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考试复习ppt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气象灾害考试复习ppt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气象灾害考试复习ppt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气象灾害考试复习ppt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气象灾害考试复习ppt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象灾害

1/57国内10大天气气候事件1长江中下游地域旱涝急转10.55%

111512、西南地域夏秋两季“水贵如油”9.66%102053、强降水致多个城市现“海景”8.68%91724、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创60年来新低8.63%91245、多地刷新高温历史极值8.61%91006、雾霾天气频繁,预警不停8.35%88297、台风“梅花”路径异常7.61%80468、春季我国降水偏少火险等级高7.05%74499、太阳活动日益频繁猛烈6.87%725610、秋季华西多条江河发生秋汛5.63%59542/57自1980年至年,全世界发生7000屡次自然灾害,造成近200万人死亡和一万多亿美元经济损失,对同期统计还显示,这些灾害近90%属气象水文灾害,死亡人数75%和相关经济损失75%与气象水文灾害相关。3/57灾害学基础知识

一、灾害系统三要素灾害源----造成灾害发生自然或社会经济原因。灾害源可包含各种原因,如泥石流发生需要当地山坡,具备风化物一定堆积数量及一定坡度,但直接触发致灾原因却是大暴雨或连续阴雨。

灾害载体----在灾害过程中含有破坏作用事物。如农作物病毒病大多是以蚜虫和灰飞虱作为病毒载体在吸食叶汁时传输,含有一定风速干热气流是庄稼干热风灾害载体。受灾体---灾害中受损害对象。其又可分为直接收灾体和间接收灾体4/57/10/64灾害链现象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叫做灾害链。

如1991年6月6日-10日发生北京郊区北部山区特大暴雨引发山洪,在部分山坡和沟谷又诱发泥石流和滑坡,造成村民伤亡,暴雨-山洪-泥石流和滑坡形成了一条灾害链。5/57/10/65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衍生灾害和复合灾害

按照灾害发生因果关系可将一些灾害区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灾害链中最早发生并起主导作用称原生灾害;在灾害发生过程中由原生灾害诱导出灾害称次生灾害。而在灾后诱发一系列灾害称为衍生灾害。有各种灾害现象同时伴随发生时称为复合灾害。

6/57/10/66/10/67灾情

灾情指一个地域受灾后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及其社会影响和生态破坏。

度量农业灾情指标有各种,主要有以下几类:

(1)空间指标。包含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2)时间指标:包含灾害连续时间、成灾时间及连续成灾时间。

(3)损失指标:包含人口伤亡数、财产损失、生产损失及灾后损失等。(4)综合指标:包含灾害强度和灾害等级。7/57气象灾害定义习惯上,人们把气候灾害和天气灾害统称为气象灾害。是指局地性、短时间恶劣天气带来灾害。天气灾害:气候灾害:是指大范围、长时间、连续性气候异常造成灾害。气候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一个,通常指天气、气候异常超出一定程度,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现象或事件。

8/57/10/68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含义,能够了解为能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损害气象事件。这种气象事件是大气一些特殊运动,它们能够形成一些灾害性天气。9/57/10/69沙尘暴三、沙尘天气形成条件相关研究指出沙尘暴形成必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地面上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动力确保;三是不稳定空气状态,这是主要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黄昏,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主要性;四是干旱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证据。10/57气象灾害学研究方法(1)历史灾害分析方法(4)信息系统技术与处理;(2)相关因子比较分析;(3)经典灾例实地调查分析;(5)气象灾害危险性分析。11/57/10/611当代气象灾害特点

当代气象灾害特点

气象灾害种类多并含有普遍性(发生范围最大)气象灾害出现频次高

含有区域性特点气象灾害危害面最广但影响面差异很大气象灾害发生含有季节性12/57气象灾害连续时间长气象灾害发生含有阶段性(群发性)气象灾害连锁反应显著

气象灾害灾情重气象灾害经济损失不停增加,死亡人数降低极端气象灾害增加当代气象灾害特点13/57沙尘暴3.沙尘暴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

1、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

2、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

3、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

4、当其到达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14/57气象灾害基本属性气象灾害是一个常见自然灾害,而自然灾害本质就是自然界部分物质自然运动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灾害。灾害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灾害基本属性二是社会属性15/57气象灾害基本属性气象灾害基本属性——自然属性气象灾害自然属性包含致灾和承灾两个方面16/57气象灾害基本属性气象灾害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气象灾害社会属性包含致灾和承灾两个方面致灾:防灾工程与环境治理对气象灾害抑制和消弱人为破坏和不科学社会经济活动对气象灾害激发促进承灾:人类及社会经济是受灾对象危害方式:生命生活、财产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危害影响成灾程度社会经济原因:数量、密度、价值、易损性、抗御能力、可恢复性等17/57霾霾是一个大量极细微干尘粒等均匀浮游在空中。使能见度小于10km空气普遍浑浊现象。霾发生时天气条件特点是气团稳定、较干燥。它不但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还影响心里健康。18/57气象灾害特点

大范围持久气象灾害往往是大、中、小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结果。如长江流域连续大暴雨出现,首先是有行星尺度天气系统相对稳定,这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动态十分主要,若其脊线稳定在20°N左右,则可将洋面上暖湿空气大量输送到长江流域一带,此时,高纬度地域有阻塞高压存在,使大气环流形势比较稳定。中纬度地域有不强冷空气活动,这一带就有静止锋、切变线、低涡等降水天气尺度系统生成和活动,同时,在这些天气尺度系统中还伴有雷暴、中尺度低压等中、小尺度系统,促使暴雨形成。假如行星尺度天气系统相对稳定,那么就会有一次次降水及暴雨出现,从而形成这一带连续性暴雨。19/57气象灾害特点我国气象灾害特点:一、气象灾害出现有显著季节性二、气象灾害出现有显著年际改变三、造成气象灾害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多四、气象灾害出现有显著区域性特点20/57雾-种类

1、辐射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夜间和清晨。2、平流雾:暖而湿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严寒地面或水面,逐步冷却而形成雾,气象上叫平流雾。3、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假如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不然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普通发生在下六个月水塘周围。4、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到达过饱和而产生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不然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21/57雾-种类

5、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锋面附近。锋前雾是因为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到达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地域,经冷却到达过饱和而形成。因为锋面附近雾常跟伴随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就经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部队,向敌人进行突然攻击。6、混合雾: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雾叫混合雾。7、烟雾:城市中烟雾是人类活动所造成。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高峰期,大量排放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水汽相结合,比较轻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连续时间往往较长。22/57雾和霾区分雾和霾是两个不一样气象名词。二者在物质组成,水汽含量,外观等方面有具显著差异。1.雾是由水汽凝结而成,其主要成份是水滴或冰晶;而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细微烟、尘或者盐粒等组成,主要由气溶胶组成。2.雾和霾中水分含量也不一样,当相对湿度大于80%时并靠近饱和时出现普通是“雾”,而“霾”相对湿度普通低于70%。介于之间是2者混合物,不过主要以霾为主。23/57雾和霾区分3.普通雾厚度比较小,常见辐射雾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显著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能够看到空中飘浮雾滴。霾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显著边界,霾粒子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颗粒物。24/57雾和霾区分4.因为液态水或冰晶组成雾散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因为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霾,其散射波长较长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5.雾有显著日改变特征,而霾日改变特征不显著。6.尽管雾天经常出现空气质量下降,但与雾相比,霾对人身体健康危害更大。25/57PM2.5定义: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26/57PM2.5健康损害人体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27/57PM2.5健康损害1.每个人天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空气,这些颗粒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可在呼吸系统造成沉淀;进入肺泡微尘可快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2.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能力,干扰肺部气体交换,引发包含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疾病。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比如能够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28/57PM2.5健康损害3.这些颗粒经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伤害更大。4.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传输推波助澜。29/57灾害防御基本标准躲、让、抗、减、改、疏、控、补、用9字防灾原则30/57灾害防御基本标准躲

---

躲开灾害例:龙卷风让---避让灾害例:建设机场、核电站、油库时,尽可能让开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高地方。31/57灾害防御基本标准抗

---抗御灾害,依据灾害强度采取科学抗灾方法。例:洪水冲破堤岸形成口时,要马上进行抢险堵缺。减---减轻灾害例:一场超出承载能力特大暴雨,会造成灾害,但是假如事先能采取预防办法,就能降低损失。32/57灾害防御基本标准改---更正不足,使其完善。例:灾害发生前,进行防灾检验,发觉隐患,及时更正。疏---疏散灾害能量,不让灾能积聚。例:对洪水治理---采取大禹治水方法。33/57灾害防御基本标准补---填补灾害造成损失,这是对灾害发生后受灾对象而言。例:灾害保险、建立救灾基金会控---尽可能控制灾害发生。例:人工影响天气34/57灾害防御基本标准用---利用灾害能源造福人类。例:暴雨---淡水资源风---风力发电,取得洁净能源。雷电---产生高温,矿山进行爆破开采、烧水35/57灾害防御步骤和组织系统整个防灾减灾过程可分为灾前监测、预报和防御,灾中抗灾,灾后救灾和援建等步骤,建立监测、预报、防御、抗灾、救灾、援灾等6个子系统,形成一个完整防灾减灾系统,这么有利于整体减灾效能充分发挥。36/57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蓝色: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连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黄色: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连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橙色: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连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红色: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连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37/57台风预警信号蓝色:二十四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连续。黄色:二十四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连续。橙色: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连续。红色: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连续。38/57冰雹——形成条件①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不稳定层存在。②积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高度(普通认为温度达-12~-16℃)。③要有强风切变。39/57冰雹——形成条件④云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⑤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普通为3~8g/m3,在最大上升速度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累积带。

⑥云内应有倾斜、强烈而不均匀上升气流,普通在10~20米/秒以上。40/57冰雹——预防——防治因为雹灾严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政府重视和支持。①用火箭、高炮向暖云部分撒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凝结核,使云形成降水,以降低云中水分;在冷云部分撒冰核,以抑制雹胚增加;41/57冰雹——预防——防治②在地面上向雹云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飞机上对雹云放火箭、投炸弹,以破坏对雹云水分输送;③在地面上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在积雨云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气里,让这些物质在雹云里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变小;42/57我国气象灾害出现有显著区域性特点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岸和太平洋西岸,印度洋距我国西南部也不太远。我国地势从整体上看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从我国大陆向太平洋方向倾斜。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从西部山区流经高原再进入大平原后入海。43/57气象灾害区域性特点

东北地域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引发洪涝以及低温冷害,另外还有局部干旱和冰雹等灾害,华北地域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和洪涝,其中干旱灾害为其主要特色,群众有“十年九旱”之说,尤以冬春季雨水稀少,故有“春雨贵如油”说法,黄淮海平原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和灾情最重干旱中心,受旱面积占全国受旱面积46.5%,受灾面积则占50.5%,因干旱造成粮食损失占全国干旱粮食损失32.1%左右。44/57气象灾害区域性特点

西北黄土高原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和暴雨等。这一地域一样存在“十年九旱”

华南地域一样会出现暴雨、干旱、低温冷害、冰雹等气象灾害,而其中以经常遭受热带风暴、台风攻击为其主要特点。

长江中下游江湖平原地域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引发洪涝及干旱,另外还受热带风暴侵袭,以及风暴潮、海啸等。45/57气象灾害区域性特点

青藏高原上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风雪以及冰雹、暴雨引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

新疆地域因为纬度偏高,再受青藏高原阻挡,夏季风难以直接影响,但来自极地、高纬区冷空气则较轻易入侵和影响,主要气象灾害有雪灾、洪涝、冰雹及大风沙等灾害。

西南地域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并引发洪涝、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以及干旱、冰雹等灾害。46/57气象灾害区域性特点

以上事实表明:许多气象灾害如暴雨、干旱、冰雹、寒潮、低温冷害等在我国许多地域都有可能出现,但因为我国版图辽阔,各地地理、地形特点不一样,这类气象灾害出现就会显示出显著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也给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带来了复杂性和难度。47/57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因为不利气象条件出现而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自然灾害。农业气象灾害因地因时对不一样作物有不一样影响,如几天无雨,对水稻可形成旱象,对玉米则可能无害,而对粟却可能有利。农业气象灾害与灾害性天气不尽相同,前者与农业生产对象紧密联络;后者虽可能危及许多国民经济部门,但有些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却往往现有害,也有利,比如台风狂风暴雨对农业生产有害,但在一些地域伏旱期间,台风带来大量降水能减轻甚至解除旱象。

48/57气象灾害种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热害、日灼、冻害、霜冻、热作寒害、土壤掀耸、低温冷害(倒春寒、秋季低温、夏季低温)、涝害、洪水、湿害、旱灾、雪灾、黑灾、雹灾、冷雨、风害、干热风、连阴雨等。49/57冻害、寒害、冷害、霜冻区分类型温度条件发生时期生理反应危害作物作物状态危害后果冻害<0℃冬季或早春深秋细胞脱水结冰冬作物、果树越冬期、停顿生长久植株部分或全株死亡,减产或绝收寒害0-10℃冬季生理机能障碍热带、亚寒带作物迟缓生长植株伤害、减产或全株死亡冷害10-23℃温暖期生长发育障碍喜温作物主动生长花器官受害或延迟生育减产霜冻<0℃较温暖期短时间脱水结冰冬作物、果树、蔬菜正常生长植株花果受冻减产或严重减产50/57灾害防御步骤和组织系统整个防灾减灾过程可分为灾前监测、预报和防御,灾中抗灾,灾后救灾和援建等步骤,建立监测、预报、防御、抗灾、救灾、援灾等6个子系统,形成一个完整防灾减灾系统,这么有利于整体减灾效能充分发挥。51/575干旱概念因为对干旱了解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对干旱分类亦不一样,美国气象学会在总结各种干旱定义基础上将干旱分为4种类型: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52/575干旱概念1气象干旱气象干旱也称大气干旱,依据气象干旱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