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1页
“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2页
“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3页
“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4页
“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摘要: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是“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课堂教学、校本课程、课外拓展三个方面深挖劳动教育资源,实现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学教学实际,列举大量事例,为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借鉴。关键词:劳动教育,生物学教学,融合2022年5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劳动质量意识;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们、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情感”。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目前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民众普遍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淡化了劳动教育的意识,成为目前“五育并举”的一个短板。笔者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有义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深挖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系统地设计劳动教育方案,开展相关劳动教育课程,使劳动真正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促进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这些内容有些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有些通过校本课程—社团进行专项训练,有些则通过课外实践进行丰富。高尔基说过:“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所以,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度挖掘和解读,形成课堂教学、校本课程、课外拓展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增强劳动教育的活力。一、挖掘课堂教学,培养劳动意识1.学习《生物的分类》时,以班级的图书角或学校的图书馆为例,让学生把一些书籍放在相应的书柜上,引出分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再举出超市一些水果区、饮料区等等说明分类无处不在,同时现场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书包和桌肚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且养成用完的物品及时放回原处的习惯,回家对自己的书桌和房间进行物品的分类,帮助家人对厨房的调料,米面等进行分类收纳。从而能够灵活运用整理与收纳的方法,从整体上完成对教室内物品的整理与收纳。2.学习《生物的无性生殖》时,以班级常见的绿萝,教师演示扦插,讲授操作要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员进行扦插的操作,随后将扦插后的绿萝放在班级由每组的组长定时查看、浇水,一周后在生物课上汇报扦插后的绿萝生长情况并予以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扦插技术的实用性,给生活带来的便捷,节约了校园绿化的成本。3.学习《植物的有性生殖》时,笔者提前准备了康乃馨、百合等,分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花的结构,并尝试进行人工授粉,在操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小心将雄蕊拽裂或撒粉时未沾到雌蕊的柱头上,导致授粉失败。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人工授粉需要适宜的时间、天气,借此教育学生爱护绿色植物,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劳动意识。4.学习完《鸟类的生殖与发育》后,笔者把购买到的10枚受精的鸡蛋放入孵蛋器中,并把孵蛋器放在班级的后面,要求组长每天观察,做好记录,大约一周后,孵化出4只小鸡,小鸡破壳的时候全班学生都很激动,学生们纷纷表达生命诞生的不易,通过观察鸡卵的孵化过程,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最后4只小鸡被四位学生认领,认领的条件是带回家要精心饲养,每月用PPT形式展示这一个月以来小鸡的喂养、生长情况,从而养成关心、照顾动物的责任心。二、借力校本课程,训练劳动技能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是每周三下午的社团课,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制作生物模型、生物教材中的实验、传统发酵技术、植物拓染等跨学科实践活动。1.生物模型主要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神经细胞、花的结构、肾脏、草履虫、新冠病毒、循环系统等。精选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比如制作玻片标本、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观察菠菜叶片的结构、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等。通过生物模型的制作,让学生明白模型制作中首先要科学,其次才是美观,在利用橡皮泥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手工的魅力,养成专心致志的劳动品质。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讨论与交流,增强了科学探究、团结协作,与他人合作的劳动能力,并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了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的意识。2.传统发酵技术主要包括制作米酒、酸奶、泡菜等。每次在进行传统发酵技术的劳动活动前,都会通过课件展示这些技术的历史前身,让学生了解传统发酵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探究出来的智慧结晶,感受到了传统发酵技术中蕴含的人文价值。通过对发酵技术的进一步探究,比如:有学生在制作酸奶时,设计了对照实验,一个酸奶机里的1L牛奶加了1g发酵粉,另一个酸奶机里加了2g发酵粉,最后发现加了2g发酵粉的酸奶口感更醇厚绵软。学生在探究中养成了提升产品质量和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和意识。通过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喜悦,懂得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3.跨学科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植物拓染,将生物学与美学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美学设计、鉴赏和动手印染的能力;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将生物学与物理、化学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紫甘蓝汁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将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热情。这些实验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比如植物拓染用的是家里的旧衣物,和校园里的植物,拓染前笔者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寻找汁多叶薄的植物,找寻的过程中可以介绍学校里的植物类型,学生在采摘过程中注意不要伤及其他植物,培养爱护绿色植被的意识。植物拓染完成后,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形成了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也发现了废物利用的好处。在用紫甘蓝汁调配出不同颜色时,用的酸和碱是学生从家带的白醋、小苏打、洗衣液等,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也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很多的替代性材料,养成了在劳动中善于观察的品质。三、实施课外拓展,丰富劳动形式利用每学期的寒暑假安排一些课外劳动活动,开学初进行特色作业的展示,既丰富了劳动形式,也增加了趣味性,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融洽。1.建议七年级学生饲养家蚕,并通过资料查阅,查找家蚕的食物除了桑叶,还有哪些可以替代,每天分三个时间段早上、中午、晚上,定时观察记录其生长情况并拍照;泡发绿豆或黄豆种子,观察发芽情况,生长成豆苗的可以移栽到花盆里,继续培养,每天记录并拍照,开学后让学生用PPT形式进行展示,在全班交流分享,既让学生知道养殖、种植与自然界的紧密关系,明白劳动需要长期坚持,又发展了综合思维能力。2.利用春节假期,让学生设计一份适合全家人口味,健康的年夜饭,并在除夕当天,独自烹饪其中的3-4道菜,年夜饭时让家人从口感、色泽、营养等方面进行评价。除此以外,年夜饭的餐桌上必有一道主打菜是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根据这道菜,要求学生学会解剖鱼,识别各结构,了解其功能,然后将其烹饪,不仅增进了对中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的了解,培养了尊重餐饮工作者的意识,还形成了家庭责任感。3.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如何长久保存新鲜的瓜果蔬菜,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中的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设计多种简单易行的保鲜方法,能够制作几个简单的保鲜装置,在逛超市时,观察超市的瓜果蔬菜是如何保鲜的,进一步思考在生产采摘、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如何保鲜,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培养食品安全意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一种食物,都是普通劳动者辛苦付出得来的,培养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情感。开展主题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了解不同劳动者的艰辛、不易与快乐,了解“苦中作乐”,学会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在劳动实践中既锻炼了体力,又提高了创造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更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甜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课程设计能力,同时也要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