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弹性合作小组促进中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成长的研究_第1页
构建弹性合作小组促进中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成长的研究_第2页
构建弹性合作小组促进中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成长的研究_第3页
构建弹性合作小组促进中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成长的研究_第4页
构建弹性合作小组促进中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成长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弹性合作小组促进中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成长的研究第一部分课题提出1.课题自然提出的历史渊源生存发展的压力与追求事业的雄心,将我们导入持续探索、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无穷阶梯。在锁定“质量是生命线”的实践中,我们奇怪:为什么老师讲得一往情深,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不屑一顾呢?为什么学生说当时听得明明白白,稍后却成模模糊糊,提笔则无从下手了呢?为深究其原因,我们系统回顾和归纳了先前的教学,发现课堂中最常出现这样一些类似场景:①、师问“对不对”生应声答“对”教师一声“嗯”学生随后答“不对”……②、教师一番分析后写出第一步,然后说接下来我们该分析什么什么了,第二步出来后又讲我们接着该什么什么了,依次下去,直至得出最后答案后底气十足地问“懂了吗”,生答“懂了”,然后教师惬意地转入下一话题。这些场景让我们联想起马戏团的表演:①小马也能做加法:驯兽员出个加法题如4+3=?,小马便以击鼓次数回答答案,当敲击7次后就再也不敲了;②一些动物如猴子能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表演,出色地完成一套套复杂的剧情节目表演,让人叹服。其实前者小马是从驯兽员表情的变化上获得了停止敲击的指令,后者是驯兽员不断地用形体语言等在依次发出动作指令,当这些指令消失或紊乱时,原先的奇迹就不复存在了。虽说人也是动物,但毕竟是高级智慧生物,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早已主要体现为高级智慧的学习了,在高级智慧的习得过程中,是否还可以有些什么更特殊更有效的方法呢?进而我们将成败得失的情感性过程体验与意志努力下的归因反思更多地纳入课堂中。但在模拟的创造性学习进程中个体常常遭遇难度瓶颈,于是倡导合作就成了我们的不二选择。但在传统的一般要求几个人同时讨论问题的课堂合作方式中,当问题难度不高时,往往低“质”学生还未建立观点而优生已迅速找到了答案,常常演变为“一人讲几人听”的场面,实际上变成了“优生一言堂,其余走过场”;当问题难度较高时,常常演变成“一人苦思几人发呆”的场景,或者代之以“挂羊头、卖狗肉”的真实写照,于是,弹性合作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2.课题逐步明晰的推动因素为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中校长赵晓辉七年前正式提出的“精讲、精炼、精评、堂堂清”的“三精一清”教学理念,以及随后明确的“学生阅读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练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师精讲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的“三个三分之一”的教学要求,为深入践行这一理念的刘廷平提出本课题和摸索并定型弹性合作小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当初步研究成果在学校交流后,智慧与敏锐的赵晓辉校长迅速发现了该成果的价值,并以学校名义发文推广该经验,同时促成将其申报为县级课题《构建“自学—研讨—点拨—反思”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校的重视和该课题的立项促进了弹性合作小组的推广试点与全面铺开实验。省教科所对《基于弹性合作小组的“自学—研讨—点拨—反思”四步教学范式的研究》的资助金项目立项与广元市教育课题研究现场会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了对本课题的清晰界定,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大发展和成果的大繁荣。3.课题内涵发展的崭新天地当合作学习小组融进了弹性的属性后,发现合作的自主性、有效性、灵活性大大增强了,可发起合作的时间、空间、规模等限制大大减弱了,可以很方便地将课外合作学习与课堂合作学习有机地联系整合,研究性学习与团体性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变得更加容易,对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的评价更容易整合,评价更容易做到客观全面,评价的激励作用更容易持久保持,集体教育原则更容易体现,于是弹性合作学习小组与学生互助成长共同体的功能高度融合。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缓解独生子女、留守学生的孤独感,给学生一个“小家园”的温馨感,有效破除刚愎自用的“小皇帝意识”,树立“我需要别人帮助”的谦虚意识,强力更正“我一无是处”的自卑心理,生长“我有能力帮助别人”的骄傲情怀;另一方面又可强力促进班级文化的大发展,促进学风、班风、校风的新提升。4.课题提出的主要指导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唯物辩证法、实践论。第二部分创新举措构建弹性合作小组可有效革除传统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诸多弊端,有效促进中学生合作学习质与量的提升,并能有效促进中学生的互助成长。一、弹性合作小组概论1.概念界定弹性合作小组是指在人员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内,进一步分解建立多级层级结构,基础层级为两人小组,往上是三至四人构成的中组,最高为六至八人构成的一个大组,组内建立完善的自我管理机制与机构,约束组内成员为积极争取某一正向目标,根据实际需要,遵守一定的可选程序,而自主先后发起不同级别的合作,基本程序为由小组到中组再到大组,并以整体的实力与外界保持合作竞争态势,共享荣誉、共担风雨、在遵守一定规则下组务自治,促进组内成员共同良好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作为集体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互助成长共同体。2.基本结构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成员固定的六人或八人大组,大组与大组之间的综合学情基本均衡,大组内按照“优—较优—良—中—弱—差”最靠近原则组合成几对两人小组,从组合简易性入手时可采用两个位置和学情最靠近的小组组成一个四人中组,两个中组组成一个八人大组,从信息交流角度入手,则最佳组合方式为六人构成一个大组,组内分成三个小组,将位置和学情居中的小组拆开后的每个成员与另外一个小组组合成中组。班内学生人数为奇数时只需也只宜设置一个与中组重合的三人小组。为保证合作行为有序,组内应设小组长、中组长、大组长、各学科长(导学员)等行政管理职位,行政干部可根据任务需要临时分派或指定操作员、记录员、报告员、监察员、参谋长等具体事务性职位,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一是要给每位成员分配职位,二是尽量采用干部轮换制。3.合作流程弹性合作小组用于课堂合作学习时,首先是让每个学生都独立学习,之后,首先进入两人小组交流信息,生成一系列问题并解决部分问题,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集中后进入中组研讨,中组解决不了的难题提交大组研讨,大组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向其它大组发出请求帮助的信息,学生共同探讨后将确实无法很好地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请求老师帮助。八人组的研讨重点在中组,六人组的研讨重点在大组。弹性合作小组用作集体教育的平台时,主要程序是将大组内的成员个体或成员小组合的表现都反映成弹性合作小组集体的功过成败予以评价,而对成员的是非评价与奖惩抑扬视作组内事务主要由组内自治管理。4.运作原理弹性小组用于合作学习时,交流从两人小组开始,既缓解了“一个和尚担水吃”的任务困难,又避免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等待心理,逼迫采用“两个和尚抬水吃”的方法。当合作成了唯一选择时,就逼迫将独立准备变成自我要求,于是之前的自学质量可有效提高。正如水位越提升,内压越增大,向外溢的动力越增强一样,当思维有了收获时,人就会产生发表的欲望,设计一个逐渐扩大参与对象的层级舞台,既能避免星星之火遭遇倾盆大雨的悲惨命运,又能给思想一个逐步改进与优化的机会,增大趋近真理的概率,同时还能发现自己有能帮助别人的骄傲资本和需别人帮助的谦虚理由。简言之,就是逐步提升“系统”的开放度,让思维可以远离“平衡态”,促进“进化”。弹性小组用作成长共同体时,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明确的、不会抛弃他的小集体,满足其归属和爱的需要,同时又不得不经常面对这一不可逃离的小集体的舆论约束,若试图故意疏远的话将遭受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孤独折磨,因此不得不经常反思,不断调整思想行为,进一步收获到尊重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满足。5.弹性体现之所以强调弹性,原因之一在于合作学习中整齐划一的僵化的行动步调往往造成合作流于形式,原因之二在于千差万别的学习主体不可能做到步调一致,原因之三在于纷繁复杂的各具特征的合作任务并不都需要“人海战术”,如此等等。在课堂合作中弹性小组的“弹性”主要体现在:①合作有一个逐渐扩大范围的过程,并且不同学生进入不同级别研讨的起始时间、起始水平和研讨历程长短可完全取决于学生的不同实际条件与需要,研讨的内容可以根据要求、基础、爱好而各有侧重;②大组研讨时根据需要,可适时打开中组、小组的限制,成员灵活地重新调整组成不同专题小组进行研讨;③可根据任务特征灵活地选择直接进入中组或大组合作学习。在成长共同体中弹性小组的“弹性”并不需要成员必须保持集体活动,完全可以分散成个体或小组合的方式活动,但会督促成员随时想到“一举一动都要为弹性小组集体负责”,可以将集体教育变得更加具体和延伸得更加广阔。6.优势特色弹性小组用于合作学习时,合作的外在压力与内在需要强劲,学习的选择性、自主性极强,既能实现异“质”互助又能实现同“质”共进,实质合作的概率极大,取得有价值的成果的概率很大,可以让学习过程很务实、结果有实效,同时,智力合作可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能给学生创建一个知识能力自主建构的舞台,创造一种释放表现欲望的机会,创建一个自我意识碰撞的舞台,创造一种提升人格魅力的机会,创建一个和谐交流的舞台,创造一种逐步增进品德友谊的机会。弹性合作小组作为互助成长共同体,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港湾”,一个补给智慧的“基地”,一个自豪与骄傲的“秀场”,一个孕育高尚情操的“温室”。二、弹性合作小组的构建细则1.组织实体构建1.1人员分组分组前教师要先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弹性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和优势、基本评价方法等,然后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学生进行广泛地交流,以了解好情况,搞好摸底工作,再将学生按成绩基础和表现情况的综合,隐性分成ABC三个层次掌握在心中,便于适时指导。分组时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首先由全班学生推选出一定数量的临时组长,可等额也可差额,讲明要达到的基本目标要求后,既可放手让这些组长结合教师的参考意见后发动学生自主协调组合,也可由教师主导分组,由学生充分阐释意见后微调。这些基本要求包括:①大组间的整体情况基本均衡,都至少有两优两中,大组内的每个成员即使是同层次成员也应有梯级差异;②每个成员在大组内都可找到情况相近的易合作对象和可互补促进的合作对象,包括学习水平和个性特质;③要兼顾性别分布较合理、个性间较和谐,严重内向或思想追求上进度极不高者也要容纳但只能容纳一人等特殊因素;④要将全班人员分成若干六人大组或八人大组,要优先考虑分成六人组,组员最多也不宜超过八个人,班额为奇数时只能设置一个奇数成员组如七人组等。大组内依据成员间的不同约束关系每两人结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通常按照“优—较优—良—中—弱—差”最靠近原则组合便于同质共进,也可适度级差组合如“优—中、较优—弱、良—差”组合便于异质互助。若是八人大组,则情况接近的两个小组分别组成中组;若是六人大组,则拆开程度居中的一个小组,每人分别与另外一个小组组合成三人中组。然后根据座位的相邻情况以及方便约束关系的发挥精心安排座位,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弹性合作小组。分组时对学生意愿的尊重程度和对学生意见的疏导程度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合作学习质量、共同体的凝聚力、评价的教育影响力等,充分尊重学生的目的是让其“顺气”,从而利于“聚心”、“下力”。分组过程本身也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下面用一些实例予以说明:实例一:张春明老师的分组方法一、小组成立前的准备工作动员:在我班建立弹性合作小组之前,我专门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告诉学生: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学习伙伴、合作者,与人探究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从优秀的同伴身上可以学到很多,帮助差的伙伴能感受到助人的喜悦„„让学生首先认识这种新的学习模式的优势,并了解操作策略,实施方法,评价机制,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摸底:通过与班级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寝室室长,各科任老师的交流与座谈,充分了解各个学生学习思想等全面表现。做到分组前对每个学生情况摸清。二、弹性合作小组的建立我对全班60人,根据他们的性格、性别、学习语言的能力,学科知识的水平、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发言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座位就近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各个小组的相对均衡分为了10个大组,每大组6人。分组采取了隐性分层的方法,即每个小组里都有A、B、C三种不同层次的同学,以避免学困生集中分在一组。现以我班建立第4大组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基本情况:男生4人,女生2人(张力荣、刘丽)A级:冯坤林、江友龙,理科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有目标,积极上进。B级:马跃、刘丽,成绩都属于中等但较勤奋、踏实;性格活泼且书写好,但英语学科较弱。C级:刘诺自控力差,懒散,学习基础不好;张力荣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听话守纪,虽理科差,但英语特棒。在安排弹性小组及座位时我综合考虑了以上诸多情况特作了下面图示的座位安排:在这个弹性合作小组内,讲台马跃冯坤林刘丽张力荣江友龙刘诺每排的行政小组我采取适度级差组合以促进帮扶;在座位设置上,右下角的中组中我在自觉性差的刘诺旁边安排了纪律性强的张力荣和积极上进的江友龙对其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和影响,江友龙还可促进刘诺探讨理科问题,张力荣还可促进刘诺英语进步,左上角的中组中冯坤林很容易对马跃和刘丽进行指导。此外,张力荣与冯坤林很容易通过讨论促进优势张扬,江友龙也容易对刘丽进行指点,刘丽张力荣两个性格各异的同性孩子还可进行性格的互补和方便地进行生活学习的交流„„让行政上下线管理很容易进行和优良的弹性互动很容易发生。实例二:李天文老师的“分组风波”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班主任李老师拿着一叠资料,走进了8班教室。对这一个刚组建不久的高一新班,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如何顺利践行新课改理念,他有太多太多的思考,手中的资料就凝聚了他几天几夜思考的精华。学生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等待班主任的安排。沉思片刻后,他开始发话了,他讲了高中课改的大趋势,以及实施课改的策略„„先进的课改理念,弹性合作学习小组的操作„„在这个新生班级,他将如何分组呢?8班共有学生68人,仅有20个正取生,其余全是择校生。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大组,16个中组,34个小组。每个大组中包含两个中组,每个中组包含2—3个小组,每个小组2个人。每个大组将有2—3名正取生。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纪律、清洁、仪容仪表等方方面面都将随组考核,记入该组的考核总成绩,拿入组与组的评比。分组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第一次,他尝试了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好、中、差均匀搭配的方法。每个组的组长(包括大组长、中组长、小组长)将选举产生。方案刚一宣布,学生议论纷纷。第一组的陶怡说:“我与张某有矛盾,我不想与他在一组。”第5组的奉大林说:“我们组虽然有三个正取生,据我了解,三个人的成绩都是假的,不能代表我们组的水平。”第二组的杨智说:“邹宇航和辜龙是全班典型的违纪分子,经常坐特殊位置,将严重破坏本组形象。”第八组的赵彬说:“我们组的几个人,虽然学习基础有好有孬,但性格都很内向,不便于讨论问题。”“白淋太清高了,我们不要她。”„„很长时间,课堂上难以平静。班主任召集班委开会,征求意见。学生干部说,如此分组,学生意见分歧大,很多学生不会进入角色,与其这样分不如不分。第一套方案就这样被搁浅了。第二天,新闻联播时间。班主任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宣布了他的第二套分组方案,就是由班主任任命八位大组长,再由八位大组长选本组的其他成员,同时学生也可反选。(1—4组选9人,5—8组选8人。)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由学生本人在组长处签字,该生才正式成为该组成员,中组和小组由组内协商组建。教室里立刻沸腾了,不等班主任下令,组长们就开始点将了,不停地跑向他们相中的学生面前,有几个组长同时冲向同一个学生,当然是那些品学兼优的“抢手货”,但只能在一个组长处签字。也有许多学生主动给组长招手致意,甚至跑向组长,但其中还是有组长不要的。有遭遇尴尬的组长,也有遭遇尴尬的组员。经过十多分钟的选与被选,全班有十余人落选,那当然是“问题学生”,落选后,有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有的学生却哭了。班主任给组长做工作,要求每个组再选几人,组长还是给了班主任面子,落选的十余人全被选了,意外又发生了:有4人他们哪个组也不去,因为之前他们向八个组长都示意过,却未能如愿。因分组,同学之间明显产生了隔阂,增加了不和谐因素。第三天,下午第三节。班主任推出了第三套方案:按入学成绩由高到低依次编出八个组,在组内以不记名投票的方法选出大组长,中组、小组的组长和组员由大组长协调解决。第八组的学生辜龙说:“我们的学习成绩永远赶不上第一组,这样分还有可比性吗?”也有学生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行为习惯也好,不仅是学习成绩我们比不上,其他方面我们要比齐也不可能。”第一组的唐磊说:“我们一组是天然的第一,得天独厚。好耍!”“我们组全是差成绩,总还得有人带一带嘛”。„„教室里人声鼎沸,乱成一锅粥。经过对三套分组方案的尝试,班主任深知每套方案都有利有弊,那么究竟采用哪一套呢?那明显要看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开会,针对三种方案各抒己见。经过反复权衡,大多数干部和代表根据先前经验,都倾向于第三种方案,理由是:一、同一组的学生基础差不多,相互探讨问题不存在包办代替。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一旦展示成功,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三、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辅导。四、确实比较优秀的组,可以定向帮扶差组,互帮互教,共同提高。至于综合考核的问题,与会人员也提出方案:在考核评比中1—8组将分别以0分、50分、100分„350分为基数垫底,然后累加。全班学生都同意了会议决定,并按同组相邻的原则选择了座位。至此,这场分组风波暂时平息了,一场任重而道远的教学改革在八班轰轰烈烈地开始了„„1.2机构建制作为一个集体组织,不能够群龙无首,行政性质的干部设置不能取消,但长期固定赋予个体某一职位,既不利于个体开阔视野全面发展,又不能给全体成员创造公平发展的机会,再者,不同合作任务需要各不相同的事务人员配合,因此,我们在组内采用常设行政管理线干部和临设事务性身份干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机构建制,实行轮换制和全覆盖,日常管理由行政干部负责,完成具体合作任务时由事务干部负每个小组、中组、大组内分别设小组长、中组长、大组长名,小组长、中组长可短周期轮换担任,大组长应选有一定组织能力并且心态积极向上、竞争意识较强的人担任,负责大组的全面管理,大组长也可较长周期地在一定成员间轮换担任。不同级别的组长可以兼任,但最好实现全覆盖,一可降低每位干部的工作量便于落实,二可方便地进行交叉管理容易实现民主和互相促进,例如在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时,大组长可只关注两个中组长,中组长只关注本组内的一两名小组长,小组长轮换检查大组长,在一些需一一对应的任务中,大中组长可方便地与小组长进行搭配实现配对,在一些需要比较斗硬的检查中,通过大中小组长层次很容易编排成多米诺骨牌形式依次强力督促,这样的检查既容易实现民主监督,又有利于干部以身作则。大组内设各学科学科长(或称导学员)一名,可选成绩最优或兴趣最高或进步最大的人担任,依据其能力与精力可同时兼任数职,在各科学习中行使学科导学助学职责。必要时还可根据组情增设特殊职位促进组内管理,如组织能力较弱的成员担任大组长时可设参谋长辅助等。在进行具体合作任务时,行政干部可临时指定或发起推选出临时事务干部,例如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科长可选设操作员、记录员、检查员、计算员、报告员等,在进行场景模拟时可按所需角色设置或按任务设置如导演、主演、剧务、总监等,在进行辩论时可设不同辩手或临时充当不同身份人员如政府官员、专业人员、涉事人员、裁判人员等,在组务管理上组长可选设登记员、统计员、监察员、联络员等。为了与弹性合作小组的管理配套,相应的班级干部设置中应有负责考核记录汇总人员和检查督促人员,可专设也可兼任,记录考核员应由认真负责的人担任,检查监督员应由正义感较强的人担任。干部职位与职责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组内学生的认可度、履职者的心理接受度及对其心态的影响、工作量的合理分配。目的是要在组内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形成一个人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每个人都有人为其负责同时又必须对别人负责的局面,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状态。1.3环境布设利用弹性合作小组进行教育教学,需从活动领域和展示场所两个方面考虑教室环境布设。这两个方面从新意程度上看,都可分为传统式、改良式、革新式三个层次。活动领域主要指教室内的座位设置方法。采用传统的非常习惯的两人一排座位设置法同样可以进行弹性合作,只是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改变特别是“需要转一转”、“需要走一走”多加指导和进行更多次具体地强化训练,为更易引起学生弹性合作,可改良为三人一排靠坐在一起为一个中组,前后两排成一个大组,更加大胆的可采用左右对坐或多方围坐式,讨论交流与监督将更加方便。若采用传统的学习园地式教室布置,可在其中增加小组评比竞赛专栏即可留出展示场所,学生合作成果也可通过口述和板演方式展示出来,要想展示量更大、交流机会更多,可建立大组联盟强化大组间的交流,并可采用实物投影等现代媒体设备辅助,革新精神更强的可给每个小组配备一个小黑板或小白板,在左右墙面上设置对应的挂物钩,弹性小组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先写在小黑板上,然后张挂展示,既节省时间,又具更高的灵活性,甚至可设置小组文化园地提醒与展示小组动态风采等。布设环境特别是座位设置除要考虑场地的宽裕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度,更要考虑教师的适应度,最好随师生认识的加深而逐渐递进,否则,学生的严重不适将招致家长方面的压力,教师的严重不适除产生“新瓶装旧酒”效果外,还可能营造出一定的社会压力甚至招致主管部门的干预,极有可能将新鲜事物打回原形,给改革带来额外的曲折。2.运作制度构建小组形象建设制度每个弹性合作小组(或成长共同体)内的学生要通过充分地讨论、分析、协商,找出小组优势特色、奋斗目标,以及应该尽量予以避免的主要问题,各自可以进行起组名、提奋斗口号、选励志“组”歌、确立组训、订小组公约、立组内正确的行为规范、分解制定每个组员的奋斗目标、张贴针对性的座右铭、议定组内的特色奖惩方式等塑造小组形象。组名可以采用传统的数字序号,也可以用大组长名字命名,促进大组长的责任意识和增强组名的情感性,还可用大组的典型特点或奋斗目标等命名。有激励作用的关键信息可上墙展示。干部岗位责任制度包括小组长、中组长、大组长岗位职责,学科长(导学员)岗位职责等。在干部职责设定中,要明确小组长、中组长、大组长应分别承担发起与调控小组研讨、中组研讨、大组研讨时的责任,行使管理的权利,例如对任务进行分解、对组员进行分工、对进程进行统筹等,还要承担对完成作业任务的督促检查责任,履行对检查结果的上报义务,大组长要对组员的思想行为表现做出明确详细记录。学科长要承担学科助教助学责任和担当励学角色,落实各学科的作业任务,做好学情记录与上报。同时也要对干部在成长共同体中的职责角色进行明确指定。配套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弹性合作学习小组与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办法、量化考核细则、评比奖惩办法等。班级实施办法中要明确实施的意义,要达成的目标,将采取的措施等。要强调评价到组、表扬到组的评比理念,要采用小组“捆绑”等方式促其形成小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作为成长共同体内的考核细则要涉及到学习、纪律、劳动卫生、文体活动以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与变化,既要看个体进步,也要比互帮互助,还要赛贡献大小,以形成良好的舆论。例如在课堂合作的考核中可设置解答问题积分制、订正他人加分制、交流互助评分制、创新答案奖分制、履职进步议分制等。评比奖惩办法中要明确考核的组织领导、考核程序与责任人,要明确考核小组与考核个人的具体方法、小组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结果的关联、小组基础差异的认定与评比时的消除办法,要明确考核结果的使用方法,如评比“红旗小组”“星级个人”、“进步之星”,与评优奖模相联系,与学分认定相联系,还可采用专栏留影、典型“上墙”等方式进行表扬奖励等。操作与衔接的落实程序各项良好的规章制度只有切实落实才能产生生产力。例如课堂弹性合作研讨期间,小组中组大组活动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管理的侧重点与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小组研讨的重点在于检查督促、核对、校正勾画、互相抽背、补足必须的基础、简单订正等,中组研讨的重点在于各抒己见、解决疑难,大组研讨的重点在于确认答案、提供多向思维参照等。对不同难度的问题,哪个级别的研讨应作为重点,需不需要根据问题性质与成员基础、意愿等重新组成专题研究小组,都需要干部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合作学习后的作业如何检查,例如要不要区别三种活动痕迹:独立自学痕迹、寻求帮助时的笔记痕迹、系统性的改错与归纳总结痕迹,这对督促学习过程的落实有重要意义。成长共同体内量化考核的操作衔接程序也需要明确。组内干部与班级干部的工作衔接也要程序明确:首先要明确职责的一般对口衔接:班干部——大组长——中组长——小组长;科代表——学科长——中组长——小组长。其次要明确干部缺位时的自动替补顺序,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各种运作制度虽不需要上墙固化,但应尽量表述成简约的文字,清晰的表述利于教师研究和灵活把握,利于学生民主讨论和遵照执行。实例:2010级9班“成长共同体”(弹性合作小组)实施办法一、建立学生“成长共同体”(弹性合作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利于同学之间加强讨论交流,共同帮助,共同提高。二、我班学生共62人,按照六人一个大组,三人为一个中组,二人为一个小组建立学生“成长共同体”暨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座位按组编排。学生座位表附后。三、每个大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讨论,确定本组的口号、组训、公约,积极组织本组同学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学习上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共同提高;每位小组成员要勤奋学习,严格遵守纪律,互相监督,相互促进,为个人成长,集体荣誉不懈努力。四、小组及个人考核;1、对各组及学生个人采取量化考核办法,量化考核加分及扣分细则附后,考核细则由班长组织全体班干部按照分工职责,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制定每一块的加减分办法。再由班主任老师整理审核,并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后公布实施。2、每位学生给基础分50分,组与组之间评价按人均得分排列名次,个人按最终得分排名。3、成立“2010级9班学生成长共同体”考核小组。组长:陈虹莉(班长),王婷(学习委员),权凤鸣(副班长)李娇(团支部书记):负责组织班干部对学生个人及各组考核,将考核内容分工到每一位班干部,对考核工作实施相互监督,每节课后接受各小组长对该组成员在该节上加减分情况的汇报,并在每周末的各组考核表上签字。成员:全体班团干部,各大组组长,每位班干部。相关干部发放考核表,按量化考核细则严格考核并按时间顺序做好记载(课堂上交流发言,参与讨论情况由大组长考核记载,全体班委干部监督;纪律由纪律委员记载;寝室纪律、清洁由室长记载;清洁由两位生活委员记载)。4、每周的值周干部于星期日晚新闻联播时间对各班团干部的考核情况汇总,由考核组副组长审核后公布。五、表扬与奖励1.在教室张贴“成长共同体”(弹性合作小组)公示栏,各组排序每周调整一次,按人均量化分排序,星级学生拟定前5、6名。2.班级评出的“红旗小组”,“星级学生”推荐到学校表彰或交流发言。3.量化分作为学生操行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每小组每月的最终得分名次将作为该月座位先后选择的依据。高2010级9班“成长共同体”量化考核细则一.学习方面(一).课堂学习过程1.认真预习后,能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预习题目,每次加1分。2.课上能积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每次加1分。课堂上能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加1分。敢于展示自我,上台与同学们分享(无论答案对错),加2分。5.课堂上受到老师表扬的,加2分.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背诵(如语文课文背诵,英语单词、课文识记等)的加2分。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受到老师提醒或点名的,扣2分。被老师问到当堂学习的基本问题或属于当堂应该记忆类的问题一言不发,每次扣2分。上课期间讲小话、小动作、玩手机、照镜子、玩指甲刀等干与课堂无关的事,扣2分。影响他人,尤其是上课打瞌睡,每次扣5分,同时该组大小组长各加扣1分。4.不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包括背诵)的扣2分,如课后亦不补救者再扣2分。(二)、有关学习效果1.期末、期中考试、月考总成绩按班排序上升5名之内加5分,上升6-10名,加8分,上升11名及以上加10分。2.英语、数学补差的同学该科上述考试班名次进步10名以上加5分。3.各科单科全班前10名,加5分。4.年级前20名加8分,前21-50名加5分(以上4项不累加按所加分数高低只取前2项最高值).班内小考(如单元测试、随堂检测等),因进步或其他原因表现较好被老师当众表扬的,加2分。1.期中、期末或月考中成绩下降5-10名扣2分,10名及其以上扣4分。做题不认真、敷衍应付,等级为“差或C”或受到老师课堂批评,扣2分。考试舞弊者,扣10分。二、纪律方面一学月全勤,无一次早退、事假、病假、无故缺席的加2分。积极制止、检举违纪行为,加2分(尤其是起到“有效预防突发事件或意外事故发生”效果的,加5分)。获得纪律流动红旗,该周全班集体每人加2分获得文明寝室,该室人均加2分迟到、早退每次扣1分,无故旷课每次扣5分仪表检查不合格每次扣1分在教室内吃零食,每次扣1分。看不健康书籍每次扣2分。故意损坏公物扣2分(如属于不小心损坏且能自觉主动赔偿的,扣1分)。课间在教室睡觉者扣1分。不服从班干部或室长管理,扣3分。不认真唱歌或在唱歌期间起哄影响唱歌,每次扣1分。不遵守午睡、晚寝纪律,每次扣2分,寝室被通报该寝室每人扣2分,室长加扣1分。(学校及学生会每次的检查情况,相关干部应积极了解,并告知本人及所在的小组组长)三、劳动、清洁卫生主动帮助他人义务劳动或公益活动的(因故叫人顶替者或帮助组内成员除外),每次加2分。打扫卫生获得清洁卫生流动红旗,该组每人加2分。打扫教室、寝室、公共区清洁卫生得分在6分以上9分以下,每人每次扣3分,6分以下每人扣5分。2.打扫卫生无故缺席,早退或不积极参与者,扣2分。担任值日期间不认真履行职责:打扫卫生不彻底、擦黑板不干净或不认真保洁者,扣2分。座位下垃圾较多者,每次扣1分。四、文体教育活动方面1.参加学校及校级以上的运动会、艺术节、艺术人才大赛或代表班级参加校级以上比赛的加5分,获得名次的加10分积极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研究型学习活动及节假日活动,全班学生集体参加的,对百分之二十以内的表现优秀者加5分,只有全班总人数一半以下的学生参加的每人加5分,表现优秀者酌情加分。个人或个人作品获得校、县、市、省、国家表彰的分别加5分、10分、15分、20分、25分。拾金不昧或做好事受到学校或老师表扬的,酌情加5分。在出黑板报、向“校园之声”广播积极投稿等方面有贡献的同学每次加2分。对班集体荣誉做出积极贡献的其他行为适当加分。1.不遵守集会纪律,每次扣2分,(集会或学校规定穿校服的时间不穿校服,每次扣1分)无故不参加集会扣5分。2.不按规定要求进行两操者,每次扣2分。损害班级荣誉的其他行为,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参照以上细则酌情扣分。高2010级9班班委团支部3.精神文化导引比用制度管理更主动、持久、有效的是营造出文化氛围的强大压力和精神向往的强大内驱力进行管理。合作文化与精神的培育可从合作利弊认识、合作前景引导、合作精神内化等方面入手。3.1合作利弊认识为什么要合作?何时需要合作?与谁合作?别人为何愿意与你合作?如何合作?本次合作结束后又该如何?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明确这些问题与答案,才能让学生更主动、更正确地确定自己的合作行为方式。任何事物均具两面性,合作也不例外,如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其不利影响,甚至化消极为积极,是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当自己的基础与别人的水平间还不存在共同语言时,是参与形式上的讨论任由别人牵着鼻子走还是该先下功夫自学补补基础?当别人将合作讨论的主题诱向它方时是迁就还是干涉校正?当自己的思考已有一些片段性的感悟但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一片混沌时是继续独立思考还是求助高人?当自己有问题时是主动发问还是等待别人的主动关心?当自己收获了豁然开朗时是暗自庆幸还是与人分享?当自己已搞清楚时别人却陆续来问还该不该理他们?能否将重复问题的解答转变成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机会?合作的天然需求来自“利己”,但要想合作能持续进行,必须以互利共赢作其基础,学习上的赢不光指知识上有收获,还应包括品德精神上的收获,如何在利己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利人,关系到合作的深度与效率,利己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但优良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的崇高价值却是更多更好的“利人”。搞好对利益的辩证认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作这一学习手段,更加主动地参与“分——合——分”的学习过程,更可以激发其拼搏斗志、仁义豪情。3.2合作前景引导对合作前景的展望可以采用讲经典合作故事或谈经典合作经验的方式进行。例如,“双胞胎兄弟‘捆绑'学进清华”:2007年7月,重庆市铜梁县双胞胎考生向威、向武一起考入清华,说起两个孩子的成绩,当老师的父亲向阳觉得,这跟从小的教育分不开,一是“学就认认真真学,耍就放放心心耍,有问题就问,没搞懂的就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自己自学,反正要弄明白才行,”二是把两兄弟“捆绑”起来共担荣辱的教育,初时要求兄弟俩名次差距不能超过“10”后来逐渐把标准提高到“5”,最终兄弟俩成绩排到了学校前几名。当然,众多的历史经典合作故事更具普遍的认同感。3.3合作精神内化合作精神的内化离不开一系列持续的“行为——结果”的关联刺激。尊重民主,透明所有操作,可以增加个体的情感认可度,公示集体认可的结果,可以潜移默化个体尊重集体意愿的精神,正面归因宣扬与反面归因反证,可以增强个体逻辑上的认可度。班级考核员要定期按时将对小组的考核汇总、记录、上报、公开、展示等,加减分项目均应设置必要的签名监督与证明说明程序,大组长要依据考核结论及时开展组内民主生活进行自我激励与反思等。4.辅助保障建设4.1辅助材料配备一般都需要设计制作班级弹性合作小组分组座位表、各科背诵检查记录详表、组内成员行为记录表、组内成员量化成绩阶段汇总表、小组量化汇总表、先进小组风采展示板报园地,学生成长档案袋等。4.2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心理辅导特别是在弹性合作学习的初期,要多结合具体合作任务讲明合作的准备工作、合作的进程安排、合作升级的触发条件、合作发展是否偏向的判断方法与组内自我校正方法、合作成果的概括与交流的方法等,要多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做一些心理揭示与辅导,对发现的偏航表现多做一些提醒校正。当学生基本能熟练合作后,教师的辅导重点应从操作程序转向合作质量与合作效率。当学生完全把握了合作的核心要领后,教师要从合作的灵活性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同时要尽量抑制自己对学生合作行为的不利干扰,促成学生完全自主进行弹性合作的早日到来。4.3更新教师观念,提供行为参照要激励教师敢于并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勇于提出改进的方法措施。如要更新教师的职业价值理念,由“驯兽”向“育人”转变;要更新育人的方法理念,由“说教”向“养成”转变;要更新教学行为理念,由“主演”向“导演”转变;要更新事业的目标追求理念,由“向我的水平靠拢”向“以我的水平为基础”转变;要更新对学生的评价理念,由“接受的好”向“钻研的好”转变;要更新自我奖赏的荣誉理念,由崇尚学生“惧”向乐在学生“谢”上转变;要更新“自我”张扬的贡献理念,由“个人英雄主义”向“教师共同体”转变等。能有效促进教师观念迅速改变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提供行为参照,实践证明,通过参观、课堂示范、论坛交流等可给教师提供强烈的观念冲击,产生莫大的改革冲动。三、弹性合作小组的应用(一)促进合作学习教生布置任务出示线索根据线索独立活动小组内交流中组内交流大组流上报共同问题针对性提示或讲解领会与巩固监控与指导监控与个别辅导1.促进课堂合作学习利用弹性合作小组教学的课堂结构实例:《电场线》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一、引入前面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未知电场,我们可用引入试探电荷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还由此研究得出了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但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又如何将它的规律形象地告诉别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形象描述的方法——电场线。二、自学教材程序1: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教材,将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勾画出来,主要是初步了解本节有些什么内容,然后以较快速度做预习作业,遇到做不起的先跳过,主要目的是明确本节教材应掌握些什么内容,自己已达到了什么水平,电场线图一律等后面要求画时再画。程序2:(有学生完成了指令1后再发出),依据自己刚才遇到的困难,再次在教材上寻找答案,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书上的插图内容,包括图形和图形名称后的注解,最好先研究几种带电体的电场线分布中的作业内容,最后才归纳电场线的特点。三、互助学习程序1:(待有一半学生的进展基本停滞时发出),当觉得自己确实做不起时同桌的两个人可进行讨论,互相帮助对方解决还未找出答案的问题,但绝不能仅仅抄一下答案,而是要帮别人找到理由,必要时可参阅练习册上的名师点拨。程序2:前后四人进一步讨论,如果还找不到答案,就进一步扩大成六人甚至八人,还是找不到,可以进行组间交流,实在不行就猜测性地给出一个你们公认为最可能的答案,必须保证不留空白。四、点拨程序1:抽生汇报答案,订正错误,强调注意点(内容见教师准备部分),用实验演示进行验证。程序2:因材施教。若自己感觉还有未弄懂的地方,请举手提问。然后教师点拨或学生回答。五、记忆图形如果只给你画出某个图中的一部分电场线,你能知道是哪个带电体电场中的吗?程序1:请同学们把你们准备的有方孔的纸片覆盖在教材的图上,前后左右移动纸片,通过方孔进行观察,同时记忆你看到的图形。程序2: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少的几根电场线画出每个带电体电场线的最重要的特点。程序3:(多媒体给出参考答案),请同学们依据参考答案和教材互相纠错。你是否已顺利地记住了这些图呢?你能想出一些巧妙办法记忆吗?比如,我会将正点电荷的电场线图记成“光芒四射”,又如,负点电荷的电场线图我记成“万箭穿心”,你看行吗?你还能把这些图想得更形象些吗?某处放一点电荷它的电场线只分布在某一平面吗?程序4:请大家想象电场线在空间的分布情形,要注意辅以一定的方法,例如,将教材上的插图沿某个合适的方向旋转。多媒体演示电场线的空间分布情形。六、效果检测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进一步做选做题。给出答案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巡堂发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七、小结反思程序1:多媒体给出教学的知识能力目标。请大家对照目标叙述一遍今天学到的内容。程序2:今天我们学习了电场线的知识,那么,这个假想的电场线对我们学习电场有什么作用呢?我感觉我们今天象是架了一座桥,一座把抽象的电场通向形象化的桥梁,你觉得对吗?你心中的桥已高质量地架好了吗?(刘廷平)利用弹性合作小组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好带有大量问题的基础活动内容(通常是学案即自学导引),并将它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出示给学生作为活动的线索,此线索应保证通过独立活动能让绝大部分学生顺利获得关于绝大部分内容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的答案,而其余部分也基本能给出哪怕是猜测性的答案,然后通过小组内的信息交流便可自然产生认知矛盾,自动生成极具个别性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查阅、实验、辩论等活动方式可消除一部分答案差异,不能获得答案以及不能获得共同认识的部分实际上已超出了小组成员的能力范围,此时转入扩大的小组即中组中进行共同研究,这样一方面能发现原小组认识中的共同错误,产生新的认知矛盾冲突,同时又能提升成员集体的能力,解决一部分原来的难题,之后,将小组再次扩大即进入大组研讨,大组长或学科长之间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其它大组的适时帮助,实际上已将每个学生的信息交流对象扩大到了全班甚至可能包括老师,通过这一过程可有效缩小学生认知的基础差异,并最大限度地将问题集中,然后教师根据集中性问题的性质选择进行或针对性提示或讲解,但一般这也只能让部分学生立即获得较准确的认识,最后由这部分学生对组员进行辅导与答疑带动更多的学生进步。实例:要避免无序讨论无序讨论有两种表现,其一是讨论问题难度和典型性无序:很简单的问题无需讨论都会,就没有必要组织讨论活动,讨论环节要按“我不会的问题小组不会的问题中组不会的问题„„大组不会的问题„„班级不会的问题”四个难度层次来规划组织。只有通过自学形成“我不会的问题”后,才能进行小组内讨论,通过小组内讨论解决部分“我不会的问题”,使之转化为“我已会的问题”,仍未解决的问题,形成“小组不会的问题”,展开中组交流讨论,中组未解决的问题,再拿入大组讨论,大组仍未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在大组组际间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班级不会的问题”,全班讨论或教师重点讲解;其二,是讨论组织无序:课堂上吵嚷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嚷过后不能形成统一的认识或找不出“组内不会的问题”,造成高效假象,实则浪费时间。(李天文)利用弹性合作小组教学的实施策略1.3.1促成认知矛盾的产生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合作学习是靠任务驱动的,是以问题为线索的,问题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热情决定着合作学习的质量,个体自我发现的问题对本人具有天然的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所以教师的中心工作就是要促成学生自我发现认知矛盾,教师事先设计的基础活动内容的功能应定位为促成学生发现认知矛盾的问题表,这些内容应具备层层递进的铺垫性和适度的方向控制性,活动的结论应具备相当的可辩论性,学生分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定位于促使其发现自己与别人认识间存在的差异,针对性提示或讲解时的重点仍然应放在帮助学生厘清欲解问题所需知识与已有知识间存在的差异上,促使学生自己去猜测提出解决问题的问题。1.3.2合作重于竞争外部强加的过度的竞争压力易让人产生抵触情绪和集体性的惰性,同类同伴的活动能激起个体强烈的模仿欲望和竞争内驱力。通过合作过程,让学生看到同质的同伴身上的优点,既能直接提升自我的竞争技能,内心深处的羡慕又可产生出澎湃的竞争动力。教师的评价应更多地表现为对各个个体和集体在合作过程中展现的闪光点的宣扬上,适度弱化组间的竞争,因为过多过滥的外在竞争会让学生逐渐趋于保守而不是交流,甚至让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探究时间的冗余性结合附加内容的选择性学生个体间无法避免的各种差异必然造成探究同一问题所需时间量存在巨大差异,选择任何一类学生作为时间的参照标准都会出现或虎头蛇尾仓促收场或轻松搞定无事可做的局面。为保证体现出探究合作的价值功效,就必须给出绝大部分人都足够的时间,即对大部分人而言时间要有冗余。要有效解决这时个体间的时间矛盾,就必须针对有余力的人给出可由个体自主选择的附加内容,这些内容可设计为对基本要求的深入或扩展。而这样操作的结果又正好能妥善处理面向全体与发展个体的教学矛盾。1.4合作学习材料(学案或自学导引)的编制1.4.1学案的功能定位适宜用于弹性合作学习的学案应具有导引功能、检测功能、建议功能。要求学生学习必然是期望他能在某些方面达到某一更高程度,所以,导引学习是学案最重要的功能,包括引导学习的方向方法、思考的深广度,甚至可引导学生的体验细节。但任何学习都需建立在一定的客观基础之上,所以学案应具备检测学生现有基础的功能,主要包括最必要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不但要检测出是否达到某一预期基础水平,更要能检测出学生现有基础离学习需要的最低基础水平有多大的差距,便于后续过程中因人而异地进行补救。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但学生的基础与学习目标各不相同,相同时间内可完成的最大内容量和能达到的最高层次各不相同,要保证每个人都获得各自可能的最大收获,就必须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不同反映(包括情绪反映)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恰当的指导,并明示给学习者本人,全靠教师的个别辅导显然不行,所以,学案还必须具有建议功能,这也是学案编写者最易忽略的一项功能,同时也是内容相近的学案却产生显著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1.4.2学案的编写依据学案的编写肯定需要参考国家的要求、学生的基础、教师的风格、实际教学条件等。1.4.3学案的编写原则学案的编写应遵守浅入深出原则、适宜自主选择原则、殊途同归原则等。学案是用来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