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件法律部分法律基础知识_第1页
思修课件法律部分法律基础知识_第2页
思修课件法律部分法律基础知识_第3页
思修课件法律部分法律基础知识_第4页
思修课件法律部分法律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为什么要学习法律?(一)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1)胎儿(2)成长阶段:2周岁、6周岁、7周岁、10周岁、14周岁、16周岁、18周岁(3)成人阶段:男子22岁、女子20岁公民45岁、70岁、100岁、去世后(4)日常生活中:汉字“法”的古体——据《说文解字》解释:“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所以触不直去之,从去”廌《说文解字》:

一种能“治狱”、“别曲直”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廌(zhi)

从词源看,汉字“法”意指“平”、“正”、“直”和“公正裁判”,含实体和程序两种含义。

与“法”字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据《说文解字》解释,“律,均布也”。

所谓“均布”,古代调音律的一种工具。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法”与“律”连用——“法”,强调平、正、直“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在欧洲大陆国家的法源于拉丁文“jus”.法文中的“droit”和“loi”,德文中的“recht”和“gesetz”等其语意均指“权利”、“正义”、“公平”。我们学习英语中的“law”是指具体的法律体系或法律制度。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第五章教学目的:

在本章我们要充分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运行和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运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法律权利与义务。教学难点: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违法和违背道德的区别在哪里?法与道德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个女幼师带领一队幼儿去郊游。途中一幼儿失足坠入路旁粪池中,幼师见状高呼救命,自己却不肯跳入粪池救人。这时,一男青年路经此处,闻声赶来,与幼师一起找来竹竿测知粪水只有齐腰深,但二人怕脏,不肯跳入粪池救人。待一农民赶来,跳入粪池救人时,幼儿已被溺死。此案中,幼师构成犯罪,男青年应受到道德谴责,农民见义勇为,值得赞扬。讨论20思考:法与道德的关系?法与道德相互渗透

法律是社会主流道德的载体,是道德的外化,是道德的底线;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法律的推行,守法的习惯可以内化为一种道德修养思考:法与道德的关系?法与道德相互区别表现形式不同存在时间不同调整范围不同规范内容不同调整方式不同自由是法的目的所在

“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

——[古罗马]西塞罗

“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思考:法与自由的关系?法是自由的边界和屏障思考:法与自由的关系?“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每个人所能进行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界限是由法律规定的,正像地界是由界标确定的一样。”

——马克思1、法律的产生原始社会有法律吗?25

原始社会——

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律。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原始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地、自发地形成起来的习惯。26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的特殊社会现象。法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法律产生的根源适应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阶级根源:经济根源:适应调整阶级关系的需要社会根源: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需要282、法律演进的一般规律

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沌一体到各自独立的规范系统。从个别调整到一般调整。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29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0

神明裁判的一种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

奴隶制法古罗马执政官的一份判决原件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

公元2世纪编成的《摩奴法典》

5世纪末6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编成的《萨利克法典》

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

欧洲中世纪的《海事法汇编》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制定的《海事敕令》格拉提安努斯教令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

公元12世纪法国《奥莱龙法集》1832年俄罗斯帝国《法律汇编》

封建制法唐律残片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钦定大清律

封建制法

资本主义法《英国法释义》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

资本主义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本主义法的性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

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关于国民自卫军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巴黎公社法令——关于政教分离39

俄罗斯联邦苏维埃政权的第一部宪法公布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

社会主义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产生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

社会主义法新中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198241

法的历史类型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作的分类,揭示了法的本质。与此既联系又区别的概念是法系。法系是西方学者根据法的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划分。42类别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法律适用判例地位法律渊源法律分类法律编纂诉讼程序归纳判例是法制定法、判例法普通法、衡平法倾向单行法对抗制诉讼

演绎不属正式渊源制定法公法和私法法典形式职权主义诉讼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大法系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44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违法和违背道德的区别在哪里?法与道德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个女幼师带领一队幼儿去郊游。途中一幼儿失足坠入路旁粪池中,幼师见状高呼救命,自己却不肯跳入粪池救人。这时,一男青年路经此处,闻声赶来,与幼师一起找来竹竿测知粪水只有齐腰深,但二人怕脏,不肯跳入粪池救人。待一农民赶来,跳入粪池救人时,幼儿已被溺死。此案中,幼师构成犯罪,男青年应受到道德谴责,农民见义勇为,值得赞扬。讨论46一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法律制定(二)法律遵守(三)法律执行(四)法律适用(五)法律监督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一)宪法(二)行政法(三)民商法(四)经济法(五)刑法(六)程序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内涵外延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行政法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务员法》等民商法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经济法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社会法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障法》等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刑法》及其修正案程序法调整关于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与程序法相对称,其它6个法律部门又被称为实体法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提高党贪污执政的水平(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六)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有罪推定无罪推定(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案例:刘海洋伤熊案:大学生法盲的尴尬

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竟然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将用浓硫酸浸泡的食物投喂给北京动物园的五只黑,结果导致黑熊被严重烧伤。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宣判,法庭判决被告人刘海洋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免予刑事处罚。清华大学给予刘海洋留校察看的校纪处分。

相关链接:大学生法盲的尴尬案例:佘祥林杀妻冤案

1994年4月11日,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水库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县公安局民警经过排查,认为死者为张在玉,其丈夫佘祥林有故意杀人嫌疑。同年10月,佘祥林被原荆州地区中院一审判处死刑。佘向省高院提出上诉后,省高院认为此案疑点重重,不能否定张自行出走或跟随别人的可能性,指出案件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后经几番周折,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案例:佘祥林杀妻冤案

多年来,佘及亲属一直申诉不断。2005年3月28日,张在玉突然返回家乡,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撤销一审判决和二审裁定,对此案重新审理,佘祥林无罪释放。评论:佘祥林案是没有坚持“疑罪从无”原则而酿成的悲剧!案例:赵作海杀人冤案

赵作海,男,1952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人,被称作河南版“佘祥林”。1999年因同村赵振晌失踪后发现一具无头尸体而被拘留,2002年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刑2年。2010年4月30日,“被害人”赵振晌回到村中,2010年5月9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宣告赵作海无罪,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66案例:赵作海杀人冤案赵作海冤案获赔65万出狱后一上午哭9次67案例:赵作海杀人冤案

经查,1997年10月30日夜,赵振晌携菜刀向赵作海头上砍了一下,怕赵作海报复,也怕把赵作海砍死,就收拾东西于10月31日凌晨骑自行车,带400元钱和被子、身份证等外出,以捡废品为生。因去年患偏瘫无钱医治,才回到村里。没人杀我,是我砍了赵作海一刀6869第一宪法概述第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第一节宪法概述

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第一宪法概述71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怎样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权利义务现代化建设宪法——国家的根本法74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国体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力高于普通法律行政法规组织规章公民的行为准则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提出修正案通过修正案修正案生效怎样认识宪法的稳定性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规定的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和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变化过于频繁,可能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但如果亘古不变,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宪法的修改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有步骤、稳妥进行。二、我国的选举制度二、我国的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直接间接并用无记名投票监督原则物质帮助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84直接间接并用间接地市级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直接乡、镇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无记名投票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自治州设区市乡民族乡镇县区乡镇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广泛的自治权91民族自治机关的设置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机关的设置四、特别行政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的含义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在相当长的期限内保留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

也称为政体,是根据统治阶级所确定的原则,具体组成并代表国家系统地行使权力,以实现阶级统治任务的国家组织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受它监督,向它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大负责,人大向人民负责。第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公民与人民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

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人身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婚姻、家庭等受国家保护齐玉苓案平等权: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秘密和自由不受侵犯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监督权: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取得赔偿权:

由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

公民在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继承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婚姻、家庭等受国家保护: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第四我国的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

的基本原则

国家机构

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有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称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制原则

群众路线原则

精简和效率原则二、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二、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128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各委员会、厅、局、处、科现行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公共生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序的重要标志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道德2、法律第五章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小讨论以上现象你见到过吗?你做过类似的事吗?你对此有何看法?【网友称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写到此一游】网友“空游无依”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据资深导游称,毁坏文物已触犯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可能要坐牢。

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特点基础性

广泛性继承性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二)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二)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1、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2、大学生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网络技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2、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现代与传统的统一(2)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3)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网络概述1、网络的含义与特征含义:所谓网络,是指因纵横交错的联系而形成的组织或系统。它可以因不同的环境或场合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如教育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等。特征:网络具有系统性、互动性、关联性、多维性的特征。2、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1)对人类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影响。(2)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3)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网络道德规范(1)自由原则(2)平等原则(3)公正原则(4)兼容原则(5)互惠原则(6)自主原则(7)承认原则(8)无害原则4、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网络主体应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坚持防微杜渐,处处从小事做起;坚持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更应注重自律;坚持同网络不道德行为做坚决斗争;坚持技术、业务水平与道德修养层次的同时提升。(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三)网络生活中的法律1、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规章2、杜绝自身的违法行为,勇于制止他人违法犯罪行为(1)网络侵权(2)网络犯罪(3)扰乱网络管理秩序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二)集会游行示威法(三)环境保护法(四)道路交通安全法(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二、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1、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与适用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4、处罚的程序(一)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概念: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调整公安机关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适用范围:《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1、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1、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治安管理处罚原则(1)处罚适当原则(2)处罚公开、公正原则(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4)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和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适用(1)主体的适用

(2)处罚程度的适用

(3)不予执行拘留的特别规定

(4)追诉时效的适用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与适用(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1、调查:指公安机关对获取的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线索,进行的专门性调查工作。2、决定:指公安机关调查终结后对确认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所适用的具体处罚。3、执行:指公安机关为使处罚决定得以实现而采取的各种措施。4、处罚的程序(二)集会游行示威法2、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3、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4、违法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责任1、集会游行示威法概述1、集会游行示威法概述概念集会游行示威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和对集会游行示威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原则(1)权利保障原则(2)遵守宪法和法律原则(3)依法管理原则2、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1)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2)必须提出书面申请(3)公安机关的审查、许可(4)限制性要求下列人员不得担任负责人:(1)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2)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3)正在被劳动教养的(4)正在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

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的,不予许可:(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3)煽动民族分裂的;(4)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限制性要求:(1)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义务的集会、游行、示威。(3)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名义组织或参加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3、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1)公安机关的责任和权力(2)集会游行示威者的责任和义务(3)对其他人的要求(1)公安机关的责任和权力应派出人民警察维持秩序,保证集会游行示威的顺利进行。可以临时变通执行交通规则的有关规定;遇有不可预料的情况,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改变游行队伍的行进路线;可以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馆等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未经许可不得逾越。(2)集会游行示威者的责任和义务未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特定的区域、场所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未经当地人民政府决定或批准,集会游行示威的时间限定于早六时至晚十时;集会游行示威应按许可的要求进行;负责人必须负责维持秩序,严防他人加入,必要时指定专人协助警察维持秩序,协助人员应佩带标志;不得利用集会游行示威违反治安管理法规或进行犯罪活动。(3)对其他人的要求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任何人不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进行扰乱、冲击和破坏。4、违法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三)环境保护法2、环境保护制度3、防治污染4、其他公害的防治1、环境保护法概述人类正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人口激增土壤资源流失和退化沙漠化日趋扩大森林惨遭破坏大气污染严重水污染加剧贫困加剧战争与核武器自然灾害倍增温室效应影响臭氧层耗竭滥用化学物品能源消耗巨大污染事故多海洋污染严重(1)概念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特征(1)环境保护法是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2)环境保护法是社会法(3)环境保护法是综合部门法(4)环境保护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1、环境保护法概述(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公众参与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环境责任原则(4)环境保护法的构成体系宪法性规定综合性环境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

(3)许可证制度

(4)排污收费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

(6)环境事故报告制度2、环境保护制度3、防治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

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4、其他公害的防治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公民环保十大行为规范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3.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

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6.关心大气质量——别忘了你时刻都在呼吸

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8.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9.

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

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四)道路交通安全法2、车辆和驾驶人3、道路通行规定1、道路交通安全法概述4、交通事故处理5、法律责任1、道路交通安全法概述(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概念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在加强交通管理,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3)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依法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的原则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方便群众的原则(1)车辆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2)机动车管理(3)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4)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车辆和驾驶人(1)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2)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应严格遵守各种交通规则3、道路通行规定4、交通事故处理5、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立法目的: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基本原则:其一,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其二,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其三,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为了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3)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2)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3)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4)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2)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3)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4)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5)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2)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3)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此外,该决定还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继承法四、继承权侯耀文遗产继承纠纷案

继承:从法律上讲,即自然人死亡后依法或依其生前所立的合法遗嘱,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他其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继承法的基本原则1、继承权男女平等的原则2、养老育幼原则3、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原则4、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遗产范围公民的合法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如债权和有价证券等继承的开始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因宣告死亡的,以人民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宣告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关于死亡的学说自然死亡心脏死亡脑死亡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器官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我国的标准:心脏脉搏呼吸均告停止且瞳孔放大继承权的丧失代位继承: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应继承遗产的制度。转继承: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还没来得及接受遗产就死亡,他所应继承的份额转归他的继承人继承,又称再继承,连续继承。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亦称无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方法均按照法律规定处理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赠人死亡的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遗嘱未处分的遗产没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适用法定继承的情形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位继承人、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法定继承的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法定继承案例王某(男)与张某(女)系夫妻,无子女,张某的父母已去世。2002年5月他们外出旅游遇车祸,王某当场死亡,张某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3个月后,王某的父母与张某的妹妹均起诉要求继承他们的遗产。问:王某的父母与张某的妹妹是否有继承权?他们各自应当分得多少遗产?继承案例

李某与女青年王某经人介绍认识,2001年1月登记结婚。婚后,两人陆续购置了一些家电并有银行存款6万元,但未生育子女。2002年3月,王某以夫妻感情不和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李某离婚。经审理,人民法院与同年6月8日作出一审判决,准予双方离婚,并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李某不服,提起上诉。同年6月15日,李某出车祸去世,保险公司给付人身保险1万元(李某生前签定的保险合同未指定受益人)。为上述财产的分割,王某同李某的父母发生争执,遂诉至法院。问:法院应如何判决?继子女继承生父母遗产纠纷案孙某5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合离婚,孙某随母亲付某改嫁到张某家,由张某和母亲共同抚养。孙某的生父离婚后取刘某为妻并生有一子。2003年,张某和付某先后去世,孙某作为他们唯一的继承人继承了全部财产。2005年,孙某的生父也去世,生前未立遗嘱。于是,刘某便同儿子一起分割了孙某生父的遗产。孙某得知后,认为自己也有继承权,而刘某与儿子则不同意。双方协商不成,诉至法院。问:法院应如何判决?继承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被继承人的遗产纠纷案1989年12月,宋某之父与喻某结婚,1990年10月生女宋某。1996年,宋某之父、喻某经法院调节离婚,双方协议约定宋某随父亲生活。1999年4月,宋某同李某、朱某之子结婚,双方未生育子女。2003年2月6日晚,喻某及其后夫在同一次车祸中重度颅脑损伤死亡。死亡后,其遗产经清理有:120万元。宋某、李某、朱某因遗产分割发生纠纷。问:法院应如何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如不能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有继承人的,如果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遗嘱继承

被继承人死亡后,按其生前所立遗嘱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的法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有效遗嘱的条件

遗嘱人应具有行为能力

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遗嘱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不得取消或减少法定继承人中未成年人、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人的应得份遗产的处理对无人继承或受遗赠遗产的处理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未表示的,视为接受。

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共有财产,除有约定外,遗产分割应先将共有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继承遗产时,应先清偿被继承人的税款和债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有效遗嘱的法定条件马列教研室吴留戈人死了,钱没花了!遗嘱继承案例——胡宗良遗产纠纷案有效遗嘱的法定条件

一、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即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二、遗嘱的财产必须是属于遗嘱人所有三、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即遗嘱表达必须符合遗嘱人的真实愿望Atthistime,heisovertheageofeighteen(18)years,andtothebestofourknowledge,heisofsoundmindandisnotactingunderduress,menace,fraud,misrepresentationorundueInfluence.三、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即遗嘱表达必须符合遗嘱人的真实愿望某某:您好!我打算把财产遗嘱给……遗嘱四、遗嘱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

小结主体:完全行为能力人财产:完全所有权主观:意思表示真实内容: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胡宗良的遗嘱符合法定条件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一)职业与道德(二)职业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1、职业与职业道德内涵3、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2、职业道德的特征1、职业与职业道德内涵所谓职业

就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所谓职业道德

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不仅指一种行为要求,而且还包括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维护的是社会秩序或职业秩序。1、职业与职业道德内涵2、职业道德的特征(1)行业性(2)继承性(3)明确性3、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1)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2)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3)调整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调整职业生活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二)职业与法律1、职业与法律的关系2、法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久呼不至的110法律作用于职业应该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从国家机关以职业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法律的作用表现为各级政府及其他行政机关对行业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二是从职业本身的角度来说,法律的作用表现为本行业以自身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职业行为。三是从行业之间的关系角度,法律的作用表现为调整行业之间的关系。1、职业与法律的关系(1)根据一定价值准则分配利益,确认和维护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2)为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公务(即行使权力)的行为提供法律根据并对他们滥用权力或不尽职尽责的行为实行制约。(3)预防和解决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国家机关之间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矛盾和争端。(4)为职业法律的运行与发展提供制度和程序保障。2、法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五)奉献社会1、热爱本职工作2、确定职业理想,视事业为生命3、勤学多问掌握过硬本领(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1、坚持公平、正义和规则原则2、要不谋私利,反腐倡廉3、要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各种权势(三)办事公道1、把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起来2、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尊重群众,依赖群众,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4、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反对腐败(四)服务群众1、立足本职工作,多做贡献2、胸怀祖国,团结协作(五)奉献社会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一)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二)坚持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的基本原则(三)明确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四)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劳动法》1、《劳动法》概况2、《劳动法》的主要内容(一)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1、《劳动法》概况《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2、《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及附则,共13章107条。1、《公务员法》概况2、《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与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这次通过的公务员法,在保证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又有较大的发展。公务员法规定了引咎辞职制度。1、《公务员法》概况(1)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2)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3)公务员的录用与范围(4)公务员的上下级关系(5)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应引咎辞职(6)实行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7)公务员不得通过兼职“赚外快”2、《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教师法》1、《教师法》概况3、教师的义务2、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教师法》共九章四十三条。《教师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师法》在教师的权利、义务、资格、任用、培养、培训、考核等方面对教师作出统一的规定,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1、《教师法》概况(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2、教师的权利3、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二)坚持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的基本原则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四是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劳动者的权利(三)明确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其他权利主要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开展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劳动者的义务《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公务员的义务《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公务员的权利《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参加培训;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请辞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四)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1)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但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不愿协商的,可以申请调解(2)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3)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1)申诉(2)控告(3)仲裁(4)诉讼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的培养(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二)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2、增强职业道德意识第一,提高职业道德认识第二,培养职业道德情感第三,磨炼职业道德意志第四,养成职业道德习惯(二)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1、掌握法律基础知识2、增强职业法律意识、提高职业法律素质首先,要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法律,主要包括民法、合同法、劳动法。其次,要学习和了解具体的职业法律。再次,抓住职业法律内容的重点。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第二节

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我不知道如何去那里?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菲尔普斯的特点267(一)择业1、大学生择业的一般心态和常见的心理特征2、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观的价值取向评析大学生择业的一般心态:在择业目标方面,多数大学生向往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条件较好的大企业、大单位。在择业的价值取向方面,多数大学生希望以后能学有所用,发挥自己的特长,成就一番事业,但往往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1、大学生择业的一般心态和常见的心理特征大学生择业常见的心理特征:1、大学生择业的一般心态和常见的心理特征(1)期望值过高(2)犹豫观望,举棋不定(3)过于自信,盲目乐观(4)互相攀比,盲目从众(5)缺乏主见,依赖他人(6)遭遇挫折,怨天尤人(1)择业思想更趋实惠(2)择业动机突出自我发展(3)择业目标趋高拒低(4)择业多向性与不稳定性2、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观的价值取向评析(二)创业2、创业与成才1、创业与人生创业,就是开创事业。1、创业与人生创业需要有信心创业需要有恒心创业需要有耐心创业需要有知识人才,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创业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一条最好的道路。2、创业与成才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二、树立正确的现代择业观与创业观(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立足多渠道就业;2、不要一次就业定终身,立足多次就业;3、不单纯依靠家长、学校,要立足自主就业。(一)树立正确的现代择业观1、创业要有激情2、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只见冰山一角”

3、抓住创业的核心工作4、创业需要培养团队组建与协作精神5、创业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二)树立正确的现代创业观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1、扬长避短,优化性格。

2、勤奋学习,勇于实践。

3、迎接新的磨炼,开拓新的生活。

4、从基础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橱窗分析法2隐私我1公开我3潜在我4脊背我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别人知道

自己不知道现在的我明天的我就业环境职业需要知己知彼目标措施与安排280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一、爱情与人生二、婚姻与家庭三、家庭美德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281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一、爱情与人生(一)大学生应坚持当今社会关于爱情的一般原则(二)如何看待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什么是爱情?所谓爱情,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爱情的涵义和本质一、爱情的涵义爱情的涵义柏拉图——爱是对美的赞赏,尤其是对抽象理念和数学概念的欣赏。

笛卡儿——爱是灵魂惊醒时自愿与其爱慕的对象结合时产生的一种情感

休谟——爱情=美貌+性欲+好感

285爱情的涵义第一,性爱是以所爱者的对应的爱为前提的。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最后,对于性关系的评价,产生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爱情的涵义和本质一、爱情的涵义所谓爱情,指一对男女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异性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爱情的涵义和本质二、爱情的本质1、自然属性性意识是爱情的内在动力和自然基础爱情的本质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要层次理论征婚启事——中国刘昊,34岁,未婚,1.77米,本科,英俊潇洒,待人诚恳,心胸豁达,在海口创办广告设计公司多年,曾获广告设计大奖,经济收入丰厚,稳定。觅30岁以下,聪慧、善良、综合素质高的女性为伴。

摘自《都市心情》征婚启事——印度GujaratiVaishnav家的父母为其29岁、身高5英尺4英寸、容貌姣好、正在攻读注册会计师并持有绿卡的女儿征求具有良好居住条件的未婚

Gujarati族青年为友,最好是出身名门的绿卡持有者。摘自《印度论坛》征婚启事——美国28岁,单身白人男性,6英尺1英寸,160磅,英俊,有艺术修养,志向远大,寻求有魅力、24-29岁的白人女性为朋友、恋人和终身伴侣。摘自《旧金山新闻》征婚启事——美国28岁,单身白人男性,6英尺1英寸,160磅,英俊,有艺术修养,志向远大,寻求有魅力、24-29岁的白人女性为朋友、恋人和终身伴侣。摘自《旧金山新闻》征婚启事——印度GujaratiVaishnav家的父母为其29岁、身高5英尺4英寸、容貌姣好、正在攻读注册会计师并持有绿卡的女儿征求具有良好居住条件的未婚

Gujarati族青年为友,最好是出身名门的绿卡持有者。摘自《印度论坛》征婚启事——中国刘昊,34岁,未婚,1.77米,本科,英俊潇洒,待人诚恳,心胸豁达,在海口创办广告设计公司多年,曾获广告设计大奖,经济收入丰厚,稳定。觅30岁以下,聪慧、善良、综合素质高的女性为伴。摘自《都市心情》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性别的人在择偶上的一致性很难用社会文化来解释,因此应从人类的生物性角度来说明男性的择偶偏好1.对较年轻的女性的偏好2.对女性面容的关注3.对女性身材的关注4.对女性人格的关注女性WHR:0.67-0.80男性WHR:0.85-0.95下巴瘦、嘴唇饱满、嘴与下颚距离短是年轻的标志和善、善解人意、较好的看护技能、孝顺、宽容平均小3岁1.对投资资源的关心2.对男性身体特征的关注3.对男性人格特征的偏好体格健壮、体型健美、WHR:0.90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婚否勤奋、进取心女性的择偶偏好爱情的涵义和本质二、爱情的本质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爱情要受道德、伦理、审美等因素制约,受社会关系的调节。爱情的本质爱,意味着责任爱,意味着给予小箭含胎初出岗,似是欲绽蕊露黄。娇颜高雅世难觅,万紫千红放幽香。春兰爱情的涵义和本质社会学上的同一性+生物学上的互补性=热烈的情爱(一)大学生应坚持当今社会关于爱情的一般原则1、恋爱自由2、严肃认真,忠贞负责3、纯真专一4、平等相待、互相尊重5、爱情行为应该举止文明6、失恋不失德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二、婚姻与家庭(一)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

1、原始社会的家庭道德

2、阶级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

(二)婚姻家庭关系的本质1、婚姻家庭是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形式;2、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婚姻家庭的具体形态有不同的表现;3、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婚姻家庭成员的地位关系。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三、家庭美德(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婚姻家庭道德基本要求第一,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关系是建立在“爱情”与“亲情”基础之上的。第二,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关系应坚持一夫一妻制。第三,夫妻及所有家庭成员应当平等相待。第四,尊老爱幼是家庭和睦的重要道德原则。第五,反对家庭暴力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又一基本要求。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一)我国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1、宪法与相关法律规定的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2、婚姻法与相关法律在结婚方面的具体规定3、婚姻法与相关法律在家庭关系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4、婚姻法在离婚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与大学生婚姻家庭观

在婚姻家庭方面,民事主体只要不违背法律之规定,其婚姻自由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大学生虽然是我们这个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毕竟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只要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有权依法结婚。一、婚姻家庭法概述二、结婚三、家庭关系四、离婚一、婚姻家庭法概述(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第一节婚姻家庭法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

婚姻家庭法:

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现行婚姻法(二)、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二、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

男女双方有依法缔结或解除婚姻关系而不受对方强迫或他人干涉的自由。一夫一妻313男女平等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孤残儿乐园

切实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图片案例老师狠掐学生脖十岁男生泪汪汪

切实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只要一个孩子好二、结婚

(一)、结婚的条件第二节结婚

一、结婚的条件

必备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禁止条件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有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祖父母3外祖父母父2母3祖父母的其他直系血亲亲属1己身2子女3

孙子女(外孙子女)2父母的其他直系血亲亲属3外祖父母的其他直系血亲中国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示意图(二)、结婚的程序二、结婚的程序结婚登记是建立婚姻关系的法定程序农村城市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

结婚登记机关

结婚登记的程序我国法律是否承认事实婚姻,事实婚姻有哪些危害请思考三、家庭关系和亲属(一)、家庭关系第三节家庭关系和亲属

一、家庭关系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由合法婚姻而产生的男女间的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夫妻关系真假妻子夫妻人身关系夫妻财产关系夫妻关系“好军嫂”韩素云夫妻财产关系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父母与子女关系

父母与子女关系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

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亲母亲祖父母孙子女外祖父母外孙子女

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二)、亲属二、亲属(一)亲属的概念和分类

亲属:因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血亲拟制血亲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配偶的血亲的配偶配偶血亲姻亲

亲属的分类亲系直系亲旁系亲直系血亲直系姻亲旁系姻亲旁系血亲四、离婚第四节离婚

结合本案例重点掌握离婚的处理原则、程序、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教育和财产处理等三个问题,并回答有关问题。

王某和刘某2001年结婚,婚后生一女孩A,现年五岁。双方因性格各异,2001年以来,夫妻关系紧张。2004年12月,王某计划外生一女孩B,双方同意送他人收养。2006年1月,刘某决心与王某离婚。问题一刘某要求离婚,按我国法律规定可以选择什么法律程序?男女双方协议离婚男女一方

要求离婚申请审查登记诉讼外的调解诉讼离婚观点提示调节无效,应予离婚的情况: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若一方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问题二假设刘某选择诉讼离婚,受案法院对本案应当如何处理?观点提示1.我国法院处理离婚的原则是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