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_第1页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_第2页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_第3页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_第4页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0年03月04日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最后结局为肝硬化和/或原发性肝癌,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过程,寻找阻止、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药物,是肝病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扶正化瘀胶囊是由复杂成分组成的中药复方。通过对多种肝损伤、肝纤维化体内模型的反复药理试验,体外和体内外结合的肝脏主要相关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细胞、成纤维细胞、Kupff细胞)功能影响的试验,临床慢性乙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初步治疗观察,结合细胞外基质(ECM),影响胶原代谢的部分细胞因子、胶原酶、肝功能等关键指标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检测,充分表明扶正化瘀胶囊有显著的抗纤维化、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选择住院及门诊的慢性乙肝患者65例,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血清透明质酸(HA)和/或III型前胶原肽(PIIIP)和/或IV型胶原(W-C)指标均高于正常。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男31例,女3例;年龄24-67岁,平均42岁;其中27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慢性乙肝,S分级2-4级,4例伴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对照组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2O-65岁,平均41岁;其中21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慢性乙肝,S分级2-4级,5例伴纤维化早期肝硬化。2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扶正化瘀胶囊1.5g/次口服,3次/d;对照组予一般保肝药如当飞利肝宁、甘草甜素等治疗。2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不用其他抗纤维化及抗病毒药物。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清肝功能(ALT、TB)、血清纤维化指标(HA,PIIIP,W-C),治疗组11例患者、对照组1O例治疗前后均行门脉压力H/L检测。门脉压力的测定应用99mTc-MIBI直肠一门脉V显像,收集数据,通过计算机设置肝、脾、肺感兴趣区(ROI),然后计算参数,即H/L=心ROI计数/肝脏ROI计数,以H/L比值作为反映门脉压力的指标。

结果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治疗前治疗组中HA>110ug/L者32例,治疗后有9例正常,22例下降,1例上升;对照组中HA>110ug/L者30例,治疗后有4例正常,19例下降,7例上升。治疗前治疗组中PIIIP升高者31例,治疗后8例正常,15例下降,8例升高;对照组28例升高,治疗后1例正常,17例下降,8例升高,2例不变。治疗前治疗组中W型胶原异常者21例,治疗后15例正常,6例下降;对照组中W型胶原异常者16例,治疗后4例正常,10例下降,2例上升。治疗前后肝功能及门脉压力H/L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前ALT均异常,经治疗后22例(65%)恢复正常;对照组治疗前29例异常,治疗后5例(17%)恢复正常,2组复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13例血清总胆红素(TB)异常,治疗后有9例(77%)恢复正常;对照组治疗前14例TB升高,治疗后只有2例(14%)恢复正常,2组复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1例行门脉压力检查的患者中治疗前H/L升高者l0例,治疗后5例正常,4例下降;对照组10例行门脉压力检查的患者中治疗前H/L升高者9例,治疗后无一例恢复正常,6例下降,另有3例反而升高。扶正化瘀胶囊作用机制主要有:拮抗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抑制旁分泌和自分泌对HSC活化的影响,影响胶原代谢的酶活性时,促进胶原的降解,抗肝窦毛细血管化,抗肝损伤,保护肝细胞等。ECM主要有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HA、PIllP、W型胶原分别为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这3种ECM的成分,所以动态观察血清中含量的变化能反映肝纤维化情况。各种肝病时HA、IV型胶原皆有不同程度升高,其值在肝硬化时达最高峰,说明HA、IV型胶原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这些指标判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资料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A、PIIIP、IV型胶原及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说明扶正化瘀胶囊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慢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恢复,而且对其显著升高的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呈现明显的改善效果,提示可能与抑制慢性乙肝肝内结缔组织合成的异常亢进及促进肝内结缔组织的分解代谢有关,这对阻止慢性乙肝纤维化的进展,抑制或延缓肝硬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血清HA、PIIIP、W型胶原还受着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在纤维化相对静止时难以反映肝脏已有的纤维化程度。近年来,门脉直径大小和非创伤性鲫Tc-MIBI直肠一门脉显像观察H/L比值可反映门脉压力状况,作为早期预报纤维化的指标已有不少报道,有资料表明肝组织慢性化程度与门脉压力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治疗组11例患者经1个疗程的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后H/L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表明治疗后肝组织的慢性化程度得以改善,从而门脉压力也下降,阻止了慢性肝炎进一步向肝硬化方向发展,减少了出血机会;也提示:慢性肝炎纤维化及亚临床门脉压力升高可能是逆转的,故抗纤维化治疗非常重要。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前景好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更新时间:2009年11月20日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存在是慢性乙肝(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原因,由于cccDNA存在于肝细胞核内,故常规检查无法动态监测其肝内水平。研究显示,HBsAg水平与肝组织中HBVcccDNA水平呈正相关。因此,用HBsAg水平预测停药后持久应答对于停药标准的确定、实现CHB的有限疗程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第60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报告了两项有关替比夫定治疗期间HBsAg动力学变化与停药后持久应答相关性的研究,使替比夫定在慢乙肝治疗中的地位再次备受关注。众所周知,替比夫定具有强效病毒抑制及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双重优势和停药后持久应答率高的特点,这为患者通过有限疗程的治疗实现病毒的长期抑制提供了可能。本届年会报告的替比夫定研究为如何通过HBsAg水平的变化,预测替比夫定停药后的持久应答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替比夫定治疗期间HBsAg水平可预测停药后持久完全应答中国谢青教授观察了替比夫定治疗CHB患者2年间HBsAg水平与停药后2年持久应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是:22例CHB患者应用替比夫定600mg/d持续治疗104周,完成104周治疗后,达到停药标准的患者予以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104

周(共随访208周)以了解持久应答情况。停药标准定义为HBeAg阳性患者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检测不到(<300copies/m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并至少持续24周以上;HBeAg阴性患者为出现HBsAg转阴、HBVDNA检测不到和ALT正常,并至少持续24周以上。2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17例,HBeAg阴性患者5例。患者基线和经过104周治疗后的变化见表1。所有患者经过104周治疗后的血清ALT水平、HBVDNA水平、HBsAg水平以及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替比夫定治疗104周后,11例(50%)HBeAg阳性患者获得完全应答即血清ALT正常、HBVDNA检测不到、HBeAg血清学转换,并达到了停药标准。2年随访中,36%(4例)患者仍维持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300copies/ml和ALT正常,其中1例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患者在替比夫定治疗期间血清HBsAg水平和血清HBVDNA水平呈显著相关。获得持久完全应答患者血清HBsAg水平从基线到24周、52周、76周和104周的下降值均显著大于未获得持久完全应答患者。数据表明,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值〉0.8logIU/ml、52周及以后血清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值>1logIU/ml以及104周时血清HBsAg定量V2logIU/ml,可预测停药能获得持久完全应答。24周时血清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值>3logIU/ml,并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下降值维持>3logIU/ml,提示治疗104周停药后,不仅可获得持久完全应答,甚至可在停药期间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由此可见,治疗期间HBsAg水平显著下降可预测替比夫定治疗2年后停药2年获得持久完全应答。该项研究提示,可通过治疗期间HBsAg水平来预测替比夫定疗效及停药后持久完全应答情况,这对于更准确地把握替比夫定停药时机、实现有限疗程治疗CHB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治疗中HBsAg迅速下降可预测替比夫定治疗3年后实现HBsAg清除09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指南,HBsAg转阴伴(或不伴)血清学转换是

CHB的理想治疗终点。治疗中HBsAg水平是否有助于预测HBsAg转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德国沃思特恩(Wursthorn)对替比夫定治疗CHB患者3年血清HBsAg下降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GLOBE研究中替比夫定组治疗2年获得HBVDNA检测不到后进入2303延长研究至少52周的患者,其中162例HBeAg阳性,143例HBeAg阴性。结果显示,替比夫定治疗3年,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为71%,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57%,9例(6%)患者获得HBsAg转阴,5例(3%)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HBeAg阴性患者中2例(1%)获得HBsAg转阴,1例(1%)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基线血清HBsAg水平与HBVDNA水平显著相关,替比夫定治疗3年两组患者HBsAg水平均较基线下降。HBeAg阳性患者的HBsAg水平下降主要呈现在治疗的第1年,而阴性患者的HBsAg水平下降主要在治疗的第2、3年时才观察到。根据替比夫定治疗24周HBsAg下降幅度,可将患者HBsAg下降分为3种模式:①HBsAg迅速下降,24周下降幅度N0.5logIU/ml,此组患者在第3年出现HBsAg转阴几率最大;②HBsAg缓慢下降,24周下降幅度^0.5logIU/ml,此组患者至第3年出现HBsAg转阴的几率远低于上组患者;③在24周内呈现HBsAg波动,此组中无患者出现HBsAg转阴。根据替比夫定治疗1年HBsAg下降幅度,同样可分为3种模式:①HBsAg迅速下降,1年下降N1logIU/ml,此组患者在第3年出现HBsAg转阴几率最高达25%:②HBsAg缓慢平稳下降,但第一年下降^1logIU/ml,此组患者至第3年出现HBsAg转阴的几率远低于上组患者,仅1.4%:③在第一年呈现HBsAg波动,此组中无患者出现HBsAg转阴。大部分HBsAg转阴患者24周及1年时HBsAg呈迅速下降。在HBeAg阳性患者和HBeAg阴性患者中,24周及1年HBsAg迅速下降与高HBsAg清除率相关。1年时血清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值N1logIU/ml的患者,3年时HBsAg转阴率为25%。

由此得出结论,HBe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基线血清学HBsAg水平与HBVDNA水平相关。替比夫定治疗可降低CHB患者血清学HBsAg水平。治疗时HBsAg迅速下降(24周下降N0.5logIU/ml,1年下降N1logIU/ml)是未来实现HBsAg清除的强有力预测指标。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前景好。【"替比夫定”相关信息】【商用名】素比伏【通用名】替比夫定片【性状】薄膜衣片每片含替比夫定600mg,本品为片剂,内容物为白色略带极微黄色的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血清氨基酸转移酶(ATL或AS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量用法】患者必须在有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