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中国棉花种植布局结果分析研究中国的区域棉花生产模式和影响因素对制定合理的棉花生产政策、贸易、纺织业的布局和生产决策非常重要。有学者对相关主题进行了研究。朱启荣等(2004)以湖北、山东和新疆3个棉花主产省份为分析对象,从比较利益的角度,对中国棉花主产省份棉花种植布局变化的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尽管上述3省份农户在种植决策时对经济效益考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比较利益变化是造成中国棉花主产省种植布局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毛树春(1997)分析了全国棉区布局比重对棉花产需平衡的影响,揭示棉区调整的规律、经验和教训,认为任何一个区域的比重过大都将对全国棉花产需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主张建立全国棉花布局相对均衡及区域内相对集中且稳定的结构,以促进棉花可持续发展。郭柏林(1998)根据棉花布局的目标和发展规模的制约因素,设计了3个指标,对中国棉花合理布局,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在了解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现状和变动的基础上,对影响棉花生产区域格局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区域格局变化的因素。二、中国棉花生产的区域结构(一)花播种及生产规模分布情况本文用生产规模指数(ProductionScaleIndex)来分析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PSIit=Sn/∑Sit,即某时期的棉花生产规模指数是某省份t时期棉花播种面积占同期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的比重。1978年以来中国棉花生产95%以上集中在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包括重庆)、陕西和新疆13个省份。2005年,中国棉花生产规模指数达到7%以上的省份有:新疆(22.93%)、山东(16.72%)、河南(15.44%)、河北(11.33%)、安徽(7.42%)、湖北(7.71%)、江苏(7.28),7个省份占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的比重为88.83%(见表1)。从三大棉区来看,2005年黄河棉区生产规模指数为48.1%,长江棉区为27.58%,西北棉区为24.19%。(二)棉、长江棉、其它地区生产规模指数的变化1978—2005年各生产省份棉花生产规模指数的变化情况可以分为5种类型:不断下降的地区,包括上海、浙江、辽宁、江苏、四川、山西和陕西;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地区,包括山东和河北;变化不大的地区,包括北京、安徽和湖北;不断上升但近年来有下降趋势的地区,包括新疆、河南、甘肃和天津;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四川、湖南和江西。从三大棉区看1,黄河棉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由1978年的51.3%上升到1984年的66.4%,再下降到1998年的39.4%,然后又开始上升,2004年达到45.92%,2005年减少为41.49%;长江棉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43.9%下降为2005年的27.58%;西北棉区的棉花生产规模指数自1978年以来一直表现出上升趋势,由1978年的3.8%上升到1999年的27.6%,不过1999年出现了转折,呈现出下降趋势,2004年又开始上升,2005年的棉花生产规模指数为24.19%(见图1)。三、中国棉生产区域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水稻替代作物价格pst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微观棉花生产主体棉花播种面积增减变化,汇合加总形成了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动,因此影响微观主体播种面积决策的各种因素都会对棉花区域布局产生影响。棉花和替代作物的比价、棉花和替代作物的单产比是影响棉花生产区域变动的微观因素,非农就业机会、自然灾害、政府的棉花科研投入、地区基础设施状况等都是影响棉花生产区域格局的宏观因素。棉花是一种经济作物,其商品率高达95%以上,农民种植棉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收入。粮食作物是棉花的主要替代作物,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就根据粮食价格制定棉花价格。改革开放以后,为增加棉花产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曾多次提高棉花价格,以鼓励棉农增加棉花生产。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这些政策措施确实达到了激励农民增加棉花生产的目的。因此棉花与替代作物的比价是影响农民是否种棉花、种多少棉花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地区棉花的替代作物不同,不能简单地将粮食作物作为棉花的替代作物。科学地讲,棉花的替代作物是指那些与棉花的生长期、播种时间、对土壤环境等要求基本一致的作物。本研究确定不同省份棉花的替代作物见表2。本研究以不同省份不同替代作物的产量占所有替代作物产量的比重为权重,把几种替代作物的价格综合为一种替代作物的价格,再与棉花的价格进行对比,获得棉花与替代作物的比价。替代作物价格计算公式为:Pst=∑iPsit×Qsit∑iQsitΡts=∑iΡits×Qits∑iQits其中,Pstts表示综合的替代作物t时期的价格,Psitits、Qsitits、∑iQsit∑iQits分别表示t时期第i种替代作物的价格、产量和i种替代作物的产量之和。单产水平高意味着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棉农倾向于选择单产较高的棉花品种。但由于各地耕地资源质量、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等存在差异,各地棉花单产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新疆、甘肃等省份棉花单产达到100公斤/亩以上,而安徽、河南等省份棉花单产不到60公斤/亩。棉花单产的差异反映了自然资源、农业投入、科技进步的差异,也将影响到棉花生产的区域格局。棉花是纺织业的一种重要原材料,在其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以上。在纺织业的各种原材料中化学纤维是棉花的一种重要替代品,在棉花供不应求、价格过高时,纺织企业在生产中就会增加化学纤维的使用量,减少对棉花的需求。这会对棉花下一年度或未来年度的供给(生产)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对化学纤维的需求与对棉花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对化学纤维需求高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较低,反之则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非农就业机会不断增加,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民种植棉花的机会成本增加。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存在差异。像北京、上海等地农民非农就业机会较多,农民种植棉花的机会成本高,农民往往选择不种或少种棉花;而新疆、湖北等省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农产业不发达,因此非农就业机会有限,使得农民不得不从事农业。这种源自植棉的机会成本差异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将对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产生影响。由于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本研究用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来衡量非农就业机会对棉花生产布局的影响。一般来说,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较高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较低,反之则较高。农业生产容易遭受自然、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干旱、洪涝等异常天气以及病虫害的爆发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农民是理性经济人,某一年度种植某种作物的收益会影响其下一年度的种植决策。科技进步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农业技术进步往往意味着新的品种、新的生产技术的出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单产水平。先采用新技术的农民往往会获得更高的收入。政府的农业投入在不同作物之间的分配会导致不同作物的技术进步速度不一致,产生偏向性技术进步,使得不同作物的单产提高的程度不同。农民按照收益极大化原则选择种植的作物就会造成不同作物播种面积的升降。因此,政府的农业投入影响棉花生产格局。一般来说,棉花投入多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高,反之则低。棉花是一种经济作物,棉花的商品率高达95%,农民种植的棉花很少用于自己消费。一般来说,棉花收获后须及时销售,因为农民往往没有相应的存储设施,存放时间过长会造成棉花质量下降,减少棉农的收入。因此,棉花生产区是否拥有相当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对于棉农及时销售棉花有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到棉花生产的区域格局。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棉花也不例外。然而,近年来除了长江流域,中国其他棉区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资源影响棉花生产布局。本研究使用有效灌溉面积反映水资源对棉花生产布局的影响。预期有效灌溉面积高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高,反之则低。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以下待验证的假说:棉花与替代作物比价大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比较高;棉花单产水平高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比较高;非农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比较低;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比较低;棉花科研投资高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高;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高。(二)模型构建和数据解释1.模型建设(1)棉棉种,聚棉四无PSIit=f(a,RPit,Yt,Padνit,Ainνin,Hazit,Roadit,Fiberit,Irigit)其中,i和t代表第i省的第t年份;PSI表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RP表示棉粮相对价格;Y表示棉花单产;Padν是每万平方公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表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Ainν表示政府的棉花投资;Haz表示成灾面积;Road表示棉区以公路里程表示的基础设施建设,Fiber表示化学纤维产量;Irig有效灌溉面积。模型表示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受棉粮价格比、粮棉单位面积产量比、非农就业机会、成灾面积、地区基础设施(公路里程)、化学纤维产量、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的影响。(2)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面板数据时,通常有两种方式: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用模型。固定效用模型是把截距项当作一个固定的未知参数,并对不同地区赋予不同的截距。随机效应模型把截距项当作一个随机变量。本研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影响中国13个棉花生产省份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变动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模型具体为:PSIit=a+b1RPit+b2Yt+b3Padνit+b4Ainνit+b5Hazit+b6Roadit+b7Fiberit+b8Irigit+μit+νi其中,νi是第i地区的随机扰动项。2.各省份的农业、化学纤维对棉花生产的影响模型所采用的数据为1980—2005年棉花生产省分省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分析中使用的棉花种植面积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年农业统计资料》和《中国农业年鉴》;棉花及替代作物价格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棉花单产1980—1999年的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年农业统计资料》,2000—2005年数据来自《中国农业年鉴》。非农就业机会用每万平方公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表示,各省份每万平方公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由地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除以地区行政面积得到,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从理论上来说,考察化学纤维对棉花生产的影响,使用化学纤维的价格或者是化学纤维的实际消耗量更好,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是用各地区化学纤维的生产量,尽管这一数据不太令人满意,但考虑到中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各地政府为追求各自的财政收入、政绩极大化有地区封锁的倾向,本研究是用各省份化学纤维产量来衡量其对棉花生产的影响还是可行的。各地区化学纤维的生产量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自然灾害用各地区的成灾面积来衡量,成灾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年农业统计资料》和《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棉花的成灾面积由各地区的棉花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乘以各地区成灾面积得到。政府的农业投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棉花投资数据用农业投资数据乘以棉花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得到;交通设施条件用各省份拥有的公路里程表示,各省份公路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总的来说,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是国家相关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可靠性较强。(三)企业规模的比较总体来看,表2的估计结果表明本研究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中国棉花生产布局影响因素的估计效果较好。各个解释变量系数及符号和我们的预期比较相符。从估计结果看,在随机效应模型中,棉花与替代作物的相对价格的系数为0.1395,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价格每增加1个单位,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就增加0.1395;棉花与替代作物的相对单产的系数为0.0003,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棉花单产每增加1个单位,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就增加0.0003;每万平方公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系数为-0.0000112,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万平方公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个单位,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就减少0.0000112;政府对棉花投资的系数为0.0086,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对棉花的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生产规模指数就增加0.0086;成灾面积的系数为-0.0003,说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灾面积每增加1个单位,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就减少0.0003;公路里程的系数为0.0035,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路里程每增加1个单位,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就增加0.0035;化学纤维产量的系数为-0.0001,表明化学纤维产量每增加1个单位,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就下降0.0001。有效灌溉面积的系数是0.0000218,表明有效灌溉面积每增加一个单位,棉花生产规模指数就增加0.0000218。总的来说,棉花和替代作物的价格比、棉花的单产、非农就业机会、政府的农业投资、自然灾害、公路里程、化学纤维的产量、有效灌溉面积等都是影响棉花生产区域格局的因素。从影响程度看,棉花与替代作物的相对价格影响最为突出。四、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及影响因素本文在描述中国棉花生产区域格局现状和变动情况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棉花生产区域格局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格局的变动情况看,1978—2005年棉花生产规模指数的变化分为5类:不断下降的地区,包括上海、浙江、辽宁、江苏、四川、山西和陕西;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地区,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