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1.gif)
![【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2.gif)
![【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3.gif)
![【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4.gif)
![【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0e7929da7dc6d5a2b9eb3e16766330e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前面两种一文一武、亦静亦动的方式不同,在文艺复兴之后,还有一些文人向儿童投去了更为温和的目光。卢梭当然是一个典型。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式的儿童教育,()。成人不再仅仅执迷于展现自己在智力、体力、权力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感,而是开始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人和孩子,似乎终于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除了《爱弥儿》这本________的名作之外,其实卢梭的另一本书《植物学通信》更富有童心和童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感情甚至令它超越了时下绝大多数忸怩作态的所谓“童书”。读着读着,一幅________的画面就清晰浮现出来:卢梭正拉着表妹的小手,跟她一起穿行、徜徉于________的植物世界,仔细辨认花朵和茎叶的形与色。读着读着,似乎两个人的角色正在发生逆转:这个美好的、未受人间污染的自然世界,不正酷似儿童那________的心灵世界吗?当我们引领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呢?西语之中,自然与本性皆为“nature”,这也并非偶然。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似乎让孩子面对成人时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B.似乎让成人在创作包含童趣的书时,有了不同的立场C.似乎让人体会到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D.似乎让人体会到孩子在面对成人时有了不同的立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和语句的复位的能力。本题括号后面的内容体现的是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的转变,故强调孩子面对成人的立场发生转变的A、D两项被排除。而B项关涉的是“除了《爱弥儿》这本”之后的内容,与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发生转变的关联不够紧密。所以答案选C。答案:C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脍炙人口绘声绘色琳琅满目一尘不染B.喜闻乐见绘声绘色丰富多彩冰清玉洁C.脍炙人口栩栩如生丰富多彩一尘不染D.喜闻乐见栩栩如生琳琅满目冰清玉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根据语境“《爱弥儿》这本书”,此处选用“脍炙人口”更合适。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根据语境“读者读书中画面的内容”,此处用“栩栩如生”更恰当。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此处形容的是“植物世界”,应选用“丰富多彩”。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冰清玉洁:形容高尚纯洁。此处强调的是儿童未沾染坏习气,内心世界干净,选用“一尘不染”更恰当。故答案选C。答案: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B.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C.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呢?D.是不是同时也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正在”和“了”矛盾;二是成分残缺,可在“童年”后加“记忆”。B项两处语病均修改正确。故答案选B。答案: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4.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将抽象的情感哀愁比喻为“花朵上的露珠”“夕照”,相似性在于:美学角度分析,本体与喻体同为美的对象;外在形态上分析,都和液体相关联;存在时间上分析,哀愁在作者笔下是当下珍贵少有的,与露珠、夕照的易逝、短暂也构成关联。答案:将抽象的情感哀愁比喻为具体可见的露珠、夕照,相似性在于:①在文段语境里,哀愁是富于艺术美感的情感,露珠、夕照同样是富于艺术美感的画面,本体与喻体同为美的对象。②哀愁常常伴随泪水,露珠、水上的湿润的夕照,也和水相关联。③哀愁在作者笔下是当下珍贵少有的,与露珠、夕照的易逝、短暂也构成关联。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的果子干涩萎缩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比较句子表达的能力。“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和“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的果子干涩萎缩了”,两个句子语义上基本相同。但是原句主语是“我们的心”,“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修饰的是“我们的心”,“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单独成句,强调突出了我们的心在失去哀愁的情感成分后的失去之重、失去之憾、失去之可惜;改句中该内容修饰的是果子,没有这样的强调效果。原句短句的运用,“干涩了,萎缩了”,使句子的表达更为灵活,节奏更为鲜明;改句用一个长单句表达,显得笨重冗长。所以句子的表达,即使一字之差,意境也大相径庭。答案:原句句式为复句,将该句定语“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单独成句,主语是“我们的心”,原句运用了短句的表达形式。(表达形式)①“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单独成句,强调突出了我们的心在失去哀愁的情感成分后的失去之重、失去之憾、失去之可惜;改句中该内容修饰的是果子,没有这样的强调效果。②短句的运用,使句子的表达更为灵活,节奏更为鲜明;改句用一个长单句表达,显得笨重冗长。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弘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材料二: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者惊慌失措,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材料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B.“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受到道义的感召,会产生无畏的气概。C.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人常以玉相比,以玉的切、磋、琢、磨的过程来类比人们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修为和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来类比人们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修为和态度”错,类比的不是“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修为和态度”,而是历程,材料二原文的表述是“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故选D。答案:D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他把危机险境当作成就英勇人格的条件,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B.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不惧艰险、不惧牺牲、一无所惧的无畏气概。C.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了“勇者不惧”的大勇。D.材料三第二段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材料三第三段列举名言事例论证了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形成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B.“一无所惧”错,由材料二中“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可知,“并非一无所惧”。故选B。答案:B8.下列表述,与材料一“厚德载物”不相符的一项是()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读懂示例的内涵,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高度概括。其中“‘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所以“厚德载物”强调的是包容大度。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强调的是包容和大度,与示例的内在关系高度一致,契合“厚德载物”。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强调的是每个时代都有人才,不是强调厚德载物。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的是处于“穷达”的不同立场。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展览场地租赁合同保证金与押金缴纳细则
- 2025年凉果蜜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智慧交通枢纽包工施工合同(智能交通系统)
- 2025房地产股权并购项目尽职调查及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家居标准私房买卖合同范文
- 增强知识管理的主管工作计划
- 多元化班级文化的建设方法计划
-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的总结与反思计划
- 风险管理行业个人发展目标计划
- 2025年大坝建设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版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 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
- 鞋类制造过程的节能与减排
- 第1课 おじぎ 课件高中日语人教版第一册-1
- ISO∕IEC 23894-2023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 风险管理指南(雷泽佳译-2024)
- 事前绩效评估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研学旅行市场营销》课件-研学旅行市场营销之社群营销
- 医学人体美学的测量和评估
- 艰难梭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