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真题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02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真题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02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真题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02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真题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02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真题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自主复习】【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封君封臣制度2.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一大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二大变化动因:中古西欧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三大变化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3.欧洲中世纪庄园与古代中国庄园的不同(1)庄园私有权程度: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而中国古代的庄园主对其地产相对而言则具有完全的私有权。(2)地租形态:虽然都存在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及货币地租三种形态,但西欧庄园对于劳动者的剥削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中国则以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3)政治权力: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而中国古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4.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1)动因:中古西欧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2)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5.中古时期的欧洲【认知深化】一、中古时期西欧封建庄园的社会生活1.庄园结构:在领主统治下的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2.庄园居民:包括自由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均为领主的佃户。其中,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3.庄园土地(1)直领地:领主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2)佃户的份地:“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以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为条件取得,领主还要征收其他捐税。4.庄园法庭(1)特点:由领主其管家主持,无专门的工作人员;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2)作用:维持庄园公共秩序;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二、比较西欧与中国古代庄园农民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2)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2.不同点(1)西欧庄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则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2)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三、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政治与社会结构的变化1.争取自由的斗争:10世纪,西欧城市开始重新兴起,城市居民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城市自治: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3.市民阶层的形成及分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资产阶级。四、中古西欧社会的多元面貌1.多元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与人文精神共处。2.封君封臣封土的体制:封君封臣通过仪式性的缔结方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的义务。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同时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领主拥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了土壤。5.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课时检测】1.下图显示的是中古西欧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是()A.权力B.忠诚C.土地D.军队【答案】C【解析】中古西欧的封建等级制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土地是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故选C项。2.(2020·北京模考测试)公元7世纪法兰克王国一份文件中这样写道:“我,某某,委身于尊贵的领主某某……你应该用食物或衣物帮助我或救助我,相应地,我服侍你并当之无愧地获得你的帮助。”以上材料显示出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建立的基础是()A.土地B.契约C.道德D.法律【答案】B【解析】材料突出了封臣与领主间的相互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契约精神,B项正确。3.(2020·山东菏泽联考)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的这类誓言可以说明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强调()A.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领主约束附庸的契约B.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C.封建依附关系是一种附庸对领主约束的契约D.领主与附庸之间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平衡的【答案】B【解析】据材料“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可知这是一种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故选B项。4.古希腊人崇拜的神,与人有着一样的七情六欲,与人有着一样的形体。神只是因为形体长得比人更完美而受到人的崇拜。这反映出古希腊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崇尚自然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反对神灵崇拜【答案】B【解析】题干中古希腊人崇拜的神“只是因为形体长得比人更完美而受到人的崇拜”,是一种对人的形象加以“完美抽象”,是一种自然崇拜,故选B项;古希腊时期,希腊人的宗教意识浓厚,排除A项;题干中未体现希腊人追求物质生活,排除C项;题干提及的是一种神灵崇拜,排除D项。5.法王路易九世统治时期(1226-1270年)规定“国王四十日”,即:双方领主交战须在40日前通知对方,而被挑战的人,可以在此期间向国王申诉,国王根据情节仲裁。此规定的目的是()A.维护封建等级制 B.建立君主专制C.控制等级代表会议 D.提高国王威信【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国王在处理领主间矛盾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规定意在突出王权的影响力,故选D。6.罗马帝国衰亡后,西欧各地城市逐渐萎缩;12世纪以后,才又逐渐兴起,只是规模有限。14世纪中叶,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热那亚等地,人口虽仍不足10万,但已是当时的大城市。这四个地方发展的共同背景是()A.位于重要贸易线上,商业发达,经济繁荣B.凭借阿尔卑斯山屏障,免于日耳曼部落侵扰C.作为欧洲宗教中心,吸引各地教徒前往定居D.靠近拜占庭帝国,受其保护,故民生安定【答案】A【解析】12世纪和14世纪西欧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大都是位于交通要道,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是东西方交往的中心,故A项正确。7.“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中世纪欧洲的自治城市对封建制度的挑战,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故B正确;A项中“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中强调的是自治城市斗争的结果,而非途径,排除C;材料中未涉及领主与市民之间的税务关系,排除D。8.(2021·山东青岛高三模拟)“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A.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C.摆脱了封建专制统治D.市民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答案】D【解析】据材料西欧城市市民可以享有“个人自由”“司法自由”“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可知,西欧城市市民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故选D项;西欧城市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排除A项;西欧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在17、18世纪,排除B项;中世纪西欧没有摆脱封建专制统治,题干信息也与封建专制统治无关,排除C项。9.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在中世纪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斗争,由于教皇权力及影响比较大,所以导致世俗王权的屈服,这阻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故C项正确;罗马教皇的权力并没有完全取代世俗权力,故A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王权对天主教会的制衡以及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故B、D两项错误。10.11世纪晚期,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市镇不顾教皇的权威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自行任命执政官。13世纪中期,许多城市拥有了保护选举的成文宪法和自治政府。意大利的城市自治运动反映了()A.市民阶层的壮大 B.民族国家的形成C.中央集权的削弱 D.民主政治的萌发【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3世纪中期意大利许多城市拥有了保护选举的成文宪法和自治政府,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促进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故A项正确。11.亚里士多德指出,共和政体是以人民为统治者,而且能照顾到城邦全体人民利益的正宗政体,而雅典只是一种平民政体,是共和政体的变态。据此,亚里士多德意在批评雅典()A.政体存在多数人暴政的缺陷B.民主政治忽视公民德行C.平民个体自由没有受到限制D.城邦缺乏社会公益事业【答案】A【解析】“而雅典只是一种平民政体,是共和政体的变态”是指把政治权力交给普通公民去行使,他们会侵犯少数人的权利,也就是存在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问题,没有能够照顾到城邦全体人民的利益,故选A项。12.《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B.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C.皇帝的权威来自于法律D.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材料“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可见法律是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国家的治理,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皇帝权威的来源,排除C项;“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3.从罗马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查士丁尼法典》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原因涉及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方面。它们所提供的技术条件以及培育的法律需求促成了《罗马民法大全》的面世。罗马法始终以一种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而又完全不同的方式开拓法律的规范空间。由此可见,《罗马民法大全》()A.最大限度地满足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B.反映出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C.是奴隶主贵族与王权政治斗争的产物D.可以凌驾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之上【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使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民族矛盾尖锐,排除B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罗马民法大全》是奴隶主贵族与王权政治斗争的产物,排除C项;“凌驾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之上”的说法与材料中“罗马法始终以一种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不符,排除D项。14.“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材料主要是()A.探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B.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C.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D.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答案】B【解析】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B项正确。15.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世界各区域文明()A.具有多元面貌 B.完全没有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