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与股东地位的不平等_第1页
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与股东地位的不平等_第2页
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与股东地位的不平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与股东地位的不平等

一、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必要性股权平等是现代公司方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每一股东依其所持公司股份的多少对公司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由于这一股份价值相同,一股拥有一表决权,因而在决定公司事务时,持有多数股份的股东(多数股东)较之持有少数股份的股东(少数股东)拥有更大的发言权,资本多数决定原则由此产生。只要这一原则运用恰当,对于确保公司经营决策的效率,建立合理的公司机构制度,平衡股东与公司间及股东相互间的利益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但若运用不当,会成为多数股东谋求私利,限制或损害少数股东利益或公司利益的工具。从表面形式上看,资本多数决定原则的滥用既可通过多数股东行使表决权,也可利用多数股东在公司中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进入董事会或向董事会成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发出指示、命令甚至威胁实现。随着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的加大,股份日益分散化,公司经营趋向复杂化、专门化,股东会中心主义已不能适应公司所面临的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代经营环境。因此,各大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逐渐由股东大会转移至董事会乃至经理人员手中,形成董事会中心主义,这又为多数股东肆意行使控股权提供了条件。多数股东通过其所控制的董事会将自己的意志变成事先拟好的股东大会议案。在股东大会上利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使决定得以通过,客观上剥夺了少数股东的表决权。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使股东大会面临无法发挥作用的危险。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使多数股股东的意志总是处于支配地位,少数股股东的意志总是为多数股股东的意志所压制。这样,小股东的意志对于公司的决策无足轻重,其后果是大量的小股东不愿出席股东大会,使股东大会流于形式,破坏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同时,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使股东地位趋于实质的不平等。股东平等决不是股份的平等,而是指“公司与股东间,在基于股东地位而发生关系之场合,应给予股东以平等待遇之谓”(P61)。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不但使小股东的表决权没有任何意义,还使大股东的意志得以强加于小股东。二、保护少数股东的权利(一)以承担总人数为原则,分配绝对“董事和监事”由于单纯采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会导致少数股东被排除在董事会、监事会中拥有自己代表的可能性,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都赋予少数股东累积投票权。这是指在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董事和监事时,股东所享有的一种表决权,它使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都拥有与当选的董事和监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以把所有的投票权集中选择一人,亦可分散选举数人,最后按得票数之多寡决定当选董事和监事。我国《台湾公司法》第198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累积投票制,可以有限地保障少数股东将代表其利益和意志的代言人选入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小股东与大股东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小股东行使直接投票权所无法比拟的。但也有学者提出,累积投票制度并非无懈可击。第一,应当为股东行使累积投票权增设前置程序。第二,当董事会或监事会人数减少势必影响股东所持每一股份所拥有的投票数量,使少数派股东陷于被动,抑制了累积投票制的作用。第三,当董事或监事不得合并选举或董事会进行分组选举时,也可能使累积投票制丧失功效。正基于此,美国、日本等国对累积投票制的立法态度都经历了一个由强制主义向许可主义的转变。(二)要不得行使自己的股份表决权回避制度又叫关联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是指某一股东与股东大会决议事项有特别利害关系时,该股东代理人不得就其持有的股份行使表决权的制度。《欧共体第5号公司法指令》第34条规定,就有与下列事项有关的决议,无论是股东还是代理人都不得行使自己的股份,或者属于第三人的股份的表决权:(1)该股东责任的解除;(2)公司可以对该股东行使的权利;(3)免除该股东对公司所负的义务;(4)批准公司与该股东之间订立的协议。我国《公司法》第106条只对“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作出规定,没有对利益冲突时的表决权作出限制,容易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三)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内涵美国公司法将股东诉讼分为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直接诉讼,是指股东纯为自身利益而以股东身份向公司或者其他权利侵害人提起的诉讼。英、日等公司法也都规定了这一诉讼制度,在英国根据普通法规则,当董事越权从事公司宗旨以外业务活动,股东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董事提起诉讼;日本法也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股东可以以个人名义对董事起诉。这些条件一般包括一定期限,难以回复损失和提供担保(P72)。股东特别是支配股东为了追求自己或第三人的纯个人利益,客观上通过了有极为不公正内容的股东大会的决议,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时,公司或股东有权提请诉讼,请求撤销该项决议。我国《公司法》第111条也有类似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派生诉讼,是指当董事、经理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施某种越权行为或不当行为时,由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股东大会对此不提起诉讼,而由公司一个或多个股东代表公司对实施越权行为或不当行为者提起的诉讼。笔者认为只要赋予股东派生诉讼,对于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滥用权力就是一种现实的威慑,从这个意义上讲,股东诉讼制度本身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对于强化和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另外,可以借鉴外国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建立、健全股东派生诉讼的保障机制。(四)集聚请求权行使的限制各国公司法均规定,股东大会一般由董事会召集。但因为董事会实为大股东的“影子”,因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当大股东实施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时,董事会则很可能不召集“应该举行”的股东大会。针对该情况,国外公司法均给予中小股东“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但该权利“不得滥用”,否则将会造成极大混乱,于是又对“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的行使作了一些限制。美国《标准公司法》和法国《公司法》规定的持股比例为10%、意大利为20%、奥地利和德国为5%、香港为10%、日本和我国台湾规定均为3%,且在持股期限上日本还规定必须达到6个月。我国《公司法》第104条规定: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该条规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其一,10%的持股比例太高,不切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实际。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及法人股过分集中,社会公众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小,且还存在着社会公众股东人数众多、地域分散且人均持股数量少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要联合10%的股东共同行使“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是很不容易的,故而应参照国外公司立法的标准,适当降低行使临时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的持股标准。其二,如果经持股10%的股东提议后,董事会仍拒不召集股东大会时该如何处理法律未作规定,而公司法只规定董事会有召集股东会的权力,股东和监事只具有请求召集权而没有自行召集权。这实际上等于董事会实为大股东“合法地”剥夺了中小股东的“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中小股东的权益当然难以得到保障。(五)大股东委托委托代理表决权代理制,又称表决权信托,它是针对股东不能亲自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时而设计的补救性措施。因股份公司的股东众多、居住分散,常常难以亲自参加股东大会,为保护这些股东的权利,美国于1882年创设了表决代理制度,其操作方法是:股东将其所拥有的股份在法律上的权利,在一定期限内,以不可撤销的方式,将表决权让给其所指定的表决权受托人,然后由受托人代表其行使表决权。现在,美国许多州的商业公司法都设有关于表决权信托的规定。通过该方式,受托人在德国大多是银行可能成为许多中小股东的代理人而在股东大会上用中小股东集中起来的“表决权”进行表决以对抗大股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目的。我国《公司法》第108条规定:“股东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该规定过于原则化,现实中比较难以操作,应借鉴我国《台湾公司法》第177条之规定:股东得于每次股东会,出具公司即发之委托书,载明授权范围,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会。除信托事业外,一人同时受二人以上委托时,其代理之表决权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