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秧马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拔秧的人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这充分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经济繁荣》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够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一、农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兴盛三、商业的繁荣四、经济重心南移目录一、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的原因(1)安史之乱后,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中原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超过北方2、农业发展的表现(1)粮食作物①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④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效果显著(2)经济作物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②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福建和海南;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3、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1)生产技术:复种技术得到推广(2)生产工具发明插秧工具秧马秧马秧马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拔秧的人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这充分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除此之外,宋代还使用高转筒车灌溉宋代《耕获图》《耕获图》描绘了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画中有的人在犁地、插秧,有的人在收割、打场、舂(chōng)米和入仓,还有的人在用翻车浇地,展现了农业生产的繁忙景象4、粮食运输渠道的优化(1)改道大运河目的:南粮北运过程: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2)开辟海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1.找出元朝新开凿的两段运河。2.找出元朝主要的海运航线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运河有哪些变化?中心从洛阳转变为大都。新开通了通惠河和会通河,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截弯取直,抵达大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便利南粮北运外,

(大都)成为政治中心不再是洛阳。中原已衰落不再是经济文化中心。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发展速度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2)棉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黄道婆推广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到松江。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南宋棉毯“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2、制瓷业(1)地位: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2)概况: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的瓷器各具特色。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中心。元朝青花瓷,代表制瓷技术高超水平材料:“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魏明伦《遂宁赋》

中国China瓷器china3、采煤业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右上图)金朝煤的产量和使用相当可观。煤还广泛用于冶铁炼钢4、造船业(1)造船中心:广州、泉州、明州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3)特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设备先进(配备指南针)航程远,安全性高领先世界这艘南宋海船于1974年出土于福建泉州。出土时,海船残存长24.2米、宽9.15米。宋代海船设置水密隔舱,增加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这一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船体大,载量多设计科学,安全性高《宋代的煤与铁》宫崎市定三、商业的繁荣1、概况: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2、具体表现:(1)商业城市的兴起长江黄河运河沿线兴起许多商业城市北宋的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人口百万材料一:《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开封城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材料二:《梦梁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规模,商品种类繁多。(2)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此局部图是《清明上河图》的后段,描绘了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展现了东京街市的繁荣景象市坊界限打破出现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市场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说一说:宋代都城与唐代都城有哪些不同?商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欣赏《清明上河图》,感受北宋城市生活的时代气息。随着城市的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3)辽、西夏、金的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辽的南京、西夏的凉州和金中都商业都很繁盛(4)纸币—“交子”的出现①背景: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②概况: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③评价:纸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的需要;雕版印刷术的成熟为纸币提供了技术支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小货币见证大历史广告的出现,说明品牌意识出现,反映了商业竞争激烈,春秋战国货币秦半两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宋纸币、铜钱并用明:白银商贝币货币发展趋势:自然货币铸造货币形状各异圆形方孔金属货币金属并用纸币小货币见证大历史四、经济重心南移1、南方开发几个阶段(过程)2、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原因)(1)、政治: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2)、经济: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根本原因)(3)、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统治者重视(政策)江南地区初步开发孙吴建国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下西晋末年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东晋后期南北平衡唐朝后期南方超过北方南宋时期3、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观察粮食主要产区的区域范围。(2).观察商业城市的分布。(3.)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分布看宋代的经济重心说明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全面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启示:1、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重视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引进外来人才3、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做保障课堂小结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耕种技术运粮渠道商业的繁荣市镇的发展纸币的出现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原因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1、南宋初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民获得收益,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迁的中原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B.《农政全书》的出版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C.南方热量充足水分较少不适合水稻生长种植D.宋朝人民发明使用曲辕犁促进耕种效率提高2、从《史记·货植列传》记载的“楚越之地,地广人稀,到南宋的”苏湖熟,天下在足。这表明了江南()A商业贸易超过前代B自然条件得到改善

C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D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3、宋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下列选项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A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B出现了早市和夜市C出现了草市D广告的出现ADB4、元朝时,运粮船每年二月由长江口刘家港入海,取直线北上,绕胶东半岛进入渤海,抵直沽口。这()

A提高了全国粮食产量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D沟通五大河流C5、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