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对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经络状态的影响_第1页
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对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经络状态的影响_第2页
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对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经络状态的影响_第3页
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对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经络状态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对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经络状态的影响

与西药治疗相比,针灸治疗具有愈合性高、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这是治疗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子午流注纳络法是我院老中医李任源先生生前喜用的方法,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是在此基础上增用原穴的方法。为探索针刺治疗运动性损伤的便捷之径,笔者运用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于2004年8月-2005年11月对30例运动性损伤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数据1.1受试对象的分组受试对象共90例,来源于广西中医学院本院和附属第一医院,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受试者。其中男69例,女21例;年龄18~62岁;病程0.5~180天。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原络配穴组(A组)、常规取穴组(B组)、药物外用组(C组)3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有可比性,见表1、表2。1.2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年龄在15~65岁;有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局部症状为:疼痛和压痛、肿胀、青紫或瘀斑、关节活动功能障碍。X线检查:无合并骨折、脱位及骨病等。1.3骨髓炎的并发症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开放性损伤者;合并有骨折或(和)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完全断裂者,骨结核,脱位,骨囊肿者;需手术修补的韧带断裂者和合并周围神经损伤者;伤肢高度肿胀,不能排除筋膜间隙综合征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随意中止或更换治疗药物及方法,不能配合研究者。1.4观察项目(1)临床症状观察治疗前后损伤局部的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按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四级计分(参照文献拟定)。(2)疗效判定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计分。受试者在一长10cm,一端标“无痛”,另一端标“严重疼痛”的尺子,由病人依其疼痛程度自行划分,每次治疗后评价。计分方法为≤2cm为1分;>2cm≤4cm者为2分;>4cm≤6cm计为3分;>6cm≤8cm者为4分;>8cm≤10cm则为5分。(3)穴位导电量的测量经络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改变都是通过经络来反映的。研究表明导电量是能说明经络客观存在的生物物理指标,人体经穴的导电量测定,是研究经络实质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观察选用石家庄医用电子仪器厂1997年生产经改良的“HB-DET穴位诊断治疗仪”进行穴位导电量的测量。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测定穴位的导电量。测量方法:测量前患者静卧休息15分钟,所测穴位局部不作任何特殊处理(如脱脂等),在室内自然温、湿度条件下,由专人测量治疗前后十二经原穴的导电量,以了解经络的平衡状况。同一经脉、同一穴位左右的导电量相差在一倍以上者,视其为不平衡(不平衡率=不平衡数/例数×100%)。经络检测计分方法:根据失衡经脉数,0条计为0分,1~2条为1分,3~4条为2分,5~6条为3分,7~8条为4分,9~10条5分,11~12条为6分。2治疗方法2.1辨正损伤经方A组根据损伤部位所过的经脉及穴位导电量的结果,确定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的用穴:取与病变经脉相对应的健侧经脉之原、络穴(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各两两相对)。如损伤经脉为左侧足太阳膀胱经,则取右侧手太阴肺经的列缺、太渊,其余同理。B组按照(杨长森主编《针灸治疗学》)治疗扭伤的针灸处方取穴:肩部取肩■、肩■、肩贞;肘部取曲池、小海、天井;腕部取阳池、阳溪、阳谷;腰部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髋部取环跳、秩边、承扶;膝部取膝眼、梁丘、膝阳关;踝部取解溪、昆仑、丘墟;颈部取风池、天柱、大杼、后溪。C组选用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万花油,每次5~10mL外搽患处,每日4次。2.2针刺留针2次穴位常规消毒,用0.30mm×25~40mm一次性华佗牌不锈钢毫针快速刺入皮下,针刺深度在13~20mm之间,捻转角度为45~90°,得气后(出现酸、麻、胀感觉)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2.3资料来源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以x—±sx—±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数据采用华西医科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开发的PEMS3.1软件统计。3治疗效果观察3.1主要症状体征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文献拟定。基本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经络检测恢复或接近正常,总分下降幅度≥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或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恢复,经络检测有明显改善,总分下降幅度≥7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部分缓解或消失,经络检测有改善,总分下降幅度>30%<70%;无效:症状体征及经络检测无明显改善,总分下降幅度≤30%。[注:总分等于3个观察项目的评分和;总分下降幅度计算公式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3.2治疗效果(1)组大鼠血清p>0.05A组与B组、C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刺疗效优于药物,且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优于常规取穴法。(2)表4显示了三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值针刺与药物对运动性损伤均有疗效,3组中A组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其他两组(P<0.05)。(3)表5显示了三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指数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或消除疼痛;且A组优于其他两组。(4)治疗前3组患者比较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刺对经络的调节作用优于药物。4原络配穴法运动性损伤属祖国医学“伤筋”范畴,多由外力打击后,筋脉破损、血溢脉外、气血凝滞,经络的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所致。《圣济总录·伤折门》曰:“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伤后,患处瘀血、肿胀、疼痛明显,局部用穴往往会使患者增痛上加痛之虑,若手法不当,还会引起不必要的损伤甚或继发感染。原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经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为本经的代表穴。它不但可治脏腑疾病,也可治疗与脏腑相关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还是经络感传的激发部位。络穴能沟通表里两经的气血,起相互资助、补充的作用。《标幽赋》“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指出经脉血气凝结不通,则取原穴、络穴等针刺治疗。传统原络配穴法又称主客配穴法,其配穴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先病或症状重的脏腑经络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或症状轻为客,取其经之络穴。建立在《内经》理论上的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则按十二经脉气血逐经流注的环形顺序,选用对应经脉的原、络穴。其特点有三:(1)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选择与受伤经脉对应的阳经或阴经;(2)循“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的原则,手足两经上下相配;(3)对应经脉之间互为阴阳相生的子母关系,如:足少阳胆经对应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对应手太阳小肠经等等。由此,人体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