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呢?天才是天生就聪明吗?任何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没有才能到有才能,都要经过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的过程。有的原先智力较弱、才能较差的人,由于后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逐渐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使智力和才能都得到提高。相反,一些智力和才能获得较早发展的人如果骄傲自满,不再勤劳苦练,他的智力和才能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江西金溪有个方仲永,小时比较聪明,五岁就会写蛮不错的诗,由于后来没有受到教育,没有抓紧学习,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在他20岁左右,王安石回乡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他已经完全是个平凡的人了。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1.本段文字的论点是哪一句?(请摘录原文)
2.在下述论证方法中,本文段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比喻论证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摘编自孙伟科《中的“不写之写”》)材料二: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曾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中意境的创造手法》)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特点。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C.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D.“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其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B.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C.《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真相,推想缘由,深入体味。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5.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二人作其他描写。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但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D.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做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6.材料一第四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7.《烛之武退秦师》的以下文段制造了多处空白:郑国君臣在强敌压境之下出谋划策的情状;佚之狐力荐烛之武的原因……请根据材料,分析这些空白的妙处。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停战令后魏巍板门店,于昨天上午度过了它最繁华的日子之后而冷落下来。昨天上午十时,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来到这里,同美军上将克拉克一起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这是三年半来第一个安静的夜,没有枪声、炮声、飞机声和炸弹声的夜。彭总情不自禁地走出屋子,不知什么地方已经响起了锣鼓声。他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想睡也睡不成了。从中南海的紧急会议到北京饭店的不眠之夜,从与毛主席的单独谈话到再跨征鞍,当时他觉得肩负的任务是何等沉重!可是经过三年来的惊涛骇浪,这个任务总算完成了。这使他感到欣慰。这次他到这里来,本来计划在签字之后要到第一线看望看望战士们,现在这种愿望更强烈了……彭总一行,在先头师略事休息,随后就由师长洪川乘吉普车在前引路,继续向白岩山进发。中午过后,彭总望见前面一带山岭,就像白玉屏风一般,就知道白岩山已经到了。十字路口大杨树下站着两个军人,似已等候多时,彭总立刻不高兴地说:“不是叫你不要打电话吗?”“我怕他们准备不及……”洪川红着脸说。“有什么可准备的?”彭总瞪了他一眼,“都是自家人,搞这一套旧东西干什么?”“彭总,”洪川笑着辩解说,“这也不是对您,别的首长来了也是这样。”“那也不对!”彭总严厉地说,“不论什么人,都不要搞这一套!”彭总的脾气和风格是全军都知道的,尤其是在下面吃饭的问题使人为难。如果准备得多了,那是肯定要挨骂的;如果弄得太不像样,又使人过意不去。这次倒好,这里刚刚打过仗,许多老百姓还没有回来,东西很难买,只好打开几个从祖国运来的罐头,炒了一些鸡蛋粉,弄了一个炒辣椒下饭。吃饭时,大家心里十分不安,而彭总却特别满意,吃得满头大汗。饭后,大家劝彭总休息一下,彭总认为时间紧张,还是抓紧时间去看看战士。当彭总一行来到山下,三连连长和指导员赶快下山来接。附近的十几个战士也围拢过来。彭总看见这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心里着实高兴,就同他们道了辛苦,一个一个都亲切握手。人群中有一个年纪最小的战士,眨巴着一双猫眼,望着彭总笑眯眯的,圆乎乎的脸上还露出两个酒窝。彭总同他的眼光相遇,就笑着问道:“你这个小鬼,叫什么名字?”小鬼红了红脸,没有马上答出来。三连长代他答道:“他叫杨春。”彭总又问:“小鬼,这次停战你觉得怎么样?高兴吗?”“高兴。”杨春答道,“就是有点不够解气。”“我们消灭了那么多敌人,怎么能说不解气呢?”“没有把敌人赶到大海里嘛!”大伙笑起来。杨春开始还有点胆怯,经过一阵谈话,好像已经同彭总很熟的样子,两个猫眼眨巴眨巴地望着彭总,认真地问道:“司令员,我提一个问题行吗?”彭总笑着说:“好好,你提。”杨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说:“现在已经停战了,我们呼啦一走行吗?”“你说呢?”“我说不行。“为什么?”杨春指了指四处荒芜的土地和倒塌的房舍,说:“你看,帝国主义糟蹋成这个样子,老百姓可吃什么呀?我们总得帮助他们搞搞建设再走。”彭总不觉心中一热,没有想到这个看去还是个孩子的战士,竟同自己想的一样。望了望面前的小山岗,彭总正要举步上山,三连长上前拦住说:“司令员,上面正在掩埋烈士呢,还是不要去了。”“怎么,人死了就不要去了?”彭总瞪了他一眼,径自向山上走去。彭总一面走,一面察看着墓前的木牌。那些木牌上都分别写着烈士的姓名、年龄、职务和家乡住处。当他发现有几座前没有插木牌时,就停住脚步,对三连长说:“这里怎么没有插木牌呀?”“有一些还没有查清楚。”三连长面有难色地说。“不要怕麻烦!”彭总说,“可以找他们连队的人来亲自辨认。不是这些牺牲的同志,我们怎么来的胜利?”彭总默默地脱下军帽肃立着,站了很久很久……热泪,从他露出白鬓发的面颊涔涔而下。那边,像白玉屏风般的白岩山,已被夕阳染成金红,显得更加壮丽了。(有删改)【注】本文节选自《东方》第六部《凯歌》。《东方》是一部史诗式的小说,主要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的宏伟业绩的史册。文本二:西行漫记(节选)【美】埃德加·斯诺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街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中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得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彭德怀迟睡早起,就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二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虽然“政府军D”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但是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的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有一次我同彭德怀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吴景崧等译,有改)【注】①埃德加·斯诺:曾深入陕甘宁边区近四个月,是首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②政府军:指国民党军队。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为命业艰苦奋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精神。B.德怀看到两个军人前来迎接自己,对洪川的“搞特殊”行为极为不满,是因为彭总生活俭朴,反对铺张。C.文本二中说彭德怀“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生动地表现了彭德怀活泼敏捷和精力过人的特点,给斯诺留下深刻印象。D.文本二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将“我”的亲身感受与关于彭德怀的具体事件相结合,拉近了和读者的心理距离。9.关于文本一中画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鬼红了红脸”描绘了杨春的表情,形象地写出了他起初与彭总沟通时的胆怯心理。B.停战让杨春感到高兴,但却不解气,他希望把敌人赶到大海,他幼稚的想法遭到大伙嘲笑。C.杨春和彭总都想着战后要帮助朝鲜人民搞建设,这也反映了广大志愿军战士的心声。D.从彭总与杨春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到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司令员的形象。10.文本一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1.这两个文本都描述了与彭德怀相关的内容,因文体不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甘茂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①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②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又一人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宜阳拔,则公之功多矣。是樗里疾、公孙衍无事也,秦众尽怨之深矣。”樗里疾、公孙衍二人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侈穷我于外。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①樗里疾、公孙衍:秦国大夫,与韩国有密切关系。②公仲侈:韩国相国。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B.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C.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D.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拱手胸前先拜,后叩头至地,多用于臣子向君王行礼。B.“是王欺魏”中的“是”,与“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是”含义相同。C.尉,古代官职名,一般指武官,掌管军事的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D.“三鼓之而卒不上”中的“卒”,与“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中的“卒”含义相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王雄心勃勃,想要进攻三川,取代周王,于让甘茂率兵攻取韩国宜阳。甘茂觉得胜算不大,故一再推辞。B.宜阳是韩国重镇。甘茂历时五个月未攻下,准备停战;左成分析甘茂面临的形势,并阐明了攻与不攻的利害关系。C.樗里疾和公孙衍是秦国的亲韩派,甘茂早就料到他们会阻挠攻韩,在甘茂进攻宜阳受挫之时他们果然从中作梗。D.甘茂攻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士兵不前进。他听取下属军官的建议,拿出自己的钱来激励士兵,最终获胜。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又一人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2)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
16.为了坚定秦王对他的信任,甘茂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词人伫立在即将倾倒的楼头,极目天涯,黯然销魂的“春愁”油然而生。B.“草色烟光残照”写春草、夕阳、迷蒙如烟似雾的光与色,景色凄美而又感伤。C.下片写疏狂的词人为求得一醉,不拘形迹对酒当歌却强乐无味,排遣不去愁绪。D.全词紧扣“春愁”又扑朔迷离,最后两句情感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构思精巧。1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脱胎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想去日已远、衣带渐已缓”的后一句,有人说柳永化的诗句好,也有人说“衣带渐已缓”一句更妙,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文章常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秦人覆辙。
(3)《六国论》中,苏洵对北宋王朝的批评非常尖锐,认为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鲁迅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把人不当人,尤其把女人不当人。《三国演义》是男人的世界,女人是附属品;《西游记》中女子无非是些点缀;而《水浒传》中女人或淫荡如潘金莲或粗暴如母夜叉孙二娘。唯有《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作“水做的骨肉”。豪迈如史湘云,①(
);稳重如薛宝钗,②(
);敏感如林黛玉,③(
);而薄命如香菱,跟着黛玉学诗,竟取得
的成绩,令人悲欣交织;即使风趣诙谐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势利狠毒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红楼梦》与其他的作品相比绝对是______的。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曹雪芹__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对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全球教育市场的新机遇
- 水价改革规划编制方案
- 矿石采购方案模板
- 景区开业活动执行方案
- 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 中职学校合并规划方案
- 装修公司总价折扣方案
- 中老年营养优化与健康膳食指南
- 足球挂件招标采购方案
- 露台种花地面处理方案
- 电气类实验室安全培训
- 场地平整项目承包合同范本
- 船舶修理行业专业实践操作规范
- 河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5篇(截至2024年)
- 麦秸秆环保板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加工厂股东合作合同范例专业版
- 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手册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
- 山东某智慧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