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红枣产业化调查报告报告_第1页
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红枣产业化调查报告报告_第2页
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红枣产业化调查报告报告_第3页
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红枣产业化调查报告报告_第4页
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红枣产业化调查报告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新郑枣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调查课程:农业经济管理专题班级:农林经济管理0603姓名:施蓥学号:061013016新郑枣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调查摘要新郑大枣历史悠久,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枣核化石证明新郑枣栽培史已有8000多年,春秋时曾有“桃枣荫于街”一说。新郑堪称华枣的发源地。新郑大枣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新郑枣品质名列千枣类第一名。全市年产鲜枣1500万公斤(历史最高年产达210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占八个枣区乡镇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重点产区孟庄镇则达60%以上。大枣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枣加工企业众多。1994年,原国家林业部,财政部将新郑定为“全国大枣基地县(市)”。本次赴新郑市的社会实践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孟庄镇为例,开展关于新郑市大枣发展现状的调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半结构访谈、重点访谈和随机抽查的形式,收集到我们所需的资料,以对新郑市大枣的发展现状有更客观全面的了解。关键词:新郑大枣访谈法SWOT分析法引言政府对“三农”的高度重视,说明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农”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其他方面发展再快,还是要受到一定制约的。因为全国毕竟有九亿农民,如果他们的温饱和小康问题还依然如故,我们的富裕和繁荣就只能是局部现象。新郑市作为“全国大枣基地县(市)”,其枣业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当地政府对于枣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和技术上的指导。为了对当地枣业发展有更客观、深入、全面的了解,我们决定亲临实地调查重点产区孟庄镇的大枣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经过一周的调查,我们发现并没有我们预期的可观,相反,当地的枣业前景可观,但问题不少。正文孟庄镇概况孟庄镇是新郑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点镇,区域总面积82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172个村民组,4.1万口人,耕地面积8万亩,枣林面积7.5万亩,是闻名中外的新郑红枣之乡。区位优越,位于河南省会城市郑州与中原最大航空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夹角地带。京珠高速公路、京广电气化铁路纵贯南北,新密市至中牟县省二级公路横穿东西,境内既有国际机场又有国家二极铁路编组站,“三港合一”,交通便利。孟庄镇是新郑红枣的主产区,是国家财政部扶持的“新郑红枣保护基地”,是闻名于世的新郑红枣的集中产区,有“中华第一枣乡”的美誉,全镇现有枣林7.2万亩,枣树190多万株,年产红枣1500万公斤,年出口红枣250万吨,拥有全国最大的红枣集散中心——中国红枣商贸城,培育有“好想你”,“枣之礼”等知名品牌,红枣产业化体系已经形成。该镇每年都举办融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为一体的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镇区农贸市场规模较大,以新郑红枣贸易为特色,摊位千余家,高峰期交易额达百万元,是全省最大、全国闻名的红枣集散地。2007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336万元;财政收入620万元;主要工业增加值1484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7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52元。孟庄镇枣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孟庄镇属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分明,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17.9℃,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孟庄镇土壤大多为沙壤土,主要种植大枣品种有灰枣和鸡心枣。通过我们调查了解到,该镇目前农户普遍种植大枣,并且当地的大枣加工企业众多。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采用SWOT分析法,即分别从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四个方面分析孟庄镇枣业发展现状。优势(Strength)1.1区位优势孟庄镇位于河南省会城市郑州与中原最大航空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夹角地带。京珠高速公路、京广电气化铁路纵贯南北,新密市至中牟县省二级公路横穿东西,境内既有国际机场又有国家二极铁路编组站,“三港合一”,交通便利。当地生产的大枣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条件运往全国各地乃至销往海外。其地处中原地区,流动人口比较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枣的销售。1.2政策上的扶持和技术上的指导通过我们对孟庄镇政府的党委副书记和农业办主任的访谈了解到,孟庄镇政府重视对农户进行积极引导,定期下乡开讲座,并开设了枣树研究所,对枣树进行研究,解决农户在种枣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关鼓励农户种植大枣和保护农户利益的政策。1.3原产地保护孟庄镇已于2002年对灰枣和鸡心枣申请原产地保护,有效保护当地特色枣品种,规范原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保证原产地域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新郑大枣”和“新郑小枣”的商标已经注册,成为河南省惟一的农产品注册商标。凭借品牌效应,每年新郑红枣比外地枣的平均价格要高出30%至40%,并吸引全国其它产枣区约1000万公斤红枣在新郑流通,出现了红枣专业合作社、红枣经纪人等专业经济组织和个人。1.4规模化种植及“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我们对当地农户的走访调查,发现当地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大枣,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枣林面积7.5万亩,是闻名中外的新郑红枣之乡。全镇枣树有些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枣。目前,通过签订收购合同、技术和资金帮扶,有1000家农户建立了1万亩无公害红枣生产基地,并且每年以100亩的速度递增,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来源,又保障了枣农的利益,提高了枣农的种枣积极性。1.5当地枣加工企业众多孟庄镇有从事红枣加工的国营、集体、个体、合营企业达30多家,其中有龙头企业——奥星实业有限公司。奥星实业有限公司所创品牌——“好想你”红枣系列的成功提升了新郑红枣的档次,也使新郑红枣有了更大的名气。当地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发展出更多的红枣产品。加工企业的众多使当地的大枣能够得到及时的销售用于生产加工,提升了大枣的附加值,增加了枣农的收入。1.6种枣技术先进当地的农民有种植红枣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大枣间作模式。近年来,新郑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大枣产业作为带动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使之趋于区域化、规模化、科学化。目前,新郑枣树的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600多万株,100多个品种,年产红枣3000万公斤。该市先后被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定为首批财政扶持产业化试点县(市)和全国优质红枣基地,1999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新郑枣区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7枣业带动的旅游业随着当地枣业的发展,以枣为景的旅游资源渐渐聚集,一项由产业带动的旅游经济——“枣乡风情游”呼之而出。新郑市委、市政府自1998年围绕“红枣”这一独特的品牌推出“枣乡风情游”以来,使全市的旅游工作焕然一新,大大提升了新郑的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新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枣乡风情游”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事情,对广大农民来讲,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实惠,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对广大游客来讲,在放飞心情的同时,也享受到一份丰收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其热爱家乡、呵护家园的美好情怀;奥星等红枣旅游企业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商品的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劣势(Weakness)2.1种枣成本较高根据我们对农户的走访调查了解到,每亩枣树每年平均成本高达2000元,种枣成本较高,枣农通过种植大枣带来的收入减少,使得枣农种枣积极性下降。2.2大枣质量下降当地枣树枣龄较长,近年来病虫害较严重,需要根据不同时期施用各种农药,农药成本加大,气候变暖,日夜温差小,成熟期雨水较多,促使枣农提前打枣,使大枣的质量(含糖量)下降,但种枣成本的加大又使得大枣收购价上涨,使企业与农户间出现了利益冲突。2.3技术推广范围不广近年来出现了不打农药不结果的新情况,而枣农的种枣技术还仅仅是沿袭了老一辈的做法,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和推广技术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指导,没有因地制宜,对枣农给予深入的技术指导。另外,近年来出现了新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大枣种植急需得到相关部门的更大的科技投入,研发出更优质的枣苗和更适合当地气候的种枣技术以提高当地枣的质量。2.4枣农的品牌意识不够当地部分枣农眼光狭隘,收获大枣后直接拿到市场上出售,或者只是简单的晒干后即拿到市场上出售或是批发给中间商,而没有试图通过出售给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后再出售以提高其附加值,造成收入不高,质量好的枣也不能提高其附加值。2.5“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我们对政府、农户及企业的调查了解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以前曾经搞过,但由于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冲突问题而逐渐取消了,现在了解到的奥星实业有限公司仍在实施。有些小企业则是通过以比市场价稍高的价格收购大枣来吸引枣农直接将大枣拿到企业出售,这种方式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不能确保原料的获得。在部分村里,枣农通过中间商将大枣销售给企业,中间商将价格压的很低,其从中赚取差价,这使得大枣的交易成本提高,最终导致枣农的收益减少,企业的成本提高,不利于当地枣业的发展。2.6市场信息不充分孟庄镇目前缺乏专门的大枣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和专门的指导,枣农往往根据往年的大枣销售情况来决定当年的销售方式,有时候蜂拥在同一时期在市场上出售干枣,导致价格下跌;而有些枣农将干枣留至来年淡季再出售,使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样的销售方式使得大枣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不利于当地枣业的良性发展,也使得枣农种枣收入得不到保障。2.7旅游业的影响力和持续期限太短由于当地旅游业是以枣业为基础带动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影响力也与当地枣业的影响力挂钩。而“枣乡风情游”的举办时间是根据当地大枣成熟期为每年的9月1日到10月7日,时间较短且有很大的局限性。像我们去调查时是7月中旬,古枣园就处于闭园期,使我们扫兴而归。其持续时间的短暂和局限性不利于外地游客的游玩和扩大其影响力。机会(Opportunities)3.1国家经济形势2006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其主题是“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新郑的“枣乡风情游”活动正是“乡村游”活动的有效载体。摘大枣,品尝枣产品,了解枣文化。新郑的枣乡风情游正在强大产业力量的推动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农家游”品牌。3.2中央政策的支持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必将使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果,农民增收和农业落后问题也将得到改善。河南省委、省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强力推进。在全省的努力下,农民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维护。威胁(Threats)4.1外地枣业的发展势头很足新疆拥有天然、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大枣,且当地枣农投入很大,管理完善,使得新疆大枣的质量很高,其在市场的流通必定会冲击孟庄镇当地的大枣。还有河北、山东等地的大枣产业发展势头很足,对当地的枣业发展是个不小的威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4.2各地企业跟风严重当地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多种枣产品,但其他中小型企业仿制其产品,对龙头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甚至有些非法企业冒充其产品,假冒伪劣产品更是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企业该如何保持其资源的持久竞争优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结束语这次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使我们走出校门与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体会到了农民的疾苦和农业的落后,看到了优秀的企业和农业的希望,也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对此我们感激不尽。鉴于我们对孟庄镇枣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我想对孟庄镇大枣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加大科技投入针对目前孟庄镇大枣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可以向省政府提议,或与高校联合,组织更多技术人员对当地枣苗进行改良以适应当地气候,提高大枣的质量。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大部分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管理方法,相对落后,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使更多的农户采用更先进的种植管理方法,以使大枣得到高产、优产。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基地+农户”这种模式既可以保障企业的原料来源,又保障了枣农的大枣收购价格,减小了市场不确定性,降低了交易成本,还可以通过企业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促进枣农采用先进的大枣种植技术,提高大枣的产量。鉴于这种模式的诸多优点,政府可以协调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促进这种模式的广泛应用。延长旅游景点的开放时间当地由枣业带动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枣乡风情游”开放时间根据大枣的成熟期仅为每年的9月1日到10月7日,时间较短且有较大的局限性,政府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大枣生长状况开发出更多的旅游项目,而不一定局限于成熟期,以延长旅游业的开放时间,更好的利用由此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品牌意识有些枣农只是自己通过简单的加工就将大枣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其附加值不高,收入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政府应鼓励枣农将大枣拿到大枣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值,并可通过品牌效应扩大其影响力。政府也应协调企业和枣农的利益冲突问题,促进双方的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大枣市场信息交流平台鉴于当地大枣市场信息不充分的问题,政府应组织建立专业化的大枣市场信息交流平台,使市场信息适当的公开,农户可根据市场信息组织大枣的种植和销售,减小大枣市场的波动,促进当地枣业的良性发展。最后,希望孟庄镇的枣业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越办越好。附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访谈资料7月6日下午在常口村对农户的访谈资料我们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大致调查内容,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分成两个小组在常口村进行随机访谈。晚上在住宿处进行汇总,得出常口村的枣树种植概况如下:种植密度:十几——三四十棵/亩。肥水管理:主要通过打药、防虫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技术落后: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品种杂,不成规模。种植品种:各种枣套种,主要有大枣、灰枣、九月青、鸡心枣。销路:公家收购、本地销售和中间商收购。收入:按种植规模,一般种植一亩地的枣年收入为3000元左右,还通过在枣树下种花生、红薯来得到额外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枣易腐烂,投入成本过高,技术落后,卖价不高且价格波动大,没有行程规模化种植,中间商收购多使得枣的价格很低,枣农种枣积极性下降。我们在对枣民进行访谈:7月7日下午在洪府村对农户的访谈资料这天我们去到洪府村种枣农户付进国家里,对他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访谈,所得资料如下:该村共有四、五千亩地,基本上种植大枣。被访者付进国家有五、六亩地,三亩多种枣。该村种植品种主要为灰枣和鸡心枣。鸡心枣产量比灰枣稍高,但干灰枣的价格可达7——8元/斤。销路:很少一部分是鲜枣直销,大部分通过自家晒成干枣后成批在市场上销售,价格不稳定。如:鸡心枣(干枣)价格为8角——3元/斤。3斤鲜枣只能晒成1斤干枣,耗费大。鲜枣产量不稳定,几斤、几十斤——100多斤/棵。从枣苗种植到获利需7、8年时间,村里枣树大都是以前留下来的,枣农视枣树密度在中间加种小枣苗。枣树品种没有得到改善。种枣成本过高,青壮年农民大多出外打工,村里只留下小孩、妇女、老人即61、38、99部队在家种枣,积极性比较低。村长是村里的地头蛇,通过圈地起房子,村民起房子需向他交费等手段赚钱,没有切实为村民谋利。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只是一个大概的指导,没有因地制宜,对枣农给予深入的技术指导。10、现在的枣树必须靠打药才能结果,每个时期必须打不同的农药,成本很高。11、存在的主要问题:枣树品种常年得不到改善,种枣成本过高,收益低,使得枣农种枣积极性下降,没有形成良好的销售渠道,对枣农的技术指导不到位,村里没有制定有益于村民利益的政策。我们在对村民付进国进行访谈7月8日早上对孟庄镇大枣市场的调查资料这天是镇上的集会,我们早早去到了当地的市场,看到很多枣农在卖干枣,就分小组上前询问价格,发现这里的干枣按质量价格为每斤7~8元不等,很多人开着三轮车去大量采购,听他们说是要再转卖往外地和拿到其他市场卖。大部分枣农还是将大枣在家简单的晒干后,直接拉到市场上销售,附加值比较低。农户在对大枣进行装袋7月8日上午对孟庄镇政府的访谈资料这天上午我们对孟庄镇政府的党委副书记和农业办主任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访谈,所得资料如下:孟庄镇种枣面积共7.2万亩,其中5.8万亩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枣树,一般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全镇大枣年产量为1500万公斤。种植品种主要为灰枣和鸡心枣,鸡心枣夹种在灰枣中起授粉作用。管理:近几年,政府重视对农户进行积极引导,定期下乡开讲座,并开设了枣树研究所。规划:从90年代末开始形成产业链条,对大枣进行深加工。当地龙头企业有4、5家,收购河北、陕西、新疆的大枣,但新郑的枣质量较好,当地著名企业——奥星实业有限公司每年消耗当地大枣的60%——80%。新疆从新郑引种灰枣。而新郑也曾引种冬枣,但由于气候不适应,近几年又改种灰枣。当地技术基本能满足当地种枣需要,但近几年气候变暖,日夜温差小,使枣含糖量下降,当地枣树枣龄较长,病虫害严重,农药成本加大。对枣进行深加工收益较大,但近几年还是以原枣(即对枣进行初步加工)为主,对大枣价值的提升较小。10、枣树间距有大有小,不利于枣树的生长。枣树对农药产生了依赖性,农药的施用影响了枣的质量。11、原来孟庄镇曾搞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但企业和农户有利益冲突问题,如企业和农户签订合同后,约定时间打枣,但由于成熟期降水多,迫使枣农提前打枣,影响枣的质量(含糖量降低),致使这种模式不能很好的维持下去。12、当地枣不能满足企业的加工需要,企业只要收购干枣。13、当地枣农种枣热情下降,原因主要是种枣投入成本增加,如:农药920,四、五天打一次,而成本为60——70元/次。一棵枣树每年平均成本2000元。14、枣业带动的工业情况:主要是枣加工企业,基层工人1000——2000元/(人*月),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市场:10月底——春节是枣交易旺季。(1)红枣专业市场,90%的枣是由公司派人在市场收购。(2)枣交易市场:主要是本地人收购,鸡心枣原来大多出口,但由于现在农药残留问题,不再出口。前年开始限制使用“甲胺磷”、“920”(植物激素)等农药,以提高枣的质量。已于2002年对灰枣和鸡心枣申请原产地保护。小企业采用手工作坊式对枣进行简单加工,附加值不搞,价格也较低,外销不多。枣业带动的旅游业:枣乡风情游——古枣园,奥星科技示范园。我们与孟庄镇政府领导的合影7月8日中午对大枣技术服务部的访谈资料大枣技术服务部主要是销售农药和为枣农提供一些种枣技术的咨询,这天中午我们对大枣技术服务部的老板和老板娘进行了半个小时的访谈,所得到的资料整理如下:1、在冬、春季要对枣树进行肥水管理,冬季要施肥、剪枝、土地深翻、刮去老死的枣树皮;夏季主要是治虫;秋季以保果为主,还要杀菌、防腐烂;“白露”过后收枣。2、一年种枣大要的成本为1000多元钱,基本上从枣长叶开始到收获大枣要一直打药。近年来出现了不打药不结果的现象,病虫害较严重。我和大枣技术服务部老板娘的合照7月8日下午对奥星实业有限公司的访谈资料奥星实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乃至国内著名的大型枣加工企业,开创了“好想你”品牌。我们在孟庄镇政府领导的热情帮助下,有机会去到该企业的总部进行参观了解,当日由该企业的传媒部主任带我们参观了枣文化博览中心和接受了我们的访谈,所得资料如下:1、奥星实业有限公司共有2300名员工,年销售总额为3.3亿元人民币。2、企业主要是对红枣进行深加工,主要产品为中高档礼品,中端产品二、三百元/件,高端产品每件要上千元。产品共有200多个单品,主要通过专卖店销售,并辅以超市销售。每个专卖店内一般有50多个品种,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分配产品。3、企业产品曾出口创汇500万元人民币,但销售市场主要是在国内,由于浙江、湖南养生意识较好且购买力较强,产品在这两省的销量较好。4、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50%左右,通过加盟商销售,利润为15%,而加盟商利润达到40%。5、企业建立了科技研究中心,并与高校联合,自主研发新产品,形成了优势,但有小企业假冒“好想你”,或者跟风,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6、企业生产基地有四个,分别位于新疆阿克苏、河北沧州、陕西大荔、河南新郑,并开辟了160亩的工业园区和500亩的红枣示范园,逐年扩大规模。7、基层工人大多是当地的农村人口,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8、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帮助指导农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