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1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教材分析说课目录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延时符(正式讲课时请删除)4、教学重难点5、教学过程及策略6、教学效果及反思7、作业练习8、板书设计1、教材分析

本课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是政治认同、法律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对应的课标内容是“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本课主要以“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的道路”、“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为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懂得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28年浴血奋战的历史,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高一学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分析能力以及归纳综合能力,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本框知识整体衔接难度较低、可接受程度较高。2、学情分析1、了解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2、理解近代中国选择复兴之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地位作用、革命道路、战胜敌人的法宝。4、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指导思想。5、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3、教学目标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2.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3.近代中国选择复兴之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有哪些?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过程、成果、道路、领导力量、指导思想,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0-25,梳理标划以下问题答案。5、教学过程及策略问题探究法议题情景:观看视频《庚子事变》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阐述1.近代中国处于怎样的境况?2.近代中国人民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活动】分析、商议、描述、展示。教学过程议题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环节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回顾历史,创设真实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了解真实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学生通过商议、展示,认识到近代中国的性质,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庚子事变议学小结: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教学过程议题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环节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哪些仁人志士代表哪些阶级做了救亡图存的尝试和探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活动】分析、商议、描述、展示。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用图片和时间轴的方式表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过程,并做简要阐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积极思考。学生通过材料分析,认识资

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议题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环节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议题情景议题情景:观看视频《铭记历史》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过程、成果、道路、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活动】商议、阅读、观看视频、展示。教学过程议题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环节二:另辟新路——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路就在这里!《铭记历史》教学过程环节二:另辟新路——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路就在这里!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究和商议,不仅让学生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出了和之前不同的正确的革命道路。议题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议题情景:观看《新中国的成立》【议学任务】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议学活动】商议、阅读、观看视频、展示。教学过程环节三:新民主主革命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结合历史事实,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通过学习我国近代探索复兴之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巨大历史意义。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的成立议题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过程结束“双半”社会实现伟大飞跃根本改变发展方向冲破战线改变格局环节三:新民主主革命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议题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本课脉络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原因、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对民族复兴之路探索:过程和失败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1.背景:十月革命、五四运动2.开端或转折点:五四运动:特点、意义3.主心骨:中国共产党4.过程5.性质及“新的表现”、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6.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7.道路8.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确立、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弘扬科学精神。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由于本节课教材知识容量大,专业词汇过多,注定一节课40分钟无法面面俱到,只能尽量做到详略得到,可还是有太多未能深挖清楚的知识,需要课后通过复习和习题等方式来掌握。【教学效果】【教学反思】7、作业练习:

典例1.2023年是辛亥革命112周年。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但是受制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当时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是(

)①中国社会各阶层没有尝试自救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④近代中国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典例2.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A典例3:“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给中国革命带来崭新的希望。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可知(

)①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③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8、板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1917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