那次战役中,他参了军,成为一名战士,又过去不久,东北解放了,部队出关南下。队伍一出关家就越来越远,他一直不能忘记那几位护士,她们就留在他的家门前,每当想起家都会想起她们,仿佛她们已经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有一双双目光不离不弃地跟着他。队伍越走越向南,他们已经来到了海南岛,他是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负的伤,一个敌人的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臂,就此他失去了右臂。解放海南岛战役之前他已经是连长了,伤好后组织劝他留在海南。但他异常想家,想家中的父母,还有留在他家门口的那几位女护士,他自己都说不清这种思念和记挂从何说而来,总之他就是从心里思念,仿佛她们不是被掩埋了而仍然活着。就站在他家院子里奔跑着忙碌着。在他的坚持下,他转业回到了二龙山,只有回到家里,他才踏实。他抬眼望着二龙山,在心里一遍遍的说:“我回来了,哪儿也不去了。”不久后的一天早晨,他仍像往常一样,从床上下来挪到门口,狗已经把小凳叼在门前,他坐下,倚在门框上,太阳出来了,照在他的身上,晒满了整个小院。墓地在不远处,笼在他的目光里,他一直睁着眼向前凝望着。他走了。(有删改)文本二:关于生命的审美意蕴。这种意蕴,在石钟山此前众多作品中,并非没有,只是没有像这三部作品展现得如此鲜明突出。这让我觉得,这三部作品对于作家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意义。它意味着作家在这个年龄阶段和时代背景下,对于创作、对于生命的思考都进入到一种新的境界。我把这种境界概括为,以爱为线索的生命审美。何谓“以爱为线索的生命审美”?这本是个哲学命题,放置在文学创作领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观念。在这种创作观念的影响下,作家自觉用爱的眼光、爱的触角、爱的思维,去感受生命百态,去思考生命的价值意义,进而通过作品表达作家对于生命的审美观念。在这样的作品当中,以爱为核心的情感,成为作品勾连情节、设置矛盾冲突的主要线索;生命成为隐含在作品背后的主要审美对象:爱对于生命的塑造过程及结果,构成了作家表达生命审美观念的载体。“爱”与“生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让“生命”直接成为审美对象。此时,情节、人物、环境等故事元素已然被置于次要地位,而由这些元素叠加融合后所传递的观念,则成为作品最重要的部分——对爱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对爱之于生命的认识。(摘编自栗振宇《石钟山三部新作:以爱为线索的生命审美》)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里就坦然了”“也幸福得很”“拥有了整个世界”,写出了大山里那几座烈士坟墓构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B.村里的许多青壮年都主动参加这场“伏击战”,并用自己的方式战斗着,表现了当时青壮年的识大理、明大义的品质。C.“他”参军后,无论走到哪里,总感觉“有一双双目光不离不充的跟着他”,因为“他”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护士们生命的延续。D.当“他”回到家乡二龙山,心里一遍遍地想着,“我回来了,哪儿也不去了”展现了“他”对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到老人在二龙山守墓五十年,从后文“伏击战”的详细叙述中得知守墓的对象是当年参战牺牲的护士们,前后照应,使小说情节更完整。B.小说几乎没有设置悬念重重的情节,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是在平静的叙述中,将一个沉甸甸的生命寄托显得愈加厚重。C.小说对“他”去世的场景描述,作者虽写的很克制,但仍表现出较浓郁的悲伤情绪,同时体现出对“他”这种生命价值的赞扬。D.虽然一人一狗的守墓生活描写的平淡无奇,但“他”的默默守护却承载着人间的大爱和生命的价值,这直击人的内心深处的灵魂。11.护士们和“他”都在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过程体现出了某些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12.文本二谈到“以爱为线索的生命审美”的创作观念,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才,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选自《战国策·燕策》)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三A月B得C千D里E马F马G已H死I买J其K首L五M百N金O反P以Q报R君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文中指已逝前代国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先王”意思不同。B.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四海、六合、八荒”等。C.凑,在文中是“聚合”之意,与现代汉语“凑合”“凑钱”中的“凑”字意思不同。D.追北,指追逐溃败的军队,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逐北”意思相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做了燕国国君后,燕昭王想要洗雪齐国给燕国带来的耻辱,却因国力弱小而无法做到,于是前往郭隗处,向其求取报仇的方法。B.郭隗先向燕昭王列举不向类型的国君对待人才的方式,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后果,后提出要从选拔本国人才做起,以吸纳更多人才。C.涓人主动向燕昭王请求前去寻求千里马,虽以五百金买来已死的千里马头,但最终使国君拥有了真正的千里马,这体现出涓人的智慧。D.燕国在燕昭王的带领下,终于从残破的状态中走出,并且依靠自身的力量,打败了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使齐国差一点灭亡。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17.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燕国从残破状态变成了殷实富足的国家。除重视人才外,燕昭王是如何使国家变得富强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1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诗与黄诗都以登楼抒情,贺诗以“病后”登楼引发愁情,黄诗以“了却公事”引发快意。B.贺诗“倚楼”黄诗“倚晴”,黄诗用“倚”字虚实相兼地展现了快阁之上的“晚晴”美景。C.贺诗与黄诗都以对美酒的贪恋和青睐来消解愁情,黄诗以典故表达了知音难寻的落寞无奈。D.黄诗尾联以与鸥鸟相伴来表达归隐之志,贺诗的尾联亦如此,借负菊花之约表达归隐之志。19.同样登高望远,贺诗的颈联和黄诗的颔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互文手法,写蜀地生存环境恶劣,同时也暗示蜀地势力纷争不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盛写荒凉衰败。
(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兴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不合理的制度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感伤自己“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而在《离骚》中,屈原也有相似的遭遇——“____________”,虽然屈原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九册表格语文教案
-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至六单元(内容含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全部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 《扎染工艺设计》教案
- 武汉市攀岩馆租赁合同
- 医疗新技术项目评估指标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 农村改造鱼塘施工合同样本
- 塑料机械库存管理要点
- 畜牧屠宰市场营销
- 三极管课件完整版
- 心灵捕手心理影析PPT
-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丰裕时代中的吃苦导写及范文
-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 资料员岗位培训
- 四史改革开放微团课ppt
-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 20人小公司管理制度模板
-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说课稿
- 劳务施工组织方案 劳务施工组织设计(八篇)
-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