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研室主任白春超,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出版个人专著1部、与人合作编著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奖等多项奖励。刘进才,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4年至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京海派文学研究》,为研究生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京派小说诗学研究》等。出版专著有《京派小说诗学研究》,代表性成果《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先后独立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得河南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学骨干教师等荣誉。张先飞,河南省南阳西峡县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青联常委,民革党员。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日本东京大学学术集刊《赤门华风》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中外比较文学,鲁迅、周作人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0-97年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08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大学、河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以来获得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人、河南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996年以来在国家重点核心期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鲁迅研究月刊》、《史学月刊》及海外重要专业刊物《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A、B类期刊共8篇,CSSCI期刊共17篇,中文核心期刊共25篇,出版专著《“人”的发现一一“五四”文学现代人道主义思潮源流》(人民出版社2009)、《形而上的困惑与追问一一现代中国文学的思想寻踪》(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二部,主编丛书1套,翻译学术论著20余万字。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课题、省级重大课题、省级项目、厅级教改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日本文部科学省奖学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课题各1项,河南省社科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厅级项目5项,校级项目5项。2003年获中国作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颁发的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二等奖,系学科最高奖之一;2007年获河南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0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010年获共青团河南省委颁发的第八届“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银奖1项;还获得厅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教学方面,2011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河南大学教学优秀奖、河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田锐生,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和台港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台港文学主流》、《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合著)等。主要论文有《王文兴论》、《刘以鬯小说简论》、《欧阳子小说心理分析》、《论苏童的妻妾成群》等。杨萌芽,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研究生与科研办公室主任。2008年进入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诗学,近年尤致力于近代宋诗派研究。出版专著《清末民初宋诗文人群体活动年表》(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古典的最后守望一一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武汉出版社,2009),在《复旦学报》、《齐鲁学刊》、《中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几篇,其中两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侯运华,男,博士,副教授。主要讲授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小说研究、沈从文研究、近代狭邪小说研究等课程。先后发表有《论李佩甫的小说创作》、《江南士风与晚清下写小说》、《论沈从文的文化选择》、《论沈从文文化选择的效应》、《论萧红的家园意识》、《晚清狭邪小说的原型剖析》、《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论民初''倡门小说”》、《文学交融与苏曼殊小说创作》、《译者的价值立场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等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晚清狭邪小说新论》、《精神中原》、《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小说》、《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等学术专著7部。先后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晚清狭邪小说研究》、河南大学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言情小说比较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等。李国平,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论等课程。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副主编)等多种教材,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刘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等多门课程。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中国现代小说范畴论》,参编专著《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格律诗学研究》、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中国现代格律诗理论研究》、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中国现代小说学》及河南大学校内科研项目、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并完成省级社科规划项目1项。孟庆澍,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2009年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人。专著有《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一一围绕〈新青年〉同人所作的考察》,论文散见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文学评论》、《小说评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韩中言语文化研究》[韩]等刊物。沈红芳,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以及女性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州学刊》、《当代文坛》、《名作欣赏》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女性生命潮汐一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选读》,参与编写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女性文学教程》。专著《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一一王安忆、铁凝小说创作比较谈》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0届优秀等成果表彰奖。武新军,男,博士,副教授。2004-2006年于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艺报〉(1949—1989)研究一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文学关系的批判性反思》(05CZW015)1项。先后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中州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有《文学的误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聚焦二十世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现代性与古典传统: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等。杨站军,男,博士,讲师。现为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主要从事近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教学方面,主讲专业课《中国近代文学史》,选修课《梁启超研究》和《黄遵宪研究》;科研方面,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一项,主持省社科项目一项,主持教育厅社科项目一项,参加国家社科项目一项,参编学术专著两部,发表论文数篇。胡全章,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州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承担200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晚清翻新小说研究》、2007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第42批博士后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白话报研究》、200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困境》、200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从黄遵宪的诗歌活动探询古典诗歌变革的矛盾》、2009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研究》等。出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询一一吴趼人小说研究》,并荣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朱秀梅,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担任课程有近代文学史等,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李敏,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独立发表《重复与超越一一关于〈人面桃花〉》(《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2期第130页)、《试论〈上塘书〉的乡土属性与叙述策略》(《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5期第90页)、《个体的差异:从〈舞台〉和〈青衣〉看新时期小说的叙事变迁》(《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123页)、《时间的政治:以''伤痕”和''反思”小说中的创伤叙事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叙事与语境一一以〈班主任〉和〈伤痕〉中的创伤叙事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山河入梦与格非的创作转型》(《文艺争鸣》2008年第4期)、《林斤澜的意义》(《文艺争鸣》已采稿)等论文。刘瑞欣,女,讲师。主要从事文学院本科生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工作。郝魁锋,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目前主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写有论文《论师陀早期创作中的左翼情结》等。吴效群,男,博士,医学人类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等。美国普度大学(PurdueUniversity)社会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河南社会科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主持人。讲授课程有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本科);现代社会文化人类学、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当代民俗学理论(研究生)。近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走进象征的紫禁城一一北京妙峰山民间文化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主编《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民间信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合著《中国文化论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东方文明的曙光一一中原神话论》(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独立评点《郑州民俗志》(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年)。2007年11月,专著《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一等奖。主要科研项目如下:参加国家''八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方文明的曙光一一中原神话论》(东方出版中心,1998)的调查研究,独立完成第八章''宗教巫术的同体气参加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次青年教师研究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与民族文化重构”课题研究(1996、1〜1998、12),成果《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以专著形式出版。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十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一一《中原文化大典》的科研工作,担任《民俗典•民间信仰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曹衍玉民间叙事活动研究》。参加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民俗卷》的撰写工作。李秋香,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民俗。担任民间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主要学术论文有《河南庙会文化及其当代变迁》、《官方祀典与民间信仰中伏羲女蜗地位探微》、《庙会文化研究论略》、《庙会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一一以河南省淮阳县城关镇太昊陵庙会为个案》、《民族改革:少数民族尽快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古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的转化研究一一以开封为例谈城市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利用》等。梅东伟,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等。吴福辉:男,浙江镇海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借款合同及借条
- 2025版住宅小区绿化带清扫与养护合同3篇
-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公司辞退员工用
- 白蚁灭治合同
- 空地出租合同书
- 广东省林地流转合同范本
- 公室文员实习报告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XX精装修房屋买卖合同2篇
- 2025班组工人安全教育与心理辅导合同3篇
- 2025年白糖期货交易风险管理合同模板3篇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听力音频)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 2024年贵州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一般抹灰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DB32∕T 3377-2018 城市公共建筑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 中建三局住宅工程精益建造实施指南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验收意见单
- 网站隐私政策模板
- YY∕T 1831-2021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
- 消弧产品规格实用标准化规定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理化建议和降低成本措施提要: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