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5体温的控制_第1页
【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5体温的控制_第2页
【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5体温的控制_第3页
【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5体温的控制_第4页
【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3.5体温的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3.5体温的控制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3.5体温的控制

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是()

A.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人体血量、饭后立即运动不利于消化和吸收、骨骼肌运动需要能量,产生热量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和皮肤调节体温的作用。

【解答】A、由分析可知,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B错误,符合题意;

C、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在35℃时人更容易发生中暑的地方是()

A.无风干燥的沙漠B.建筑物顶部

C.有风湿润的麦田D.充满水蒸气的车间

【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解答】人更容易发生中暑的地方,就是人体热量难以散失的环境;

A、无风干燥的沙漠,汗液增发很快,热量很容易散失,不易中暑;故A错误;

B、建筑物顶部,空气流速较快,热量容易散失,不易中暑;故B错误;

C、有风的湿润麦田,由于空气流速快,热量容易散失,不易中暑;故C错误;

D、充满水蒸气的车间,人体的汗液难以增发,热量不容易散失,容易中暑;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如图所示是某两类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B.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

【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甲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机体的呼吸作用的酶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应该属于恒温动物;乙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机体的呼吸作用的酶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应该属于变温动物.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区别,关键在于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各自的概念,会不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以及因为温度需要改变而导致的需氧量的不同作答.

4.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据图判断他们所处的状态()

A.甲处于安静状态,乙处于运动状态

B.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

C.甲处于运动状态,乙处于安静状态

D.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

【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人体产热的部位及相应的运动状态。

【解答】由甲图可知,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内脏,则说明甲处于安静状态;而乙图主要产热部位是骨骼肌,则说明乙处于运动状态;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下列关于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B.身体各部分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C.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D.恒温动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

【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恒温动物是指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解答】A、鸟类、哺乳类是恒温动物,爬行类是变温动物;故A错误;

B、恒温动物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且不动部位温度不同;故B正确;

CD、恒温动物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够调节体内的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故CD正确;

故答案为:A。

6.舒洁同学学了“体温的控制”这节内容后,归纳了以下四句话,其中不当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

B.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C.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D.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的

【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A、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C错误,符合题意;

D、人的体温一般都维持在37°左右,这时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下图反映了一天24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清晨5时体温最低

B.下午5时体温最高

C.从5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D.这一天中小明体温T(℃)的范围是36.5≤T≤37.5

【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

【解答】AB、由图可知,人体体温最低的时候,是早上5时,最高是在下午5时;故AB正确;、

C、由图可知,从5时到17时温度在升高,而从17时到24时温度在降低;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体温最低时为36.5℃,最高时为37.5℃;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8.小明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时间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

体温(℃)36.937.238.238.238.537.537.3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体的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时,体温才能保持平衡。

【解答】A、在平静状态下,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器官是内脏,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8℃左右,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数据知,在11:00-13:00间,小明的体温明显偏高,说明其体内产热较多,散热较少,产热与散热是不平衡的,C错误,符合题意;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小时内,体温明显降低,并且相对稳定,说明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如图表示五种动物在不同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是()

A.当外界温度是50℃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B.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左右

C.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猫、负鼠、食蚁兽和鸭嘴兽都是恒温动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它们能够调节自己的体温;蜥蜴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

【解答】A、外界温度达到50°时,负鼠、猫、食蚁兽的体温都是40°,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猫的体温恒定在40°左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蜥蜴体温显示曲线较陡,所以蜥蜴的体温变化受环境影响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且体温恒定,但体温调节能力有一定的差异,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甲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温度会,由皮肤直接散失的热量会。

(2)是在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体的散热量,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答案】(1)较高;升高;增多

(2)寒冷;减少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

【解答】(1)在炎热环境中,外界气温高,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因而上升,同时起到了增强发散体热的作用。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故答案为:(1)较高;升高;增多(2)寒冷;减少

11.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中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答案】增大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沙漠气温昼夜变化剧烈,沙漠长期干旱少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骆驼表现出了适应沙漠环境特别的生理行为,如白天高温时段,停止活动,体温的昼夜变化幅度比其它哺乳动物大。

【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很少出汗,只有最热的时候才会稍微出点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骆驼体温昼夜的变化幅度大,白天高温时段,骆驼体温升高幅度大可促进散热,同时会停止活动,减少产热;夜晚体温降低幅度大,可以减少散热,可以达到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来适应沙漠昼夜温差大的变化。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故答案为:增大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

12.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如图中所示

A、B、C为不同温度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请据图回答:

(1)人处在低温环境中时,血管为图中的形状。

(2)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此时的血管为图中的形状。

(3)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4)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答案】(1)C

(2)A

(3)汗液蒸发散

(4)皮肤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皮肤包在身体表面,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种器官,是人的身体器官中最大的器官。

【解答】(1)人在低温环境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血管会收缩,减少血流量,即C图符合;

(2)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则说明血液流动加快,血管舒张,即A图符合;

(3)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高于体温时,需要大量散热,这是汗腺会分泌汗液加快热量的散失;

(4)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散失的;

故答案为:(1)C;(2)A;(3)汗液蒸发散热;(4)皮肤。

13.下表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劳动或运动

脑16l

内脏568

肌肉与皮肤1890

其他10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控制。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

【答案】(1)内脏

(2)体温调节中枢

(3)骨骼肌

(4)汗液蒸发;皮肤

(5)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人体内积聚的热量难以散去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和劳动状态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肌肉。

(2)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如果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则会出现中暑现象,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5)中暑”是因为汗液蒸发困难,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人体体温过高,出现“中暑”现象。

故答案为:(1)内脏(2)体温调节中枢(3)骨骼肌(4)汗液蒸发;皮肤(5)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人体内积聚的热量难以散去

14.下面是护士为一位病人测量的体温统计折线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护士每隔小时给该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最低体温是℃。

(3)病人的体温在哪一段时间里下降最快?在哪一段时间里体温比较稳定?。

(4)温上观察,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

【答案】(1)6

(2)39.5;36.8

(3)5月8日的0点~6点下降最快;5月8日的6点~5月9日的12点比较稳定

(4)好转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折线最高点,体温最高,折线最低点,体温最低,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解答】(1)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护士给该病人量体温在时间上很有规律,都是每隔6小时量一次体温。

(2)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体温的最高点是39.5℃,最低点是36.8℃。

(3)折线下降比较陡直的部分,病人的体温下降最快,5月8日的0点~6点下降最快;体温比较稳定,也就是折线比较平缓的部分,5月8日的6点~5月9日的12点比较稳定。

(4)从体温上观察,这位病人的体温呈下降趋势,并趋于正常体温,因此病情好转。

故答案为:(1)6(2)39.5℃;36.8℃(3)5月8日的0点~6点下降最快;5月8日的6点~5月9日的12点比较稳定(4)好转

15.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器官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步骤:①取两只性别与年龄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将甲、乙两鼠均置于人工温室内,温室温度为25℃,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是:。

【答案】(1)明显降低

(2)实验前要测定两鼠的体温;要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应选同一只小白鼠前后对照。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探究实验的基本解题思路为: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分析实验原理、提出实验假设、落实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1)因为甲鼠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体温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若甲鼠体温明显下降,乙鼠下丘脑没有被破坏,体温恒定,则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的假设成立;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体温调节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所以实验前要先给两只小白鼠测量体温,实验要有重复性,若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为了节省实验材料,可以用一只小白鼠进行实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故答案为:(1)明显降低(2)实验前要测定两鼠的体温;要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应选同一只小白鼠前后对照

16.(2023·温州)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答案】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看作一个热力系统,人体与环境的能量交换遵守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即系统所获得的能量减去系统所失去的能量等于系统内部储存的能量:S=M-W-R-C-E。式中S为人体的蓄热率,M为新陈代谢率,W为人所做的机械功,R为环境的辐射,C为人体与环境的对流热交换,E为人体由于呼吸、皮肤表面水分蒸发及出汗所造成的与环境的热交换。若蓄热率S为零,说明人体系统的得热量正好等于失热量,从动态平衡角度看,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

【解答】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相同的,而夏季散热主要依赖于汗液的蒸发,蒸发的过程中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体外温度越高,人体散热的截止温度也越高;且外界的相对湿度越大,越不利于蒸发,热量的散失则会减慢,这样人就会感觉很热;故答案为: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

17.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劳动或运动

脑161

内脏568

肌肉与皮肤1890

其他10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控制。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

【答案】(1)内脏

(2)体温调节中枢

(3)骨骼肌

(4)汗液蒸发;皮肤

(5)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和劳动状态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肌肉。

(2)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如果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则会出现中暑现象,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5)中暑”是因为汗液蒸发困难,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人体体温过高,出现“中暑”现象。

故答案为:(1)内脏(2)体温调节中枢(3)骨骼肌(4)汗液蒸发;皮肤(5)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人体内积聚的热量难以散去,导致体温升高

18.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

【答案】(1)皮肤血流量增加

(2)血管舒张,汗液蒸发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据图分析,室内温度升高,血流量增加,室内温度降低,血流量减少。

(2)人体在安静下,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在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解答】(1)据图可知,A时刻到B时刻期间,血液流量增大,此时皮肤的血管处于舒张状态,体表温度上升。

(2)从A至B期间,血管舒张,汗液蒸发,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故答案为:(1)、皮肤血流量增加(2)血管舒张,汗液蒸发

二、体温与神经系统控制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所以人的体温调节完全由神经系统调节控制

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身体内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的体温在不同的部位以及随昼夜不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产热

【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的体温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故A错误;

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却决于皮肤表面的温度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故B错误;

C、人的体温是恒定的,但是这个恒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故C正确;

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散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0.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的精细调节。

【答案】(1)37;甲

(2)神经系统和激素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图可知,人体正常的体温大约为37℃左右;图中乙曲线的温度明显低于正常体温,所以甲是该学生的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1)37;甲;(2)神经系统和激素。

21.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图所示,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答案】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由图可知,骆驼在缺水时,其体温变化的幅度较大,而不缺水时,体温变化幅度较小,所以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来适应缺水环境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

故答案为: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3.5体温的控制

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是()

A.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2.在35℃时人更容易发生中暑的地方是()

A.无风干燥的沙漠B.建筑物顶部

C.有风湿润的麦田D.充满水蒸气的车间

3.如图所示是某两类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B.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

4.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据图判断他们所处的状态()

A.甲处于安静状态,乙处于运动状态

B.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

C.甲处于运动状态,乙处于安静状态

D.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

5.下列关于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B.身体各部分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C.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D.恒温动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

6.舒洁同学学了“体温的控制”这节内容后,归纳了以下四句话,其中不当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

B.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C.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D.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的

7.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下图反映了一天24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清晨5时体温最低

B.下午5时体温最高

C.从5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D.这一天中小明体温T(℃)的范围是36.5≤T≤37.5

8.小明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时间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

体温(℃)36.937.238.238.238.537.537.3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9.如图表示五种动物在不同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是()

A.当外界温度是50℃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B.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左右

C.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10.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甲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温度会,由皮肤直接散失的热量会。

(2)是在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体的散热量,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11.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中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12.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如图中所示

A、B、C为不同温度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请据图回答:

(1)人处在低温环境中时,血管为图中的形状。

(2)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此时的血管为图中的形状。

(3)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4)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13.下表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劳动或运动

脑16l

内脏568

肌肉与皮肤1890

其他10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控制。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

14.下面是护士为一位病人测量的体温统计折线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护士每隔小时给该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最低体温是℃。

(3)病人的体温在哪一段时间里下降最快?在哪一段时间里体温比较稳定?。

(4)温上观察,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

15.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器官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步骤:①取两只性别与年龄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将甲、乙两鼠均置于人工温室内,温室温度为25℃,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是:。

16.(2023·温州)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17.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劳动或运动

脑161

内脏568

肌肉与皮肤1890

其他10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控制。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

18.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

二、体温与神经系统控制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所以人的体温调节完全由神经系统调节控制

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身体内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的体温在不同的部位以及随昼夜不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产热

20.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的精细调节。

21.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图所示,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人体血量、饭后立即运动不利于消化和吸收、骨骼肌运动需要能量,产生热量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和皮肤调节体温的作用。

【解答】A、由分析可知,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B错误,符合题意;

C、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解答】人更容易发生中暑的地方,就是人体热量难以散失的环境;

A、无风干燥的沙漠,汗液增发很快,热量很容易散失,不易中暑;故A错误;

B、建筑物顶部,空气流速较快,热量容易散失,不易中暑;故B错误;

C、有风的湿润麦田,由于空气流速快,热量容易散失,不易中暑;故C错误;

D、充满水蒸气的车间,人体的汗液难以增发,热量不容易散失,容易中暑;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甲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机体的呼吸作用的酶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应该属于恒温动物;乙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机体的呼吸作用的酶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应该属于变温动物.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区别,关键在于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各自的概念,会不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以及因为温度需要改变而导致的需氧量的不同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人体产热的部位及相应的运动状态。

【解答】由甲图可知,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内脏,则说明甲处于安静状态;而乙图主要产热部位是骨骼肌,则说明乙处于运动状态;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恒温动物是指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解答】A、鸟类、哺乳类是恒温动物,爬行类是变温动物;故A错误;

B、恒温动物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且不动部位温度不同;故B正确;

CD、恒温动物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够调节体内的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故CD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A、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C错误,符合题意;

D、人的体温一般都维持在37°左右,这时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

【解答】AB、由图可知,人体体温最低的时候,是早上5时,最高是在下午5时;故AB正确;、

C、由图可知,从5时到17时温度在升高,而从17时到24时温度在降低;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体温最低时为36.5℃,最高时为37.5℃;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体的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时,体温才能保持平衡。

【解答】A、在平静状态下,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器官是内脏,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8℃左右,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数据知,在11:00-13:00间,小明的体温明显偏高,说明其体内产热较多,散热较少,产热与散热是不平衡的,C错误,符合题意;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小时内,体温明显降低,并且相对稳定,说明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猫、负鼠、食蚁兽和鸭嘴兽都是恒温动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它们能够调节自己的体温;蜥蜴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

【解答】A、外界温度达到50°时,负鼠、猫、食蚁兽的体温都是40°,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猫的体温恒定在40°左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蜥蜴体温显示曲线较陡,所以蜥蜴的体温变化受环境影响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且体温恒定,但体温调节能力有一定的差异,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1)较高;升高;增多

(2)寒冷;减少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

【解答】(1)在炎热环境中,外界气温高,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因而上升,同时起到了增强发散体热的作用。

(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故答案为:(1)较高;升高;增多(2)寒冷;减少

11.【答案】增大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沙漠气温昼夜变化剧烈,沙漠长期干旱少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骆驼表现出了适应沙漠环境特别的生理行为,如白天高温时段,停止活动,体温的昼夜变化幅度比其它哺乳动物大。

【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很少出汗,只有最热的时候才会稍微出点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骆驼体温昼夜的变化幅度大,白天高温时段,骆驼体温升高幅度大可促进散热,同时会停止活动,减少产热;夜晚体温降低幅度大,可以减少散热,可以达到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来适应沙漠昼夜温差大的变化。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

故答案为:增大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

12.【答案】(1)C

(2)A

(3)汗液蒸发散

(4)皮肤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皮肤包在身体表面,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种器官,是人的身体器官中最大的器官。

【解答】(1)人在低温环境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血管会收缩,减少血流量,即C图符合;

(2)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则说明血液流动加快,血管舒张,即A图符合;

(3)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高于体温时,需要大量散热,这是汗腺会分泌汗液加快热量的散失;

(4)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散失的;

故答案为:(1)C;(2)A;(3)汗液蒸发散热;(4)皮肤。

13.【答案】(1)内脏

(2)体温调节中枢

(3)骨骼肌

(4)汗液蒸发;皮肤

(5)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人体内积聚的热量难以散去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和劳动状态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肌肉。

(2)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如果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则会出现中暑现象,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5)中暑”是因为汗液蒸发困难,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人体体温过高,出现“中暑”现象。

故答案为:(1)内脏(2)体温调节中枢(3)骨骼肌(4)汗液蒸发;皮肤(5)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人体内积聚的热量难以散去

14.【答案】(1)6

(2)39.5;36.8

(3)5月8日的0点~6点下降最快;5月8日的6点~5月9日的12点比较稳定

(4)好转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折线最高点,体温最高,折线最低点,体温最低,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解答】(1)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护士给该病人量体温在时间上很有规律,都是每隔6小时量一次体温。

(2)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体温的最高点是39.5℃,最低点是36.8℃。

(3)折线下降比较陡直的部分,病人的体温下降最快,5月8日的0点~6点下降最快;体温比较稳定,也就是折线比较平缓的部分,5月8日的6点~5月9日的12点比较稳定。

(4)从体温上观察,这位病人的体温呈下降趋势,并趋于正常体温,因此病情好转。

故答案为:(1)6(2)39.5℃;36.8℃(3)5月8日的0点~6点下降最快;5月8日的6点~5月9日的12点比较稳定(4)好转

15.【答案】(1)明显降低

(2)实验前要测定两鼠的体温;要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应选同一只小白鼠前后对照。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探究实验的基本解题思路为: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分析实验原理、提出实验假设、落实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1)因为甲鼠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体温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若甲鼠体温明显下降,乙鼠下丘脑没有被破坏,体温恒定,则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的假设成立;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体温调节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所以实验前要先给两只小白鼠测量体温,实验要有重复性,若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为了节省实验材料,可以用一只小白鼠进行实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故答案为:(1)明显降低(2)实验前要测定两鼠的体温;要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应选同一只小白鼠前后对照

16.【答案】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