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归经理论浅析
中医学的归经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临床处方的总结。与中医学的四气、味同时构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对中药的临床实践的运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和研究古代有关归经理论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于指导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新的中药归经理论具有重要意义。1药物归经及引经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黄帝内经》中,可以寻找到关于归经的线索,可以认为是归经的理论基础。宋代医家已经注意到药物治疗疾病总有一定范围,它只能对某一脏腑的病证产生治疗作用。到了金元时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张元素,对脏腑辨证和药物配方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又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总结和发展,倡导“药物归经”和引经之说,从而正式提出了“归经”这一说法。在他著的《珍珠囊》和《医学启源》中已有“藁本乃太阳经风药”“石膏乃阳明经大寒之药”等记载。后世医家将此运用于临床,在配方治疗上使其更加精确合理,疗效也有所提高。现代医家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位的选择作用进行了归纳,使之系统化,成为归经理论,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2对经费作用的作用归经即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位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条经络(脏腑及其经络)或几条经络发生的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或者没有作用。由于药物性味不同或性同味异,或味同性异,或性味皆异,这样构成错综复杂的性味组合,故药物可作用于某一脏腑或经络,也可以作用多个部位(多个脏腑或其经络)而归几条经,甚至十二条经。3理论基础3.1肺经证的病证自从金元医家张元素正式提出中药的归经理论后,后世医家将脏腑、经络理论作为归经的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脏腑经络是统一整体,脏腑的病证可包括经络的病。如《灵枢·经脉》言:“是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咳,烦心,胸满,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又如肝经的病证有:吐衄失血,积聚痞块,眩晕耳鸣,郁闷不舒,胁肋窜痛,疝气疼痛,目昏耳赤,巅顶痛等,这些病证是和肝经的走行环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顶分不开的。是根据药物的主治、功能与病证和脏腑、经络紧密结合,通过概括、总结而演绎出来的,如果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和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就可推论出该药归属这些经络。如桔梗、杏仁可治胸闷、咳喘,归肺经;全蝎能定抽搐、活血止血、治惊风,归肝经。4经典与衰落的重要性4.1治疗现代药事应注意使用归经理论归经理论的产生,为临床提供了选择用药的理论根据,能够让我们从成百上千的本草中精选一些适合病证的药物进行治疗。不同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治疗不同的病,药物吸收入脏后直接作用某一脏腑、经络。如方剂配伍选药时,应用归经理论作为指导方能中的,否则易致药病不符。如漏芦条下曰:“漏芦,……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治痈疽及欲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李时珍指出,漏芦与栀子虽同为“寒能解热”之药物,但归经不同,故不能替代。4.2《气传》组方规律的阐释归经学说提出之后,有些医家即尝试以此说解方,如李时珍即应用药物归经理论结合脏腑辨证的方法阐释《伤寒论》中的组方规律。如其对麻黄汤、桂枝汤的解释,其谓:“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名医解释,皆随文附会,未有究其精微者。”4.3药物的性和味归经同中药的性味等结合起来,便构成了中医对药物性能比较全面的概念。因为药性的寒、热、温、凉,只能大体表明药物是属阴的还是属阳的,药味的辛、甘、酸、苦、咸,只能大体表示药物的不同功能,药物的性和味各表示药物性能的一个侧面,而不能明确其全面性。有些药物,尽管性味相同,可归经不同,而功能、主治就不一样。5经典与现代研究5.1关于文献的研究5.1.1h味郁药的归经和功能主要从五味、四气、脏腑、经络、解剖部位、药理作用等诸多方面考证与分析归纳文献。对24味治郁药的性味、归经和功能进行归纳分析,发现该类药主归肝经(占79.19%),次归肺经(占41.67%),认为该类药是通过影响肝、肺的气机功能而发挥作用的,与中医的肝藏血主疏泄、肺主气主宣发有关。5.1.2阳离子对中药的归经应用群子统计力学计算方法,得到人体各器官组织及中药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群子参数,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群子参数分别对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阴性阳离子中药、阴性阳离子中药的归经进行总结。当群子参数R1<6时,中药以入肺经为主;当R1为6~9时,中药以入肾经为主;当R1为10~12时,中药以入肝脾经为主;当R1>13时,中药以入心经为主。同时根据各组织器官的相生相克关系与群子参数的变化趋势,考虑每一种药又兼入其他经。5.2实验与研究5.2.1常用中药归经频数计算对204味常用中药归经和解剖学作用部位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主归肝经,消化系统主归胃经,呼吸系统主归肺经。将429味常用中药按其药理作用进行分组,统计各组药物的归经频数,显示抗惊厥药与止血药入肝经,泻下药入大肠经,化痰、止咳、平喘药入肺经,利尿药入膀胱经。用B超探测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前后胆囊形态的变化提示小柴胡汤入胆经。5.2.2香辛料的回收率对H-川芎嗪,H-白首乌总苷,H-芍药苷,H-贝母素,H-淫羊霍苷,H-栀子苷,H-柴胡皂苷,H-毛冬青甲素等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的动态观察,显示其与相应药物归经的脏腑基本相符。麝香酮可迅速通过正常大鼠的血脑屏障分布于脑组织,且很快达到高峰,能长期稳定在一较高浓度;冰片主要成分龙脑、薄荷脑不但自身能透过血脑屏障,还能使某些水溶性较强的物质如磺胺嘧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认为是麝香、冰片、薄荷脑“归经入脑”的依据。大黄中的蒽醌苷是导泻的主要成分,蒽醌苷在小肠吸收,在体内被还原为蒽酚,再由结肠排入大肠引起排便,说明大黄蒽醌苷仅选择性地作用于大肠。5.2.3肾经营养成分在不同认识中的浓度许多微量元素是生物体中构成酶、激素、维生素的重要辅助因子,如明目类中药中富含Zn、Mn、Cu等微量元素,其含量与眼组织中的浓度呈正相关。肾虚与Zn、Mn缺乏相关,在补肾中药中含有较多的Zn、Mn络合物,认为Zn、Mn是中药归肾经的物质基础。对368味兽用中药材归经与11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高Mn是肾经药、高Fe是肝经药的元素特征。进一步对313种中药35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研究,显示同一归经药与不同归经药之间多种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认为归经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5.2.4分离和归经研究药代动力学cAMP、cGMP在人体各组织器官普遍存在,是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对多种信息尤其是药物的刺激非常灵敏,各脏器组织的含量水平基本可以反映细胞功能的某一动态平衡状态。1973年,Goldberg提出生物控制的阴阳学说,认为cAMP、cGMP可能是东方医学理论的基础。有研究证实cAMP、cGMP是中医阴阳的指标,阴阳平衡使两者维持在正常的平衡状态,阴虚者血浆cAMP升高使cAMP/cGMP比值升高,与交感功能亢进、副交感活动降低有关,阳虚者则表现与之相反。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是人体阴阳的失衡,而中药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纠正这种失衡状态,因此有学者通过测定各组织器官的cAMP、cGMP含量变化来确定药物的归经。如研究天麻、桔梗、延胡索、五味子、鱼腥草、汉防己的归经情况,测定大鼠各组织中cAMP、cGMP的含量变化,结果与传统理论认识相近。以cAMP、cGMP为指标研究病理状态下补肾复方的归经,显示cAMP/cGMP比值变化明显的脏器与该方药传统的归经基本相符。5.2.6药引经药类载体“载体学说”是指用载体将药物直接送到病变部位的靶细胞,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在某种程度上中药引经药与西药载体是名异实同,因为两者都是将药物送至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如桔梗、远志在天王补心丹中作为引药,是“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经而安神明”。其实质是桔梗、远志的主要成分皂苷作为表面活性剂,增加了该方中其他成分的溶解度,更好地发挥了疗效。5.3关于中医的现代研究5.3.1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学者总结出直接归经法、相关归经法、定向归经法、病因归经法等4种。但从归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中药归经理论是通过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的疗效结合经络脏腑、阴阳学说及形、色、气、味等综合以后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其中难免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分析各药物的归经时不可轻易肯定和否定某药所归某经。5.3.2中药的服力不强目前的实验研究有许多以正常动物为对象,其结果的说服力不强。因为有许多中药在正常健康人身上不表现其作用而在对相应疾病的治疗上却表现出肯定的疗效。如五苓散对水肿病人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而对健康人则无影响。5.3.3复方归经研究的难点此学说是学术界认为最符合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方法,但要真正深入则还有许多困难。主要在于:中药的成分多,无法找到其专一的受体。因为中药功效的发挥在于多种成分作用的综合体现,而且有可能表现在同一中药入某经时为某些成分起主要作用,而入另一经时又是另外一些成分在起主要作用。而在无数个活性成分中,有可能某些成分是通过受体发挥作用,而另外一些成分则不然。对于复方的归经研究则更复杂。虽然有相当多的中药是主要通过受体发挥作用的,与西药的药理作用一样,但中药发挥作用的主要机理会有许多种,通过受体发挥作用肯定不是唯一的。5.3.4泻药的药理学随着药理研究的深入,反过来论证药物的归经,又以药物的归经为依据,研究可能具有的新的药理作用。比如选定泻火药,其中泻心火选黄连、泻肺火选黄芩、泻肝火选龙胆草、泻肾火选知母、泻小肠火选木通、泻胃火选石膏等进行研究,比较这些药物药理作用的异同,再结合归经的不同深入下去,必有所获。有人提出“病态—给药途径—药量—分布部位—效应”五统一研究原则,是对归经实验研究的更具体的表述。6中医归经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6.1归经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温热属阳,有温里散寒补阳等作用;寒凉属阴,能泻能燥,甘者能补能缓能和,辛者能润能行能散,咸者能下能坚。但四气只能大体表示药物的阴阳属性,五味仅能大略表示药物的功能。性和味各表示药物性能的一个侧面,而不能确切表明药物性能与什么脏腑、经络相关。研究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医疗实践,认识到人体发病时,由于受病的脏腑、经络不同,其表现症状各异。而药物治疗疾病各有一定的范围,即药物作用定位。某些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这个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就是归经。归经理论把药物作用与脏腑、经络紧密联系,弥补了性味的局限性,使中药理论更为完整。如黄连、龙胆草同为苦寒药,气寒味苦,皆可清热泻火。但黄连归心、肝、胃、大肠经,善清心火,泻胃热,除中焦湿热;龙胆草归肝、胆、胃经,清肝胆及下焦湿热,以清泻肝经实火功效为著。6.2根据病证选择药物医生通过望闻问切,诊察病人症状,经辨证分析,确实病因,分清表里寒热虚实,得出证候,判定其属于哪个脏腑、经络的病变,从而施治。在用药时应尽力选择归本脏腑、本经络的药物。如喘咳为肺经病证,可选用归肺经的麻黄、贝母、杏仁等;心悸失眠属心经病证,可选用归心经的药物如远志、酸枣仁、龙骨等;腰酸遗精为肾经病证,可选用归肾经的熟地黄、吴茱萸、杜仲等。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紧密联系。脏腑发病时互相影响,一脏腑病变可涉及其他脏腑。治法有培土生金、补肾益肝、扶土抑木、培土制水等,这些同样要用归经理论选择药物。如喘咳原属肺系病证,但病因若是由脾虚引起,可选用归脾经、健脾胃的白术、麦芽等;若是由肾虚引起,可选用归肾经、补肝肾的吴茱萸、枸杞子等。月经不调属下焦病证,但病因若是肝气郁结引起,可选用归肝经、疏肝解郁的柴胡、白芍等;若是脾虚血亏引起,可选用归脾经、生气血的黄芪、党参等。药物归经相同,气味不同,作用各异;药物气味相同,归经可以不一。归经只是中药性能之一,临床为了达到准确用药的目的,必须把归经同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相结合,根据病证,选择应用药物。如同归肺经的黄芩苦寒,能清肺热;干姜辛热,散肺寒。同是辛温的荆芥归肺、肝经,能祛风解表、透疹解痉;砂仁归脾、胃经,能化湿行气,温中止泻。治疗喘咳,选用肺经药,若是邪热犯肺,肺失肃降,当选沉降下行、清肃肺气的黄芩、石膏等;若是外邪犯肺,肺气不宣,当选用升浮发散的麻黄、苏叶等。6.3选择合理归经药物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治疗作用及适应范围的归纳。药物加入不同的辅料、不同的方法炮制后,或制其形,或制其质,或制其味,或制其性,会对归经产生一定的影响。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归经,使药物更好地在特定的脏腑、经络发挥作用,提高疗效。临床上为了使药物更好地治疗病证,应根据病情及疾病所在的脏腑经络,合理地选用炮制方法,改变或增强药物的归经。炮制对药物归经的改变,主要取决于炮制辅料及方法。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制则收,盐炙则下,生升熟降。酒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活血通络。临床上一些苦寒药本清下焦湿热,酒制后不但缓和苦寒之性,并借酒升提之力引药上行,可清上焦邪热。如黄柏性寒而沉,入下焦肾、膀胱经,清下焦湿热,酒制后可清上焦湿热。盐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滋阴润燥作用,多用于补肾固精、治疝、利尿、泻相火的药物炮制。药盐炙后引药下行,专入肾经。如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善清肺胃实热。盐炙后导药下行,归肾经作用增强,长于滋阴,宜用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等证。醋味苦酸,微温,入肝经血分,有收敛解毒、散瘀止痛作用。药物醋制后收敛散瘀止痛作用增强。如香附生用上行胸隔,外达肌表,多入解表剂中;醋炙后入肝经作用增强,主要用于疏肝止痛,消积化滞。6.5归经理论体系的确立归经理论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发现中药有多种功效,例如抗休克、升压、调节免疫、抗肿瘤等,这些作用很难用归经来表示。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中药性味、升降浮沉、脏腑及经络学说,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创新。某些药物如血竭,有生肌敛疮功能,作用部位在皮肤、肌肉。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而血竭归心、肝经,没有提及脾肺。藁本功效散风寒湿止痛,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风湿痹痛,而藁本归膀胱经。这就要求我们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及其实用价值,确认一个比较完整的归经理论体系,以便让归经学说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药物的归经还要以药味(辛、甘、酸、苦、咸、淡),药性(寒、热、温、凉、平),属性(阴、阳),作用趋向(升、降、沉、浮)为依据。辛、甘、淡味药,药性温、热属阳,有升、浮趋向;而酸、苦、咸味药,性寒、凉属阴,有沉、降趋向。五味各有所入,《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可以认为是归经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内容:其一,药物的“味”对机体的不同部位具有选择性作用,“味”可选择性入脏,而脏与经络相联系,则“味”与经络的关系,即归经,不言自明;其二,选择性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原文中的“入”是“先入”,而不是“只入”,如“酸先入肝”并非指酸仅能入肝;其三,选择性作用不是绝对的,身兼数“味”的药物对机体选择性更为复杂,可因各“味”质、量上的差异和复方配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归经和归经的主次。以上几层意义,尤其是后二者,使得归经理论不至于陷入形而上学的呆滞,使得相同性味的药物可以有不同的归经,同一种药物可以归数经的问题在中医理论上得到了较好的解答。3.2对药物的敏感作用1980年叶显纯提出了归经理论可用受体学说进行研究的观点,认为中药有效成分及受体是药物归经的物质基础。归经主要从药物特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朝国子监的外国留学官生入学研究》
- 2024年井口及采油树专用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房产独家中介服务合同
- 2024年房产市场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版中国IPVPN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银汞调和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泵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太阳能绒面钢化玻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分子复合材料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鸭绒被行业销售策略及营销趋势预测报告
- 第6章 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技术
- 单向板结构设计
- 《强化学习理论与应用》环境
-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申请表
- 房租、水、电费(专用)收据Excel模板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学习通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重症急性胰腺炎ppt恢复课件
- 2022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限公司招聘23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乡镇卫生院6S管理内容和要求
- 数学教育概论 第3版
- 2023年中考英语写作高级替换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