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老学派君法论的理论继承与发展
一、黄老学中的“君”思想(一)君权规则的建构“道路”是指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则。这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万物本身的性质和万物运行变化的原因。老子哲学中的道论是道家学说的理论基础。“道”的思想在黄老学派理论体系中一以贯之。《伊尹·九主》中则提出:“主法天,佐法地,辅臣法四时,民法万物,此谓法则。”即将天、地、四时和万物推衍至君臣万民,认为君臣万民的行为规则应该依据天地运行规则进行设计建构。正如《经法·道法》所云:“故唯执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圣人应该能够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还应能体察君臣之道间存在的分界。1这些都说明,黄老之学并没有像西方政治学说那样着力阐述君权起源的问题。黄老学认为,“君”的概念是与“臣”、“万民”相对应而存在的,君臣之界分如同天地万物一样由道而生,是不证自明的。黄老先贤以实用主义的态度着重阐释了君臣之道、圣法之治,这对后来带有浓郁功利色彩的“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相成”的法家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黄老学派主张君主拥有绝对权力,但也强调君主治国应该顺应民心。《慎子·威德》中讲到:“古者立天子而贵之者,非以利一人也,曰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通理以为天下也。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慎子指出一国并非以君为本,相反地,君主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担负起治国安邦的责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慎到“立天子以为天下”的观点在君道诸论中显得尤为醒目。(二)君为君观其人老子治国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道莅天下”。《老子·十七章》有云:“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认为君主治国要顺其自然,要“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黄老学派秉承老子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主张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而无不治。《淮南子》分别在《诠言训》和《主术训》中这样解释“无为”:“何谓无为?智者不以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墨,仁者不以位为患,可谓无为矣。”“无为考,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可见,“无为”并不是指君主“凝滞不动”,而是说君主不可妄为,要依据事物运行规律来行事。同时,黄老学派在继承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主张“君无为而臣无不为”,上无为而下无不为。其内涵集中体现在君主“清静无为”,“静乃自得”。《管子·心术上》云:“毋代马走,使其尽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慎子·民杂》更为明确的提出“君逸臣劳”的观点:“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也。”具体而言,“主执度,臣循理者,其国霸昌”(《经法·六分》)。治理国家的正道贵在君逸臣劳,执政者应该明谙自然运行的规律,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时循势,不妄言、不妄为,做好君主分内之事,才会达到“事无不治”。“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君人者好为善以先,则下不敢与君争以先君矣,皆私其所知以自优也,有过则臣反责君,逆乱之道也”(《慎子·民杂》)。相反地,君主如果越俎代庖,妄加干涉臣属职务,则“君劳臣逸”将会成为“逆乱”的根源。二、黄老学中的“法”思想(一)“道”“礼”法的演变《经法·道法》记载:“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管子·七法》云:“法者,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法”是衡量得失曲直的标尺,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准则。笔者认为,黄老学派的法论以“道”为逻辑起点,在两个方面拓展了老子道学:首先,黄老学派以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援儒、墨入道,认为“法”同“义”、“礼”一样都发源于道,形上的道和形下的义、礼、法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管子·心术上》这样解释道、德、义、礼和法:“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礼谓之礼。简物小大一道,杀戮禁诛谓之法。”其次,黄老学派进一步发展了老子“无为”的思想,由消极被动地等待接受“道”的支配调控,发展为积极主动的依据“道”来创设法律规则。《道原》主张:“分之以其分,则万民不争。授之以其名,则万物自定。”意即统治者应给民众以相应的名分,则民众之间才不会产生争执,依照万物的规则授予名分、制定规矩,则万物自然就会安定。“道生法”的另一层涵义是“法法道”。《管子·法法》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十大经·姓争》也认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只有“法道”的“宪律制度”才能受到臣民的拥护和遵守,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而逆其道者,则必失所守。道生法,法归道的具体途径则是“权”。“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权”同样产生于道,道生乎法、法摄于道都通过“权”这一中间环节得以实现。(二)从法的角度分析老子主张正本清源,清虚自守,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他对人为制定的法律规则持有怀疑和否认的态度,老子认为:“法令滋彰,盗贼常有。”黄老学派的政治哲学以“治”为其核心意旨,认为法道之法是治国之方。它在继承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同时又完善了老子哲学,认为道法之间并不矛盾,法由道生,道摄于法,君主应该依照顺合天道的法律来治国,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定昌盛。在黄老众多典籍中,人们可以发现从多个角度阐发的以法治国思想的论述。其一,法乃“绳墨”。《管子·七臣七言》对法律做出了深刻而现实的评介:“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淮南子》中也有“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的记载。《管子·明法解》则将法之于治理与仪表之于测量相提并论:“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其二,法者“至正”。《经法·君正》中提出法具有公正性:“法度者,正之至也。”《慎子·逸文》中也多次指出法“使私不行”:“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故有道之国,法立则私义不行”。其三,法者“至道”。黄老学派认为,正因为法度“至正”,能够“兴功惧暴”、“定分止争”,是“吏民规矩绳墨”,因此“万物百事非在法之中者不能动也。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管子·任法》)“事断于法,国之大道也”(《慎子·逸文》)。其四,“以法为符”。《经法·论》提出在断案和执法过程中,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定罪:“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淮南子》)。《管子·版法解》中提出了更为具细的依法断案的要求:“审治刑赏,必明纪理;陈义设法,断事以理。虚气平心,乃去怒喜。”其五,“不得越法”。《慎子·逸文》指出法律制度一旦制定,人人都要严格守法,以保持法律的权威,显示法律的公平:“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越法而有名,臣不得越法而有功。”(三)法律的效力原则“道贵因”,是黄老学派的重要命题之一。黄老学派主张“因时循势”、“因时应物”,以客观情势的变迁和发展趋势为依据来调整人的行为。《管子·心术上》这样解释“因”的涵义:“无为之道,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因”即是因顺,或曰“静因之道”,言排除主观的嗜欲成见,完全依照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行事。“无为之道”则意味着君主一定要懂得效法天道,因顺而为。因顺的具体体现是:“因与物合”、“因时为业”、“因俗而动”(《管子·正世》)。《论六家要旨》:“圣人不朽,时变是守。”《慎子·逸文》指出:“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不变则衰,”认为“变法”是君主的责任所在:“以道变法者,君长也。”黄老学派主张,统治者要“因时变法”、“与化推移”,依据本国的经济、文化、人情、民俗、惯例等实际情况来制定法律,并随着时代变迁解释、修正和执行法律,“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淮南子·齐俗训》),做到“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因时变法”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法家,例如:“先王当时而立法,度务而制事,法宜其时则治,事适其务故有功”(《商君书·六法》);“随时而变,因俗而动”(《商君书·更法》);“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韩非子》)。三、黄老之学中的“君”与“法”的关系(一)法律规则是一法贯之,引起一法一权之争。《工法志》认为,法治是以力役法而法黄老学派认为,道生法,但道并不天然地产生法律规则,法由君主制定产生。《经法·论》中认为:“人主者,天地之稽也,号令之所出也,为民之命也。”同时,“人以度审长短,以量受多少,以衡平轻重,以律均清浊,以名稽虚实,”只有那些能够很好地体察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君主,才能制订出顺道合理的法律。“以法定治乱,以简治烦惑,以易御险难。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归一者,简之至;准法者,易之极”(《尹文子·大道上》)。相反,如果君主制定的法律背逆规律,则“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经法·论》)。《管子·任法》这样描述理想的国家权力分配结构:“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君臣上》也指出:“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在这种权力结构中,君主集中掌握立法权;臣属应遵守并执行法律,“以死守法”;平民则要严格守法,“以力役法”,各阶层之间的界分与职守十分明确、严格而不可逾越。毫无疑问,法律规则在固定和维护这一结构的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社会诸阶层各得其所、恪守其分,“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管子·君臣上》),最终实现国之“大治”。(二)“人治”与“法”《尹文子·大道下》记载:“田子读书,曰:尧时太平。宋子曰:圣人之治以致此乎?彭蒙在侧,越次答曰:圣法之治以至此;非圣人之治也。宋子曰:圣人与圣法,何以异?彭蒙曰:子之乱名甚矣。圣人者,自己出也;圣法者,自理出也。理出于己,己非理也。己能出理,理非己也。故圣人之治,独治者也,则无不治矣。”彭蒙论述了“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他认为,“圣人之治”是以圣人的个人意志为依据,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圣人虽然道德高尚,但毕竟“德与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鹖冠子·天则》),“世恒不可择法而用我,用我不可,是以生祸”(《称》),也就是说,统治者以一己之私念而不是公正无偏私的法律来治理国家,一定会酿成祸患。而“圣法之治”以道、理为依据,其本身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法律一经制定并公布,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断案执法都要以法律准绳,则具有平等性和公正性。黄老学派将“圣人之治”与“圣法之治”两相比较,认为法治优于人治,“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所以一人心也”(《慎子·威德》),得出了“取天下于一人,大嫌也”(《慎子·逸文》),“案法而治则不乱”(《称》)的结论。如此看来,黄老学派的“圣法之治”颇富现代法治理念的意味,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三)法律不可任何废弃黄老学派主张法律之下,人人都应该受到制约,所谓“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惟法所在”(《慎子·逸文》)。《经法·君正》中特别指出统治者既以法治国,则不可越法妄为:“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乱也。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只有“生法者”严格地遵守法律、公正地执行法律,才能天下大治。法律一经订立,则不可任意废弃。《管子·法法》以“规矩”比喻法律:“规矩者,方圆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经法·道法》认为统治者也必须将自己的行为纳入法统辖的范围之内,既不可随意僭法,更不能废弃法律:“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口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诛禁当罪而不私其利,故令行天下而莫敢不听,”倘若“刑无罪”则“祸反自及也”。统治者应秉公执法,依法惩处违法行为,而不应主观臆断,或是根据地位高下、亲疏远近而枉法裁断。黄老学派认为法律是实现公正的唯一准则:“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可离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慎子·逸文》)。“一旦触犯法律,即使是骨肉、亲人也决不能姑息。“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法之所加,各以其分。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慎子·逸文》)。君臣上下都要遵守法律,国家一切事务都要依法裁断。“无为而治”是治国的前提和基础黄老学派的君论与法论具有十分紧密的逻辑关系。君道与道法皆由道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 2025年度美容院美容产品包装设计与生产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休闲观光园开发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生态农用地流转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座套广告媒体监测与效果评估合同4篇
- 2025版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建设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养老护理派遣员工护理培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门禁系统安全技术研发与创新合同4篇
-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初中语文2022-2024年三年中考真题汇编-学生版-专题08 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
- 医疗行业软件系统应急预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精密板料矫平机 第2部分:技术规范》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光伏发电工程交流汇流箱技术规范
- 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气安装与维修赛项规程
- 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工作分层实施方案
- 黑枸杞生物原液应用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