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与中国区域发展1/25关键点一: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理论探讨主题:经济活动空间聚集而决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将处于聚集状态还是分散状态,

主要看促使产业地理集中向心力和削减产业地理集中离心力二者谁占据主导地位。研究方法克鲁格曼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基础上,

采取某些技术技巧提出一个既包含规模酬劳递增又包含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

来解释经济空间结构。2/25新经济地理学三大模型3/25模型一:中心—外围模型经济地理学中任何有趣模型必须反应两种力量之间较量:使经济活动聚集在一起“向心力”,和打破这种聚集规模“离心力”。——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贸易》4/25向心力促进产业地理集中向心力主要包含:市场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情况和纯外部经济性。市场规模效应又包含后向关联性和前向关联性。后向关联性是指在一个靠近较大规模市场区域从事商品生产所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性;前向关联性是指一个大区域市场能够支持该区域中间商品生产,进而降低下游生产者成本。产业集中则能够促进充裕劳动力(尤其是含有专业技巧劳动力)市场产生,同时也能为劳动力提供较为辽阔就业空间。而经过信息溢出效应,经济活动区域集中则创造出纯外部经济性。5/25离心力促使经济活动分散化离心力量包含:要素不可流动性、地租和纯外部非经济性。要素不可流动性是指确定土地和自然资源因为受自然条件限制含有不可流动性,劳动力因为受国别限制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不论是从供给角度还是从需求角度来讲,它们都是妨碍产业集中力量,这是因为企业生产必须到有劳动力地方才能进行。而分散要素创造分散市场,这将激励一些企业在靠近消费者地方选择商品生产。经济活动在集中同时产生对该区域土地递增需求,其结果是抬高地租,妨碍经济活动深入集中。而经济活动深入集中会产生像拥挤这么纯外部非经济性。6/25中心—外围模型一个两地域、两部门普通均衡区位模型。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在两个含有完全相同外部条件地域,在存在酬劳递增、人口流动和运输成本交互作用情况下,制造业为何会在一些发达地域集中而不在相对不发达地域集中,这些情形又会在何时发生。7/25模型假定世界经济中存在两个地域和两个部门。两个地域含有相同偏好和技术,即初始条件相同。两个部门:一个是规模酬劳不变完全竞争农业部门;另一个是规模酬劳递增垄断竞争性制造部门。每个地域有两种生产要素,每种生产要素分别服务于特定部门,即农民只能从事农产品生产,工人只能从事制造业产品生产。8/25两个部门

▼农民在两个地域均匀分布,完全不能在地域之间流动,农业工资处处相等,农产品是同质且不存在运输成本,所以两个地域农民收益是相同,农民和农业这一部分暂时能够忽略。

▼制造业部门工资名义值和实际值之间则存在地域差异,制造工人从事制造品生产但能够在地域之间流动,因而制造业工人能够视实际工资高低由低工资区向高工资区流动。制造性企业选择区位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工人关注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制造性商品存在固定比率运输成本,存在大量制造性企业,每个企业只生产一个商品。9/25模型推演假设工人数量为农民数量,整个经济收入等于1.地域J制成品真实价格指数均衡工资率真实工资一方面取决于以农产品表示工资,其次还取决于制成品价格指数10/25模型推演模型经过将酬劳递增条件下制造业份额与工人流动份额加以内生化,得出地域生产结构随运输成本改变而展现出非线性关系。11/25模型推演高运输成本、微弱规模经济以及在制造业商品上低消费份额将阻止产业地理集聚,刺激制造业部门选择靠近消费市场区位进行产品生产,所以产业将在两个区域均匀分布。当运输成本降到中间水平时,企业将在某一地域形成集聚。12/25模型推演:中间水平→集聚形成因为在运输水平处于中间水平时,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最强:即一个地域市场需求越大,因为存在较强规模经济、价格指数效应以及累积循环因果效应,该地域制造业份额也越大,商品价格指数也就越低,厂商能够支付给工人工资也越高,也就能够吸引更多外地域工人,这将促使该地域市场容量深入变大;因为存在规模酬劳递增,越来越多制造性企业就会进入该地域。在此情况下,两地域对称经济结构变得不可连续,于是制造业就由世界经济中原来均匀分布逐步演变成一个关键—外围经济结构。13/25模型推演在运输成本深入降低情况下,企业是深入集中还是开始分散,要看分散化力量和集聚性力量谁居主导地位,当运输成本降到使分散力量占主导地位时,企业就无须靠近市场布局,产业就可能出现分散化。14/25模型结论该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一个经济规模较大区域,

因为前向和后向联络,

会出现一个自我连续制造业集中现象,

经济规模越大,

集中越显著。运输成本越低,

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越大,

在厂商水平上规模经济越显著,

越有利于聚集,

“中心—边缘”结构形成取决于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区域国民收入中制造业份额。15/25模型评价该模型回避了马歇尔所提出难以了解纯技术外部性概念,也没有包括到地理范围外部经济性,而是经过引入规模酬劳递增、人口流动和运输成原来对制造业区域集聚原因进行解释。不过,该模型却没有对为何制造业选择某一地域而不选择另外地域实现产业聚集原因进行解释,而此问题是由历史和预期模型来给予回答。16/25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对中国

区域经济发展解释17/25一、企业进入三种效应加速了东部沿海地域产业聚集一个大企业进入一个地域会产生三种效应:

一是价格指数效应,二是需求后向关联效应,三是成本前向关联效应。需求效应和成本效应使得地域企业利润得到提升,因而加强了聚集倾向。18/25东部一直是资本净流入,多多年份超出2000亿元。中部每年有几百亿元资本净流出。西部地域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是资本净流出,后期突破了1000亿元(不包含外资)(王小鲁,樊纲,)。与资本流动相伴随是企业进入,可见企业进入东部地域,大大加剧了该地域产业聚集,而中西部地域则相对愈加落后。19/2520/25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深入促进了产业聚集珠三角和长三角形成了产业聚集趋势,企业大量集中,吸收大量劳动力(在早期是吸收当地农村剩下劳动力,后期是吸引中西部地域劳动力)和技术人才,企业利润不停提升,又吸引更多中西部资本和企业转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