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育动手操作技能,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认真观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索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预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日,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伙伴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伙伴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加,探究新知

1.观测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与?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伙伴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同学中有可能涌现的几种状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正确方法。

师:小伙伴,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原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约。〔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伙伴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伙伴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同学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同学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查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同学观测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控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伙伴援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测: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同学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特别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常常用到。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班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同学掌控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班级儿童认知结构里详细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控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同学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索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同学多方面得到进展呢?

在实施素养教育过程中,培育同学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班级同学思维缺乏独立性,简单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留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同学尽快地形成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的陈述,都应当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同学具有较强的自学技能和创新技能。

运用主题图培育同学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班级上学期让同学提问题有肯定的难度,因此老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同学在开放性的争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猎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让同学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发觉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觉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真正把同学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同学探究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同学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认真观测,积极探究。

教学中转变老师讲,同学听,老师举例,同学仿照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同学集体的自主观测争论为主旋律,由同学在主题图中发觉数学问题,独立思索与集体争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同学报告自己或小组讨论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沟通。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同学观测,说说自己观测到运动场上有哪些竞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争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争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同学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同学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究解决途径,老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同学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同学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同学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觉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查找规律。

一班级同学留意不长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整同学留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测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末,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测菠萝、苹果图,培育同学看图列加法算式的技能;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表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测、争论和操作,积极探究,学习气氛活跃,充分表达出同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同学的主动参加意识。

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依据提供的素材,估量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育同学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预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同学预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向同学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同学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育同学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同学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同学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同学汇报,确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情愿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同学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数班级人数,表达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爱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认真观测,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认真观测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测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究竟有多少呢?请你认真数一数。〔同学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同学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预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同学兴奋地欢呼。〕

师:有的小伙伴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缘由好吗?

同学查找出错的缘由: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用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精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表达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四周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由于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技能。〕

三、探究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应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察,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同学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同学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同学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贯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同学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同学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相互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究竟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方法,能让我们比较简单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方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援助同学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同学的数数状况,使同学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育同学的观测、思维和语言表达技能。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预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爱好

小伙伴们,你们跨入学校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学校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朗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很多数学问题,学习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兴奋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约介绍本校状况,援助同学了解学校生活,使同学清除生疏、害怕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约介绍我们的学校及学校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常许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相互数一数同桌小伙伴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测爱好。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涌现一所“漂亮的乡村学校”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同学体验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小伙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漂亮的乡村学校。今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小伙伴们高兴奋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许多小伙伴。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生3:这里有一面国旗。

生4:这里有小伙伴在踢球,有小伙伴在跳绳……

[此处,先给同学安排肯定的时间,任意看、任意说,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按要求去观测,去数数。有利于同学主动参加到数数活动之中。]

先给同学肯定时间让同学任意观测,同桌同学相互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同学说一说。同学每说完一种,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同学实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老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次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通过画面“漂亮的学校”,老师全面了解同学数数、读数的状况,留意培育同学的观测爱好和言语表达技能。]

a.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国旗。

生2:一座楼房。

生3:一位老师。

生4: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好。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同学读一读,同学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b.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个同学在跳绳。

生2:有2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

生3:有2个同学在看书。

生4:有2个同学正进校门。

……

师:〔表扬〕同学们观测得特别认真,有2个同学在跳绳熬炼身体;有2个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个同学在看书,争论问题。那么,2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敬礼、2个同学看书等等,可以用几表示?

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同学读一读。

c.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学方法同a、b。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可让同学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同学假如回答是“数出来的”,可让数出来的同学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让全班同学发表看法,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师:〔表扬〕这些同学观测得很认真,做事很仔细,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要仔细认真,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数得好?

d.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让同学再对比教科书第4页、第5页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次读一读这些数。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同学辨别〔顺次认、打乱认〕。

3.数数身边的实物。

[通过数身边实物的个数,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离不开数学。]

a.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b.门、窗、灯、电视、空调、玻璃。

c.第一排同学的人数,第一行同学的人数。

……

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数数,我们数了漂亮的乡村学校里的好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一些实物的数量。大家数得都很仔细,数得很精确。放学后,你们可再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教学设计说明

在努力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本课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让同学主动参加数数活动。

刚入学的儿童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留意的时间比较短,观测技能有限,观测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调、人物等感爱好。依据同学这个特点,我在出示挂图后,不急于给出数数任务,而是给他们肯定的时间观测自己感爱好的内容,并让同桌同学相互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新奇心得到满意以后,再让同学带着任务去观测,同学的留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

2.面对全体同学。

我留意全面了解同学数数、读数等状况,特别留意了解每一个同学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发言。发觉同学有困难,实时予以援助,引导同学娴熟观测、逐一点数……让同学有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开始。

3.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节课的设计以“同学的进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遵循“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原则,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全过程,让同学学得轻松、学得开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家评析

本节课,老师用全新的思想确立教学目标,重视同学学习数学的情感与立场的培育。精确把握教材,敏捷恰当地运用教材,培育同学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学中,把教学精力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

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和同学进行同等的沟通,使同学对老师产生好感,进而进展为对数学的爱好。创设情境,给同学充分的观测、沟通时间。展示“漂亮的学校”图之后,先让同学“任意看,任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再指定内容,让同学“看看,说说”,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并把敬爱老师、爱惜同学等思想品德内容渗入其中。然后,按事物数量的多少依序找出数量是1、2的……最末,让同学数身边的实物。由数画上的到数身边的实物,让同学体验生活中到处要用到数,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申老师特别留意关爱每个同学,实时予以鼓舞,让同学感到“我能行”,努力使每个同学不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和信心。

2.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一数”这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基于这一点,申老师充分利用“漂亮的学校”的画面资源,指导同学看图数数。由同学自由观测数数到有序观测数数,让同学领悟观测的方法。由老师反复提问“还有什么?”使同学明白要仔细、认真的观测。通过对同学的表扬“这些同学观测得很认真,做事很仔细”,让同学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申老师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融入数数活动之中,使同学在掌控数数方法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做数学”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主见让同学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强调同学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觉,由于这样的发觉理解最深,也最简单掌控内在的规性质和联系。”作为一个最先运用新教材的一线老师,特别接受这个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导同学“做数学”,而且是让一班级的学校生做数学,使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起来呢?我在学校开展的新教材研讨课中,就《桌子有多长》一课,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从中获得了点滴启发。

教学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今日,学校要给我们一班级的同学买新桌子,你们兴奋吗?不过想问问同学们,咱们现在运用的桌子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体验思索

1、估量和测量

师: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或工具来量一量呢?想好后,请你动手量一量。〔同学很快相出方法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量的,桌子有多长?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长。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个半长。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个长。〔依据同学的汇报,师板书数据〕

师:你们看这些数据,发觉了什么?

生:大家测的结果都不一样。

师;为什么你们测量的数据不同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由于有的同学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书量,用的东西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也不同。

生:由于我们每个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们的长短不同,所以测的结果就不同。

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

生:用同一个东西量。

师:你真聪慧!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生:〔异口同声〕地说,用尺子。

2、认识尺子、感知1厘米

师:〔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统一的测量单位,它是人们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尺子?

师:观测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汇报:尺子上有0、1、2、3、等数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个小格都一样。〔同学汇报时,并幕上显示相应的部分〕

师说明:尺子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第一条线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对着的稍长的线表示1刻度;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厘米。

师:请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在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宽。

生:图钉的长。

师: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手指缝之间就是1厘米。

生;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那么,0刻度到3是几厘米?1——2又是几厘米呢?请再观测尺子,说一说。

生:0——3是3厘米。

师:你们桌子上有一张黄色的纸条,猜一猜它是几厘米?

生:13厘米、20厘米、5厘米……

3、正确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尺子,怎样用尺子测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动手测量纸条。谁情愿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告知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对准纸条的一端,看是15,纸条长就是15厘米。

生:不对,得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到几,我量的纸条长16厘米。

师:究竟谁对呢?看看笑笑是怎样量的。〔出示投影,配话外音:我们测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了。〕

师:那些同学的方法和笑笑一样?〔生举手〕现在,再用正确的方法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好吗?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桌子上有一张绿色的纸条,谁能精确的剪下10厘米长的纸条,看谁又对又快。

师:请把剪好的纸条举起来,说说你是怎样剪的?〔请同学到前面示范〕

三、说明应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纸条〕〔同学活动后汇报〕

2、蚂蚁搬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已竞赛形式涌现,激发爱好。

3、聪慧屋;〔看图上的线段〕师:这一条线段的长是不是8厘米?为什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年组评价:

转变学习方式,同学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学习,老师始终是同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而同学始终都是一个发觉者、探究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

1、着重指导同学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同学自己的努力,主动猎取知识,表达了“做数学”的教育理念。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让同学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的抽出图钉。认真观测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相互订正,这样指导同学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同学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当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表达同学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同学探究,促进同学主动进展。

凡同学能自己探究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心同学能独立发觉的决不默示。上课伊始,同学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有多长的结论,这过程老师绝没有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同学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考虑到同学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默示,而是让同学独立去找,

3、同学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老师充分相信同学,在同学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同学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让同学自己试着量纸条的长度,结果同学通过努能量出了纸条是15cm,然后用电脑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订正的作用,调动同学的爱好和自主能量,促使全体同学自主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田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同学,让他们通过观测、猜想、操作、独立思索、争论、沟通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同学得到主动进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老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觉,孩子也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制造者。

自我反思:

让同学学身边的数学、培育同学做数学的意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老师应努力努力查找做数学的内容,将数学与同学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同学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新课开始,从同学熟识的买新桌子入手,探讨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方法量一量吗?引导同学参加实际的测量活动。同学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探究测量方法,接着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同学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须要性,进而引导同学观测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这整个教学过程,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同学的现实生活中,使同学感到亲切、有趣,便于操作,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同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育同学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现过程的话,就应当让合情的猜想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大胆猜想、猜想、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促进同学制造性思维的进展。这节课,“猜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先让同学猜想黄纸条的长度,再让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巩固练习环节,进行猜想活动,然后再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猜想。这样的设计,使猜想与实际测量相互协作,有效地援助同学进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加强他们测量的敏捷性。同学就在这样的猜想过程中,不断产生制造的灵感,出现创新的火花。

总之,“做数学”是以同学操作试验、自主探究、大胆猜想、合作沟通、积极思索的方式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它需要老师引导、支持和援助,更需要老师提高教育理念,为同学提供机会、材料、时间和空间。我们还要对自己说“要成为点火者”由于“同学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点燃的火把”。我们可可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每个同学得到进展,要点燃每一支火把,并使其越烧越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学校一班级下册数学教案〔五〕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育同学初步的观测技能、动手操作技能和用数学沟通的技能。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育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技能。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2.启发同学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放手让同学独立学习、观测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争论:体与面的区分。

2.师:今日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伙伴?〔依据同学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同学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同学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究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争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觉、迷惑,再进行全班沟通。

4.分类:新老伙伴团聚一堂,你们能依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沟通争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发现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漂亮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比竞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来生活

今日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请小伙伴课后留心观测一下,把它记住来,然后与家人一起沟通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同学能在详细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次。

2、能精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次。

3、培育同学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育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次

教学难点:同学前后空间观念的培育。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预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爱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还有许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奇妙的魔术师吗?好,今日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