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课件-经营决策分析_第1页
会计学课件-经营决策分析_第2页
会计学课件-经营决策分析_第3页
会计学课件-经营决策分析_第4页
会计学课件-经营决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营决策分析14.1经营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以及所拥有的资源可自行进行决策。这些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一个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常常由于管理者的正确决策而起死回生;一个经营良好的企业也可能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而陷入困境。因此,正确的决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决策也是所有经理人员的基本任务之一。本书将决策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经营决策;另一类为投资决策。由于这两类决策在概念、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分成两章分别进行讨论。本章主要讨论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2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管理者经常遇到下列问题: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应该自己制造其汽车上使用的轮胎,还是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古船面粉公司应该直接出售其磨制的面粉,还是用它做更多的谷物早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应该增加航线以利用其闲置的飞机,还是应该将其出租?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进行的国际汽车展览会打算在展会期间到麦当劳餐厅预订1500份/天的会议餐,但出价比餐厅的正常标价低一些,麦当劳能接受这份订单吗?34.1.1经营决策的涵义及其一般程序

4.1.1.1决策的概念所谓决策(decision-making),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的专门问题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达到同一目标的可行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44.1.1.2决策的分类1.按决策时期的长短分类根据决策所涉及的时间间隔的长短,决策可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短期决策(short-termdecision-making)通常是指只涉及一年以内的一次性专门业务,并仅对一年以内的收支和盈亏产生影响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它一般不涉及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又称为经营决策(managementdecision)。本章所要讨论的就是这类决策问题。长期决策(long-termdecision-making)通常是指那些产生收益的期间超过一年,并对较长期间的收支和盈亏产生影响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它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又称为投资决策(capitalinvestmentdecision)。52.按决策者掌握信息的不同情况分类确定型决策:通常是指决策者对未来情况所掌握的信息都是肯定的数据,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的一类决策。对确定型决策只需比较不同方案的计算结果即可作出抉择。不确定型决策:通常是指决策者对未来情况所掌握的信息并非都是肯定的数据,而是存在多种可能结果的一类决策。除上述两种主要的分类外,决策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如按决策的范围广狭可分为微观决策和宏观决策等。64.1.1.3经营决策的概念经营决策是在现有技术设备和经营条件的基础上,就未来一年之内如何有效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决策。管理人员在进行经营决策分析时,不必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而应将方案的选优标准放在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上。经营决策涉及的面很广,若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分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74.1.1.4经营决策的特征根据经营决策的概念,可知其具有如下两个重要的特征:1.经营决策一般不涉及固定资产的投资问题。2.经营决策的决策结果对企业的影响时间较短。84.1.1.5经营决策的一般程序

1.确定决策目标2.提出备选方案3.收集相关资料4.分析备选方案5.确定最优方案94.1.2经营决策的常用方法4.1.2.1差量分析法(differentialanalysismethod)管理会计中,常将不同方案之间差别称之为差量。差量一般包含差量收入(differentialrevenue)和差量成本(differentialcost)两类。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分别是两个方案预期收入的差异数和预期成本的差异数。所谓差量分析法,就是根据两个方案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的比较来确定哪个方案较优的方法。即,若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则第一个方案较优;反之则相反。104.1.2.2平衡分析法(equilibriumanalysismethod)本法是通过计算不同方案的某个指标值在相等时的特定业务量,即平衡点,来确定在什么业务量范围内哪个方案较优的方法。具体来说,当业务量超过平衡点时,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指标值即可确定何者为优;对于业务量低于平衡点的情况可进行类似的分析。【例1】东方公司在生产某种零件时,可使用普通机床也可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这两种机床加工时所需的成本资料如表4-1所示。11表4-1

两种机床加工成本表

单位:元机床类型单位零件加工费一次调整准备成本普通数控2.701.5030150

根据上述资料,为该公司作出选用不同类型的机床进行加工的决策。具体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决策:步骤1

设两种机床的成本平衡点为x个零件,则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可分别用下列方程表示:普通机床预期成本(y1)=a1+b1x=30+2.7x

数控机床预期成本(y2)=a2+b2x=150+1.5xΔy=y1

-y2=(30+2.7x)-(150+1.5x)=1.2x-120

步骤2

计算成本平衡点的x值:令Δy=0,即,1.2x=120,可得x=100(个)12结论:若零件需要量x=100个时,Δy=0,即,y1=y2时,采用不同类型的机床加工的成本相同。若零件需要量x﹥100个时,Δy﹥0,即,y1﹥y2

时,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为优;若零件需要量x﹤100个时,Δy﹤0,即,y1﹤y2

时,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为优。134.1.2.3边际贡献分析法(contributionmarginanalysismethod)本方法是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所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的多少来确定最优方案的专门方法。由此可见,本方法仅适用于固定成本为无关成本的决策问题。前面已述,由于经营决策一般不改变生产能力,固定成本总额保持稳定不变,故本方法被广泛用于经营决策中。144.1.2.4数学模型法(mathematicalmodelsmethod)本方法是通过对需要进行决策的问题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再根据求出的结果来选取最优方案的方法。除了上述4种常用方法之外,还有许多经营决策可采用的专门方法,在以后的章节中再结合具体的实例逐一介绍。154.2生产决策

4.2.1生产决策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决策的问题,其中大多是生产方面的,这就是本节要介绍的生产决策。生产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所涉及的决策问题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类:161.生产品种的决策此类决策主要解决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劳务的问题,即生产品种的确定。2.生产数量的决策在生产的产品品种确定以后,企业就面临生产多少的问题。这就是产品数量的决策。3.生产组织安排的决策在作出如上两类决策后,最后就是如何进行生产的问题。这就是生产组织安排的决策。174.2.2生产品种的决策1、新产品开发的决策这类决策通常可采用边际贡献法加以解决。2、亏损产品是否停产或转产的决策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亏损产品按其能否创造边际贡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边际贡献为正数,即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我们把它称之为虚亏损产品。另一类是边际贡献为负数,我们把它称之为实亏损产品。对这个问题的决策应采用边际贡献分析法加以解决。18【例2】假定东方公司本年产销A、B、C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表4-2所示。项目A产品B产品C产品销售量(件)销售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700035002800

5040028000

295400182000

56000331753500049763224001706211340010000022825(14763)53381340020从表4-3可知,三种产品均为企业提供了边际贡献,其中A、C两种产品为盈利产品,而B产品则亏损14763元,究其原因是由于分担了企业全部固定成本的一半左右的固定成本(49763元),但其创造的边际贡献仅为35000元,因此净亏损14763元。从整个企业来看,三种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共计113400元,补偿固定成本100000元后,全公司共盈利13400元。注意到固定成本总额是无关成本,因为不论B产品是否停产,它总是要发生的。现在,如果停产B产品,则全公司的边际贡献将减少35000元,而B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就将由A、C两种产品来分担。因此,停产B产品将会使全公司出现亏损,共计亏损额为21600元(113400-35000-100000)结论:由于亏损的B产品能提供边际贡献35000元,因此不应停产。21至于亏损产品是否要转产的决策问题,有两点要注意:(1)转产的产品必须是用亏损产品停产后腾出的生产能力来生产的,没有占用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2)转产的产品所提供的边际贡献必须大于原亏损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若满足上述两点要求,则转产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若亏损产品停产后,腾出的生产能力可以出租给其他企业,此时只需比较出租净收入与原亏损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即可作出抉择。22【例3】东风公司现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表4-4。项目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减:固定成本共同成本分摊营业利润

400003000010000500050002000014000600025003500

200001800020002500(500)

80000620001800010000800023从表4-4可见,丙产品是亏损产品。如果停产丙产品,企业可腾出一部分生产能力,既可转产其他产品,也可将这部分生产能力出租给其他企业。假设丙产品停产后腾出的生产能力可以用来生产丁产品。预计丁产品的单位售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销售量为100件。而如果将丙产品停产后腾出的设备出租,可得到租金收入3000元,但根据承租方的要求,需要将设备稍加改造,预计此项费用为400元。另外,该项设备的折旧尚有3200元未提完。要求:作出是否应该停产丙产品,以及是转产丁产品还是出租腾出的生产能力的决策分析。24【解】首先,将丙产品与丁产品所能创造的边际贡献进行比较,看丁产品有无取代丙产品的可能性。具体计算如表4-5所示。项目丙产品丁产品差别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边际贡献2000018000200010000700030001000011000(1000)25从表4-5可见,丙产品所提供的边际贡献比丁产品少1000元,因此,可以停产丙产品。然后,将丁产品所能创造的边际贡献与出租该设备所得到的出租净收入进行比较,以确定是转产丁产品还是出租该设备。出租净收入应为租金总收入减去应由出租方负担的改造费用后的净额。至于出租设备尚未提完的3200元折旧,由于在任何方案中都存在,因此是无关成本,在决策时不必考虑。出租净收入=3000-400=2600(元)而丁产品所能创造的边际贡献=3000(元)于是,丁产品所能创造的边际贡献﹥出租净收入结论:东风公司应停产丙产品而转产丁产品。26【例4】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表4-6所示。项目A产品B产品C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8000060000200004000030000100002000021000(1000)14000011100029000固定成本17000

此外,A产品与C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联系,购买C产品的客户往往顺带会购买A产品。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购买C产品的客户大约能顺带购买该企业全部A产品的50%左右。从表4-6可知C产品是亏损产品(实亏损产品)。要求:作出C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27【解】若孤立地考查C产品,由于其是实亏损产品,我们会作出立即停产的决定。但从C产品的销售与A产品的联系情况看,C产品的停产与否对于A产品的销售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用边际贡献法来综合考查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决策分析时应注意,17000元的固定成本是无关成本,应不予考虑。

下面通过计算来考察C产品停产后,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将发生的变化。项目A产品B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80000×50%=4000060000×50%=3000020000×50%=1000040000300001000080000600002000028表4-7的计算结果表明,C产品停产的后果是:A产品的边际贡献将从原来的20000元下降为10000元,而整个企业的边际贡献总额则随之从29000元下降为20000元。结论:应继续生产C产品,以避免整个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小提示]

本例的特殊性在于:如果亏损产品的停产会使其他与之有关联的产品的销售随之下降,而且又没有替代产品可生产,则决策分析的对象就不能仅局限于考查亏损产品是否为虚亏损还是实亏损,而应同时考虑停产亏损产品对于其他盈利产品的销售所造成的影响。因为有时增加一种产品的销售往往会连带着增加另一种产品的销售,如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农药喷雾器和农药等。294.2.2.3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半成品是指在完成了一定的加工程序后而形成的产品。有些企业的半成品可以立即出售,也可以继续加工使之更加完善,成为真正的产成品再出售。于是产生了半成品是否要进一步加工的决策问题。例如,纺织厂生产的棉纱(半成品)既可以立即出售,也可以进一步将其加工成坯布(产成品)再出售。这个问题可以用差量分析法加以解决。在决策分析时应注意,为生产半成品而发生的成本,无论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均为无关成本,决策时不必加以考虑,因为它是两个方案均要发生的共同成本。决策的关键是半成品经加工后出售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进一步加工过程中所追加的成本(可分成本)。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进一步加工的方案为优;反之,则立即出售的方案为优。30【例5】东方厂年产A半成品100000件,它可以立即出售,售价为84元,其单位变动成本为38元,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0元。A半成品经进一步加工后便成为产成品B,其售价为132元,但将A半成品加工成产成品B所需追加的单位变动成本为41元,专属固定成本为500000元。要求:根据所给资料为东方厂作出A半成品是否应进一步加工的决策。【解】采用差量分析法计算分析如下:差量收入(B—A)=132×100000-84×100000=4800000(元)差量成本(B—A)=41×100000+500000-0=4600000(元)差量收益(B—A)=200000(元)其中,共同成本不必考虑。[结论]A半成品应进一步加工成产成品B再出售。314.2.2.4联产品生产的决策当企业的一个生产过程可同时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这些产品就称为联产品。生产联产品的过程叫做联产过程。此类决策分析与前述的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类似,也可采用差量分析法。分析时,主要看经加工后出售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进一步加工过程中所追加的成本(可分成本)。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进一步加工的方案为优;反之,则立即出售的方案为优。324.2.2.5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对这类决策问题,一般可采用差量分析法和平衡分析法加以解决。这两种方法可分别用于下述两种情况。331.零部件需用量为已知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一般采用差量分析法,但由于使用零部件(不论自制或外购)所生产的产品的预期收入总是相同的,所以进行差量分析时,只需计算差量成本,或直接比较两种方案的成本,从中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为优。34【例6】东方公司生产的A产品所用的甲零件过去一直是自制的。每月甲零件的需用量为2000个,其有关的制造成本如下:变动成本48000元专属固定成本6000元分配固定成本4000元现有一专门生产甲零件的厂商愿以每个29元的价格按月供应2000个甲零件。如果:(1)生产甲零件的这部分生产能力,如不自制甲零件也别无他用;(2)生产甲零件的这部分生产能力,如不自制甲零件可用于生产乙零件1000个,其有关的制造成本和售价如下:变动成本8000元专属固定成本1000元分配固定成本4000元售价14元试分别就上述两种相互独立的情况作出甲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35【解】有关的计算分析如下:(1)分别计算自制和外购的相关总成本,注意分配固定成本4000元是无关成本。因此:自制总成本=48000+6000=54000(元)外购总成本=2000×29=58000(元)自制比外购的差量成本=54000-58000=-4000(元)即,自制比外购可节约成本4000元。因此应采用自制方案。(2)在此情况下,由于生产甲零件的生产能力可用于生产乙零件,因此生产乙零件所产生的收益应该视为自制甲零件的机会成本。另外,分配固定成本4000元仍属无关成本。因此:自制总成本=48000+6000+(14×1000-8000-1000)=59000(元)外购总成本=2000×29=58000(元)自制比外购的差量成本=59000-58000=1000(元)即,自制成本比外购多花费1000元。因此应采用外购方案。362.零部件需用量未知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一般采用平衡分析法,即先求出两方案的成本平衡点,再对不同的需用量进行决策。【例7】东方公司生产的A产品需用一种丙零件。如果自制丙零件,单位变动成本为2元,另需追加固定成本4000元。丙零件也可在市场上买到,采购量在10000个以内,价格为2.5元/个;采购量在10000个以上,价格为2.25元/个。试为东方公司作出丙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解】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分析如下:(1)当需用量在10000个以内时,设x1为成本平衡点的需用量,则:2x1+4000=2.5x1解此方程,可得x1=8000(个)因此,当丙零件的需用量小于8000个时宜外购;而当丙零件的需用量在8000个至10000个之间时宜自制。(2)当需用量在10000个以上时,设x2为成本平衡点的需用量,则:2x2+4000=2.25x2解此方程,可得x2=16000(个)因此,当丙零件的需用量在10000个至16000个之间宜外购;而当丙零件的需用量大于16000个时宜自制。374.2.3生产数量的决策采用边际分析(marginalanalysis)的方法来确定利润的最大化。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一个企业若要获得最大利润,其产出应该是边际收入(marginalrevenue)等于边际成本(marginalcost)。由此可见,企业的决策者可以根据上述原理,来确定利润最大化产量。38【例8】东方公司生产甲产品,已知其单位产品售价为70元。经测算,该产品的的成本函数为:

C(x)=150000+10x+0.003x2要求:为获取最大利润,作出生产多少件甲产品的决策。。39【解】根据已知条件,可得甲产品的收入函数为:

R(x)=70x于是,对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分别关于x求导数,可得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分别为C′(x)=10+0.006xR′(x)=70令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即C′(x)=R′(x)也即10+0.006x=70解此方程,可得x=10000(件)结论:为获取最大利润,东方公司应生产10000件甲产品为宜。404.2.4生产组织安排的决策在确定了生产的产品品种和产品数量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生产的问题。即,采用什么工艺加工生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生产的决策问题。4.2.4.1选择加工工艺的决策选用不同的工艺方案要与产品的批量联系起来分析研究。在分析时应注意,各备选方案中不同的单位变动成本(如加工费)和不同的固定成本(如调整准备费、折旧费等)都是决策的相关成本。至于各备选方案中相同的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相同的固定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则是决策的无关成本,分析时无须加以考虑。41此类决策时常用的方法是平衡分析法。即,先确定其成本分界点,再作出正确的决策。【例9】东方公司产销A产品,过去一直用半自动化设备进行加工,其最大生产能力为40000件。A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1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00元,售价为36元。现为提高产量和质量,准备购置全自动化设备。这将使固定成本总额增加50%,生产能力提高25%,而单位变动成本则可降低至11元。试为东方公司作出在什么产量水平下采用全自动化设备才是有利的决策。42【解】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计算分析如下:(1)先确定成本分界点。为此,设x为A产品的产量,则采用半自动化设备加工的总成本为:y1=16x+200000全自动化设备加工的总成本为:y2=11x+200000×(1+50%)=11x+300000为求出成本分界点的产量,令y1=y2,可得:

16x+200000=11x+300000解出x=20000(件)(2)为确定采用全自动化设备情况下较为有利的产量的范围,还需计算此时的保本产量和最大产量。采用全自动化设备的保本产量==200000×(1+50%)/(36-11)=12000(件)采用全自动化设备的最大产量=40000×(1+25%)=50000(件)由(1)可知,当x﹥20000件时,y1﹥y2

,所以此时应采用全自动化设备进行加工:又由(2)可知,20000﹥12000(保本产量),已大于保本产量。由此可知,当产量在20000件至50000件时,采用全自动化设备才有利。434.2.4.2合理安排生产的决策在多品种产品生产的企业中,往往因受到生产能力、生产工人数、材料供应以及市场销售等各方面的限制,而出现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导致他种产品产量的减少的现象。此时如何合理安排各种产品的产量,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呢?对于这类问题,可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或单纯形法加以解决。441.一种条件限制下,两种产品生产的合理安排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形,即使用同一设备生产两种产品的合理安排问题。决策时考虑的因素是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加工能力,因为固定成本是决策的无关成本。【例10】东方公司使用同一设备,可生产甲产品。也可生产乙产品。两种产品均产销平衡。若该设备的生产能力为20000小时,生产两种产品所需的加工能力及有关的成本和售价资料如表4-8所示。45甲、乙产品有关资料表项目甲产品乙产品销售单价单位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所需的加工能力56元48元7元50小时32元26元5.6元40小时试根据上述资料为东方公司作出如何安排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较为有利的决策。46【解】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1件和x2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因为生产能力固定在20000小时,故固定成本是决策的无关成本,因此只需选取能创造最大边际贡献的生产安排方案。为此设甲产品x1和乙产品x2件创造的边际贡献之和为S,我们的目标是求出使S为最大时的x1

和x2

。于是有:maxS=(56-48)x1+(32-26)x2=8x1

+6x2

(1)在线性规划中,(1)式称为目标函数(targetfunction)。生产能力的固定形成了x1

和x2

的约束条件(constraints):

50x1

+40x2≦20000(2)

x1、x2≧047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我们可得到如图4-1所示的本决策问题的可行解区域(图中阴影部分的三角形区域)。

x2

L2500A400L1:等生产线300200100BL3O100200300400500x148其中:L1:50x1+40x2=20000;L2:x1=0;L3:x2=0。可行解区域为由直线L1

,L2

和L3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三角形区域。L1是所谓的等生产线,其上的任何一点(x1,x2)均满足L1的方程,即生产能力得到满负荷的利用。按照线性规划的原理,目标函数的极值点应在可行解区域的角点上。本例中,根据图4-1,可行解区域有三个角点O(0,0),A(0,500)和B(400,0)。分别计算此三个角点的S值,可得:S(0,0)=0S(0,500)=6×500=3000(元)S(400,0)=8×400=3200(元)由此可见,S(400,0)最大。此时,

x1=400(件),x2=0。结论:该设备应全部用于生产甲产品,这样对企业最为有利。49经计算可知,若该设备用于加工甲产品,它每小时创造的边际贡献为0.16元,而用于加工乙产品,它每小时创造的边际贡献为0.15元。因此在决策时,应根据甲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先安排甲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使企业获取最大利润。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有如下两种方法:(1)先满足甲产品的最大可能销售量,剩余生产能力全部用于生产乙产品。若甲产品的最大销售量为300件,则剩余生产能力可生产乙产品125件。计算过程如下:(20000-50×300)/40=125(件)(2)先满足乙产品的最低需求量,剩余生产能力全部用于生产甲产品。若乙产品的最低需求量为100件,则剩余生产能力可生产甲产品320件。计算过程如下:(20000-40×100)/50=320(件)若甲、乙两种产品均为非必需品,则企业应采用第一种方法安排生产;但若乙产品是某种社会必需品,则在决策时应先考虑满足社会的最低需求量,不能只顾企业自身利益。此时应采用第二种方法安排生产502.多种条件限制下,两种产品生产的合理安排在此情况下,我们仍可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加以解决。【例11】东方公司生产丙、丁两种产品,有关数据如表4-9所示。其中甲车间的生产能力为36000小时,乙车间的生产能力为26400小时。51

丙、丁两种产品有关资料表

项目

丙产品

丁产品销售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件)32182012加工时间甲车间155(小时)乙车间612销售量(件)2400180052与一种条件限制下的情况相同,我们设丙、丁产品的产量分别为x1件和x2件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于是,可得目标函数maxS=14x1

+8x2(1)

15x1

+5x2≦36000→L1:15x1

+5x2=36000(2)

6x1

+12x2≦26400→L2:6x1

+12x2=26400(3)约束条件x1≦2400→L3:x1=2400(4)

x2≦1800→L4:x2=1800(5)

x1

、x2≧0→L5:x1=0,L6:x2=0(6)根据约束条件可得如图4-2所示的丙、丁产品线性规划图的可行解区域(图中阴影部分)。

53x2

L570006000L150004000L330002000ABL41000CL2O10002000D300040005000L6x1

从图4-2可见,此可行解区域有5个角点:O(0,0),A(0,1800),B(800,1800),C(2000,1200),D(2400,0)54根据线性规划的原理,极值点应在此5个角点之中,为此计算各角点的目标函数值如下:S(0,0)=0S(0,1800)=8×1800=14400(元)S(800,1800)=14×800+8×1800=25600(元)S(2000,1200)

=14×2000+8×1200=37600(元)S(2400,0)=14×2400=33600(元)上述计算结果表明,角点C处的目标函数值最大。因此丙、丁产品的产量分别确定为2000件和1200件是最佳的安排,它可使企业获得最大的边际贡献。55[小提示]

还有一种在图4-2中确定最优解的方法,是在该图中作目标函数簇(我们在图中用虚线表示):x2=(S/8)-(7/4)x1取不同的S值,即可得到一簇斜率为-7/4的平行线,这簇平行线从最小值S=0开始,向可行解区域内平移,该平行线簇离开可行解区域的最后一点即为使S为最大的最优解。从图4-2可见,此点正好为C点。[小讨论]

若目标函数簇的斜率不是-7/4而是-1/2,则它将平行于等生产线L2。此时,在线段BC上的任何一点均为最优解,这种情况称为可选择的最优解。又若目标函数簇的斜率为-3时,它将平行于等生产线L1。此时,在线段CD上的任何一点均为最优解。563.两种以上产品生产的合理安排如果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则在多种条件限制下,产品生产的合理安排问题不能再用图解法而要用单纯形法来解决。采用单纯形法求解时,一般是列表进行变换,因此又称表上作业法。对于两种以上产品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但是计算将相当繁琐,一般需采用计算机来运作求解。574.成本最低化的生产安排决策前面所介绍的是选择使利润最大的产品产量最优组合,但有时候企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产品产量组合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配置原材料或人工才可使成本最低。这就是成本最低化的最优生产安排的决策。这种决策同样也可用线性规划的方法予以解决。584.2.4.3最快时间和最低成本的决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时会碰到一次性的工程或生产项目,如新产品研制,管道施工,设备维修以及按期组织生产的单件小批量定货等等。对于这类工程或项目,如何合理地组织、协调和控制,选择组织生产的最佳方案,以最快时间和最低成本来达到预定目标,需要进行决策。这种决策称为最快时间—最低成本的决策或称为时间—成本优化决策,它一般采用计划评审法(progra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加以解决。计划评审法将图论应用于计划和管理,其基本要领是:在编制工程和生产计划时,先利用“网络图(networkgraph)”表示生产中各个工序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再分析它们在网络图中的地位,从中找出关键工序及其路线,并计算它们所需要的正常时间和“赶工时间”(即尽可能提前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正常成本和“赶工成本”(即尽可能提前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成本);最后在安排赶工过程中,结合成本分析,不断改善网络图,并加以优化,选出最优的组织生产方案,以最快时间和最低成本完成任务。此方法又称为“网络计划技术”。59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能提前完成工程或生产项目,就能降低应负担的固定成本,还可获取按合同规定的提前竣工的额外报酬,或减免因延期竣工所需交纳的罚金。当然,在赶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一定的费用。通过反复调整,跟踪控制,就可保证达到预定目标,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面举一例加以说明。60【例12】南方电台欲建一个无线电发射试验基地,工程的主要工序及其所需的时间及费用如表4-17的工程计划表所示。

工序正常天数赶工天数增加费用(元(1-2)(a)开工清场(1-3)(b)建立基地(2-3)(c)安装电缆(2-4)(d)建发射塔(3-5)(e)建造房屋(4-5)(f)安装发射设备(4-6)(g)测试(5-6)(h)完工清场

4767585735445535

50080010001350—1750300200要求:(1)按正常天数绘制网络图,联结各项活动(节点);(2)计算各节点最早开工时间,最迟开工时间和时差;(3)标明关键路线;(4)假定:工程每提前一天,就可节约500元固定成本。问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哪些工序可赶工?各可赶工的工序比其正常天数压缩几天?总工程可缩短到多少天完成?61【解】(1)根据表4-17的资料,绘制工程网络图如图4-4所示。

d②④7ga45⑥①6c8fbh77e③⑤562(2)计算:首先,计算各节点最早开工时间。各节点的最早开工时间(最后节点⑥为完工时间)为前道工序完成时间中最迟的天数。以节点①为起点,因为前面没有工序,故最早开工时间为0。以后各节点中,如果前道工序只有一个,就将前道工序的最早开工时间加上施工所需时间,如节点②和④;如果前道工序不止一个,要选择前道工序完成时间中最迟的天数,如节点③,要在①→③和②→③均完成后才能开工,①→③最早完成时间是7天,②→③最早完成时间是10天,所以节点③的最早开工时间为10天。各节点的最早开工时间在表4-18中列示。其次,计算各节点的最迟开工时间。最迟开工时间的计算要从网络完工的节点倒推计算。终节点⑥的最迟开工时间就是其最早开工时间,即26天。其他节点的最迟开工时间是后道工序最迟开工时间中的最小数。如,节点④的最迟开工时间为:④→⑥的最迟开工时间21天(=26-5)和④→⑤的最迟开工时间11天(=19-8)两个天数中的最小数,即11天。各节点的最迟开工时间也在表4-18中列示。63各节点的最早和最迟开工时间计算表

节点①②③④⑤⑥最早开工时间最迟开工时间00441011111119192626●最后,计算各道工序的时差。●时差是每道工序可以机动的时间。一般时差越大,这道工序的人力和物力的潜力就越大。时差的计算公式如下:时差=下道工序最迟开工时间-本工序施工时间-本工序最早开工时间本例中,各工序的时差如表4-19所示。64

各工序的时差表

工序a(1-2)b(1-3)c(2-3)d(2-4)e(3-5)f(4-5)g(4-6)h(5-6)时差074040100(3)标明关键路线。时差为0的工序称为关键工序,因为这些工序的开工和完工时间无机动余地。我们将把关键工序连接起来的路线称为关键路线。关键路线上各工序施工时间之和即为施工总工期。从表4-19可知,本例中的关键路线为①→②→④→⑤→⑥。一般,关键路线在网络图中用双箭线表示,详见图4-5所示的关键路线图。65

关键路线图

d②④7ga45⑥①6c8fbh77e③⑤566施工总工期=4+7+8+7=26(天)非关键工序:①→③,②→③,③→⑤,④→⑥。(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缩短关键路线上各道工序的施工时间。由于计划评审法是以提前完工的时间和因赶工而增加的成本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为前提的,因此需计算每项可以赶工的工序的成本增加率(简称成本率),即该工序为提前一天完成而需增加的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成本率=(赶工成本-正常成本)/(正常时间-赶工时间)根据给定的资料,注意到工程计划表(表4-17)中最后一栏“增加费用”栏的数据就是(赶工成本-正常成本)之值,我们可得如表4-20所示的各工序成本率表。67

各工序成本率表

工序a(1-2)b(1-3)c(2-3)d(2-4)e(3-5)f(4-5)g(4-6)h(5-6)成本率(元/天)5004005004500583150100为使赶工能真正获得经济效益,在安排赶工时,必须遵循如下4条规则:(1)应在关键路线上寻找需要赶工的工序,即向关键路线要时间;(2)同时存在若干条关键路线时,应同时在这些路线上安排赶工,并提前同样长的时间;(3)安排赶工的分析研究应逐步进行,先安排低成本率的工序,凡成本率为0的,不能赶工;(4)在安排赶工时,必须要求各有关工序的成本率低于提前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或生产任务)的每一天获利额。68根据上述规则,本例中,关键工序a和f不能赶工,因为它们的成本率不低于提前完成整个工程的每一天获利额。剩下的关键工序为d和h。根据规则(3),应先安排工序h赶工,它可提前2天完工,但需增加成本200元(=100×2)。经计算可知,工序h安排赶工后,关键路线没有改变。于是再安排工序d赶工,它可提前3天完工,但需增加成本1350元(=3×450)。重新计算表明,关键路线仍未变化。因此,可得如下结论:工序d和工序h可赶工,分别比其正常天数压缩3天和2天;总工程可缩短到21天完成,并可比正常成本减少950元(=5×500-200-1350)以上为仅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若赶工还有其他方面的意义,则应另当别论。计划评审法在用于大型项目的研制工作中,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手段。它首先于1958年被应用于美国北极星导弹发展计划的设计、研究和生产方面的管理。美国将人送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也采用了这种方法。1971年出现了计算机图形学,在应用计划评审法时,给计算机提供必要的数据,就能自动地绘制出网络图,并能画出关键路线。因而此法已被广泛应用。据有关资料统计,它与计算机结合应用,一个专家能完成通常需要5人以上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这样,在计划与施工中,便能节省大量的成本费用。694.3定价决策

4.3.1定价决策的意义所谓定价决策,是指在不违背国家物价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对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一定的方法制定出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产品价格的决策分析过程。704.3.2影响定价的因素为产品定价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有十分敏感的问题。它涉及许多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企业内部的因素和企业外部的因素。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分别加以论述。714.3.2.1影响定价的企业内部因素1.企业的定价目标所谓定价目标,就是每一种产品的价格在实现以后应达到的目的。在进行定价决策时,首先应确定定价目标。有可能成为定价目标的有如下几项:(1)利润最大化(2)目标投资报酬率(3)市场占有率(4)服从国家法令722.成本费用由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定价必须能使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得到补偿,这是企业能够盈利的必要条件。企业盈利的初始点应为产品的价格补偿单位变动成本之后的累积余额等于全部固定成本费用之时。3.销售量若成本费用不变,则价格越高,单位产品实现的利润就越大。某种产品的利润应是单位产品的利润与该产品的销售量之乘积。于是,企业的利润最终还是取决于产品的价格与其销售量之间的不同组合。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产品的价格与其销售量之间形成最佳组合,此时,企业可实现最大利润。734.资金周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高低与资金周转的快慢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维持高价可带来眼前的高盈利水平,但却可能因此而延缓资金周转速度;降价促销可以加速资金周转,但会损失部分利润。于是,企业面临如何合理定价的问题,即所制定的价格既可带来现时利益,又可使产品的价值得以快速实现,从而加速资金周转,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此外,还有产品的质量、运输条件等也是影响定价的企业内部因素744.3.2.2影响定价的企业外部因素1.市场定价规律2.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价格弹性(flexibilityofprices),是指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它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一般用E表示。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价格弹性,企业在为其所生产的产品定价时,应根据该产品的价格弹性来决定其价格策略:①E=1。说明此类产品具有单位价格弹性,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为同步反向变化,此时,价格的变化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定价时可选择实现预期利润率的价格或通行的市场价格。②E﹥1。说明此类产品富有价格弹性,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比较剧烈,此时,一般可采用低价策略,通过薄利多销来增加利润。③E﹤1。说明此类产品缺乏价格弹性,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迟钝,此时,一般可采用高价策略,因为薄利并不能多销,反而会减少收入。753.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简称收入弹性(flexibilityofrevenue),是指因消费者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它反映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收入弹性高的产品价格,意味着消费者用于购买这类产品的实际收入增加,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企业的薄利多销政策可获得成功。而当收入水平增长较快时,消费者用于购买收入弹性高的产品的支出肯定会大大增加,此时,适当提高这类产品的价格,对需求量不会有影响,企业既可厚利,又可多销。764.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简称交叉弹性,是指因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其他相关商品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许多商品彼此在使用价值上相互关联,按关联情况的不同,具体可分为(1)互替商品即消费中使用价值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如鸡与鱼,当鸡的价格上升时,导致鸡的需求量下降,从而鱼的需求量上升,使得互替商品的交叉弹性为正值。(2)互补商品即消费中使用价值必须相互补充的商品。如汽车与汽油。当汽车价格下降时,汽车需求量上升,从而汽油的需求量上升,使得互补商品的交叉弹性为负值。不同商品的交叉弹性各异,企业在定价时,不仅要考虑价格对其产品自身需求量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市场上相关商品的价格对其产品需求量的影响。775.产品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是不同的。因此,对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产品,企业应根据其阶段特征,在定价时作出相应的决策。6.顾客企业必须根据顾客的注意力,经常检查自身的定价问题。企业不可采取僵硬的定价政策,不考虑顾客的选择。否则,顾客有可能拒绝购买本企业的产品,转而购买企业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购买其他企业的代用品。若企业定价过高,顾客的购买量就会减少,或立即作出反应,比较企业的竞争对手的价格,这是竞争对手非常欢迎的。7.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反应会影响企业的定价决策。在估计竞争对手的反应时,必须推测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这就需要掌握竞争对手的工艺、生产能力和经营方针等方面的情况。同行业中厌恶价格竞争的企业,深知交换详细的成本信息可以使相互之间获益。如果不相互合作,那么在进行定价决策时,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并估计他们可能开出的价格。784.3.3定价决策的方法4.3.3.1收益导向定价法此类定价法是以各种收益指标为定价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利润最大化定价法如果企业的定价目标为利润最大化,则应采用本方法。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利润最大,与之相应的价格和销售量也就最佳。79【例13】东方超市向东风服装厂按出厂价30元/件的价格购入茄克衫以供零售。若售价定为40元/件,预计销售量为400件;若售价每下降0.5元,则可多销售40件。假设进销平衡,东方超市应将茄克衫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才能获取最大利润?

【解】由于进销平衡,可设进(销)量为x件,并设所要确定的售价为p元。根据已知的数据,可得x与p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表4-21所示。x(件)400440480520560…p(元)4039.53938.538…从表4-21可知,p是x的线性函数,它可以根据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到如下的表达式:p=45-(1/80)x于是,可得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表达式为:S(x)=px=45x-(1/80)x2而成本函数的表达式为:C(x)=30x80由此可得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表达式分别为:S′(x)=45-(1/40)x和C′(x)=30令S′(x)=C′(x),即45-(1/40)x=30解得x=600(件)从而p=45-(1/80)×600=37.5(元)结论:最佳销售量为600件,最佳售价为37.5元。此时,东方超市可获得最大利润。

81[小提示]

应当指出的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只有当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均具有如下特点时才能成立:①收入函数为减函数,成本函数为增函数;②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均为连续可导。上述例子显然满足此两个特点,属于典型特例。如果成本函数或收入函数为间断函数,则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分析。822.投资报酬率定价法本法适用于以目标投资报酬率为定价目标的企业,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售价

=单位成本+(资本投资×目标投资报酬率)/产量或单位产品售价

=单位成本×[1+(资本投资×目标投资报酬率)/总成本]83【例14】东方公司拟生产新产品B,生产该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长期资产200000元流动资产50000元目标投资报酬率20%月固定制造费用20000元月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10000元月标准产销量2000件单位变动成本20元要求:采用投资报酬率定价法计算B产品的单位产品售价。84【解】根据上述资料,可得资本投资=200000+50000=250000(元)总成本=20000+10000+2000×20=70000(元)单位成本=20+(20000+10000)/2000=35(元)单位产品售价=35×[1+(250000×20%)/70000]=60(元)结论:B产品的单位产品售价应定为60元85从上例可见,采用本法,既可以将价格与成本和产销产品所需的资本投资联系起来,又可以将固定成本和资本投资与标准产销量联系起来,从而使产品的价格建立在比较稳定的基础上。因为,若以实际产销量为基础来定价,所定的价格会因实际产销量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影响企业价格政策的合理性。当然,本法也有一定的缺陷,上例可能会给读者一种印象,似乎本来需要相当复杂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的定价决策,只需一个简单的计算即可搞定。所以,决策者切不可以为,他们的任务只是按照本法的公式来计算所需确定的价格,而不必对竞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实际工作中,若仅是机械地按照公式来定价,会使企业故步自封,忽视竞争对手所采取的行动,最终造成决策失误。863.保利基础定价法本法是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以保证目标利润实现为目的的定价方法。它是为便于企业在参加国内外订货会、贸易洽谈会或投标活动时,能迅速报价而提供的一系列在不同销售量情况下的产品“保利价格”而采用的定价方法。87根据本量利分析法,保利价格的计算公式如下:

保利价格=[(a+TP)/x]+b其中:x——订货量TP——目标利润a——固定成本总额b——单位变动成本88【例15】东方公司生产C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50000元,目标利润为30000元。现该公司经理为参加广交会洽谈销售业务,要求会计人员为他提供销售量为1000~5000件之间,每间隔1000件的一系列保利价格报价单,作为洽谈时的重要依据。请为该公司经理编制所需的报价单。89【解】根据给定的资料,采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可得如表4-25所示的保利价格报价单。销售量(件)10002000300040005000保利价格(元)230140110958690

4.边际贡献定价法特殊订货的出价往往低于市价,有时甚至会低于产品的单位成本。特殊订货是否应接受的决策,一般采用边际贡献定价法加以解决,决策时,只要对方的订货可利用现有的暂时不能移作他用的剩余生产能力来完成,并且其出价能够补偿单位变动成本和专属固定成本,便可考虑接受。91【例16】东方公司生产A产品的生产能力为30000件,目前只产销20000件,每件售价20元。A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3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20000元。现有红十字会因救灾需要,前来订货7000件A产品,每件出价16元,问是否接受此项订货?92【解】根据东方公司当前的生产情况,尚有10000件A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现红十字会的7000件特殊订货仍在剩余生产能力的范围内。此外,可以认为此项订货的价格不会对企业正常的销售产生影响,因为它们是在两个隔绝的市场上销售的。于是,由于正常销售所提供的边际贡献已完全补偿了固定成本,所以这项特殊订货只要能创造边际贡献,就能增加公司的利润。经过计算可知,接受此项订货所创造的边际贡献为21000元[(16-13)×7000]。因此,接受订货可使公司增加利润21000元。93表4-26列示了接受订货后的利润表。

东方公司利润表项目正常销售特殊订货合计销售收入(20000×20)(7000×16)变动成本(20000×13)(7000×13)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总额400000260000

140000120000200001120009100021000

210005120003510001610001200004100094边际贡献定价法还可适用于下述情形:(1)衰退产品或营业下降期间各种产品的定价;(2)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突然遽减,使生产该产品的企业被迫降价时的定价;(3)在参加竞争激烈的投标活动时间,标价的制定。上述情形的定价决策的依据是定价是否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即能否获得边际贡献。因为只要有边际贡献,就能回收部分固定成本,减少亏损或者争取薄利多销,从大量的销售中获得盈利。954.3.3.2成本导向定价法此类方法是以产品成本为定价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完全成本定价法本法也称为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一种传统的定价法。它是在单位产品完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比率的利润,来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完全成本×(1+成本加成率)或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完全成本/(1-税率-利润率)96【例17】东方公司拟采用完全成本定价法为其生产的A产品定价。A产品的单位成本的有关资料估计如下:直接材料100元直接人工80元变动制造费用10元固定制造费用50元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20元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40元单位产品完全成本300元假设该公司希望在A产品上能获得20%的成本利润率,试为该公司制定A产品的售价。97【解】根据上述公式可得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完全成本×(1+成本加成率)=300×(1+20%)=375(元)从上例可见,完全成本定价法简单易行,在单位产品完全成本确定之后,只要将企业所要求的成本利润率作为加成率,即可得到产品的售价,无须企业管理当局过问。在正常情况下,按此方法定价可使企业获取预期利润。98然而,完全成本定价法有明显的缺陷:(1)没有考虑产品的市场竞争价格。将全部成本完全分配给每一种产品,并且能获取高于全部成本的一定加成利润,看似企业可获得稳定的利润,但实际上如此制定的价格很可能与竞争对手的出价大相径庭。因此,采用完全成本定价法的企业很可能在竞争对手的降价竞争中丧失不少市场份额。从而,下降的销售量可能无法补偿全部固定成本,使企业发生亏损。反之,若市场的需求量很大,则完全成本定价法所定的价格可能过低而使企业失去原本可以获得的最大利润(2)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完全成本定价法不能解释加成率确定的合理性。992.变动成本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又称目标边际贡献定价法。它是以单位变动成本为基础,加上企业所要求的单位目标边际贡献,来制定产品价格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目标边际贡献或单位产品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1-目标边际贡献率)100【例18】东方公司A产品的单位成本资料如〖例17〗中所列。假定东方公司A产品的预计边际贡献率为16%。要求:采用变动成本定价法为东方公司A产品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