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散步 第1课时 课件(共28张PPT)_第1页
第6课 散步 第1课时 课件(共28张PPT)_第2页
第6课 散步 第1课时 课件(共28张PPT)_第3页
第6课 散步 第1课时 课件(共28张PPT)_第4页
第6课 散步 第1课时 课件(共2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步第1课时新课导入

亲情似水,淡淡的,只有用心去品,才能品出个中滋味。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自然的美景,享受着浓浓的亲情,该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莫怀戚的《散步》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精美的画卷。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相关背景,积累“分歧、各得其所”等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3.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文章中展现的亲情美。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散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语言运用︰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审美创造︰品味“大词小用”“对称句”“回环句”的妙处,体会本文语言生活化,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的特点,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代表作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小说《大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85年。莫怀戚的父亲刚过世,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一下子生活没有了目标,身体也不好。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于丧偶综合征中,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的时候发现他对中国人的敬老爱幼大加赞赏,认为是“文化的精髓”,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这篇文章的念头。这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与陪伴相伴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文体知识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读准字音分歧()蹲下()煎熬()鲜嫩()咕咕()霎时()粼粼()拆散()莫怀戚()讷讷()qídūnáonènɡūshàlínchāiqīnè多音字()煎熬()熬白菜熬áoāo()背负()背后背bēibèi()泡桐()泡茶泡pāopào()铺张()床铺铺pūpù累

()劳累()累赘()积累

lèiléilěi散()散步()散落sàn

sǎn理解词语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分歧:意见不一致。信服:相信并佩服。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霎时:短时间。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相同点不同点辨析各得其所——各取所需都有“得到满足”的意思。“各得其所”指各人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或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侧重于结果。“各取所需”是指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侧重于主观动作。1.各机构共享信息,(

),最大化地实现了这些信息的价值。2.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

),各展其长。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词语辨析听范读新课讲解自由朗读课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初春田野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我们一家人向前走去,其乐融融。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比较:下面改写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哪个更好?(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母亲、妻子和儿子。第(1)句更好。“我的”重复出现,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主体,一是突出“我”在家庭中的重要,二是突出“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之间的至爱亲情。概要地说说散步的过程。散步的起因散步的快乐产生分歧分歧圆满解决问题探究1.作者一家人这次散步与我们平常的散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再读课文,从散步的过程体现人物关系的角度(母子、父子、夫妻、祖孙),分组谈论阅读中的发现。从文中的“散步”一事,我读出了家人之间的关爱、尊重,读出了祖孙之间的和谐、谦让,读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孝顺。2.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讨论:你从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母子情深?①第2段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展示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跃然纸上。②第2段最后一句回环句“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3.重点研读,体会第2、3段中字词的韵味。4.“熬”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好。“熬”字说明母亲已经老了,身体十分虚弱,度过冬天艰难,暗示“我”能与母亲相处的时日已不多了。常见的考查形式(1)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结合上文,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3)怎样理解“XX”一词?答题技法1.结合本义,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的指代义。2.联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3.依托写作手法挖掘词语含义。考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5.如何理解本文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熬”字的含义。[参考答案]“熬”在这里指“艰难地挨”。“熬”与前文的“太迟”“总算”形成呼应,生动而贴切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关切,也表现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5.如何理解本文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熬”字的含义。6.文中除了母亲,还有谁也在饱受着煎熬呢?“我”也饱受着煎熬。因为“我”担心母亲会突然去世,就像“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7.当春天来了的时候,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担忧。“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欣慰。“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总算”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期盼,春天来临时的轻松,还有母亲终于熬过严冬时的欣慰。8.第3段中“又”字大有深意,仔细品一品。“又”体现了母亲的身体是极不好的,说明每个严冬对于母亲来说都是煎熬。因为在父亲离开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