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科学下册教案5篇_第1页
鄂科学下册教案5篇_第2页
鄂科学下册教案5篇_第3页
鄂科学下册教案5篇_第4页
鄂科学下册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鄂科学下册教案5篇

鄂科学下册教案篇1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表达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急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流程与方法

1、经受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测流程,并学习运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测。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形状。

3、根据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立场、价值观

进展讨论小动物的爱好,树立起仔细细致、实事求是地观测立场,做到不打搅、不损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经受对蜗牛形状、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测活动。

【学习难点】

同学观测流程中对蜗牛的立场及对观测到的信息的整理。

【学习预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同学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学习流程】

一、课前布置同学捉蜗牛

1、老师提示同学留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同学捉蜗牛是否损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同学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测蜗牛的身体。

1、组织争论观测蜗牛的身体的顺次,争论纪录的方法。在同学观测流程中解答同学问题和给与指导。

2、同学观测、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测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同学在观测流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同学在观测流程中沟通和记录状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测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同学争论观测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同学观测流程中解答同学问题和给与指导。

2、同学观测、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测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同学在观测流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测蜗牛的反应,同学在观测流程中沟通和记录状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测蜗牛的身体和观测蜗牛的运动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老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考前须知。

2、同学饲养、观测蜗牛并记录发觉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流程中是否坚持观测、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流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鄂科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曳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曳越慢,摆长越短摆曳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讨论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曳30次的钟摆。情感、立场、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测和精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真实情境中讨论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

调制出每分钟摆曳30次的钟摆。

?教学预备】

同学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62上图和文字,并作出猜测。师出示上节课的试验单摆再次演示。

3、小结:摆长不等同与绳长。

二、摆长怎样影响摆曳次数:

1、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曳快慢会改变吗?为什么?

2、同学小组试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试验记录15秒内摆曳的次数。记录表见课本p62。

3、反馈数据。

4、思索:我们观测到了什么改变?怎样说明这种改变呢?

5、师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6、小组三次试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曳的次数。

7、反馈数据。

8、说明改变缘由并小结。

三、做个钟摆:

1、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曳30次的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胜利的小组展示钟摆。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摆的摆曳快慢与摆长有关,长那么慢,短那么快。

每分钟摆曳30次教学后记:

鄂科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阅历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说明;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约的器材作简约的模拟试验。

2.想知道,爱提问,喜爱大胆想象;情愿合作沟通;认识到科学是不断进展的。

3.知道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预备:

老师要布置同学课前搜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沟通。另外,还应让同学课前观测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并做好记录。也可以让同学留意观测取暖锅炉或工厂的烟囱、车间或煤矿鼓风机、早点摊用的风葫芦等等,从而获得第一手生活实例,为课堂上的沟通作好铺垫,也为探究风的成因模拟试验预备尽可能多的原型。在模拟试验材料的预备上,要表达开放性的特点,如可以预备教科书提示的模拟试验用的主体材料——可乐瓶,也可以用易拉罐、牙膏盒、纸筒等,只要同学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老师课前也应预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可以预备有关自然界风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生活中哪里有风?”,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沟通,说一说生活中的与风有关的现象及自己对风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同学意识到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开展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同学的猜想与假设需要建立在肯定的知识和科学基础上,不能是空想。要让同学应用已有知识和阅历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说明我们的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与假设:我的证据〔依据〕

3、制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争论沟通。

4、实施探究:

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师提出问题:“以上是我们对风的成因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让同学思索、设计验证明验方案。在这之前,老师要启发同学再现生活原型,可以展示几张有关火炉、锅炉等的图片,也可以语言提示同学回忆火炉等的生活体验或阅历,给同学以原型启发。然后引导同学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和试验方案,相互补充和完善,进而形成1—2个模拟试验方案,并将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沟通和评价,以实现相互启发、方案共享的目的。在充分沟通和完善验证方案的基础上,放手让同学根据既定方案开展验证活动,老师要提示同学运用剪刀或小刀时留意安全,并要求同学将试验现象做好记录。最末,引导同学依据模拟试验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风的成因。可以让同学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描述风的形成过程。

5、展示沟通

让同学用绘图的方式绘制风的成因图,并在全班进行展示和沟通。活动结束,老师要组织同学总结评价活动的开展状况,对同学的学习立场、合作精神进行鼓舞性评价,并对表现突出的同学予以确定和表扬。

6、拓展创新:

本课的拓展活动主要是对课堂讨论风的活动的一个延伸,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完成,因此,老师应安排肯定的时间对同学搜集的资料进行沟通和汇总,并以此为基点,鼓舞同学进一步探究与大气层有关的问题,培育同学独立讨论的技能。

本拓展活动只是一个指向,老师完全可以自己设计适合同学课后探究的题目或活动,如“月球上有没有风”、“太阳风是怎么回事”、“风与我们的生活”、“风的利弊”等等,以此引领同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

先由小组沟通资料,再在全班发布新闻。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对于合作中表现超卓的小组嘉奖“合作小伙伴”

同学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在同学回答完问题后,老师进行实时的表扬与确定。

有疑问的问题,通过沟通进行解答。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作业设计:

思索题:浴室里的凉风是怎么来的?

小试验:跳来跳去的小球。

将两个玻璃杯口对口的平房在桌上,两个杯口的距离不要太远。在一个玻璃被里放一个乒乓球,双手扶稳杯子,往两个杯子口中间吹气。

板书设计:

风从哪里来

生活中哪里有风?

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验证猜想

风的种类:

1、海陆风

2、季风

3、信风

4、台风

5、山谷风

6、龙卷风

7、飓风

8、火风

课后反思:

风的形成是特别抽象不好理解的,本课通过做试验使学识进一步了解了风的形成缘由和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假设进行思索,如:有一个同学问:把一台电冰箱放到一个很热的屋子里,打开电冰箱门的时候,会感到有风吹吗?达到了同学用学过的知识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说明,从而真正理解了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鄂科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肯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依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夹套保温泵的季节性改变。

教学预备

预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改变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同学展示自己收集有关lc型罗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同学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肯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肯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争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cb系列齿轮油泵节里,动植物有什么改变?

8、小组争论后汇报。

9、老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测小动物。

2、观测植物。

3、把自己观测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住它在不同时期的改变。

鄂科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繁复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立场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同学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同学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争论。

教学预备:

1、布置同学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做好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的图片。

3、老师预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安排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做分类统计工作。〔同学可以视频记载,但肯定要事实求是。老师把自家垃圾利用微课做分类和称重演示。〕因垃圾的危害,及爱护环境需要让家长援助孩子完成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老师微课展示自家“垃圾的分类和称量”状况。

2、同学展示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

三、关于垃圾的争论

1、请同学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老师汇总统计全班全部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同学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