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首先要从了解入手,这里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随着老舍先生到古老的北京城去感受春节隆重而热闹的民风民俗吧。
北京的春节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作者简介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研读《北京的春节》初读课文,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Xúnáosuàncùjiǎofěibàn旬熬蒜醋饺翡拌Zhēnlìzhēngbiānmàisìguàng榛栗筝鞭麦寺逛认读词语,理解意思。零七八碎:①(零七八碎的)零碎而杂乱;②(零七八碎儿)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用的东西。万象更新:万象,宇宙中的一切景象或事物。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娴熟:熟练。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清扫句子障碍,深入理解句子含义。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除夕真热闹”这句总领全段。“新衣”“对联”“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这些词语是热闹的具体体现。“吃团圆饭”“守岁”的风俗里蕴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本段细腻地描绘了除夕的热闹氛围。①②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八宝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③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末庙”勾画出春节结束的冷清场景,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较为完整;“一眨眼”说明春节结束快,表现了作者对春节深深留恋的心情。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给我们的初步感受是“热闹、忙乱、喜庆、团圆”。根据习俗概述,你认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应该怎么来分段呢?全文共13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6):写人们从腊八开始准备过年的情形。——开始第二部分(7~12):写除夕、正月初一及元宵节的盛况。——高潮第三部分(13):写春节的结束。
——结束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得这样热闹、开心,大街小巷处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说一说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①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②年的味道是饭香美食的味道;③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在整个春节的一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含着最丰富的传统。从吃到穿,从情到景,期盼、祝愿,处处流露着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无不体现出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展示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腊月初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买杂拌儿、爆竹和各种玩意儿等。过小年吃糖、放鞭炮。小年过后大扫除、备足年货。除夕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正月初一至十五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子逛庙会、小贩摆摊。元宵节(春节的高潮)张灯结彩、挂花灯、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残灯末庙,春节结束。品读体味,感受民俗。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⑵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受,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⑴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国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⑵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⑶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领悟表达特点⑴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⑵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欣赏:腊八粥腊八蒜饺子抖空竹
老北京过春节你从中懂得哪些民俗文的内涵?老北京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如:除夕到来时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这既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更是表达除旧布新的美好愿望。除夕之夜的团圆饭反应了中华民族那份浓浓的亲情、乡情。除夕之夜的守岁,体现了人们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长辈幸福、安康、长寿的期盼。正月十五挂彩灯预示着日子的红红火火;吃元宵预示着亲人的团团圆圆。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三件事)叙事与写人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优秀的叙事散文不但生动地告诉人们某些事情,而且事情中的人物也是个性鲜明的。试说说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人物?有什么感受?小孩子春节前夕要做的三件大事,符合小孩的性格特点,烘托出春节到来的喜悦心情;男人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逛街、比赛、看庙会等一些活动不仅反映了人物的轻松自在,也让人感受到不同身份人物的个性特点。主旨
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阅读链接看课后“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第一段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入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了喜庆与热闹的气氛。春节习俗知多少?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